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一百一十二章 殿試奪魁 文 / 梁方陽

    殿試原本應當在紫禁城內的建極殿進行的。不過當年三殿失火,建極殿化為烏有,到現在還沒有建完,所以移到了皇極殿進行。(註:前文沒有注意,太和殿是建奴竊據北京後改的殿名,大明叫皇極殿,特此更正。)

    殿試分為複試和廷試兩步,複試與會試相仿,廷試則只有一天,只考策問。考生自黎明進入皇極殿後,一番繁文縟節之後,考官拿出皇帝早已出好的題目,考生做答。

    皇帝本人一般不參與殿試的監考,最多是視察一下,不會陪考生枯坐。而且殿試的試卷也不會當天批改,到延宕第二天才會由各個考官批閱,考官認為可中,便在卷子上畫個圈。最後,考官挑出卷子上圈圈最多的試卷給皇上點狀元、榜眼、探花。

    不過今天因為朱由誠要參加考試,所以天啟皇帝親自坐鎮,準備觀看朱由誠是如何揮毫潑墨,力挫群雄。讓眾考官不由暗歎,這朱由誠真是個規矩的破壞者。

    殿試的程序各個考生早已知曉,因為要進入金鑾殿內考試,所以考生統一到禮部演禮,學會了殿試的各種禮儀。

    禮儀已畢,各位考生入座。

    拿到題目,朱由誠仔細閱讀題目,然後把題目放在一邊,閉目沉思起該如何行文、作答。

    朱由誠這一閉目沉思,可把天啟皇帝急壞了。他不知道朱由誠的寫作習慣,只道昨天朱由誠太辛苦了,現在在打瞌睡。

    於是他走到朱由誠的桌前,大聲地咳嗽,想借此吵醒他。

    朱由誠睜開眼睛,用無邪的眼神看著他,說道:「皇上感冒了,要多多休息,多喝點雞湯,或者可以早些痊癒。」

    考生哄堂大笑,哪有這樣和皇上講話的,簡直太失禮了。

    天啟皇帝心裡卻一陣溫暖,大明官吏或敬他,或怕他,或恨他,但唯獨沒有一個人關心他。朱由誠此話出自赤誠,不帶任何功利,讓天啟皇帝眼睛不禁有些濕潤。

    為了掩飾眼中的淚光,天啟皇帝用袖子一遮臉,回到龍椅坐下。

    他剛坐下,就看到朱由誠似乎又沉沉入睡,不由心生憐憫:這孩子今年才十四歲,正是天真爛漫的時節,朕卻往他身上壓了許多任務,卻忘了他年齡過小,身體稚嫩,不能承受過重的負擔。殿試後,讓他好好休息一陣吧。

    正想著,天啟皇帝突然見朱由誠坐起身來,往硯台裡倒了一點水,慢慢地研墨,越磨越快。不一會兒,墨研得了,他提起毛筆,沾了一點墨汁,便在紙上寫了起來。只見朱由誠的手上筆桿左右搖晃,寫文章竟是不假思索。唯一的停頓,便是墨汁將盡,用毛筆蘸墨汁的時候。

    不一會兒,一張紙寫完,朱由誠吹乾墨汁,將紙放在一邊,然後開始寫第二張紙。一連寫完三張紙,朱由誠這才停筆不寫。他收好紙,重新檢查一遍,果然和原來一樣,一個錯別字也沒有。

    朱由誠知道,他還有一個任務沒有完成,就是編草稿。他歎了口氣,愁眉苦臉地開始寫草稿了。

    天啟皇帝見他速度一下子慢了下來,有點奇怪。別的考生都是打草稿速度慢,謄寫時速度快,怎麼到朱由誠這裡反過來了。

    天啟皇帝不由問道:「朱由誠,朕看你剛才速度很快,怎麼現在慢下來了?朕只出了一題,你只需要作答一次就可以了,多答可沒有獎的哦。」

    「皇上,微臣已經寫完答卷,現在只是在寫草稿而已。試卷易答,草稿難寫呀。」

    朱由誠的話引起了考生的一陣哄笑。

    天啟皇帝奇道:「朱由誠,你這話倒讓朕不解了。別人都是先寫草稿再修改謄寫,為何你卻與眾不同呢?」

    「皇上,微臣習慣打腹稿,然後一揮而就,少有寫錯的時候。但科舉考試,規定要交草稿,否則以作弊論處,因此每次寫完答卷,我就要編草稿。我非常討厭寫病句和錯別字,所以編草稿成為我最頭疼的事。」

