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明朝第一猛人

正文 第25章 左順門血案(上) 文 / 梁方陽

    李文通悄悄地挪到顧大章身邊,他看出顧大章因為剛才的激辯非常厭惡朱誠,大有食其肉,寢其皮的架式。

    李文通小聲說:「顧叔叔想不想報復報復朱誠?」

    顧大章環顧四周,發現沒有人注意他,便道:「賢侄有什麼辦法?」

    李文通雖然沒有步入仕途,但耳濡目染,知道大明官場的不少內幕,悄聲對顧大章說了三個字:「左順門。」

    顧大章略一思索,便已瞭然。

    左順門是出入紫禁城的一道門。通過三座城門可以進入太和殿,分別是左順門(今協和門),皇極門(今太和門),右順門(今熙和門)。和其餘兩座城門不同的是,左順門從正統十四年開始有了一個奇怪的慣例:這裡殺人不犯法。

    原來,正統十四年,明英宗被瓦剌俘虜,朝廷眾臣群情激憤,知道王振就是害得明英兵敗被俘的元兇首惡,可是王振已經在戰爭被殺,義憤之下便在左順門附近將王振的餘黨、錦衣衛指揮使馬順打死,又將王振餘黨宦官毛貴、王長隨亂拳打死,懸屍於東安門外。監國的郕王驚慌失措,想要退走,被于謙攔住,請其宣佈馬順等人論罪當死,參與毆殺的眾大臣無罪。從此左順門成為打擊宮廷小人的地方,在左順門打死人,刑部不予追究。

    顧大章悄悄地挪到高攀龍的身旁,輕聲道:「高兄,你對朱誠這個人怎麼看?」

    高攀龍隨口答道:「惑君犯上,目無法度,十足的小人。」

    顧大章問道:「高兄可願意和小弟一起打小人?」

    高攀龍怒道:「一次參不倒朱誠就兩次,兩次參不倒就三次。我不相信朱誠是銅澆鐵鑄,永遠參不倒。為什麼要學婦人拿鞋底打小人,這有用嗎?」

    顧大章道:「高兄誤會了,我說的是在左順門打小人。你不記得在左順門殺人不犯法的嗎?」

    高攀龍倒抽一口涼氣,左順門發生過兩次名震歷史的打人事件,第一次是正統十四年,群臣打死馬順、毛貴、王長隨;第二次是嘉靖三年,楊慎帶領一部分少壯派的大臣,埋伏於左順門附近,準備伏擊被奉旨入京的張璁、桂萼,不過這兩人相當機靈,逃過一劫。但是朱誠能與這些人相比嗎?朱誠官雖不大,但身份特殊,是神宗顯皇帝的義孫,而且入了朱氏族譜,算是天潢貴胄了,打他,要不要緊哪?

    顧大章見高攀龍心動,繼續鼓惑:「高兄別怕,朱誠不過是錦衣衛千戶,正六品。當年被打死的馬順可是錦衣衛指揮使,正三品,景皇帝(明代宗朱祁鈺)不也是沒有追究大臣的責任嗎?朱誠年齡雖小,卻已奸滑似鬼,等他長大後必是王振、劉瑾一流。與其等他長大了再禍國殃民,不如現在就幹掉他,高兄您看呢?」

    王振是明英宗時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劉瑾是明武宗時期的司禮監掌印太監,用兩個太監來比朱誠,實在不太妥當。但為了引起高攀龍的殺機,顧大章已經顧不了那麼多了。

    高攀龍何嘗不想幹掉朱誠呢?就憑朱誠烤肉不分給自己一份,高攀龍就想殺他千次了,不過一直沒有找到正當的借口罷了。

    當下,高攀龍擺出一副慨然的姿態,說道:「好吧,為了大明的江山社稷,我說不得也要做一次武夫了。」

    高攀龍正想聯絡其他的東林黨人,突然想起一件事,說道:「不好,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六月,『三殿火災』時,左順門已經化為灰燼,至今仍未重修,這可如何是好?」

    顧大章一愣,旋即說道:「磚木做的左順門雖然已經不存在了,但代表著大明永不與奸邪妥協的左順門永遠刻在我們的心中。」

    高攀龍氣道:「蠢豬,左順門都沒了,他怎麼會到那裡去?」

    顧大章也呆住了,剛才只顧著報仇雪恨,忘了這一點。

    汪文言剛才一直在悄悄地聽著,這時插口道:「騙他去唄。」

    顧大章道:「怎麼騙?」

    汪文言道:「前幾天,我看到奉聖夫人,呸呸,就是那個老**客印月出了一趟宮,去了兒童樂園對面的一戶人家。我派人調查,原來宮印月的侄女住在那裡,名叫客青青。據說,朱誠這小子非常喜歡她,我們騙他說奉聖夫人在左順門那裡等他,他一定會去的。」

    顧大章冷笑道:「這小子多大,就開始想女人了。想當初,我是12歲才……」

    顧大章覺得失言,忙閉口不言。他看到高攀龍和汪文言一臉壞笑地盯著他,怒道:「你們又好得了多少,別以我不知道你們那些破事。」

    汪文言忙道:「算了,這是在朝堂之上,慎言、慎言。」

    高攀龍道:「派誰去騙他呢?我們這些大臣,恐怕他連一個也不信哪。」

    汪文言道:「王安,王安一直站在我們東林黨一邊,想必很願意參與這種誅滅奸邪小人的事情。」

    高攀龍道:「散朝以後,朱誠和朱由檢必然會被皇上留下來談話,甚至會一起共進午餐,我們有足夠的時間準備。」

    三人計議已定,散朝以後,各自去串聯大臣。東林黨人自然是一呼百應,非東林黨人卻是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不過也有不少大臣準備圍觀這一盛事——幾十人圍毆一個兒童,這種事情,人間哪得幾回見呀。

    俗話說,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放到太監身上就更准了。(http://.)。自從光宗貞皇帝大行後,王安失勢,他原本只想過安分的小日子。被汪文言一忽悠,他熱血上湧。思索了一陣之後,他說道:「這件事我很樂意參加。不過我和朱誠一直不太對付,他不一定會相信我呀。」

    汪文言道:「不一定要你出面呀,只要派一個小太監傳個話就行。而且……」

    汪文言貼近王安的耳邊,悄聲道:「我這裡有一枚藥丸,吃下去,半日後便會無聲無息地死去,就算天啟皇帝要查,也查不到你的頭上。」

    王安大喜,叫過心腹小太監王喜,附耳吩咐了幾句。

    王喜自幼入宮,原本跟著盧受。有一次看見王安,覺得王安的相貌與他記憶中的父親有幾分相似,便千方百計地調到王安的身邊服侍他。王安那時還是失勢太子的管家,手中既無權又無錢,除了王喜,還真沒有人看得上他。這十幾年以來,王喜把他當成父親一樣服侍,早請安,晚問候,就算他再次失勢,也沒有拋棄他。他萬萬想不到,王安今天會把他當成棄子。

    王安給他倒了一杯酒,悄悄地把藥丸放進酒裡,見藥丸一會兒便化作清水,再也看不出來,便遞給王喜道:「王喜,你是我最親近的人。朝中出了奸臣,我們理當戮力同心,一齊為打倒奸臣出一把力,大明的歷史會記下我們的名字的。這杯是壯行酒,等你回來,我們共飲慶功酒。」

    王喜熱血沸騰,接過酒杯一飲而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