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三十七章 龍圖閣大學士 文 / 梁方陽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平常散會,都是皇上先走。但今天,天啟皇帝卻沒有這樣做,只是坐在龍椅上喝茶。魏忠賢也看出有些不對勁,又不知道如何勸解,抄著手站在皇帝旁邊,衝著朱由誠一個勁地使眼色,提醒他待會兒別再觸怒皇帝了。

    朱由誠自然知道出了什麼問題。等人走得差不多了,他才走到皇上的面前,說道:「皇上,可以擺駕回宮了。」

    「你不想說點什麼嗎?比如說,向朕認罪?」

    「認罪?」朱由誠假裝一臉驚訝,道,「微臣夙興夜寐,全心全意籌建兩院,怎麼還有罪了。」

    聽到朱由誠擺功,天啟皇帝也不好意思再裝了,直截了當地說道:「朕知道你很辛苦。但你編出一本武林秘笈,也不給朕看看,豈不是讓朕很沒有面子嗎?」

    「哦,皇上是為了《易筋經》而生微臣的氣啊。皇上,你可冤死微臣了。」

    「有了好東西,不先送給朕,還有道理了?」

    「皇上,這本《易筋經》是微臣編的,但微臣只讓少數幾個人試過,效果還不錯,但還沒有大面積試驗。其實這次向眾進士公開,也是拿他們作試驗品。等效果驗證出來,我自然貢獻給皇上。您是真龍天子,身體無比尊貴,臣怎麼敢拿半成品給您呢?」

    天啟皇帝想了想,點頭道:「你想得很周全,可是朕就是很生氣,行不行呢?」

    朱由誠撅著嘴說道:「行啊,您是老大,您說了算。」

    天啟皇帝笑道:「兩大學院不是還有一個月才開學嗎?朕罰你這一個月,天天都進宮,教朕學習你編的這個……叫什麼經來著的?」

    魏忠賢低聲提示道:「《易筋經》。」

    「對,就是這個《易筋經》。」

    「微臣恐怕去不了,要不叫阿檢去吧,他也會《易筋經》呢。」

    「學生都跑光了,還有那麼忙嗎?」

    「皇上,」朱由誠苦笑著說道,「一個學校由校舍、教師、學生、教材組成,校舍正在建設,教師蒙皇上恩典給配齊了,學生人數少了點,好在也有近七百人,可是教材呢?除了《數學》用童樂小學的教材,算是已經編出來之外,其他的教材是一本都沒有寫啊。一個月以後就開學,我還不得抓緊時間寫呀。」

    聽完朱由誠的話,天啟皇帝也皺起了眉頭,有點擔心地問道:「會不會太趕了?」

    「有點勉強啊,要不我每本都先寫前面的一小部分吧,後面的,慢慢再趕。」

    「誠弟,我不是說教材能不能趕出來,我的意思是你的身體受得了受不了。你還年幼,朕就把國事壓在你身上,朕……朕實在有些於心不忍啊。」天啟皇帝的聲音有些哽咽,「朕在這世界上只有兩個親人,除了阿檢就是你了。可是朕又不得不倚重你。這些年我算是看透了,那些大臣一個個嘴裡說得漂亮,但心裡全有一個小算盤,只有你才是全心全意為大明打算的。你可要保重身體呀……」

    朱由誠眼眶一熱,似乎有淚珠即將湧出來。他忙用袖子擦了擦,道:「不打緊,我和皇上都是老朱家的人。我累一點,皇上就能多休息一點。」

    魏忠賢突然說道:「老奴倒是有個辦法,不知道可不可行。」

    天啟皇帝忙說道:「快快說來聽聽。」

    「寫文章最難的是確定立意,最累的是完成文章。而有了立意,完成文章卻不是難事。所以老奴建議,朱大人可以把立意告訴別人,由別人捉刀代寫。不知道這樣行不行呢?」

    「誠弟,你看魏伴伴的方法行不行?」

    朱由誠大喜,一拍巴掌,道:「行啊,我怎麼沒想到這個辦法?不過,到哪裡去找那麼多文化水平高的寫作能手呢?」

    天啟皇帝沉吟道:「翰林院全是高手,可是你調不動啊。這樣吧,朕封你為翰林院掌院學士。這樣大明翰林盡歸你管,你想要誰寫,誰就得寫。」

    朱由誠倒無所謂,因為他對明代官制並不是十分瞭解。魏忠賢卻大驚,因為他清楚,翰林院掌院學士雖然是正五品的小官,但卻與六位內閣閣老同為大學士,有入朝輔政之權。上次提拔朱由誠為從四品的司業,朝堂上都阻力重重,這次提拔他為內閣閣老,那還不得吵翻天哪。

    他小聲提醒道:「皇上,翰林院掌院學士是內閣閣老,位高權重。這麼快給朱由誠陞官似乎有點不妥啊。」

    天啟皇帝憐惜朱由誠的身體,擔心不讓他成為掌院學士,翰林們不聽他的指揮,道:「怎麼就不妥了,誠弟的才情、智謀、處理政務的能力都是大明第一流的。這是有太祖高帝立下的祖制,說不許設立宰相,要不然,朕要提拔誠弟當宰相。當年甘羅十二歲為丞相,現在誠弟都十四歲了,有宰相之能,為什麼不能陞官?提拔那些尸位素餐的老頭子上去,他們除了扯皮,還能為大明做些什麼?」