    內閣次輔文東來補充道:「微臣多年前當過朱由誠的老師,他自小就養成了打腹稿的習慣,我糾正了他數次,也改變不了他的習慣,也就隨他去了。想不到多年過去,他這一習慣還沒改正。真是江山易改,本性難移呀。」

    天啟皇帝展顏笑道:「考試中讓你們打草稿是為了防止你們從外面夾帶答案入場。今天的題目是朕隨機從八份題目中抽取出來的,打開封條前,連朕都不知道是什麼題目,你們就更不可能知道了。而且你們都是在朕的眼前考試,根本不可能作弊。所以,今天你們有草稿也好,沒草稿也罷,都不影響你們的成績。」

    天啟皇帝的話間剛落,朱由誠就站起身來,道:「微臣交卷。」

    既然皇帝都說了不需要草稿,朱由誠又不是自虐狂,當然是搶先交卷嘍。

    天啟皇帝接過朱由誠的答卷,才看了一頁紙,便大叫了一聲好。朱由誠的答卷還是一如既往的氣勢磅礡卻又言之有物,飽含真知灼見而又文采斐然。更為難得的是,朱由誠速度很快,書法也不錯,一筆娟秀的館閣體的字跡,看起來特別清爽。

    天啟皇帝本來準備利用皇帝的特權,強行點朱由誠為狀元,即使留下千古罵名也在所不惜。可是朱由誠的文章讓他耳目一新,即使比孫師傅拿給他看的歷屆狀元答卷也不遑多讓。

    的確,以特權來破壞規則的感覺很爽,但在規則下達成目的更有一種道德上的成就感。天啟皇帝早就把朱由誠當作自己的弟弟,見他答卷如此漂亮,更是心懷大暢。

    他看完答卷,順手就遞給孫承宗。孫承宗是他的老師,他一直都很尊敬他,像如此佳文,自然要先給老師品讀一番。

    孫承宗城府很深,雖然欣賞此文,但不露聲色,只是默默地打量朱由誠。朱由誠此刻正在收拾文具,一派天真的少年形象。孫承宗第一次接觸朱由誠的試卷時,還以為是一個頗有見識的中年人,待天啟皇帝得意洋洋地介紹是他的弟弟的作品時,他又認為是有人捉刀。今天可是親眼看見朱由誠的作答,試題又是密封的,做不了假,這才歎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一代新人換舊人哪。」

    孫承宗老謀深算,很少會動容誇人,這句算了不起的讚賞了。各位考官不由心生疑惑,急切地搶先想看到此文。

    孫承宗見考官們熱切的眼神,淡淡一笑,把答卷遞了過去。眾考官依次看了答卷,他們的表情和動作都基本一致,開始是淡然甚至有些輕蔑,後來激動,讀完後閉目回味,彷彿剛才吃了一道大餐似的,接著便拿起毛筆,飲蘸硃砂,在試卷上畫個圈,表示同意錄取此卷。

    答捲回到主考顧秉謙的手上,他數了數,總共有十個圈。這是相當難得的事,因為青菜蘿蔔各有所好,考官的胃口不一樣,有好簡樸莊重的,也有好華麗精美的,博得他們的一致贊同實在是很不容易的事。

    顧秉謙把試卷捲好,放在天啟皇帝的書案前,這算是第一份能中狀元的試卷。天啟皇帝並沒有急著點朱由誠為狀元。因為考生中只有朱由誠一個人交卷,其他人還在奮筆疾書。現在就點狀元,難免會留下話柄。

    忽然,一位大臣跪下啟奏道:「皇上垂拱而治,大明人才濟濟,實在是國家之幸,百姓之福啊。先賢說過,奇文共欣賞,此文得到所有考官一致好評,定是文詞精美,立意高雅之作。肯請皇上讓微臣抄錄,發表在明日出版的《〈邸報〉增刊》上。」

    眾人定睛一看,卻是通政司七品經歷徐四岳,負責《〈邸報〉增刊》的編撰。以前的負責人李春燁因為力挺魏忠賢,深得天啟皇帝和魏老閹狗的喜愛,官升數級,現在是正四品的太僕寺少卿。而徐四岳上次在科場幫助朱由誠,也得到豐厚的回報,連升幾級,由從九品的禮部司務廳司務升為正七品的通政司經歷,主管《〈邸報〉增刊》的編撰,並因此獲得入朝的資格。

    天啟皇帝點點頭,一名小太監捧起書案上的試卷,遞給徐四岳。

    (感謝書友品十四淡的打賞。求收藏,求推薦票,下章預告:第一百一十三章獨佔鰲頭)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