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都市小說 > 夢幻校園戰記

正文 用知識,而不僅是才氣 文 / 神煌羽

    精彩好文要給大家分享(此文是某動漫愛好者的作品,是關於《狼與香辛料》的,不過我認為,他說的話非常有道理,作為一個中國的網絡小說作者,我們應該會有所觸動。)用知識,而不僅是才氣——支倉凍砂和《狼與香辛料》本來我以為《狼與香辛料》只是一個兜售給獸耳控阿宅們的狼肉大餐,但事實證明我又錯了。就好像當年我誤以為被炒得火熱的涼宮只是女主小燕子加強版的普通校園題材後宮小說一樣——當然,你可以堅持認為確實如此。

    作為「輕小說」,狼或者涼宮,都是成功的把知識和好看結合的好小說。如果你鄙視其中的知識部分,那請去看看說鐵是由鐵分子組成的■貓3000問,那就是典型的好看(某種意味上的)沒知識的;或者去看小林泰三的《醉步男》,那就是典型的有知識但不好看的,看那種小說不如去看《時間簡史》來得還通俗易懂。

    雖然《狼與香辛料》從頭到尾沒設定背景的時間地點(這在中國的小說中簡直是不可想像的),但我看它會覺得很真實。因為裡面是再典型不過的歐洲中世紀、確切的說,是12-13世紀的歐洲風光(我初步估計是德國,但才看完一卷不肯定,所以不好說)。小說中的諸多事件,甚至細小的對話中,都體現出支倉凍砂對中世紀歷史的熟悉。

    那個時候,象徵神權的教會權力開始走下坡路,經濟權力(如稅收)大部份轉移到了封建君主手裡。

    ——如小說一開頭就說「最近也常聽說城裡的神學者與自然學者發生言論鬥爭的消息」、「就算城裡的居民沒有說出口,但相信大家都能夠感覺到教會的絕對性威嚴已逐漸消失。事實上,據說因為敦皇收到的教會稅比預期來得少,而向多國國王請求捐助費用修復大神殿。」

    不過神權仍然和一部分領域壟斷著,比如勞倫斯以為赫蘿是魔女附身時,威脅她要把她交給教會。在後面幾幕中,由於赫蘿身份在亞倫多伯爵面前暴露,勞倫斯擔心自己和赫蘿會被處以火刑。

    那個時候,集中制漸漸取代了分封制,老貴族們的特權被削弱,不得不轉而以土地資本向莊園主和「特權商人」轉型。君主開始行政自治,城市規模擴大,農民不再被束縛在土地上,而開始向新興城市移民,市民階層出現,自由商人和手工業者變得很普遍,出現了大規模的、跨地域的商業活動。

    ——比如小說中那位擁有葡萄田的領主亞倫多伯爵已經淪落到要和收購商討價還價,還要提防葡萄酒商詆毀商業信譽。但又放不下貴族的面子和「庶民」爭論,於是不得不還聘請了專業會計人員。順便一提,在之前9-11世紀教會集權的時期,只有教會人員才能進行會計業務。

    比如小說中赫蘿到了帕茲歐後很驚訝那麼大的城鎮居然沒有國王——「時代果然在變,咱所知道的城鎮如果有這麼大,就會有國王。」——12-13世紀的城市中人口眾多、行業齊全、商行林立商品種類豐富。而中世紀早期,只有貴族和宗教人員才有資格住在「城市」

    裡。男主角勞倫斯的夢想也是能結束旅行商人的顛沛生活,在城市裡開一家店面。

    最大的商行——米隆商行「總行設置在遙遠的南方商業國,是由擁有爵位的大商人所經營的大型商行,帕茲歐的店面則是其中一家分行。」事實上,從11世紀開始,地中海地區的一些大商行甚至擁有了向貴族貸款的實力(換取免繳人頭稅)。

    小說中還提到了集市,集市也是12、13世紀很有特色的商業活動(14世紀初後,集市漸漸衰退),一個城市每年最多舉辦2次集市,各個城市的集市通常集中在1-5月間(9、10月通常還有一次),也就是勞倫斯所說的「春天大市」——看到那裡的時候,我真的開始佩服支倉,這麼細節的問題他都會注意到。

