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0章 槍法 文 / 曠野之銀狼
姜三爺笑道:「這是你修煉的一個過程,等你的實力慢慢提升,你就會知道了。這些事情,我現在告訴你,對你來說反而是一種限制,影響你日後的領悟。」
姜軍聳聳肩,對於姜三爺這麼說,姜軍也只能表示接受,很明顯姜三爺就是不準備把這個情況告訴自己,姜軍再怎麼說也是沒用的。
「不說這個,那就是這台上的比試好了,這有什麼特別的嗎?」既然如此,姜軍也就放下了這個疑問,繼續開口說道。
「刀槍等乃是戰場上最常用的兵器!」姜三爺笑道。「其中,大刀多為步戰兵器,而長槍則是步戰馬戰都很適合。」
當然,這個說法不能一概而論,刀適合步戰,但也有適合馬戰的長柄大刀,但是即便是大刀,也不是很適合集團模式的衝鋒戰鬥,是以,一般模式化的訓練都是作為大刀補兵而言對
而長槍則不同,除了那種在盾牌後面頂著長槍的槍兵之外,槍騎兵也是很常見的甚至是很有力的兵種。
「對士兵來說,我也不得不說,騎兵的價值、能力幾乎是普遍高於步兵。所以除了集團化的劈砍等基本操練之外,對於槍兵的單兵作戰能力要比其他一些兵種看重一些。當然這也是相對而言的。也看每個士兵的接受能力等等。」姜三爺笑道。
「另一方面,所謂月棍、年刀、一輩子槍、寶劍隨身藏。」姜三爺笑道:「各種兵器掌握時的難易程度是不同的。而真正練好槍無疑也是最困難的。」
「當然了,各種武道都不是隨隨便便能夠修煉精深的,但是相對來說,想要看出一個人的天賦,卻是看人的槍法天賦最困難。」姜三爺笑道:「槍法的變化太多,有的人看似舞起槍來虎虎生威,但是卻在某個機巧上面愣是不能入門,那就是絕大的破綻。」
「所以說,我們這是廣撒網,就看能不能找到槍法天賦出眾的人才。」姜三爺繼續說道:「至於刀法或是其他一些兵器,基本上拿到手裡,那麼一劈一砍,就能看出個七七八八。」
「至於畫戟、鐮鉤之類的或是一些奇門兵器,比起槍還要難運用,那就更要長期觀察了。所以我們也把一些槍法作為是祭出的學習課程讓他們去修煉。」姜三爺解釋道。
姜軍點點頭,大齊發展到這個階段,現有的人才恐怕都已經有了各自的崗位,想要繼續發展下來,積累人才是必須的。
至於說人才的素質,一般來說,秘境之中產生的普通精靈,天賦等應該是不如大陸上的人民的。至於秘境之中原本的人才,先天條件就在那裡,那就不用多說了。
姜三爺繼續說道:「當然,即便是基礎的一些槍法,也有各種的分格,這個基礎不可能是基礎的運用,既然是槍法就是屬於完整的一套用法了。」
「等等!」姜軍疑惑道:「這麼說的話,那這個交戰之中究竟是卡修還是精靈?」
「當然是精靈了!」姜三爺笑道:「就算是有凝練肉身的修煉方法,也不是這個階段能夠學習的,他們現在不過是處於中級的卡修階段罷了。」
「話說回來,之所以對他們的精靈要這麼訓練,是因為他們的精靈和你小子這樣的際遇不同,他們不過是後天產生的精靈,沒有什麼先天的經驗,所以可以通過系統的學習來獲得更多的技能。」姜三爺給姜軍解釋道。
聽到姜三爺這麼一說,姜軍也就明白過來了。
「就說這兩套槍法,你想必已經看出來了!」姜三爺笑道。
「太過極端了?」姜軍疑惑道:「陰陽結合,剛柔並進才是大道,這兩人一個輕靈而失了勇猛,一個凶悍而沒有柔韌,顯然不是那麼回事!」
姜三爺呵呵笑道:「話倒不是這麼說的!」
「我早就說過,這僅僅是基礎的強大,其實是我們針對他們的性格特徵而選擇的槍法。能夠讓他們更容易的體會槍法的奧妙。」姜三爺笑道。
「話雖如此,可是劍走偏鋒真的好嗎?」姜軍疑惑道:「如此下去,恐怕是走到歪路上了吧?所謂槍法,有虛實,有奇正;其進銳,其退速;其勢險,其節短;不動如山,動如雷震。」
這段話卻是對楊家槍法的評價,被姜軍用到這兒來了。
姜三爺擺擺手,笑道:「你是沒有領悟到這個階段,看似是劍走偏鋒,但是萬法同宗,殊途同歸。真正能夠把一套祭出槍法練到高深完滿,那麼此人的槍道就是入門了,而且是完整的槍道,不是你所說的歪路。因為正如你所說,萬物抱陰負陽,陽極則陰生,陰極則陽生。到了盡頭,自然會感受到其中的奧妙。」
姜軍想了想,似乎也是那麼回事。只不過,這種事情,反正是正著說也行,反著說也說得通的樣子。
「那您老說說那兩套槍法有什麼門道?」姜軍笑道。
雖然說什麼蛇盤七探槍、百鳥朝凰槍、夾竹梅花槍之類的玩意姜軍都是知道的,但是要說其中的奧妙,姜軍就完全不清楚了。
當然,對於日後自己的發展,姜軍倒是不怎麼擔心,手下這些人的武藝那是不用多說的。
