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七十章 滄州之圍(上) 文 / 梁方陽

    胡思亂想間,那些被解救的婦女和村民來到朱由誠面前,拜謝他的救命之恩。

    朱由誠正想揮手讓他們散去,信王突然低聲道:「這些女的曾經落入土匪之手,貞操已失,回去恐怕不能容於鄉里。誠哥哥最好能想個辦法安置一下這些可憐的婦人。」

    朱由誠眼珠一轉,自己的那些築路工人、護路衛隊、煤礦工人中,可有很多沒有成家呢。這群婦女雖然飽受凌辱,但薄有姿色,許配給工人,那可是要搶破頭的。

    朱由誠和顏悅色地說道:「各位鄉親,你們是大明的百姓,大明朝廷有義務保護你們的生命安全。你們不用謝我,要謝就謝當今萬歲,正是他聖明燭照,派我來拯救你們的。你們現在已經家破人亡,不知今後有什麼打算。」

    男村民自然是說留在村裡,繼續勞作,而女村民卻一臉茫然,不知應該如何是好。

    「願意留在原地的,就留下來,本官每人發五枚銀幣,當作撫慰款和安置金。不願意留下來的,留在軍營,戰後,我會給你們另擇良配,好好過下半生。」

    婦女們的眼中閃過希望的神采,朱由誠心下瞭然,這些婦女想換個環境生活,便讓客青青把婦女們帶走。

    接下來,朱由誠又詢問了一下滄州城的情況。可惜這些村民雖然居住在滄州城邊,但只關心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對滄州的情況不甚瞭解。

    不過,從村民們七零八碎的語言中,朱由誠得知滄州的情況非常嚴重。城池被圍了半個月有餘,護城河被填了一半多,幾乎失去功能,土匪兩次登上城牆,雖然最終被打下去了,但城池岌岌可危。

    怎麼回事?不沾泥怎麼會有這麼大的能量?朱由誠依稀記得即使是崇禎初年流民四處起義的時候,荼毒的大多是鄉鎮。很少去攻打堅城,直到後期起義部隊發展到十萬人以上。才陸續有攻佔城市的情況,而且多用詭計,內外勾結,而不是強攻堅城。

    現在河北雖然也有災荒。百姓生活困苦,但還沒到活不下去的程度,不沾泥到哪裡找來這麼多甘心為他賣命的亂民?

    突然,朱由誠心中靈光一閃,磁石,不沾泥就是一塊磁石,他在滄州扯旗造反,就像一塊磁石一樣,把北直隸、山東、河南諸地的不安分的土匪吸引過來了。彙集成了一股巨大的力量。

    手上有兵,再加上輕易攻佔南皮縣,不沾泥的野心極度膨脹。目光盯上了城高壕深的滄州城。滄州雖然是河間府下屬的一個州,但坐擁運河,貿易繁榮,是河間府極為富庶的一個州,裡面有無數的物資。

    不沾泥野心雖大,但也有幾分自知之明。在攻打滄州和劫掠滄州周圍鄉村兩者之間舉旗不定。但手下的土匪頭子利益熏心,積極鼓動他攻打滄州城。因為他們在滄州城裡見過如流水般的錢,見過如小山般的糧,更見過如仙子般的美女。為了維持整個造反團體不解散,不沾泥終於決定聽從大多數人的意見——攻城。而他心中也存在著萬一的希望,希望滄州的守軍能像南皮縣的守軍一樣,不戰自逃,留下滿城的百姓給他們搶掠。

    滄州知府許如知是兩榜進士,雖然行政才能平庸,卻也不肯棄城而逃,帶領全城軍民堅守城池,打破了不沾泥的美夢。但滄州城承平太久,今年三月又經歷過一場地震,城防破敗,士卒訓練不足,讓不沾泥感覺只要再加一把勁便可以把滄州城攻破,所以儘管死了許多士兵,不沾泥卻不肯退兵。

    滄州城上,知府許如知看到太陽升起,知道又到了亂民攻城的時候,穿上官袍,站在城牆上。官袍寬大,並不方便行動,但許如知明白,百姓們都在城裡看著他呢,自己穿著知府官袍站在城牆上,百姓們心裡就有安全感,知道朝廷並沒有拋棄他們,城裡就會秩序井然,能堅守更長的時間。

    許如知看到敵人營地裡衝出許多士兵,向著自己鎮守的滄州南門而來。滄州地震的時候,南門的城牆倒塌,現在的城牆是搶修出來的,比其他三面的城牆要矮上五尺,所以成了亂民的首要目標。他也記不清亂民已經進攻南門多少次了,只知道南門下面的土壤已經變成紅色的了。

    一個土匪衝了過來,大喊道:「姓許的狗官,趕快投降,打開城門,否則破城之後,叫你死得淒慘無比,城裡的百姓也個個殺絕!」

    許如知哈哈大笑,道:「你們天天說同一句話不累嗎?麻煩你想招降,也動點腦筋好不好?換點新詞吧。」

    喊話的土匪大喜,問道:「是不是我們換套詞,你們就投降啊?」

    「當然——不投降。本官是大明官員,怎麼會向你們這些亂臣賊子認輸呢?滄州城兵精糧足,朝廷的援兵刻日就到,該投降的應該是你們才對。」

    說完,許如知低聲道:「射!」

    一邊早就在瞄準的弓箭兵手一鬆,羽箭向那個多嘴的土匪飛去。這個土匪為了讓城上的人聽清楚他說的話,站的離城很近,只有120步,就在弓箭的射程之內。弓箭手射得非常精準,箭從土匪的嘴裡進去,腦後出來。土匪一頭栽倒在地,連抽搐也沒有就死了。

    亂民見喊話的土匪死了,他們中間也飛出一篷羽箭向著城牆而來。許如知的親兵見勢不妙,趕緊拿盾牌擋在面前。「砰砰砰」箭支像雨點般地落在盾牌上,盾牌手被箭支的巨力推得向後退了一大步。許如知注意到,一支箭已經射穿了盾牌,露出閃著寒光的箭頭。

    「亂民中有士兵!」許如知驚道,「這支箭的精準度和力度不是普通亂民能射出來的,一定是有逃兵加入了他們的隊伍。」

    亂民一邊向城上拋射箭支,壓制城牆上的弓箭手,一邊向城牆衝鋒。

    這種戰術似乎很有效,城牆上的士兵都躲了起來,一支箭也沒有發射。

    亂民內心欣喜,而許如知卻是暗暗苦笑。哪裡是亂民的戰術有效,而是城裡根本沒有箭支了。與其站在城牆上挨箭,不如躲起來。火藥倒是還有,不過滄州城的火銃是老式火銃,先填塞火藥,然後放彈珠,根本沒法向下射擊。(未完待續)

    ps:(感謝訂閱的書友,順便滾鍵盤求推薦,求月票。)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