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移魂抗日悍兵

第1卷 第八章 抽薪之一 文 / 老優遊游條

    天下興亡系匹夫。

    「拿出你的看家本領,李銳。怎麼著也得讓**兄弟看看我們的誠意吧」尋淮洲聽完偵查員的報告後第一反應就是讓李參謀拿主意。

    因為如果連有血海深仇的李銳都轉得過彎子來幫助國民黨軍,那麼其他人就容易做工作了。

    面對國家積貧積弱,深受強鄰欺辱慘絕人寰的悲劇,李銳覺得師長太看低自己了。因為只要是地球人就都知道「覆巢之下,寧有完卵」的道理。

    處在當下,只要自己號稱是炎黃子孫的都應該出手,不論以前跟國民黨有怎樣的仇怨。

    那天深夜,將這支部隊從溶洞成功帶出皖南後。尋淮洲就向他傳達了先遣隊黨委的決定:主力挺進浙南,而誘敵部隊如果突圍成功,則可不必到浙南平陽,而可以自選群眾基礎良好、適宜堅持鬥爭的地點,與主力展開呼應,形成掎角之勢,以開展游擊戰爭,等待發展時機。

    起初,李銳覺得這樣的地方絕無可能,因為白色恐怖幾乎籠罩全國。但是,前面意料之中和意料之外的那些勝利有力地鼓勵了他。

    於是他想:那就讓子彈飛一會兒——讓自己的思想在紛亂的情緒中逐漸沉澱下來。找一找,找一找,最適合我們生存、發展的最佳地域是在哪裡呢?

    突然,義烏,這個詞突然跳入腦中,這是個奇異的地域,這裡不僅是李銳的外婆家,還曾是勾踐臥薪嘗膽的精神圖騰之地,是賞識岳飛的伯樂、抗金主帥宗澤(金人畏憚宗澤,都稱「宗爺爺」)的故鄉,更是橫掃倭寇戚家軍的兵源地,民風彪悍。

    更可貴的是,此地竟然是一個紅色縣——而這竟然是國民黨中統創始人陳果夫的秘書吳山民所創。

    說到這解放後曾任浙江省人民法院院長的傳奇人物吳山民,浙江義烏人,浙江省立法政專門學校政治經濟系畢業,曾在哈爾濱東北中東路特別法院工作,後被任命為定海縣縣長。

    次年,因六橫島農民為反對土地兼併而舉行暴動,吳山民因「鎮壓不力」,得罪了同僚與當地權貴而遭免職。

    後吳山民由鄉人何潤章介紹給當時的江蘇省政府主席陳果夫(其叔叔乃辛亥革命元勳陳其美,蔣中正曾深得陳其美賞識提攜)的秘書義烏人何仲蕭當助手。何仲蕭知道吳山民善為辭藻,就推薦他擔任陳果夫秘書。

    吳山民在陳果夫手下干了五年,瞭解到國民黨許多內幕,看到國民黨統治集團內部勾心鬥角和**墮落;又看到許多有關中央蘇區紅軍的資料,十分驚異這支革命力量的優秀感人。

    經過比較,領悟到只有黨才是中國人民的希望,於是干方百計想脫離陳果夫。待到熱河抗戰炮聲一響,他就以探望家中妻兒為由請假回義烏,逃脫了陳果夫的控制。

    不久,國民黨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竑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影響下,組織全省各縣的戰時政治工作隊。吳山民擔任義烏縣抗日自衛委員會副主任兼義烏縣戰時政治工作隊隊長。

    不久,吳山民升任國民黨義烏縣長。**義烏縣委遵照**金衢特委指示,由縣委宣傳部長、統戰部長吳璋和吳山民協商後,吳山民先後接受30餘名**黨員到縣政府各部門擔任領導工作。吳山民組建義烏縣抗日自衛中隊,欣然同意安排3位**黨員擔任中隊領導職務。

    吳山民擔任縣長後,義烏形勢特別好,縣府各部門權力基本上掌握在黨員和進步人士手中。在黨的推動幫助下,貫徹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大力整頓了鄉保甲長隊伍,成立各種抗日救亡團體,舉辦多種救亡訓練班,部分地區實行「二五減租」。招募兵員,發揚明代戚繼光抗倭的「義烏兵」精神,成立「義烏營」,加入浙江省抗日自衛總隊,開赴前線殺敵。

    吳山民的抗日救亡和民主進步措施,掀起整個義烏的抗日**,吳山民縣長的影響和威望也得到大大提高,深受人民群眾愛戴。被黃紹竑譽為「義烏縣是模範縣」、「吳山民是模範縣長」。廣大人民群眾更稱吳山民為「紅色縣長」。

    再說該縣地處浙贛鐵路中段,遏東南之險要,位置特殊;北有勾嵊山,南有獅子山,進可攻退可守;礦產尤其是螢石礦儲藏量十分豐富,且開採方便。

    螢石的成分是氟化鈣,又稱氟石、砩石等,因含各種稀有元素而常呈紫紅、翠綠、淺藍色,螢石其產品廣泛用於航天、航空、製冷、醫藥、農藥、防腐、滅火、電子、電力、機械和原子能等領域。許多國家把它作為一種重要的戰略物資進行儲備,如可以用來製作特殊的光學透鏡。世界螢石總儲量約10億噸,中國是世界上螢石礦產最多的國家之一,並且占世界儲量的35%。主要產於浙江、湖南、福建等地。而利用螢石礦發展的資金正可以購買軍火,以供浙南主力和自身之用。

    決定到義烏定點發展後,抗日先遣隊3營便通過皖浙邊界,繞道遂安穿過浙西北來到浙中。來到此地,考慮到未與當地黨組織聯繫上,尋淮洲決定先隱身於當地,徐圖發展。

    於是以所繳獲補充二十一旅的經費購下一個中型螢石礦後,全體先遣隊官兵都化身為管理人員和自衛隊員、員工,開始了為革命事業的另一番打拼。

    由於李銳的高速計算能力和超級寬廣的視野,他們找到了急需礦藏的德國人做生意,並以物易物,換購得大量軍火:上千支毛瑟軍用手槍(盒子炮)、德國制式步槍,甚至還有幾百支mp40衝鋒鎗,來支援先遣隊主力——浙南紅色根據地。樂得方志敏讚不絕口,「我們的紅色江山就是需要李銳這種多面手。尋淮洲也,你讓他多帶些徒弟吧,至少先帶出一個班來。」

    而隨著日寇的鐵蹄一步步蹂躪到江南,國共兩黨都面臨著同樣的考問:是亡國滅種抑或奮起反抗?

    正面戰場**屢戰屢敗,但總是還在屢敗屢戰。

    那麼,怎麼樣才能幫助到**兄弟呢?綜合前線信息,擺在尋淮洲和李銳面前的課題就顯得清晰起來:摧毀日寇的制空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