姜三爺自然看得出姜軍的意思,明白姜軍這傢伙僅僅是好奇罷了,要說真去探究槍法,那是不太可能的。
「先說那狂猛的槍法,乃是出自始祖當年征服東夷的時候,從東夷蠻首那裡獲得的槍法。夷人以捕獵為生,最講究的就是力量,是以這門槍法卻是偏重於力量方面。」姜三爺笑道。
「不過,即便是如此,這門槍法的全本畢竟是傳承久遠的東夷族繼承下來的東西,比如東夷首領,一手槍法施展開來,據說就連大周當時的開國大將也多不是其對手,可見其強悍。而我們大齊氏族也僅僅是從其中拆解出入門招式給予族人修煉,如果能夠修煉有成,那自然就是獲得我們的培養,可謂是天大的機緣了!」
不過,這會兒姜軍更關注的已經不是什麼機緣之類的玩意了,而是東夷。
東夷族這個名字,姜軍可謂是如雷貫耳,絕對應該是屬於遠古氏族的傳承沒錯。
夷有九種,曰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鳳夷、陽夷。
東夷族,又稱東夷或夷,東夷是指中原之東方人,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中國東部海濱不同部族的的泛稱。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範圍也隨之更改。東夷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東部部族的稱呼。隨著商代的東夷與華夏的融合,東夷後來改為對東方外族的泛稱。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東夷和北狄、西戎、南蠻並稱四夷。
東夷族,又稱東夷或夷,東夷是指中原之東方人,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中國東部海濱不同部族的的泛稱。中國史籍中有「東夷」,意即東邊的弓箭手。東夷是華夏民族對東方民族的稱呼,並非單指某一族群。其認定範圍也隨之更改。東夷是中國古代,尤其是商朝、周朝時期,對東部部族的稱呼。隨著商代的東夷與華夏的融合,東夷後來改為對東方外族的泛稱。在中國中心主義的天下觀中,東夷和北狄、西戎、南蠻並稱四夷。
從少昊開始,東夷的活動中心轉到山東曲阜二帶《史書》所載東夷的範圍北起幽燕、南至淮水、東抵黃勃(海)、西止豫東、豫東南的廣闊地區,《後漢書》記載,包括「畎夷、於夷、方夷、黃夷、白夷、赤夷、玄夷、風夷」等九夷,長期生息、繁衍在我國東部地區。三代以降,隨著奴隸制王朝的建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反映了中原華夏族的強盛,禹治水達九州。東夷族諸部生活在黃河下游廣闊的平原和沼澤地帶,在墾荒栽種五穀外,還得與洪水災害作鬥爭,從而發展了造船技術,古代被尊為「水正」的始祖就是東夷人。東夷諸部在夏族統治時期曾有過三次大遷移,一次是為反抗夏的暴政而向西挺進。一次是西周代商時,因叛周活動被周王室視為隱患而強制夷族大遷徙,《呂氏春秋》載:「為虐東夷,周公遂以師逐之,至於江南」。第三次是屬東夷的瀛姓徐國,企圖復仇而進攻西周,被周穆王聚諸侯所敗,夷民數萬逃離家園。
其中最值得關注的一點就是著名的遠古帝皇少昊。
少昊,相傳少昊是黃帝之子,是遠古時羲和部落的後裔,華夏部落聯盟的首領,同時也是東夷族的首領。中國五帝之之首,中華民族的共祖之一,從伏羲(大昊)到少昊的羲和部落到皋陶、伯益的東夷部落聯盟,一直是中國早期華夏族的主幹部分,為早期華夏文明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華夏文化傳承自羲和文化,羲和文化是華夏文化的主要源泉。少昊國是鳳凰的國度,少昊時期是鳳文化繁榮鼎盛時期,鳳文化和龍文化是中華華夏文化的兩大支柱,中華民族既是龍的傳人,又是百鳥之王——鳳的傳人。中國漢族的姓氏大多源自少昊(玄囂),少昊是中國贏姓及其秦、徐、黃、江、李、趙、梁、蕭等數百個漢族姓氏的始祖。少昊都城現山東曲阜後又成為孔子的故鄉,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禮儀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