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三十五章 武林秘籍 文 / 梁方陽

    純文字在線閱讀本站域名

    手機同步閱讀請訪問

    建奴對大明的情況瞭如指掌,而大明卻對建奴的內外不甚了了。

    原因有二。首先建奴是強盜,懼怕大明舉全國之力攻打,自然要努力搜集大明的情報,準備見勢不妙就立刻轉入深山。而大明雖然在遼東屢戰屢敗,卻依然沒有重視建奴的戰爭實力。

    其次,只要是活著的漢人在遼東就是有罪的,大明基本上找不到為他提供情報的人。奴兒哈蚩想盡了各種辦法和理由殺捨不得離開故土的漢民。先頒布「殺富令」,家裡藏米超過五斗的漢民,一個字殺;後來又頒布「殺貧令」,家裡拿不出一斗米的漢民還是一個字,殺。現在瞭解遼東情報的,除了建奴和漢奸,再無別人。而建奴正在興起,又有哪個人會投奔大明呢?所以大明即使想搜集建奴的情報,也是有心無力。

    而大明卻最為開明,無論是何民族,只要遵守大明的法律,都可以享受同等的待遇。這也讓一些包藏禍心的奸邪小人混進大明。更重要的是,朱由誠還親自把情報送到建奴手中。沒錯,就是他出主意搞出來的《〈邸報〉增刊》,上面什麼信息都有,建奴不費吹灰之力便得到了大明的各項情報。當然,朱由誠沒有傻到把絕密情報也在報上刊登出來,但不可否認,建奴確實從《〈邸報〉增刊》上獲得了不少情報。

    不過,朱由誠沒有在遼東販售《〈邸報〉增刊》,建奴是從祖大壽兄弟那裡得到報紙的。

    因此,朱由誠還對建奴實施嚴厲的文|字獄一無所知,忙著舉辦大明行政學院和大明軍事學院的開學典禮。

    因為是借國子監的校舍學習,所以朱由誠決定把兩個開學典禮合併為一個開學典禮。反正國子監場地夠大,又有大漢將軍這樣的人肉擴音器,不愁學生聽不清楚。

    聚英宴後的第二天,所有進士齊聚國子監。國子監的祭酒和監正被擠到一個小房間畫圈圈去了。沒辦法,場地再大,也架不住人多呀。文武進士加起來超過七百多人,放在哪裡都是黑壓壓的一片。

    天啟皇帝手持稿紙,發表了一通熱情洋溢的講話。旁邊的大漢將軍看得清楚,稿紙上的字體是娟秀的館閣體,和皇上平時充滿張力的字體完全不同。沒錯,這份發言稿是朱由誠幫忙起草的。天啟皇帝這個兩院祭酒可真輕鬆,課程由朱由誠編排,課本由朱由誠編撰,教師由朱由誠張羅,連校舍也由朱由誠建設,他只需露個面就可以了。別說,《〈邸報〉增刊》不遺餘力地塑造天啟皇帝光輝、正面的形象還是起了很大作用,眾進士本來就對皇帝充滿敬意,聽到皇帝的發言更是感動得跪倒一片,大呼萬歲。

    天啟皇帝還沒有修煉出喜怒不形於色的城府,樂得眼睛都快睜不開了。他轉身拍著朱由誠的肩膀說道:「不錯,不錯,好好幹,朕自會有賞賜送到。」

    朱由誠還沒來得及謝恩,旁邊的大漢將軍已經將這句話大聲向學生宣佈出來。台下眾進士又是潮水般跪下,再次感謝皇上的仁德。

    天啟皇帝厲聲喝道:「這句不用傳。」

    負責傳話的大漢將軍們才意識到自己做了傻事,傳錯了話。只有一個閉目大聲傳話的將軍還沒明白天啟皇帝的意思,兀自大喊:「這句……」

    等發現場上只有他一個人聲音時,才趕緊把嘴巴閉攏,還嫌不夠,再加上一隻手緊緊摀住。

    朱由誠苦笑道:「皇上,臣上次在萬人圍莊時,請的二十幾個喇叭也各今天的狀況差不多。」

    天啟皇帝退後幾步,坐在後面擺設的龍椅上,看朱由誠如何發表演說。

    朱由誠向前一步,大聲說道:「各位同年,大家好!大明最重禮節,首先,讓我們向座師行禮。」

    眾位進士都有點莫名其妙。

    座師就是在考試中錄取他們文章,讓他們考中的主考官。除了少數幾個監生考中的進士外,大部分人都是連考六次——縣考、府考、院考、鄉試、會試、殿試,過關斬將,才得以站到現在的位置。不過,他們的座師雖多,卻沒有一個在場,讓他們向誰行禮呢?

