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三界仙書

正文 【0629】到達華氏城 文 / 秋莫言

    代卡見趙良將阿奴帶了回來,高興得無可無不可,忙讓村民設宴款待趙良,說是設宴款待,其實也是一些粗茶淡飯,苗寨實在是太窮了,拿不出什麼像樣的東西,好在趙良也是窮苦人家出身,既能吃燕窩魚翅,也能吃粗茶淡飯。

    宴請完畢後,代卡給阿奴交代了一番,讓她當趙良的嚮導,陪趙良去一趟天竺,阿奴當然高興得不行,她本就想跟趙良學藝,正琢磨要用什麼理由,如此一來,連理由都不用找,直接名正言順了。

    趙良見交代的差不多了,就帶著阿奴繼續啟程,玄雷劍凌空而起,載著二人飛上高空,阿奴又一次興高采烈起來,吵得趙良腦仁兒都疼,趙良就威脅阿奴說,要是再吵就把她扔下去,阿奴這才氣呼呼的閉了嘴。

    趙良在阿奴的指引下,向西南方向疾飛而去,據阿奴所講,前方就是喜馬拉雅山,在梵語中,喜馬拉雅就是雪的故鄉。

    不到一刻鐘,兩人就到了喜馬拉雅山的上空,只見下方幾十座高峰林立,山峰之上全是幾十丈高的冰柱和冰塔,猶如千軍萬馬一般,看起來極為壯觀。

    不過,在趙良看來,喜馬拉雅山跟青城仙府的奧林匹斯山和崑崙仙境的天山縹緲峰還差得太遠,畢竟這裡只是世俗界的高山罷了。

    用了一刻鐘,兩人飛過喜馬拉雅山,飛行途中,寒氣逼人,幸虧趙良準備充分,從納戒中取出了一套棉服給阿奴穿上,這才避免把她給凍成冰棍,即便如此,阿奴也被凍得夠嗆,牙齒不聽指揮的上下打顫,想停也停不下來。

    飛過喜馬拉雅山,就是另外一派風光,山腳下到處鬱鬱蔥蔥,宛如到了江南水鄉一般,又往南飛了一刻鐘,就看到一條大河,這就是天竺境內最大的河流恆河。

    在恆河邊,有一座人來人往的大都城,這就是天竺的都城華氏城。

    趙良看著街道兩邊高大的椰子樹,還有街上時不時發出高亢鳴叫的戰象,不禁有些目瞪口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這裡居然還有如此強大的一個帝國。

    阿奴看著趙良一副吃驚的模樣,不由洋洋得意,開始發揮她的嚮導作用,給趙良介紹了天竺的基本歷史,給他掃掃盲。

    六十多年前,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大帝在滅亡波斯帝國之後,侵入了天竺西北部。兩年後,亞歷山大大帝從印度河流域撤走,在旁遮普設立了總督,留下了一支軍隊。

    又過了十年,摩揭陀國一名出身剎帝利貴族,名叫旃陀羅笈多的青年,率領當地人民揭竿而起,組織了一支軍隊,擊敗了西北的馬其頓人部隊,之後,他率軍進抵摩揭陀國的首都華氏城,推翻了難陀王的統治,掌握了政權,建立了孔雀王朝。

    旃陀羅笈多為孔雀帝國的建立打下了根基,他本人晚年篤信耆那教,後來拋棄王位出家,他出家後,其子賓頭娑羅繼位。

    賓頭娑羅鎮壓了呾叉始羅地區的人民起義,保持了帝國在北方地區的統治。

    阿育王是孔雀王朝的第三位帝王,他從小就有佛心佛性,但早年的行為並未能體現出這一點。十八歲時,他被任命為阿般提省總督,後來在鎮壓旦叉始羅城叛亂中立下大功,積累了政治資本。

    七年期,父王賓頭娑羅病重,阿育王回國爭奪王位,傳說殺死了九十九個兄弟之後才坐穩了寶座,這當然是誇張的說法,但王位爭奪的血腥激烈由此可見一斑。經過四年拚殺,阿育王終於排除了一切反對勢力,舉行了灌頂儀式。

    殺人無數的阿育王在即位後仍改變不了凶狠嗜殺的作風,他專門挑選最兇惡的酷吏去設立人間地域殘害百姓。他發動了一系列統一大陸的戰爭,曾征服過濕婆國等,規模最大的一次是去年遠征孟加拉沿海的羯陵伽國的戰爭。

    這次戰爭使孔雀王朝基本完成了統一印度的事業,但也造成了十萬人被殺,十五萬人被擄走的人間慘劇,還有若干倍於此的人死亡。

    羯陵伽戰爭對阿育王影響極大,這一戰是阿育王一生的轉折點,阿育王被伏屍成山、血流成河的場面所震撼,深感痛悔,從小埋藏在心中的佛性,曾一度被權欲所遮蓋,這時終於被惻隱之心所喚醒,同佛教高僧優波毯多次長談之後,終被感召,決心皈依佛門。