    說罷,他轉向朱由誠道:「每位學士都有一個全稱,比如華蓋殿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文淵閣大學士、文華殿大學士等等。但是這些大學士都已經有人擔任了,而且還都是你的熟人,把他們頂下來,你也未必舒服。說吧,你想要個什麼封號,朕立刻建樓造閣,讓你實至名歸。」

    朱由誠有點擔心地說道:「驟然把我提到那麼高的位置,恐怕引起群臣的非議,皇上還是緩上一緩吧。其實,只要調二三十個翰林給我就行了。」

    「你不知道那些翰林,一個個眼高過頂,只要不是掌院學士命令,二品部堂的話都敢不聽。所以這個掌院學士,你非當不可。如果你想不出好名字,朕倒可以賜你一個,就叫尿炕閣大學士……」

    說完,天啟皇帝「嘿嘿」地壞笑起來。

    朱由誠知道天啟皇帝有點荒唐,再推辭下去,說不定他真敢叫自己尿炕閣大學士,那可就要流「芳」千古,成為名副其實的文人「騷」客了。

    他趕忙說道:「微臣倒是有個好名字,龍圖閣,龍圖閣大學士。」

    天啟皇帝目光一凝,開玩笑地說道:「誠弟,你倒是有雄心壯志啊。包拯,包龍圖,可惜朕可沒有一個叫陳世美的駙馬給你來殺啊。」

    朱由誠堅定地說道:「為了大明江山,朱由誠願做一個直臣、孤臣,勢要守衛大明,讓大明河清海晏。」

    天啟皇帝眼圈微紅,拍拍朱由誠的肩膀說道:「朕就知道,朕就知道,朕的眼光是沒有錯的,你是朕的好兄弟,一輩子的好兄弟!」

    魏忠賢沉思半晌,笑瞇瞇地說道:「龍圖閣大學士,好名字啊。北宋建有龍圖閣,收藏太宗御書、御制文集、各種典籍、圖畫、寶物,以及宗正寺所進宗室名籍、譜牒等。大明完全可以仿建啊。現在太廟已經從紫禁城裡劃了出去,皇上臨時想祭奠先帝非常麻煩,要淨街後才能出宮。如果再建一個龍圖閣,皇上在宮內就可以拜謁列祖列宗的聖容啊。而且龍圖閣如此關鍵的地方,只能交給宗親管理,朱由誠是當之無愧的人選哪。」

    「好,反正建極殿還在建設,材料和工匠都是現成的。魏伴伴,暫停建極殿的建設,在乾清宮附近選擇合適的位置,立刻動工修建龍圖閣。」

    「老奴回宮後,立刻通知工部的官員。」

    「誠弟,明天得麻煩你起早一點,參加朝會,朕要封你為龍圖閣大學士!朝會結束後,你就立刻帶詔書前去接收翰林院。」

    朱由誠點點頭,不由地用後世毛太祖的詩句勉勵自己:「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天啟皇帝笑道:「狀元郎似乎又有新詩出爐了,念給朕聽聽吧。」

    朱由誠恨不得猛抽自己幾個嘴巴,這不是找事嗎?本來已經決定不再抄襲後世的詩歌了,怎麼就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呢?

    皇上已經下令了,朱由誠只好無奈地吟道:「滿江紅

    小小遼東,有幾個蒼蠅碰壁。嗡嗡叫,幾聲淒厲,幾聲抽泣。螞蟻緣槐誇大國,蚍蜉撼樹談何易。正西風落葉下長安,飛鳴鏑。

    多少事,從來急;天地轉,光陰迫。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四海翻騰雲水怒,五洲震盪風雷激。要掃除一切害人蟲,全無敵。」

    「好詞,好詞。」

    「當然是好詞了,」朱由誠心裡嘀咕,「後世研究人員評論這首詞,上闕筆調冷峻而不乏詼諧;下闕融寫景、抒情、議論於一爐,風格雄渾壯偉。上下闕渾然一體,形成大開大合、波瀾起伏的藝術特點,表現出一種至大至剛的氣概之美。」

    天啟皇帝突然涎著臉說道:「誠弟,能不能把這首詞送給我呀。」

    朱由誠點頭道:「好呀,我寫下來給你。」

    天啟皇帝看看左右無人,只有魏忠賢一個外人在場,臉有點紅,道:「這首詞渾厚陽剛,有領袖風範,朕實在是太喜歡了,你能不能……能不能說是朕寫的。反正你才華橫溢,以後還能創造更精妙的詩詞……」

    反正是文抄公,誰抄不是一樣啊。朱由誠看看天啟皇帝充滿渴望的眼睛,深深一揖,道:「恭喜皇上寫下充滿霸氣的《滿江紅》,與前朝岳飛的《滿江紅》交相輝映。」

    天啟皇帝大喜過望,文人好名,朱由誠要說不送,他也沒辦法。怕朱由誠後悔,他忙命令魏忠賢拿來筆墨,將這首詞抄下來。

    當抄到「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一句時,天啟皇帝心裡一動,一邊抄,一邊說道:「對,時間不能等,編教材的事迫在眉睫。朕要馬上召開朝會,魏伴伴,你命人去敲景陽鐘,朕馬上就回宮,召開朝會。下午,誠弟就帶旨去接收翰林院!」

    (如果你覺得本書寫得還好,請收藏,並投推薦票。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下章預告:第一百三十八章景陽鐘響)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