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三十九章 不進內閣 文 / 梁方陽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百官一聽,心裡不由暗笑天啟皇帝小心謹慎。整個紫禁城都是您家的地盤,想建啥就建啥,何必知會我們呢。別說您想建一個小小的龍圖閣,就算建十七八座寶塔,只要您看著不心煩,我們才懶得上表彈劾你呢。您真當我們閒得沒事呀。

    有幾位官員卻是心頭一緊:龍圖閣,好熟悉的名字呀,這裡面有什麼古怪呢?

    天啟皇帝說道:「諸位愛卿,因為龍圖閣珍藏歷代先皇的珍寶及宗室名冊,所以龍圖閣必須由宗室成員管理。我打算任命朱室宗親中的朱由誠來管理。」

    百官心下恍然,原來是找個理由給朱由誠陞官哪。雖然大明規定宗室不能參政,不能當官,但朱由誠這個宗親實在有點特殊——說是宗親,與朱家沒有半點血緣關係,說不是宗親,又和皇上是同輩共冊,反正是一筆糊塗賬,百官不敢彈劾。唉,升吧,反正管理龍圖閣的官職也大不到哪裡去,來個閣長、樓長啥的,反正皇上內庫有的是錢,找個人幫他花花,省得他的錢發霉。

    六位內閣閣老卻聽出皇帝話中的含義不同尋常,如果是皇宮內院添加什麼設施屬於皇帝的私事,根本不需要朝會審議,而要朝會通過的,一般屬於軍政要務。看來,這龍圖閣不簡單啊。不過皇上還沒降旨,幾位閣老也不好說些什麼。

    見大家沒有提出反對意見,天啟皇帝拋出一顆重磅炸彈彈:「既然大家同意,那麼我任命朱由誠為龍圖閣大學士,管理龍圖閣,統領翰林院,入閣議政。」

    此話一出,百官就像炸了營一樣,亂成一窩粥,整齊的班列頓時散了,文武百官都開始抱團商議。

    天啟皇帝見狀,心裡不由一沉,原來以為拔掉了東林黨,自己在朝堂上一言九鼎,想不到重大的任命還是會引起大臣的反彈。

    朱由誠饒有興趣地觀察百官的神態與動作。近距離觀察明朝的開放與自由,以及文人的風骨,他心中油然生起敬佩之意。天啟皇帝現在已經有鐵血君王的樣子了,反對天啟皇帝的命令,後果是相當嚴重的。換成螨清時代,那還不齊聲高呼皇上聖明,用以換取那點可憐的狗糧啊。而現在大明的朝堂,明顯在醞釀一場反對的風暴。

    首先跳出的來居然不是東林黨的餘孽,而是閹黨的幹將,現任太樸寺少卿李春燁。

    他衝出班列說道:「皇上,不可啊。內閣的主要任務是幫助皇上閱看各機關送來的章奏和執行封駁的工作,參與軍國大事的商討與政策的制訂,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內閣是朝政運轉的中樞。內閣一亂,朝政必將癱瘓。想當年,世宗肅皇帝(嘉靖帝)時期,內閣落入千古奸相嚴嵩手中,朝政混亂,這才導致俺答圍困北京、倭寇深入大明,大明陷入生死存亡之秋。幸賴後繼內閣首輔徐階、高拱、張居正等幾代勵精圖治,這才有了現在大好的局面。皇上,前車之鑒,不可不察啊。」

    「哦,你是說朱由誠是嚴嵩嘍?這你可是多心了,朱由誠乃是無雙國士。況且,朕只是讓朱由誠進內閣,排位在六位閣老之後,而不是去當首輔。他先進內閣,和六位閣老學學經驗,以後再輔佐朝政,那才能得心應手啊。」

    李春燁還沒來得及回答,徐光啟出班啟奏道:「皇上,內閣何等重要,朱由誠再有才能,也是乳臭未乾的小兒,怎麼能擔當如此重任?」

    「哦,徐愛卿,你和朱由誠關係非常親密呀,怎麼也反對他呢?論私,朱由誠是你的學生,論公,你的工部侍郎一職,還是朱由誠舉薦的。」

    「皇上,我沒有反對朱由誠,只是就事論事而已。的確,我和朱由誠的私交很好,也認為朱由誠是大明不世出的人才。但這麼小就把朱由誠放進內閣,有些草率。」徐光啟誠懇地說道,「內閣主管吏、戶、禮、兵、刑、工六部之事,沒有基層工作經驗,萬難擔任。皇上成立大明行政學院和大明軍事學院的初衷,是培養那些毫無行政、軍事經驗的新科進士。這個道理,對朱由誠也是一樣適用的。有道是,不教而誅謂之虐。朱由誠初中狀元,就提拔到那麼高的位置,表面上看是重用國士,其實是拔苗助長啊。」

    「徐愛卿,朕不太同意你的觀點。歷史上,少年英雄比比皆是,如閃閃群星,照亮夜空。戰國時期,甘羅十二歲為相,輕取燕國十一城;漢武時期,霍去病十七歲為將,橫掃漠北,封狼居胥;唐朝末年,李存勖十五歲就征戰沙場。朱由誠的年齡比不上霍去病、李存勖,但總比甘羅大吧。難道我泱泱大明還沒有二世即亡的秦國有氣度嗎?」

