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言情小說 > 死神首曲2

第13頁 文 / 深雪

    陶瓷皺眉失笑,心想,從來沒有一齣電影表達得如此粗疏生硬,她掩住嘴,暗自譏笑死神的風格。

    第三幕講述布魯斯自殺後的故事,他的妻子艾麗斯受不住丈夫自殺的打擊,終日臥病在床;兒子湯姆則要想辦法為亡父還債。地主彼得遜並沒有因為布魯斯的死而內疚,對他來說欠債還錢是天理,他甚至仍舊忙於向其他農民討債,半分錢也不願少收。

    不久之後,艾麗斯鬱鬱病逝,湯姆辦完母親的身後事,便賣身彼得遜為家奴,地位與其餘黑人和拉丁美洲裔奴僕無異。父債子還,湯姆縱然不甘心,但亦無計可施。他把青春日子盡花在打理馬廄、砍木、農耕、畜牧等勞動上。儘管他真正喜歡的工作是高尚一點的,他懂得數學,也酷愛文字書本,但因為身份太低微了,所以沒有機會在工作上發揮所長,彼得遜要他終日營營役役,活得似一頭畜牲。

    湯姆失去自由,卻在不知不覺間嘗到了愛情。他與彼得遜最年幼的女兒愛蜜麗成為朋友,繼而相戀。愛蜜麗只有十五歲,嬌縱漂亮、博覽群書。骨子裡反叛的她愛上了低微的湯姆,享受著不能見光的刺激戀愛。但這種故事注定是悲劇,彼得遜知道二人的事後,立刻拆散小情人,並趕緊為小女兒尋覓夫婿。

    湯姆被囚禁在牛棚內,卻沒有想過要逃走。愛蜜麗差使下人送信給他,表白私奔意願。湯姆讀後,內心感到一陣溫暖,但卻做不出這種事來。他想,父親欠債由他償還是活該的,他不想欠彼得遜錢之餘又欠他女兒的情分。況且,愛蜜麗根本不該與他這種人一起,湯姆希望她能嫁得風光。

    湯姆求送信的人為他帶回三個字:"忘記我。"然後,便無奈地繼續當一名勞動下人,甘心失去自由和愛情。

    有時湯姆會這樣想:"下一世吧!下世我不會再失去你。"留待下一世才再相愛,成為湯姆內心的一個秘密約定。

    愛蜜麗大受刺激,她痛恨湯姆的懦弱,亦深感自己不被愛。愛情,不會如此結局的。她因傷心過度而病倒,從此性情大變,她視父親為仇人,在眾多合適的丈夫人選中,挑了一個年紀比她大二十年、而且溝通不來的男人。她決定以不幸的婚姻來懲罰父親和初戀愛人。

    彼得遜深明女兒的意圖,但他沒有制止她下嫁一名不愛的男人。彼得遜認為,婚姻不必相愛,甚至,人生不必幸福。他每天數著日益增多的鈔票,並仔細地記錄下來。但他數著鈔票時,永遠面無表情,不見得興奮,也不覺得富有是什麼成就。他是大財閥,但錢卻不能帶給他快樂,準確來說他是名從來不快樂的人,他沒有嗜好、不懂享受、無人情味、鐵石心腸。他以高壓手段管理錢財田地,被他迫死的農民何止布魯斯一個?他從來沒半點惻隱之心,亦沒有別人以為的變態式快樂。彼得遜一直只在做他認為應該做的事,不理會別人的感受,也不理會自己是否開心。或許,他從來不明白,原來人是有感受的,開心會笑、苦痛會哭、驚喜會心跳……富有的彼得遜,原是個沒有感情和感覺的人。

    看到這一節,陶瓷才能勉強投入故事裡去,從專業的角度看,她頗欣賞當中的戲味。只是,她與卡古沙的作品戲味更濃啊,他倆合力創作的數十節前世今生片段,內容與情節比她現在看的要強上百倍。

    她挪動雙腿,好讓自己坐得更舒適,以便耐心地看下去。

    死神以愛蜜麗的婚姻結束第三幕。愛蜜麗的丈夫待她慇勤體貼,凡事以她的心意為依歸,然而他跟愛蜜麗興趣不同,缺乏話題,未能提供她渴求的情趣。在房事方面,愛蜜麗故意與丈夫作對,以致未能滿足他的需要,結果二人不單無兒無女,丈夫更要在外面收藏情人解決生理所需。愛蜜麗知道後益發怨恨丈夫。

    她一生也不快樂,痛恨湯姆不與她私奔;痛恨彼得遜硬要她嫁給別人;痛恨丈夫不能為了她捨棄男人的慾望。她覺得自己終生找不著愛,沒有人關心她、給她幸福。愛蜜麗三十多歲便病故,臨死前仍然充滿怨恨,詛咒那些不愛她的人。

    "我要愛!我要愛!我要愛!"成為第三幕的最後一句字幕。

    陶瓷透出一口涼氣,看不出死神有何必要,非要編寫這麼老套的劇情不可。陶瓷完全接受不了第三幕的完結手法。

    第四幕的開首更加叫陶瓷發笑。

    銀幕上顯示大大的兩個字:"轉生".