    對了,小說後面提到的礦石貿易,也和12世紀時提羅爾與波希米亞地區剛開始礦業貿易的情況很相似……而要到15世紀,那裡才出現了大規模工業生產下的資本家和礦工。

    另外,小說中勞倫斯抱怨的麥子的交易壁壘和關稅問題,不知道是不是一種影射:13、14世紀之前,意大利的國王還保留著小麥貿易的獨佔權。

    那個時候,貨幣代替物物交換成為流通和信用的最重要對象。商人逐漸團結起來成為一個階層,金錢開始影響政治。

    ——勞倫斯有一段話簡直就是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的教材用語(雖然囉嗦了點):「所謂的貨幣啊,可說是建立在信賴度上。貨幣本身內含的金銀與等重的純金純銀相比之下,很明顯地,鑄成貨幣之後的價值會比較高;當然了,貨幣價值的設定非常嚴謹,但貨幣是將原本價值沒那麼高的東西設定成有價值的東西,這一切靠的都是信賴度。再說,除非貨幣純度有極大幅度的改變,否則難以正確得知純度的實際變化,甚至連兌換商也不是很清楚。除非把貨幣熔毀,才能夠知道其中的純度。可是啊,因為貨幣是建立在信賴度上的東西,所以每當有某種貨舊幣大受歡迎時,它的價值往往會超出其面額,反之亦然造成貨幣受歡迎程度上下起伏的原因有很多,最常見的就是含金銀量的變化,所以人們對於貨幣的變化會異常敏感。就算是得用天秤或眼鏡才能夠發現的細微變化,也會被人們當成巨大的變化。」小說中的時代仍然是銀本位的時代,崔尼銀幣因為信用度高所以流通性能最好,勞倫斯還說「如果在本國領土內沒使用本國貨幣,那這個國家的命運不是走向滅亡。就是成為大國屬地。」——其實勞倫斯能認識到這一步,已經離近代國家宏觀金融理念很接近了。作為一個12世紀的普通商人,覺悟真高啊!

    小說第一卷中(&動畫第2話開始),國王為了應付財務危機,打算回收貨幣重新鑄造,用偷偷減低貨幣含銀量的方法擴大發行量(其實就是人為製造通貨膨脹),而作為商人集團的梅迪歐商行看出王族的窘境,提前暗中收購大量市面上流通貨幣,作為和王族交涉的籌碼。說白了就是資產階級已經有意識的敲詐封建君主,達到自己的經濟目的(雖然暫時還看不出什麼政治目的,那是16世紀後才開始的事)。

    而這件事也是有歷史背景的:12世紀中葉,由於商業繁榮貨幣增加造成金屬量不足,加上王室濫用造幣權,到了13世紀的時候,銀幣中大量混銅,導致市面上的銀幣都變成黑色的了。王室不斷地收回貨幣、改鑄、降低質地,然後重新發行。這種活動在德國尤為普遍,在柏拿爾1/3個世紀的統治期間,貨幣的回收改鑄每年多達3次。

    可見,支倉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寫的,這部輕小說可不是單為賣萌用的。

    那個時候,信用體制和早期的商法開始建立,雖然此時仍然是以商會自律而非國家暴力作為約束體制。

    ——小說第一卷第二幕(&動畫第2話)就提到了「匯兌制度」,這個非常有意思。要知道12世紀正是歐洲匯兌制度開始建立的時期。

    而它的出現恰恰是因為出現大量勞倫斯這樣的自由商人和集市貿易的要求,在當時的集市出現的匯兌所就是一種原始的信用機構。

    小說中還提到了「公證人制度」,也就是在公證人的見證下簽訂合約,但如有違反合約的行為時,國家機器並不干涉而由「遭到毀約的一方利用公證人之名,大肆宣揚違約者的行為」。「公證人制度或許對不打算繼續行商的人沒用,但對方如果還想當個商人,這個制度就非常具有效力。」

    這也和當時跨境貿易頻繁但國際法不發達有關,像男主角勞倫斯這樣的旅行商人(在12世紀的英國,這種商人被稱為「灰腳」)因為不固定在任何一個國家/城市,導致當地司法對他們無效。在這種情況下,「慣例」比法律更加有效,小說中的「公證人」其實就相當於英國當時的第三方「仲裁人」——而這種仲裁人也叫做「灰腳法庭」。看到那段的時候,學法律的我有一種非常親切的感覺,笑。

    最後,談談有關香辛料的問題——小說第一卷的銀幣改鑄事件後,梅迪歐商行以分享特別利益的名目,贈給羅倫斯一千枚銀幣——拿著超過一千枚的銀幣,只會增加行李體積,沒什麼好處。聽到馬賀特善意的提議,羅倫斯梢稍思考一下,他考慮馬賀特給他的銀幣數量以及自己的馬車大小,最後想到一種不錯的商品。

