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亂世三國夢

第5卷 第二百一十四章 如約 文 / 夜來風雨

    陽春三月,萬象更新,整個薊州城也越來越熱鬧起來,新年伊始之時,劉霖已經向朝廷上表,改薊縣為薊州,荀彧便為薊州太守,虎威村也早已經升格為虎威縣,縣令為辛毗,而原薊縣縣令齊周調任右北平太守。去冬一戰,使得劉霖的治下達到了七郡,禁軍數量也達到了十萬,儼然已經成為天下諸侯之首。

    薊州城在這五年中,已經發展成為五個坊,兩個市,格局分明,再加上薊州城城池高大,分內城和外城,當然內城是屬於生活區,外城就是軍事區,駐紮著十萬禁軍,使得薊州城有一躍成為天下雄城的資格。

    幽州去歲實行的兩大政策,使得幽州發展的很快,再加上幽州一改以前被動挨打的局面,先後與鮮卑和烏桓開戰皆取得勝利,甚至一舉將威脅幽州數十年的烏桓消滅,幽州的穩定使得在中原遭受戰火和動亂的百姓看到了安定的希望,所以眾人紛紛都向幽州前行!

    一路上男女老少,扶老攜幼,拖家帶口,向幽州前往,雖然前往幽州要經過冀州或者是并州,但是不管是冀州牧韓馥,還是上黨太守張揚,都不敢阻攔,再說這前往幽州的都是一些普通百姓和寒門家族,士族大家壓根就不會前往幽州,畢竟劉霖的兩大政策對士族大家是沉重的打擊,並且自古以來刑不上大夫也被劉霖給破壞了,殺了魏攸等一些造反的之人九族,劉霖的名聲也在天下士族之間成了惡名昭彰的殺神,當然有人厭惡就有人喜,士族大家不願意去幽州,但是其他有識之士和那些普通百姓都願意前往幽州。

    「公台,這一路之上你都在為那劉霖說話,要是我去了幽州見到劉霖,要是他名不符實,我可是要走的,到時候你不要埋怨我!」一個年輕的男子說道,這男子身高七尺,身形消瘦,面若冠玉,一雙眼睛透著柔和之光,一看就是書卷氣十足,讓人一看頓生好感,此人正是原九江太守邊讓,因為洛陽董卓之亂,他便辭官歸故里,此人跟陳宮是同窗好友,所以陳宮此次前往幽州,便相約邊讓一起前往幽州。

    邊讓儘管才二十多歲,但是他成名甚早,十幾歲就揚名於九州,此人口才極好,善於雄辯,再加上此人恭謙有風度,與士族大家交好,在士族大家中名望很高。

    陳宮騎著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聽聞旁邊的邊讓所言,便笑著拱手道:「文禮兄,我所言是否屬實,其實文禮兄早有定論,要不然文禮兄又何必拿著幾本書籍眷眷不忘呢?」那邊讓一聽歎了一口氣道:「這都是你害的,你說這種好東西,放在誰,誰不喜歡啊,雖然聽聞這些書籍正在買賣,但是如今也是有價無市,你給我的這幾本真是讓我愛不釋手啊!」說到這裡,那邊讓又說道:「公台,這劉霖雖然有此法寶,讓天下讀書人嚮往,但是公台你可知道,天下讀書人畢竟大多都在士族,他那政策好是好,但是卻把天下士人都得罪光了,你看看這前行的隊伍當中,大多是百姓,讀書人卻寥寥無幾!」

    陳宮看著人群中有著幾個穿著長衫的年輕人,他笑道:「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聚沙成塔,聚少成多,再說燕京學院有當代大儒坐鎮,聽聞如今燕京學院已經有學子千餘人,前不久燕侯劉霖前往襄陽,將水鏡先生司馬公接到幽州,聽聞同去的還有龐德公和黃承彥,這可都是如今的襄陽名士,有他們的加入,這幽州不出數年,定當大興!」邊讓一愣,緊盯著陳宮道:「你如何知道這些事情?」陳宮無奈的笑了笑,「前不久,我見過燕侯!」邊讓看著陳宮,搖頭道:「公台,你瞞的我好苦啊,沒有想到你和劉霖竟然算計我!」

    陳宮一聽,知道這邊讓心中已經有了埋怨,要是不解他心中的疙瘩,說不定這邊讓會立馬離去,到時候自己這任務就完不成了,便趕緊說道:「文禮兄,此事完全是個誤會,當日我前去尋找文禮兄,正好遇見燕侯去陳留拜見曹孟德,我向燕侯說及文禮兄你,燕侯一聽便要去上門拜見,我怕文禮兄不喜,也怕給文禮兄惹來麻煩,便阻止了,燕侯便讓我將書籍帶給文禮兄,還說如果文禮兄要是有意,可以到幽州看看,這不,我就帶文禮兄來了!」

    邊讓一聽,他也知道這陳宮是個誠實之人,不會撒謊,便點頭道:「好了,我相信你,既然他劉霖有意讓我去看看,那我就去看看,不滿意,我還是會走的!」陳宮一聽,他笑著點了點頭,心中的一顆石頭落了地。

    他之所以將邊讓帶到幽州來,一個原因是劉霖對人才的渴望,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邊讓和士族之間的關係,劉霖在幽州的政策對士族的打壓,使得天下士族都劉霖產生了痛恨,而邊讓正好是他們之間的紐帶,邊讓加入劉霖陣營,有利於緩解這種矛盾,同時也可以通過邊讓來對那些士族潛移默化,慢慢的接受劉霖的政策,其實劉霖的政策只是對於那些依賴於土地的豪門,只要他們能換個思路,這問題就解決了,不過陳宮知道,這是千年來的觀念,士農工商,是很難改變的!這種改變,不亞於改朝換代,但是陳宮相信,只要慢慢的努力,慢慢的潛移默化,只要始終堅持《均田令》,相信這種局面也會得到改觀!

    陳宮和邊讓一路前行半月,終於到了幽州治所薊州城,看著宏偉的城牆和整潔的官道,琳琅滿目的商舖,坐落有次的屋舍,滿面歡顏的路人,和一隊隊在街頭巡邏的衙役,讓陳宮何邊讓一下子愣住了,而他們的眼睛中都放射出震撼的光芒,作為兩名親民官,他們都曾經治理過州縣,知道這種情況的出現意味著什麼,百姓安居樂業,生活幸福,這可是大興之造,怪不得劉霖父子短短數年,就能滅了烏桓,讓鮮卑一改以前驕橫,處於防守,這是有原因的,陳宮看向邊讓,見邊讓眼睛裡透著喜色,知道邊讓已經同意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