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一十六章 獨佔鰲頭 文 / 梁方陽

    從天啟三年開始,大明開始流傳一句謠言,說因為亂民四起,邊關告急,朝廷開始重視武將。證據就是文舉殿試,皇上賜筵是三菜一湯,幾個白面饅頭,而武舉殿試,皇上賜筵是四菜一湯,米飯管夠。而且這一湯,文舉的湯是青菜蛋花湯,而武舉的湯是香茹燉雞湯。

    其實這是誤解,全因科場中的某人是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的心肝寶貝,密令御膳房提高飯菜質量。不過朱由誠覺得謠言有益無害,便沒有派人去澄清。一個健康的王朝應當是文武並重,外厲內仁的。

    朱由誠的桌上照例是八菜二湯,不過沒有人敢過來打秋風,因為一來,他們不覺得自己的腦袋比陶罐硬多少,二來,朱由誠的桌子邊坐著一個身著蟒袍的少年,看來很不好惹。

    信王是翻越護欄進去的,看守考場的衛兵剛想阻攔,魏忠賢把他攔住了。朱由誠的朋友,又是天啟皇帝的弟弟,別說翻越護欄,就算把天捅個窟窿出來,魏忠賢也會負責把那個窟窿補起來。

    觀眾可沒有福氣享受皇帝的賜筵,不過他們可以憑門票自由出入,也有少觀眾藉著短暫的中場休息,出外胡亂吃些飯食,也有帶著干饅頭或餅進來的,就著水嚥了下去,繼續等待下場比賽的開始。

    因為魏忠賢想在一天之內結束比賽,所以中午僅僅休息了半個時辰便又開始比賽。

    朱由誠看了一下比賽的成績,發現到目前為止自己的速度是最快的,速度最慢的幾乎用了三刻鐘,速度快一點也要比自己慢上一大截,看樣子狀元基本上已經到手了,真是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呀。

    閒得沒事,朱由誠計算了一下時間,如果每個考生的速度與自己相同,考場上有10組考試工具,那麼每個時辰只能完成80次考試,現場600位考生,要七八個時辰才能完成測試,還要留下一點時間宣佈名次。特別武舉和文舉不同,武舉在室外,照明非常困難。也就是說一天之內,無論如何是無法結束比賽的。

    想到這裡,朱由誠急忙找到魏忠賢,把他計算的結果向魏公公匯報。

    魏忠賢心裡也有些不安,因為現在才輪到排名一百多位的考生,看樣子,在一天之內結束殿試,是有些艱難。不過,他不會計算,只是憑經驗判的。大明的教育以文學教育為主,計算能力不作為教育目標。

    聽到朱由誠的計算結果,魏忠賢臉色一變,這下麻煩大了,得向天啟皇帝請示。怕自己說不清楚,他帶著朱由誠一起去覲見天啟皇帝。

    天啟皇帝根本沒有意識到時間問題,他忘情地看比賽,恨不得這比賽一直持續下去。

    聽完魏忠賢的匯報,天啟皇帝臉色也陰沉下去了,科舉事關國運,出了差錯如何向大明上下交待。

    魏忠賢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天啟皇帝也坐立不安,只有朱由誠若無其事。

    天啟皇帝不由問道:「誠弟弟,出了這麼大的事,你怎麼一點也不著急呀?」

    「有什麼可著急的,天塌下來,有個子高的頂著。」

    天啟皇帝知道此事與朱由誠無關,但知道他能謀善斷,便把他抱起來,放在凳子上,說道:「好了,現在你最高了,你頂著吧。」

    朱由誠的體重只有八十斤,天啟皇帝又喜歡做木匠,力量奇大,抱起朱由誠一點壓力都沒有。

    魏忠賢也笑罵道:「你這小猴崽子,一點都不讓人省心。看我們都冒汗了,你還不幫我們分憂解難,反而說風涼話。」

    「真搞不懂你們在頭痛什麼,既然一天比不完,就分兩天比,兩天比不完,就比三天。這麼簡單的道理,連我這個小孩子都懂。」

    天啟皇帝皺眉道:「殿試只比一天,哪有比兩三天的?」

    朱由誠從凳子上跳下來,說道:「《大明律》並沒有規定殿試的天數,皇上口含天憲,出口便是金科玉律,說殿試幾天就是幾天,誰敢說什麼?文舉每三年一次,殿試時間不便更動;但武舉已經多年未舉辦,隨意定個時間,誰也不好說什麼。好在皇上並沒有公開說殿試一天之內結束,待會兒請魏公公宣佈一下就可以了。」

