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紅妝俊仵作

第7頁 文 / 童繪

    石造的小巧涼亭,四面正正對著東西南北四方,平時空蕩無物,等著他在日出時分端來棋盤,招來鷹語對弈;眼前小亭四面安了杏色薄紗,當中映出一道人影。

    定睛細看,人影分成兩道,其中一道掀了薄紗步出,速速離去了。

    眼微瞇,認出那魁梧大漢正是賈立,薄紗被掀起再落下前,江蘭舟看清了亭中一張清朗的側臉。沉吟半晌,才邁步。

    「打擾了——」揚手掀起薄紗入內,一陣鹹香傳來,再往那小圓石桌上望去,令他不由得一頓。

    陶知行埋低頭,油亮亮的兩手抓著油亮亮的豬腿,往那油亮亮的嘴裡送去;聞聲抬眼,緩緩放下手,嚼乾淨吞下了才道:「小的見過大人。」

    「免禮……」江蘭舟瞅著堆滿桌的東坡碎肉、豬腿與大骨白湯,清一色全是肉,細算著,大約是四、五人份吧;頭一低,見到腳邊還有兩個竹籃,籃中裝著陶盅,莫非……

    「是,大人,那是頭翁送來的東坡碎肉,說弟兄們吃不下。」回了話,見那白淨面上表情疑惑,應是不知自己太訝異將話脫口問出,陶知行不以為意,兩手在腰間抹了抹,以袖將凳子上的灰塵拂了去。「大人請坐。」

    還望著那堆了整桌油膩膩的食物,江蘭舟眉間微擰;沉默片刻,搖搖頭道:「這幾盅是衙裡弟兄拿來的,那讓我猜猜,這些是賈立拿來的,這些嘛……是魏師爺?」

    「……大人英明。」轉轉眼,陶知行應道。

    第3章(2)

    那映不出光采的眸子彷彿說著:福平縣的衙門就這麼丁點大,蒙也能朦中吧……江蘭舟失笑道:「吃吧,知行。算一算,我比你大哥還小上幾歲,你也見過鷹語、賈立平時與我說話的模樣,我是不喜太多規矩、太多束縛,往後在府中,就別要太拘謹了。」語落,他轉身捲起左右兩張薄紗,這才坐下。

    陶知行依言低頭啃著帶骨的豬腿肉,亭外風起,吹來小砂粒,粘到了香香油油的豬腳上。皺皴眉,她不明白大人為何要掀紗。

    側邊夕陽透進,江蘭舟細看那天生偏深的膚色上,刀刻般的深刻五官,不刻意露出討喜的表情,不惺惺作態,可也是這緣故吧,教人有些難以親近。再望進那雙眸子,有別於初見木屋中,有別於在惠堂中,眼下只餘一片死寂,就連說話語氣都顯得敷衍應付。

    江蘭舟拾起一旁的空盤,順手蓋上陶知行還未碰的肉。「都過三日了,大伙還吃不下肉嗎?」

    前齒還在豬腳上,半晌,陶知行緩緩咬下,回著:「怕胡廚子見了傷心,都端來小的這兒了。」

    「那你也真吃得下?」那是幾近嘲弄的語氣了。陶知行是真不知,還是裝作不知衙役把吃不下的肉端來給他,最起先的念頭,大約是想捉弄他一番?江蘭舟毫不遮掩地打量起他細瘦的身形,尤其捲起的雙袖下露出的纖細臂膀,難以看出他竟能一連三日包辦整個府衙的肉食。

    「……小的不喜歡浪費食物。」不知大人問話中是否有旁的意思,可她只經歷過餓得前胸貼後背,從未經歷過吃不下飯。

    聞言,江蘭舟笑開了一口白牙。

    三天前,差人備妥了豬肉、利器,大清早衙中上下便到了惠堂中,

    眾目睽睽之下陶知行手持不同的利器或刺或劃,折磨得那幾塊豬肉傷痕纍纍;後來氣喘吁吁地收工,度量出了幾個數,呈報了推斷的凶器為何、如何行兇,最後陶知行道:那豬肉、豬腳可送至廚房,已與胡廚子說好了給弟兄們加菜。

    記憶猶新,江蘭舟差點又笑出聲來。

    是在那塊豬肉被戳到皮開肉綻、血肉模糊時,還是在陶知行說出給弟兄們加菜時,幾名衙役衝出惠堂外,接著嘔聲連綿不絕,有如滔滔江水?

    再接著,便是連日沒人吃得下胡廚子拿手東坡碎肉、紅燒豬腳與肉湯的光景了。他說道:「知行那招實地演練,把大伙給嚇壞了。」

    「小的本意並非嚇人的……」語氣十分無奈。陶知行反省過了,過往都是自己一人在小木屋中閉門造車,如今明白,她以為最十足十求證之法、十足十不浪費材料之法,在他人眼中卻是令人作嘔至極。

    不管如何,被她捅過的豬肉,胡廚子大讚鬆軟許多,十分好煮;胡廚子懂得欣賞,她又怎能不盡心捧場?