    只見朱由誠撣撣衣袖,向天啟皇帝深深一揖,道:「座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說完,他跪下了下去,給天啟皇帝磕了三個響頭。

    眾進士恍然大悟,自己參加殿試,是皇上選中了他們的文章,自然殿試的座師就是天啟皇帝了。於是所有的進士都先向天啟皇帝做了個揖,再跪下來磕頭,齊聲道:「座師在上,請受學生一拜!」

    天啟皇帝知道朱由誠是在給自己招徠心腹,站起來微笑道:「眾門生請起。」

    他看了一眼朱由誠,只見他不住地揉著自己的額頭,腳上也有點打晃,顯然是磕暈了頭。天啟皇帝不由暗自好笑,這朱由誠平時不是挺機靈的嗎?怎麼這麼老實,還實打實地磕了三個響頭,你當你的頭是銅澆鐵鑄的嗎?你看看別人是怎麼磕的,都是把手墊在前面,頭磕在手上,當然不會暈啦。

    旋即,天啟皇帝又是深深地感動,磕頭的絕招,是朱由誠在為萬曆皇帝守孝時教自己的,免得自己磕壞了頭,他怎麼會不知道這招呢?朱由誠這是在以身作則,帶領大家尊重自己啊。

    朱由誠不敢搖頭晃腦,忍住頭暈,轉身面向眾進士說道:「可以大家覺得我朱某人做為一名十四歲少年,擔任兩院的司業,有些兒戲。但皇上高瞻遠矚,認為學無先後,達者為師,命我和大家一起學習,共同進步。有不少人認為,這世界什麼都難做,就是官好做,其實這種想法是錯的。」

    下面的進士不由議論紛紛,朱由誠的話完全顛覆了他們的觀念。

    「有人不信,不要緊。如果是以前的進士,除了留在中央的少部分官員,還有一些是要奔赴大明的各地,擔任七品知縣的。那麼你們知道知縣有什麼職責嗎?」

    台下有人大喊:「代天撫民?」

    朱由誠追問:「何民須撫,何民須管,如何撫民?撫民之錢從何而出,撫民之人又從何來?」

    台下眾人不由一愣,覺得自己有些想當然,現場頓時鴉雀無聲。

    「也許有人說,請師爺幫忙。請師爺——」朱由誠拖長了聲音說道,「我是同意的。知縣作為一縣之主,事務繁雜,請師爺可以減輕工作量,使自己有休息的時間。我曾經和皇上討論過,不會休息的人就不會工作。比如,萬曆朝時的太師張居正先生,就是抱病工作,結果英年早逝。如果他能勞逸結合,現在大明該富強成什麼樣子啊。但是,如果完全不懂民政,師爺就會勾結墨吏,貪污腐化。因為師爺本身就是衝著錢來的,有機會撈更多的錢,你認為他們會不會撈呢?」

    台下眾進士一齊點頭,有考中秀才前被胥吏刁難過的進士更是重重地點頭。

    「不教而誅謂之虐,皇上正是看到了這一點,才特地把我們召集起來學習,學習撫民這法,學習為官之道。文進士要學,武進士更要學。兵者,詭道也。名將都是從屍山血海中殺出來的,有多少的名將的種子沒有爬出來,犧牲在一場小小的戰鬥中。比如大明的名將李如松,正當年富力強之時,卻中建奴的埋伏而死,這是多麼可惜呀。如果有李如松在,建奴還會如此囂張嗎?所以,武進士身上的責任更重。你們多學一時辰,士卒少死幾百名。」

    武進士們一聽,頓覺身上沉甸甸的。的確,一將無能,坑慘三軍。

    朱由誠又笑道:「你們是皇上的嫡系,皇上對你們是非常照顧的。首先,你們從發榜之日起,每個人就有俸祿可領。第一甲的進士,領從六品的俸祿,第二甲的進士,領正七品的俸祿,第三甲的同進士,領從七品的俸祿。在學院學習期間,俸祿我會派人幫你們去吏部領取,在學院內發放。至於食宿,你們不必擔心,學院幫你包了。畢業以後,除在中央任職的進士需要在基層鍛煉之外,每個人都將擔任正七品或以上的官職,而且能領取比你們職位高半級的俸祿。不僅如此,同等情況下,吏部將優先提拔大明行政學院或大明軍事學院的官員。而且,我和皇上也商量了一下,經過這麼多年的變遷,大明官員的俸祿實在太低了,等國庫充盈後,將大幅度提高官員的俸祿。」

    聽到漲工資,所有的進士都齊聲歡呼起來。

    朱由誠神秘一笑,道:「對於所有的文進士,朱某還準備了一份神秘禮物。」

    說完,他手一揮,一群僕役每人抱著一摞書走下講台,給每位文進士都發了一本。

    文進士們看看書的封面,卻見上面寫著三個大字「易筋經」。

    翻開書,裡面用簡筆畫著一個個小人,或坐或站,做出各種動作。

    眾人不由都是一驚:「啊,武林秘籍?」

    (終於寫到《武林秘籍》了,預告了好幾次,結果朱由誠的動作太慢了,書印好了,老不發。猜一猜,朱由誠為什麼發《武林秘籍》?注意,只給文進士發哦,武進士是沒有的。如果你覺得本書寫得還好,請收藏,並投推薦票。你的支持是我繼續寫下去的動力。下章預告:第一百三十六章史上最短的學制)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