    「請問有胡椒嗎?胡椒很輕、而且不佔空間,今後為了準備過冬,只要肉類料理增多,價格也會跟著上漲。」可能有人會覺得——哇!一千枚銀幣,要換胡椒的話得幾大車啊?不重死了?!∼∼其實,幾乎整個歐洲中世紀,胡椒、肉桂、丁香、豆蔻這些香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利潤非常高的貿易品。尤其是11世紀後,香料可以說是地中海貿易的動力。海盜甚至不搶黃金珠寶,也要搶香料。雖然不知道小說中的「一千枚銀幣」和事實上的納第爾如何兌換,不過估計換成胡椒也沒多少了。肯定裝不滿勞倫斯那小破車。——不得不說勞倫斯真是賊精,笑。

    ∼∼∼∼∼∼∼∼∼∼∼∼∼∼∼∼∼我始終認為說一個小說家有知識才是真正的讚美,而不是說他有才氣——寫小說當然需要才氣,這是「應該」的事,不然你以為好故事那麼好編?漂亮的句子誰都能寫出來?

    但是,才氣很大部分是天生的,而知識是需要積累的。如果沒有知識,小說將是沒有重量的。假設郭敬明沒有抄襲,我承認《幻城》(至少在文字上)是一部很有才氣的小說,但它裡面幾乎沒有知識。除了記住幾個「哥哥,請你自由的……」輕飄飄的句子外,我感受不到真實的份量。之前傳說郭敬明要給銀英做序,消息一出眾多網友抵制——因為他太不夠份量了。銀英在日本也被歸為輕小說,但相信看過它的人沒人會覺得它「輕」,田中的才華除了巧妙的故事結構和妙趣的毒舌外,更多的表現在他在政治和軍事上的知識上,沒有它們,銀英剩下的東西不比幻城多。中國的武俠小說那麼多,為什麼金庸會成為經典,很大部分是因為他的小說是飽含知識和底蘊的,有歷史、有經濟、有民族、有包容、細節到詩詞和食物,都沒有胡編亂造。

    自從某幾個少年天才風行後,中國出了一堆80年代後、90年代後所謂少年作家、(美)少女作家,寫了一大批關於殘酷青春或者飛揚幻想的小說,還有不知道是一個人還是一個班底寫的校園青春小說,它們可以在小到書報亭大到貝塔斯曼連鎖裡等地方看到鋪天蓋地的一片……誠然,作者們(中的一部分)是有天賦和才氣的,遣詞造句充分體現了漢語的美妙和潛力,但「如魔似幻風中凌亂」這種詞看一次還滿新奇的,看多了就變搞笑了。裡面能但有多少知識墊底呢?

    寫現實吧沒有閱歷,你看幾個少年作家能寫官場小說、反腐小說、歷史謀略小說的?於是動輒就玩穿越,但到了古代後我經常會看不出是哪國哪代懷疑我初中歷史是不是白學了;有的倒比較乾脆,直接玩架空,但創造出的社會背景和世界觀又漏洞百出,角色們生活的地方讓我感到只能用來吃風喝露談情說愛……直接和小說設定相關的歷史尚且如此,更別指望看到其他如政治、法律、哲學、物理、醫學……等其他知識了。

    但反過來說,對這些半大孩子確實不能要求太高。那有知識有閱歷的壯年們呢?哎,又鮮有把小說寫得「好看」的。成天看官場小說、反腐小說、歷史謀略小說……很累哎!中國人現實中看的這些還不夠多麼,小說裡還看到這些,絕望不絕望啊!

    我想看《狼與香辛料》這樣的小說,少年人沒知識於是寫不圓;壯年們沒想像力於是想不到。中國自己的「輕小說」在哪裡呢?

    ∼∼∼∼∼∼∼∼∼∼∼∼∼∼∼∼∼∼∼∼∼∼∼文章寫完後幾個小時…我忽然心血來潮的搜了下支倉凍砂的個人資料——「1982年12月27日出生。在攻讀大學物理系時寫下《狼與香辛料》,榮獲第12屆電擊小說大獎銀賞……」

    我震驚了…羞愧了…憤怒了……

    居然是80後!

    同樣是80後,同樣是跨專業,人是大學生咱還是研究生……為啥咱寫不出來|||同樣是80後,中國那麼多年輕人寫的小說那叫什麼東西!!!抄**此內容非法**的還抄不像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