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3章 戰役模式 文 / 曠野之銀狼
「相比較於普通的推演對戰,這種以經典戰役為模本的對戰更能夠體現兵法水平!」姜三爺笑道:「這樣的戰役,可以說是經過了很多的兵家大能的不斷推演,不說各種可能性都已經推算過了,但是一般的手段基本上逃不出那幾種方案。只要選手不是太笨,那外來的挑戰者想要獲勝,無疑就需要有很強的能力才行。」
姜軍點點頭,如果是普通對戰,交手的也僅僅是一個對手的綜合實力罷了,而這種戰役形式的對戰,關鍵是對手教習還是學習過大量關於這場戰役的推演的人,那麼對戰的就不是一個人了,而是大群精英智慧的集合。
「至於戰役的難度,除了個別以少勝多的案例基本上沒有再現的可能性,被列為絕頂難度之外,其他戰役都是按照雙方的實力對比、戰役規模等等來劃分的。」姜三爺笑道。
「雙方的實力對比自然不用多說,雙方差距越大,對於弱勢的一方來說,無疑就意味著難度也越大。」姜三爺介紹道:「至於說戰役的規模,就意味著戰役的容錯力。大規模戰役,更需要掌控全局,任何一點失誤就可能影響全部的佈局。想要挽回也更加困難。」
姜軍點點頭,這就好像是儀器一樣,越是精密複雜的儀器,越是不容許出現丁點的問題。
「另一方面,戰鬥本身也有很高的自主性,不是你自己去戰鬥的。所以,對於戰役模式而言,將領本身就被賦予了各種的能力、性格等等,卻是比起一般的模式化的將領更加難以掌控。」姜三爺繼續說道。
「可是,要說這個戰役而言,局面究竟有多大呢?」姜軍疑惑道:「別的不說,那個反間計針對的是趙國朝廷,難道戰役之中還會有更加廣闊的地方出現嗎?」
「這個倒是不會,不過,這其中有各種的設定,隱藏事件,只有滿足了一定的條件才會啟動。」姜三爺笑道:「比如說廉頗堅守不出,在長平和秦兵僵持了一段時間,那麼就會觸發秦國啟用反間計。而另一方面,廉頗不能夠直接面見趙王,陳述你的觀點,只能夠通過你這段時間的行為來影響沙盤的決斷,決定趙王是否會選擇罷免你的廉頗。」
姜軍點點頭,這倒是和三國誌遊戲之中的決戰稱霸模式有點相像的樣子,不知道日後自己的秘境之中的某些戰役是不是能夠作為這種存在被不斷演練。
姜三爺微微一笑,繼續說道:「長平之戰,經過各個家族的兵家大能,軍事家、政治家的不斷推演,基本上秦國戰勝趙國的幾率有六成二,而趙國戰勝秦國的可能性則是三成八。雖然懸殊不小,但是卻也沒有兩倍以上的勝率。所以,我們的勝負條件是在五年之內不分勝負,或是趙國戰勝秦國為趙國獲勝,相對而言,在五年之內突破長平,打敗趙軍則為秦國獲勝。按照歷史經過三年多的說法,基本上堅持五年,秦國後勤絕對支持不上來了。」
「另一方面,戰役推演是必須兩次扮演不同陣營進行戰鬥的,最後結果自然就看你的綜合表現。在優勢較大的一方也不是保險的,因為我說過,各個戰役經過了各家族大量的推演,說不定就有出其不意,以弱勝強的手段你卻沒有發現,那結果就不言而喻了。」姜三爺笑道。
「話說回來,啟動戰役模式,基本上就是說明這邊的教習已經有人輸給了對方,而其他教習看到他們推演的戰局,卻都沒有打敗他的把握,或是其他教習也同樣失敗了,才會啟動這個模式!」姜三爺繼續說道:「進行這個推演,首先是讓對手站在勝率大的一方,如果能夠獲勝,則調換。如果繼續獲勝,就可以進行勝率更小的戰役。」
「從他們氣動長平之戰來看,那些個勝負懸殊更大的戰役,這些教習也沒把握以弱勢方獲勝,不知道這接近四成的幾率,他們能不能獲勝!」姜三爺笑道。
「關於長平之戰,三爺您老有什麼經驗?」姜軍問道。
「長平之戰,雖然不是我大齊經歷的戰役,但是卻是大秦奠定霸主地位,導致各國實力對比失衡,從此勢不可擋的一戰,各國對此都非常重視的一場戰役。」
姜三爺微微一笑,繼續說道。
邊說邊走,這會兒眾人已經差不多快要走到人群洶湧的地方了。
「秦地處雍州,土地屬上上等。秦孝公繼位後,任用商鞅主持變法,從經濟基礎到上層建築進行了全面深入的改革,秦國迅速富強起來。之後幾世經營,兵強國富。長平之戰將發生時,秦北有胡宛之利,南有巴蜀之饒,東控潼關之險,獎勵耕戰,故戰爭經濟十分雄厚,各種戰略物資的儲備非常充足。且水利發達,常以水道運送軍需。」
