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1卷 第三十二章 舊軍新軍 文 / 老優遊游條

    聽完理惠子的報告,磯谷三郎認為,如果此時對李茂春太過重視,無疑會助長其驕慢之氣,這對以皇軍為主導的大東亞聖戰絕對不是一件好事。

    於是,他把自己的想法與理惠子溝通後,取得一致的意見就是:不給他好臉子,但是適當給予表揚,總的一條原則就是對這種狗腿子要拿捏得住。這樣才能做到要他硬就硬要他軟就軟。

    李茂春起初以為又要遭一頓痛罵,誰知在提心吊膽來到磯谷三郎司令部後,雖然一開始還是照例的訓斥,然而後來那磯谷老兒竟然拍拍自己的肩膀,說自己是大東亞聖戰的好夥伴,今後一定會青史留名、萬古流芳、遺澤後世的。

    雖然李茂春對日本人的這套並不太感興趣,因為他就是個今朝有酒今朝醉的人,他也信奉「我死後那管洪水滔天」的理論,但是磯谷的這一番話還是讓他心裡感到暖暖的。

    他於是暗暗下了決心,看來我還是用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皇軍是信任我的,我赴湯蹈火也將在所不辭。

    黑雲壓城,霧瘴密佈,前面充滿了無盡的不可知。

    方彪警覺地走在從雪峰山敗退下來部隊的最前方,遭受李茂春偷襲後,他心中的弦繃到了最緊處,於是有關前敵偵察,便事無鉅細,親力親為。

    因此這次部隊向赤岸轉移行進時,他堅決要求當尖兵,他要用自己的軍事素養、預警意識來為方老、為方老最寵愛外甥的部隊探出一條安全的路來。

    猛地,他一個側身翻潛伏在地上,用耳朵細細傾聽了會兒。

    一聲不發、轉身輕跑一段後,來到李銳方毅成跟前。

    「方爺,前面有埋伏,奇怪的是這些埋伏的人聲息粗重,似乎不是職業軍人。」

    方毅成沉吟片刻,說:「既然如此,那就繞道把。」

    李銳此刻也變得謹小慎微:「好的,舅舅聽您的。」

    正在此時,突見前方草叢中傳來一聲喝問:「對面來的是什麼人?認識方毅成嗎?」

    李銳一把拖過舅舅,讓自己擋在前面,高聲喊道:「我們就是方毅成的人,你們是誰?」

    頓時,從草叢中,樹林間,山石下,洞穴內,鑽出無數手持刀槍的粗服漢子。雖然他們手中的刀槍大多是長桿火藥槍、斬獵刀,但是個個彪悍,人人兇猛。

    領頭的是一名矮胖敦實、目露精光的中年男人,拱手相請:「請方大爺講話,我們都是赤岸一帶的工人山民,皆因日本人橫行鄉里,我們組團保家衛鄉,聽說方老先生要來,我們特地在此迎候。「

    方毅成倒也爽快,扯開外甥,坦然顯身:「我就是方毅成。」

    「好一個方老爺子,你們大敗礦警隊,解救雪峰山兄弟,水淹鬼子鐵皮烏龜,大快人心,大快人心!」話音未落,山林間那些豪傑頓時也跟著嚷嚷起來:「大快人心,大快人心,爽極了,爽呆了。老爺子,帶我們殺鬼子吧。」

    李銳的心這幾天好似掉進了冰窟窿裡,顫抖縮成了一團。而現在感受到如從天降的溫暖與支持,感動得他鼻子發酸直想哭。

    這一下,新戚家軍就加入了五六百人,更令人欣慰的是,這些新兵都是真正的農家和工人子弟,和當年戚繼光所招收到的義烏兵兵源基本相同。

    嘉靖年間倭寇猖獗,而民風倒是柔和,男士都以嬌妻溺子為榮,以吟詩作賦為滿足。因此,面對凶悍倭寇,官軍屢戰屢敗。

    痛感全國無可戰之兵的戚繼光到義烏招兵,源於一場驚天動地的毆鬥事件。

    嘉靖三十七年六月起,義烏礦工、鄉民與從各地趕來的企圖掠奪黃金礦藏的盜賊爆發械鬥,雙方參與鬥毆人數累計達三萬人左右,歷時四個月,直到十月秋收方告結束,死傷共計2500餘人。他在《練烏傷兵議》中簡要地說:「義烏人奮荊棘御之,暴骨盈野,其氣敵愾,一旅可當三軍,何患無兵也。」他覺得義烏人敢打敢拚,不怕死,而且團結一致,只要加以有效訓練,必定可以成為精兵強將。

    那真是讓戚繼光永生難忘的一幕。

    無數平凡的義烏百姓在那一刻變得如此不平凡:不論男女老幼,大家一同上陣,用所有能找到的武器打擊敵人:農民用鋤頭,礦工用橛頭,連家庭主婦也拿起了切菜的大菜刀。個個眼中冒著凶光,臉部猙獰,扯起嗓子,狂叫著衝進敵陣。然後就是大砍大殺,生人勿近,死活不顧,傷痛不懼,只有在把敵人砍倒或被敵人砍倒時,一切才會停止。

    他們不但砍人勇猛,還極具犧牲精神和優良的鬥爭傳統,父親傷了兒子替,哥哥殘了弟弟上,就連被人打到剩一口氣,抬到家就死的人,臨死前還要留下一句遺言:我死之後,你們接著打!

    這真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真是彪悍剛烈的人民,戚繼光由衷地發出了感歎。

    對此,戚繼光內心的震撼確實是巨大的。戚繼光後來曾對俞大猷講了這樣一番話:「征戰半生,天下強橫之徒,我大都見過,卻從不畏懼。但如義烏人之彪勇橫霸,善戰無畏,實為我前所未見,讓人聞風喪膽,可怕!可怕!」

    戚繼光隨即決定到義烏,並在義烏知縣趙大河的協助下,開始招募義烏兵。戚繼光《祭丁參將》中寫道:「其前陳兵弊習,一切反之,遂以成軍。」

    因為有前車之鑒,戚繼光深知選兵的重要性。他招募士兵「其法唯在精」,條件相當苛刻:城裡的市井滑民不要;當過兵打過敗仗的不要;正在官府服役的不要。他還訂立應募者的標準:皮膚白皙、眼神輕靈、動作輕快的不要,因為這種人不但自己會臨陣脫逃,還會唆使邊上的人一起跑,以便受到問責時可以嫁禍於他。

    總之,戚繼光要找的是這樣一群人: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為人老實,遵紀守法,服從政府,敢打硬仗,敢衝鋒不怕死,是具備二愣子性格的肌肉男。

    即便是這樣苛刻的條件,四千義烏兵依然很快就招齊了。一支令倭寇聞風喪膽的軍隊,一支將青史留名的軍隊,就這樣在義烏這塊土地上誕生了。

    其後義烏兵的將領遍佈明末各大邊關,一部分官兵後裔甚至成為後來袁崇煥縱橫白山黑水抵抗滿清入寇的關寧鐵騎主要來源之一。

    而李銳眼前的這支部隊比起當年的老戚家軍,更有一個因素,使新戚家軍戰力倍增。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