    在羯陵伽戰爭結束後,阿育王轉變了原有的治國方針,放棄了一切侵略性的軍事行動,並致力於政治穩定和發展經濟文化。他採用佛教作為他的宗教哲學,不再向鄰國派遣軍隊,而是派去宣揚佛法的高僧,其本人也變成了慈悲為懷的仁愛之君。

    阿育王不久宣佈佛教為印度的國教,下令在王宮和印度各地樹立石柱,開鑿石壁,將他的詔令刊刻在上面。他還召集了全國的一大批佛教高僧,編纂整理佛教經典,在各地修建了許多佛教寺院和佛塔。

    釋迦牟尼創立佛教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了,期間經歷了七位持法者,進行過兩次大結集。佛教的四諦、五蘊、八苦、眾生平等的思想也廣泛傳佈到天竺的千家萬戶,但與耆那教、婆羅門教、阿耆昆伽教等其他主要宗教相比,並未取得壓倒性優勢,更未傳佈到天竺以外的地區,而隨著傳播的進行,其內部也分化成了不同的教派。

    在阿育王皈依佛教之後,佛教的傳播取得了質的飛躍。為了弘揚佛法,阿育王派出了包括王子和公主在內的大批使者和僧侶,到鄰近的國家和地區去傳教。

    印度公主在去錫蘭傳教時,不僅帶去了許多僧侶和佛典,還帶去了一枝神聖的菩提樹的樹枝,並親自種植在錫蘭。

    經過一番宣傳和使節往來,佛教不僅傳遍了錫蘭,而且很快傳到了世界各地。

    除了宣傳佛教,阿育王還採用了各種人道的統治方法,他建立醫院和政治保護區,修訂法律。在主幹道的交叉點附近,設立國家糧倉和倉庫,供緊急時候使用。在各條道路兩旁植樹,隔約三里挖一口井,設立行人休息的處所。此外,為了向民眾貫徹自己的政治理想,他在所統治範圍內各地樹起許多石柱,刻上詔文,表明自己的決心,希望獲得人民的支持。

    阿育王宣佈將不再主動發動戰爭,即使不得已的戰爭也將盡量減少傷亡,宣佈佛教為國教,將詔令和正法的精神刻在崖壁和石柱上,成為著名的阿育王摩崖法敕和石柱法敕。

    倡導的正法,包括以下這些基本內容:對人要仁愛慈悲,包括孝敬父母,善待親戚朋友和其他人,對動物也要尊重它們的生命,因為它們也是「眾生平等」的一部分;要多做有助於公眾的好事,如修橋造路、種樹建亭等;要對其他宗教寬容,給予耆那教、婆羅門教、阿耆昆伽教應有的地位,禁止不同教派之間的互相攻擊。

    阿育王向佛教捐贈了大量的財產和土地,還在全國各地興建佛教建築,據說總共興建了八萬四千座奉祀佛骨的佛舍利塔。

    為了消彌佛教不同教派的爭議,阿育王邀請著名高僧目犍連子帝須長老召集一千比丘,在華氏城舉行大結集,驅除了外道,整理了經典,並編撰了《論事》。

    經過阿奴的介紹,趙良對這位阿育王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真想進天竺皇宮去會會這位擁有傳奇經歷的國王。

    阿奴介紹完天竺的基本歷史後,又給趙良介紹了孔雀王朝的基本情況。

    孔雀王朝是君主zhuanzhi的帝國,國王掌握著各方面的最高權力。國王決定一切重要的政策,委任重要的官員,有最高行政權;國王發佈的詔書和法令就成為法律,有最高立法權;國王是國家軍事行動的決策人和最高統帥,有最高軍事權;國王還審理重大案件,有最高司法權;國王派遣密探到全國各地,偵察官員和人民的行動,有最高的監察權。

    國王手下有一批顧問和官員作為輔佐,官員有三類:第一類是主管地方事務的長官,他們負責開修河渠,丈量土地,監督灌溉用水的公平分配;管理獵戶,酌情給以賞罰;收稅並監督與土地有關的行業如伐木、採礦等;修治道路。第二類是主管城市的長官,他們分為六組,每組五人,各組分別負責手工業、外僑、生死登記、市場交易與度量衡、產品檢查以及徵收什一之稅等等。第三類是主管軍事的長官,他們也分為六組,每組五人,各組分別負責海軍、後勤輜重、步兵、騎兵、車兵和象兵。

    孔雀王朝時期,軍隊由六部分組成:

    一、摩羅,即職業軍隊或世襲軍隊,他們是常備軍,是國家基本武裝力量。

    二、布利陀,即僱傭軍,他們戰鬥力強,但為利而戰。

    三、什列尼,即行會軍隊,由城市手工業者組成,以手工技術為軍隊服務,相當於後勤兵。他們服役期較短,實際上是一種民兵。

    四、阿密多羅,結盟的外**隊。

    五、密多羅,藩王或同盟者提供的軍隊。

    六、阿陀毗迦,指森林部落的軍隊,據說驍勇善戰,但不易指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