    徐光啟在數學、科學上有天份,言語辯駁卻不是他的長項。天啟皇帝的長篇大論說得他啞口無言,只得怏怏而退。

    現場群情激昂,卻沒人敢上。東林餘孽是帶枷留任,見天啟皇帝臉色不善,為了自己滿門老小的性命考慮,不敢上前捋虎鬚。而什麼齊黨、楚黨的勢力有所增長,卻出於保留實力的目的,也不上前啟奏。倒是閹黨擔心朱由誠初入朝堂即登上高位,根基不牢,兼之年少氣盛,容易鑄下大錯,影響魏公公的地位,紛紛上前勸阻。

    崔呈秀前段時間救災有功,又是魏忠賢的愛將,他的官位像坐火箭一樣上升,現在已經是正二品的左都御史。他上前一步道:「皇上,歷史上確實有許多少年英雄,但後來不少人卻泯然於眾人矣,印證了《世說新語》中的『小時了了,大未必佳』那句話。比如甘羅,他確實在十二歲時為秦國立下大功,可是後來呢,歷史書上便沒有記載了。這說明,他成為丞相後,就迅速蛻變成為一名風塵俗吏。而霍去病少不更事,未提防敵人的陰謀,飲用匈奴用屍體污染過的水,23歲就因病逝世。至於李存勖,眾所周知,他任用伶官,結果身死國滅,留下千古罵名。」

    天啟皇帝確實沒有想過這三位歷史上著名的少年英雄的下場,聞言不由啞然。

    崔呈秀接著說道:「記得我朝的張居正大人,年少成名,十三歲時參加鄉試,湖廣巡撫顧璘愛惜其才,卻將其試卷黜落,原因是希望他多加磨礪,以成大器。三年後顧璘親自將他錄取為舉人。如果沒有顧璘的壓制,也許大明多了一個風|流倜儻的文人墨客,卻少了一位救世濟民的大明首輔。懇請皇上收回成命,不要讓朱由誠入閣,以免耽誤這位少年天才呀。」

    內閣閣老黃立極啟奏道:「皇上,臣也不同意朱由誠進入內閣。朱由誠是個少年,少年人行事果決,但急於求成,喜怒不定,行事不夠周密、嚴謹。大明朝廷如同一架陳舊馬車,要用中正平和的心態才能治理好,急於求成是要出亂子的。如果朱由誠進入內閣,必然會破壞現在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皇上,前段時間東林黨之亂的餘波未平,現在可亂不得呀。」

    天啟皇帝沉默不語,心中波瀾起伏,知道黃立極說的有理,但又不好意思收回剛才的話。

    朱由誠見狀,急忙上前解圍道:「我才不願意進內閣呢。進了內閣,不論多大的年齡,都得稱閣老。我才十四歲,不願意當老頭子。」

    內閣的六位閣老不由尷尬異常,他們年齡都在五十歲以上,正是朱由誠口中的老頭子。

    天啟皇帝見朱由誠給他搭了個梯子,便順勢說道:「既然朱由誠不願意進入內閣,那就別進內閣吧。不過這龍圖閣大學士還是要當的,再兼管翰林院。」

    內閣閣老施鳳來兼任翰林院掌院學士,心中委曲異常,自己啥壞事也沒幹,盡心盡力地輔佐皇帝,怎麼就撤掉自己的掌院學士了?

    朝廷百官見阻擋了朱由誠入閣,自以為取得了重大勝利,對於朱由誠管不管翰林院,倒不是特別在意。萬一這也不同意,那也不同意,惹毛了天啟皇帝,強行把朱由誠塞入內閣,那就麻煩了。

    施鳳來見大家都不說話,只好說道:「皇上,翰林院是大明養才儲望之所,負責修書撰史,起草詔書等重要職責。將翰林院交與他人,臣倒不是特別捨不得,不過最好找一個德高望眾的大臣擔任,要不然壓不住那些心高氣傲的翰林哪。」

    天啟皇帝說道:「施愛卿,朕沒有將你的翰林院掌院學士撤掉,翰林院將由你和朱愛卿共管。你負責整理歷史資料,起草詔書,選拔皇室成員的侍讀,挑選擔任科舉考官人員等翰林院日常業務,而朱愛卿只負責修書一項。至於位置嘛,龍圖閣大學士負責皇家事務,是非常緊要的崗位,就在你這個東閣大學士之上吧。你要好好配合朱愛卿,讓他順利地把兩院教科書編撰出來。」

    百官聯繫早上天啟皇帝參加兩院的開學典禮,這才明白,皇上讓朱由誠擔任龍圖閣大學士,目的就是方便他調動人手,編撰課本。至於能不能進內閣,皇上和朱由誠兩人似乎也並不在意。

    施鳳來鼻子都快氣歪了,被一個十四歲的少年壓在頭上,任他心胸再開闊也無法心平氣和。他心道:「好好,我拿你沒辦法,讓那些翰林去修理你吧。那些翰林閒得發慌,磨練了一張利嘴,必定讓你含羞而退。」

    (如果你覺得本書寫得還好,請收藏,並投推薦票。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下章預告:第一百四十章接收翰林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