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2卷 第七十三章 敵人朋友 文 / 老優遊游條

    石井騰雲駕霧,所向披靡。

    自己竟然力大無窮,背上扛著著一顆標籤著「原子武器」的巨大炸彈,一努腿一弓腰,使勁地將這個大傢伙朝莫斯科東正教大教堂頂端狠狠擲去。

    可是讓自己吐血的是,那個傢伙在地上像個玉米棒似的,蹦了幾蹦,竟然不爆。

    劇惱了的自己忙著張開翅膀飛下去,用嘴叼起來打算重新來過,光頭強和灰太狼不也是也常常「我還會回來的」嗎?

    再說,田徑運動會丟鉛球都有三次機會。

    當然我也要重新來過。

    可是腳軟軟的,半步都邁不出去。

    要伸展翅膀,那翅膀竟然牢牢粘貼在了身上,費了半天力也張不開來。

    而遠方,東瀛列島上,卻騰起一朵巨大的蘑菇雲。

    自己的老父老母滿臉流血,哭著痛斥自己:不孝子,引彈入室,將之逐出家門!

    正待邁出一步去攙扶兩老,卻突感腳下一空,瞬間墮入無盡的黑暗。

    滿頭大汗、夢中醒來的石井感到自己現狀之無奈,就像夾在頤指氣使的母親與驕橫跋扈的妻子中間的那個小丈夫。

    簡直豎也不是,橫也不是。

    我簡直就像只風箱裡的老鼠嘛,東奔西突,卻兩頭受氣。

    現在因為自己偷襲李銳的舅舅方毅成,作為報復,美軍也順勢抓走了天皇。

    這是臣子之恥,然也是臣子之幸——幸就幸運在自己也有機會當天皇,享受萬世不朽的榮耀與財富!

    就像項羽看到秦始皇出巡的浩大氣勢而心生艷羨,一句「彼可取而代也」(我能取代贏老大: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盡顯內心無窮霸氣一樣。

    故而權衡利弊之下,石井決定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炸東京的最大的「利」便是交好了元首,而不炸最大的「利」是保護了家鄉父母妻小。

    但是,前者能帶給石井的好處要多上無數倍了,說白了,就是天上人間,天壤之別。

    失去後者固然令人撕心裂肺,但大丈夫何患無家。

    有朝一日,憑著絕世的功勞,在夾路歡迎的人群中,衣錦日行,回到日本當上天皇,還愁建立不了新的王朝,更何愁子嗣?

    於是,石井死心榻地,一頭鑽進了地下幾十米的核子武器工廠。

    焚膏繼晷、殫精竭慮,終於研製出「絕世魔」武器——納粹的第二批核子武器,只待元首一聲令下,即準備在蘇聯各大城市上空上演精彩的蘑菇版彩雲追月。

    被壓力壓得幾乎抽筋的李銳到屋外找個喘氣的空間,他愣住了。

    秋深霜濃的碩大千年棗樹葉稀處赫然有一粒紅艷如珠的小棗。

    好奇心下擲出小石子一枚,將其輕鬆擊落,撿起湊近一看竟是郁馥滿懷。

    試著放入口中,初一嘗平淡無味,但是一旦咬破外殼,味蕾接觸到果肉的細胞質、液,大腦中就泛起一種清涼的體驗,讓發脹的大腦感受到輕鬆而清新的滋味。

    原來,這棵棗樹曾經結果無數,但是一場太平洋風暴襲來,導致幾乎全樹覆沒,而這粒僅存的棗子便濃縮了老棗樹一夏一秋的精華,豐富的維生素c讓李銳的味覺觸發大腦產生了新的連路,他突發奇想。

    既然正面與石井搞原子彈對抗不可行,我能否另闢蹊徑呢?

    武器不行,我如果從人著手呢?

    這種醍醐灌頂的感覺只有當年的烏泥關伏擊戰時,被選中植入了超級電腦才有。

    也許棗中的維生素正是植入的超級大腦所需要的,使得宿主與植入芯片更加嚴絲合縫,卯榫契合,渾然一體,高效運轉。

    李銳吃下那顆養精蓄慧的孤棗後,神思大通,他覺得自己就應該轉換思維!