    陶瓷正要瞪大眼睛,掩嘴偷笑,就看到畫面分成左右兩邊,首先出現的一組角色是布魯斯和他的轉生:一名喚作約翰的商人。兩個演員擠弄表情,各自表達角色的性格,布魯斯是憤怒和失意,而約翰則沉著穩重。

    在兩個角色之下,有一句字幕:"只有做人,才懂得分辨對錯。"

    這一刻,陶瓷收斂輕蔑的表情,定了定心神,知道這齣電影開始有話要說。

    陶瓷認真地注視銀幕,是時候要留心起來了。

    布魯斯的轉生約翰自幼無父無母,被寄養在修女打理的孤兒院中。他在一個充滿愛和平靜的環境長大,這一生他學懂欣賞女性,前生布魯斯所接觸的女性很少,而妻子艾麗斯就留給他一個怯弱、沒用的印象,令他相信女人是負累。今世約翰被一群獨立、處事能力高、品性純良的女子撫養成人,足以令他甘心平反女性留給他的負面印象。

    死神以小約翰的成長片段帶出他對女性能力的欽佩與信服。小約翰目睹修女們連夜合力修葺漏水的房子;修女們到貧民窟救助病弱,被流氓欺侮,不但沒有退縮,反而勇敢地挺身維護正義……每一回,小約翰的目光也充滿敬仰與感動,女性在他眼中的形象已與前世所留下的不一樣。

    前一生的暴戾、憤怒也在這一生被清洗,他仍然有易發怒的因子,但修女教曉他處事平和的方法。愛心把暴戾沖淡,他學會面對惡劣的事件時,選擇平和的方法解決,一經比較,他便發現平和的手法比暴戾的更能帶來如意的效果。

    顯然而見,約翰比布魯斯更懂得做人的技巧。這一生,他是一名進步了的人。

    更好的是,布魯斯的良好特質同時得以保存,他的辛勤個性、男子氣概並沒有隨轉生消失,上一生所學習到的,遺傳到約翰這一生。

    因此,約翰無需什麼經歷便天生擁有刻苦和男子氣概這些品質。

    約翰長大成人,離開了修道院。這時,銀幕上又再左右兩邊出現兩位女演員,左邊的是艾麗斯,右邊的是她的轉生菲比。艾麗斯流著苦淚,菲比則表情堅強,眼神透露出一股無人能抵擋的堅定。

    字幕上有這麼一句:"所有自覺活得不夠好的人生,在轉世後就是一次新的機會。"

    菲比遇上約翰時,她已二十一歲,比約翰年長三歲,身份是他的姊姊。姊弟自幼失散,菲比在街童堆長大,後來在酒館與市集廝混,練就出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醒目個性,她承諾弟弟盡能力保護他、提醒他,成為他闖天涯的好拍檔。約翰打算製造一個機會給大家建立信任,於是,便與菲比由小鎮上路,到大城市闖一番事業。

    事實證明了,他倆是一對滿有默契的好拍檔,這種默契可能來自關係親密的前生,也可能來自今生二人性格的互補長短。菲比不會讀書認字,於是約翰負責看路牌、文件、書信;約翰未見過世面,因此菲比教曉他怎樣分辨鈔票的真假、如何使用手槍、釀製私酒和販賣的方法等等。時為920年代,美國黑幫橫行,但卻遍地黃金,菲比在芝加哥湊集數名少女表演艷舞,約翰負責應付黑白兩道。後來黑幫加入支持,菲比和約翰便把夜總會的生意愈搞愈大,菲比事事精明,常常提點約翰,處處維護弟弟的利益。

    菲比和艾麗斯可說是截然不同的女性,菲比剛強艾麗斯懦弱。但艾麗斯的一項特質卻原原本本地帶到菲比的一生:艾麗斯一生忠於布魯斯,這忠貞不二的本性,保留在靈魂裡。

    可惜,菲比很短命,剛滿三十歲便染上疫疾過世,臨死前,她躺在床上,對約翰說出感人的話。銀幕上是她的表情特寫,她蒼白的臉塗上二十年代流行的粗眼線和深色唇膏,她咬牙切齒地告訴約翰,自覺對他已盡了姊姊的責任,並為著成功輔助弟弟開創事業而自豪,深感一生無憾。約翰卻極之慚愧,菲比把所有時間花在自己身上,從沒為自己打算。然而菲比卻說:"不知道為什麼,自重遇你後,我就決意一生以扶助你為目標,自覺要無時無刻提點你、幫助你,因此我要比你更能幹,不可以有半分怯弱。"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