    朱由誠的話像捅破了一層窗戶紙,天啟皇帝點頭道:「說得很有道理。看來,下次要向你提問,一定要把你擱在凳子上才行,否則又是高個、矮個的,告訴你,全大明就數你的個頭最高。」

    魏忠賢道:「那觀眾怎麼辦?」

    「那隨你了。如果不差錢,讓他們多看幾天,如果還想掙錢,就再賣一次票,反正我看場外一票難求,再賣一次票也無所謂。」

    魏忠賢誕著臉問道:「內庫當然是錢越多越好了,皇上有錢,才好辦事呀。」

    朱由誠本是隨口一說,聽到魏忠賢的要求,思索了一會兒,道:「我看這麼多考生,三天的時間才比較充裕,先暫定武殿試比三天吧,皇上你看行不行?」

    天啟皇帝點點頭,朱由誠說道:「票價不變,但考場內的觀眾沒法出去買票,所以得給他們一點優惠。我建議如果場內觀眾想看第二場比賽,就再花二兩銀子;想看第二、第三場比賽,就在二兩的基礎上,再加一兩。至於票也好辦,快馬去兒童劇院,那裡印刷票據的業務很熟,一個時辰印刷四千張票沒有問題。不過得帶信王去,因為除了我和信王,他們不會聽別人的命令。」

    魏忠賢採納了朱由誠的建議,叫李永貞帶著信王去兒童劇院印票。信王原本不同意離開現場,但朱由誠告訴他實情後,他才戀戀不捨地走了。

    下午的比賽,精彩依然,場中的種種突發狀況,讓觀眾不時捧腹大笑。

    到了申、酉交會之時,已經輪到了第215名考生,魏忠賢說道:「今天的考試結束,考生退場,未考完的考生養精蓄銳,明天再戰。觀眾們請稍候,有重要事情宣佈。」

    十餘大漢將軍把魏忠賢的話重複了一遍,全場聽得清清楚楚。

    魏忠賢又公佈了一下比賽的時間安排,並且宣佈現場賣票。不過魏忠賢畢竟老於政務,他讓不想購票的觀眾先行退場,而想繼續觀戰的觀眾留下買票,這樣人數減少,便於控制局面。

    聽到大漢將軍的傳話,現場觀眾退出了一半,有些看了一場覺得心滿意足的,有些是明天還有要事的,還有些是沒有帶錢出門的。

    因為大明現在規定散銀不能流通,只能使用銅板、銀元或是金幣,所以賣票業務進行非常順利。

    處理完場內觀眾的購票問題,李永貞把剩餘的票拿到場外銷售,讓堅守在外面的熱情群眾歡呼雀躍。

    聽著場外的觀眾的歡呼,朱由誠心裡一動,對魏忠賢說道:「外公,這個東校場是誰的?」

    「三大營中的神樞營的呀,你想做什麼?」

    「外公不如把它買下來,考試後向百姓開放,收取門票,是一筆不小的收入呢。」

    「目標太大,還是不貪這筆錢了。不過,我倒是可以向皇上匯報,作為內庫的固定收入來源。」

    ------------------

    三天的比賽轉眼就過,很快就到了發佈結果的日子。

    不過大明真是猛人處處,朱由誠雖然保住了狀元之位,但卻是險勝。一名廣東考生,以一分鐘的差距與冠軍失之交臂,奪取榜眼。吳襄運氣不好,只奪得第二十四名,擠到第二甲去了。

    魏忠賢怕武進士說他重文輕武,早讓人在地上模仿金殿的地面,畫好了巨鰲等神獸。

    朱由誠一個人站在巨鰲頭上,顧盼自雄,卻想不到後面有麻煩在等著他呢。

    (求收藏,求推薦票,下章預告:第一百一十七章遊街示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