    要避免人類走向「核冬天」,必須像墨子那樣折衝樽俎,扮演與公輸班沙盤路演那樣不戰而屈人之兵的那種角色。

    我既然一下子還沒有能力讓你小子的dna電腦熄火,又不忍心也搞核子武器與你對抗。

    那我就來個新時代版的「四面楚歌」,實現攻心戰。

    當年韓信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但是又懾於項羽雄威,不敢直接攻擊,於是採用釜底抽薪之計。

    當夜項羽便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按照張良的設計,故意學唱起楚地柔美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說:「劉邦已經得到了楚地了嗎?要不然他的部隊裡面為什麼楚人這麼多呢?」

    說著,感受到彷彿眾叛親離的他,心中鬥志頓失,題絕命詩曰:「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而不想拖累他的虞姬自刎於項羽的馬前,而英雄末路的他,最終自刎烏江。

    由此可知,攻心之效果大於攻身,你可以消滅敵人的**,但是敵人不屈的靈魂卻會影響四周,給你帶來更多復仇的炯炯目光與踏踏奔襲而來的腳步。

    那麼,怎樣才能最終消滅敵人?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他們變成朋友,最好是盟友。

    於是李銳查閱資料後,開始設計勸說攻心程序,利用超級電腦與納粹的主要將領直接進行靈魂空間的對話。

    首先李銳對德國人普遍深惡痛絕的「凡爾賽和約」進行辯證分析,客觀看待。

    讓人看到,自己是充分認識其積極意義的同時,更分析其急躁冒進,不敬畏自然之道、人心之道——苛意盤剝,挖地三尺,讓一戰戰敗的德國國民飽受屈辱的後果,只能是德國人的怨氣沸騰。

    要知道這是誕生黑格爾馬克思的民族,是後來奔馳寶馬的故鄉。

    這樣素質的民眾一旦被激怒,其殺傷力是可想而知的。

    於是李銳因其勢而利導之,努力引導鑄劍為犁。

    首先來個猛然抨擊,抨擊締約方缺乏誠意。

    這樣會使所有的德國人感到無此的爽,因為就算是敵方的狠角兒,也會站出來為他們說句公道話。

    說實話關於一戰的失敗,德國人始終耿耿於懷,就是認為猶太人策劃了十一月兵變,拘禁了德皇,才導致前線幾百萬大軍土崩瓦解的,更何況猶太人出賣上帝,在莎士比亞戲劇中猶太人夏洛克還要割安冬尼奧胸口的肉來還賭債,可謂罪惡罄竹難書。

    因此,對強加於他們敲骨吸髓刻意盤剝、瓜分豆剖讓人含羞忍辱的《凡爾賽和約》,那是強烈地感冒。

    這也是希特勒後來得到整個德國廣大群眾支持的民意基礎。

    而當有人說中他們心中塊壘,那麼這種親切感就別提多強,簡直就要熱淚盈眶了。

    其次李銳讓他們佩服。

    一來讓美國海軍神奇崛起,二來在蒙古草原和西伯利亞草原狂揍關東軍,這讓向來拜服強者且在一戰中被日本卑鄙偷襲驅趕出青島的德國人心生敬畏,心生好感。

    同時,李銳又調動大量的前瞻信息,如庫爾斯克會戰、諾曼底登陸,阿登反擊戰先抑後揚,柏林被攻克元首被迫與愛娃自殺的場景給他們看,讓納粹主要將領直觀自己命運,孰從孰逆,命運自選。

    第四便是美軍磨刀霍霍地研製核子武器的虛像,這就暗示著一旦對攻,則全世界玉石俱焚。

    這樣的情節發展的結果是:

    元首被擒。

    按照本來的歷史邏輯,元首是在狼穴遭到德軍內部部分反戰人士的暗殺。

    結果暗殺未成元首大開殺戒,血腥鎮壓了這次騷動。

    其實,這次失敗的主因就是因為參與的人太少,靠簡單的暗殺其成功是靠偶然性的。

    而李銳給他們進行了的移魂卻是從靈魂深處,動之以情訴之以理,德國上下軍人心悅誠服。

    而石井和元首也正中計,因為美軍正通過最後通牒,威脅即將對日軍和納粹使用核武器。

    於是兩人正兩目睽睽、精光四射蹲守在核子武器生產現場,目不轉睛地瞪著,緊張地氣都喘不過來,唯恐落後了去。

    老虎不在山,猴子做大王。

    這就客觀上為李銳的宣傳策反成功,創造最有利的條件。

    悍不畏死的李銳親臨狼穴,與施登堡、隆美爾元帥商議擊斃石井,俘虜元首,結束歐洲大陸的戰爭。

    對貪得無厭、頤指氣使、不懂裝懂的元首希特勒早已不耐煩的德國國防軍官兵,早就像一堆澆上了汽油的乾柴,只待李銳一點火,轟的一聲,頓時爆燃。

    其結果是:元首束手,石井逃竄。

    石井臨行時,欲引爆第二批十枚核子武器來個玉石俱焚。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