    江蘭舟也無責怪之意。早在陶知行要求備齊材料之時,他已猜到一二,只是親眼所見仍抑不住驚詫。「我不記得知方從前用過此法。」

    「大哥檢驗手法正統,是知行胡來……」三哥無意間發現時差點沒揍她一頓;若大哥知道家中捏的餃子、包子餡料來自被她摧殘過的肉渣,大概不是將她禁足七日可以了事的。

    陶知行不經意覷了眼前人一眼;面對一個仵作這般胡來,身為縣令,他的反應竟是一笑置之嗎?

    「能正確判斷凶器,便不算胡來。」沒放過那短暫停留在自己身上的視線,江蘭舟笑道:「可若你是在試探我,知行,我希望那是最後一次。」他指的不是他提出的要求,而是惠堂中他若有似無的挑釁。

    陶知行不會否認她的確想看看大人究竟能任她胡來到何種程度,所以要求堂上演練一番,要求出衙尋線索;那些,早已遠遠超過一個仵作被付予的職權。她不否認試探,因為……想了想,她直問:「大人不也在試探小的嗎?」

    江蘭舟但笑不語。

    一路由日江行來,甚至入了惠堂,大人沒提過關於此案的隻字片語,驗屍過程中也只是靜靜旁觀,不就是想看她能單從一具屍體上探出多少端倪?想探她的底,看她是否夠格成為他堂上的仵作,不是嗎?陶知行有些不服地道:「大人,有件事,小的不知當不當問。」

    江蘭舟倒想問問還有什麼話是陶知行不敢說的。「說。」

    「那晚,摸黑入惠堂,細細再檢視過大體的,是大人嗎?」依照律例,驗屍不能私驗,更不能夜驗;無視規矩的公門中人自然是不少的,真正令陶知行耿耿於懷的不是大人在深夜獨自驗屍。

    一個縣令,且還是在大理寺待過之人,會驗屍不稀奇;陶知行不明白的是,大人分明深諳檢驗之道,手法有別於陶氏,所用器具更趨近某一傳統流派……她曾訝異屍身保存完好,現在想來應是出於他的指示。

    那麼,為何他又將屍身放置多時?再者,雖是初來乍到,但陶知行認為福平縣是平和之地,就算此案需要仵作相驗,也犯不著千里迢迢到日江去會大哥,逼得大哥訂下兩年之約吧?

    「沒錯,是我。」他想錯了,陶知行不是在挑釁。或許他們都是同一類人,見到一條線索、一處傷口,便不可自拔地去追究起因罷了。江蘭舟大方承認道:「因為知方說你檢驗技巧不在他之下,而我見你年紀輕輕,所以心存疑惑。」

    這……十分合情合理。他的坦然反倒讓她覺得自己理虧了。陶知行蹙起眉,問著:「那大人試探過後,可有心得?」

    那直接的問話令他哈哈大笑,回道:「有。所以今日想同你說兩件事。」

    陶知行看著大人從襟中掏出一個小瓶,放在了堆滿豬腳骨的碟子旁。

    她看了許久,說不出話。

    這……莫非是……

    「麻油。」江蘭舟特地差人出縣城買回來的。他得意地道:「這間油行從前朝經營至今,肅州每年送入宮的貢品中少不了它。惠堂裡的麻油應是此衙建好時便收了待用的,早已變質,其味擾鼻,別要再用了。」

    轉轉眼,陶知行吸了吸油亮的手指,摳摳腦袋。她小聲問道:「這是麻香堂的純正金標牧童戲水黑麻油嗎?」

    「……你真內行。」江蘭舟想起陶知行驗屍前燒完皂角,抹了麻油在鼻下時的表情,不禁揚了揚嘴角。昨夜重驗屍體時,自己也對那瓶陳年老油露出了同一表情。「此案已結,福平縣一向安寧,往後應是用不上的。就當你大哥故友送你的見面禮,也算我為先前的試探給你賠禮吧。」

    「謝大人。」她也不推拒,大方地收了。陶知行盯著那精巧小瓶身上的金邊圖案好一會,伸出了手想拿近瞧瞧,卻想起兩手沾滿油漬而作罷。

    這種等級的貨色連大哥都沒用過的,三哥跟她就更別提了。本來仵作是不該太在意這些,可抹在鼻下的麻油若是散發怪味,只會擾亂思考;這款麻香堂的純正金標牧童戲水黑麻油,油身不過重、不塞鼻,油味只要不下鍋便引不出過人醇香,號稱仵作三貴人之一,是絕佳的驗屍輔助良品哪!可惜,年產量少,若無門路,就算有錢也搶買不到。

    將那無神眼中忽而綻放的光采盡收眼底,江蘭舟又笑了。身上穿的,皆是粗布衫子,且皆為深色,猜想是方便檢驗工作……還以為陶知行真那麼超世脫俗,原來是只對特定事物放心思。「我讓老闆塞了兩層塞子,可放好一段時候不壞,待你下回用時,再拆吧。」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