「趙國地處《禹貢》之冀州,農業資源不如秦、齊、魏等國。趙「地薄人眾」,地處北方,雖疆域廣闊而耕地有限,歷來又農商並重,且其「民俗懁急,仰利機而食」、「好氣,任俠為奸,不事農桑」,因此農業經濟在六國中較為落後。雖然戰國中期經趙武靈王改革,一度國力大盛,然而比之秦國商鞅變法,趙國改革局限於軍事領域,政治經濟改革則相對薄弱,之後又發生了沙丘宮變,趙國內亂,實力再度下滑,而趙惠文王繼位後一直沒有時機推行趙國的二次變法,於是趙國在戰國後期「農業發展相對滯後,不再適應連年大規模爭雄戰爭的需要」,戰爭儲備並不充足,無力支持大規模的長期戰爭。」
「再比較兩**事實力,秦軍有「虎賁之士百餘萬,車千乘,騎萬匹」。地近西北,民風凶悍尚武,秦馬優良,秦車迅猛,稱得上是超級軍事大國。且秦軍被稱為虎狼之師,在戰場上的秦軍士兵所向披靡。趙國有「帶甲之士數十萬,車千乘、騎萬匹」。以弩弓騎兵見長,趙組建騎兵部隊較早,故趙騎兵訓練有素,軍事素養較高,經驗豐富。如此看來,趙**事實力略弱於秦,至多與秦持平。綜上所述,趙國之綜合國力要劣於秦國。」
「不過,在我們推演的地圖上,雖然秦國後方、趙國後方,乃至是其餘各國都不會出現,但是韓國本身乃是這場戰役的根本誘因,所以韓國還是會出現的。」
「大秦剛剛征服韓國,而且更是長驅直入,在原本韓國的土地上和趙國對峙,若是拖延的時間太長,韓國和秦國之間難免會引發某些內部矛盾等等,再加上客場作戰,後勤等問題,其實趙國方面也是大有可為的。」
「要知道,秦軍以60萬大軍進攻,趙國以45萬精銳防守,在冷兵器時代攻守雙方的均衡值一般為2︰1,趙軍在軍力對比上並不吃虧;而秦國國民經濟實力雄厚,戰略物資儲備充足,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只是提高了軍隊的戰鬥力,綜合國力明顯處於劣勢,無法支持大規模的連年戰爭。顯然,消耗戰對趙國來講絕非上策。」
「廉頗持續三年的「拉鋸戰」過於保守,秦軍有生力量並沒有得到多少削弱,「以逸待勞、後發制人」過於空洞。戰後,秦軍承認60萬大軍死亡過半,主要是趙括接任後主動衝擊、搏命拚殺造成的。趙括雖然紙上談兵,但畢竟血性剛烈。」
「您是指廉頗的保守戰略是錯誤的?」姜軍聞言,連忙開口問道。
「這倒也不盡然!」姜三爺笑道:「關鍵是廉頗廉頗始終沒有制訂出一個清晰、積極的戰略計劃,沒有提出徹底打敗秦軍的戰略願景和配套措施,因此沒有贏得老闆(趙王)的信任和支持。能攻擅守的廉頗何不主動退守以集聚力量,拉長敵軍戰線後主動出擊?或者通過側面出擊、斷敵糧草,或者從45萬大軍中分出部分有生力量攻秦之要害,甚至同樣實施反間計、美人計等?」
「當然,我提出的這幾個可能是不太可能試試的,這是那些所謂評論家的狗屁言論。雖然也是切中要害,但是評論起來卻是狗屁不通。」
姜三爺繼續說道:「歸根究底,廉頗在等的是什麼?以趙國的國力,不一定托得過秦國,這是必然的事情,但是為什麼還要拖?就是為了等帶合縱的聯軍。可是在這個方面,趙國卻是徹底的走錯了一步!」
「秦國的戰爭指導者畢竟棋高一著,他們運用謀略來打開缺口,為爾後的戰略進攻創造條件。一方面他們借趙國使者鄭朱到秦國議和的機會,故意慇勤招待鄭朱,向各國製造秦、趙和解的假象,使趙國在外交上喪失了與各國「合縱」的機會,陷於被動和孤立。另一方面,又採用離間計,派人攜帶財寶前赴趙都邯鄲收買趙王的左右權臣,挑拔離間趙王與廉頗的關係。四處散佈流言:廉頗不足畏懼,他固守防禦,是出於投降秦軍的目的,秦軍最害怕馬服君趙奢的兒子趙括為將。終於借趙王之手,把廉頗從趙軍主帥的位置上拉了下來;並使趙王不顧藺相如和趙括母親的反對諫阻,任命趙括為趙軍主帥。趙括是一個缺乏實戰經驗,只會「紙上談兵」的庸人。」
「廉頗等的變數沒有來,這邊還換了將領,居然敢衝上去和秦軍硬拚,結果自然不言而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