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夢春秋之齊魯風月

正文 76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 文 / 陌上花開2012

    鳴鳳宮裡,侍女們匆匆忙忙地走進走出,收拾著夫人去齊國要攜帶的衣食物品。

    此時,世子和姬牙、姬友都坐在靈兒面前。

    靈兒從光明殿回來之後的喜悅之情,被面前這大大小小几雙哀怨的目光消融得乾乾淨淨。

    「友兒,不要吃那麼蜜餞,牙齒會生蟲的。」靈兒把友公子手中的蜜餞搶過來,放到自己口中。

    姬友的小圓臉兒皺成一團,扁扁嘴就要哭,牙公子慌忙從袖中又拿出一塊蜜餞塞給友兒,不忘瞪母親一眼。

    「牙兒,」靈兒訕笑道:「這兩天文師有沒有誇獎你?」

    有幾分文弱的姬牙點點頭,「申師傅說牙兒字寫得好呢!還有,牙兒能拉開硬弓了,本來打算過幾日請母親去武場看牙兒騎射的。」

    靈兒紅了眼圈,「好,好,牙兒能拉開硬弓,是真正的男子漢了!母親以後再去看……張媽媽,牙公子的身體最怕秋躁,別忘了每日煮一壺梨茶給他喝。」「奴婢不敢忘。」姬牙的乳母張氏在後面躬身應道。

    「夫人,寒香要跟您一起去,友公子有這麼多人侍候著,不少寒香一個。」寒香忽道。

    「香姨,你不要走……」姬友摟住寒香的脖子哭叫起來。

    「你看,你哪裡走得成?」靈兒笑著,讓寒香快帶友公子去睡覺,寒香領著姬友離開,心中為難不已。

    「牙弟弟也早些去睡吧。」世子揮手讓張氏帶姬牙回宮。

    靈兒轉頭望著世子。

    姬同怔忡地盯著門口眾人離開的身影。他繼承了姜諸兒俊朗的眉目:濃眉入鬢、目光清寒;高挺的鼻樑之下是微抿的薄唇;只有臉型是象靈兒的,下巴柔美,不似姜諸兒那般輪廓分明;又兼終日與魯地的宿儒相伴,世子的舉止之間更多了幾分儒雅。

    世子的丰神秀美是魯人的驕傲,以致於世子每次騎馬出宮行獵,總有大批的平民歡呼爭睹。國中有位士子寫了一首《猗嗟》,來讚美世子姬同高超的箭術和非凡的美姿:

    『猗嗟昌兮,頎而長兮。抑若揚兮,美目揚兮。巧趨蹌兮,射則臧兮。猗嗟名兮,美目清兮,儀既成兮。終日射侯,不出正兮,展我甥兮。猗嗟孌兮,清揚婉兮。舞則選兮,射則貫兮。四矢反兮,以御亂兮。』

    (這位少年真健壯啊,身材長得高大而頎長;前額方正容顏俊朗,雙目有神多麼漂亮!進退奔走動作輕巧,射技實在是精良!)

    (這位少年真精神啊,眼睛生得美麗又清亮;每日行事進退有禮,終日射靶不曾休息;箭無虛發直中靶心,真是我理想的好丈夫!)

    (這位少年真英俊啊,眼睛清澈又很明亮。舞姿端正節奏感強,箭出穿靶從不空放。四矢同中靶子中央,抵禦外患他最剛強!)

    姬同感覺到母親的眼神,轉過頭來溫和地一笑,這一笑讓靈兒的喉頭哽住了。多少年前,曾有一張同樣俊美的面孔、同樣溫暖的眼神對自己這樣微笑過?

    姬同眼中閃過一絲憂慮,他感覺到母親這一去似乎不會回來,母親在殿上說的那些話深深震撼了他,他從不知一向開朗的母親對魯國有那麼多的怨艾,對父王有那樣深的成見。

    那些關於母親的傳言是真的嗎?不!姬同憤恨他此刻的念頭。母親是那般完美聖潔的女人,是天底下最溫柔慈愛的母親。自己怎會相信那些齷齪小人對母親的污蔑!

    世子定了定神,「母親,等您到了齊宮,也代孩兒給外祖父母上柱香,替孩兒告聲罪。」

    「傻孩子,你有什麼可告罪的?外祖父母若在天有靈,知道你是這般聰慧好學的孩子,又長得一表人才,不知有多高興呢。」

    「那……母親可是參了禮當日便回來?」

    靈兒怔了怔,難道這才是兒子真正想說的?他知道什麼了嗎?

    「同兒,母親不在這宮裡的時候,你要記得好好吃飯,按時睡覺;早早起來練騎射、習政事;要愛惜子民,常去鄉校聽聽學子們的見解;還有,魯國向來是尚文抑武,或許……亂世將至,同兒還是應常常親近那些有軍事才能的賢士。」

    世子深深地望著母親,他已確定了母親的想法。

    「為什麼?孩兒和弟弟們都留不住您的心嗎?您捨得魯國的子民?有多少人的性命是您親手救回來的?您捨得曲阜城外那一片片付出過汗水的田園?就因為齊王宮那位時常令您蒙羞的……」

    靈兒不等他說完,委屈地哭了起來:她捨不得,當真捨不得,可是若錯過了這次機會,恐怕一生都見不到那個人!

    姬同見母親哭得像個小女孩一般,儀態全無,不由得心中慌亂。他拿出自己的帕子給她拭著淚,「母親莫哭,是孩兒妄言了,只要母親心裡舒坦,做什麼孩兒都會支持的!您放心去吧,多帶些衣物;路上行得慢些……別累著了。也不必擔心弟弟們,孩兒自會好生照料。」

    靈兒握著帕子,哭得更狠了。兒子已經長大,不再是那個需要她時時照料的孩童,她是該安慰還是該失落呢?

    此刻的齊王宮裡也是燈火通明。姜諸兒已得了魯侯夫婦來參禮的訊息。他壓抑不住激動的心情,帶著盂陽走向通天閣。

    通天閣是陳放齊國各位先祖畫像的地方,這裡不只懸掛著齊國十幾位國君的畫像,還有聖祖伏羲氏和姜氏先祖炎帝的畫像。

    齊王在香案前叩了頭,把燃著的三柱香插在香鼎中。他虔誠地對著先君姜祿甫的畫像低語:

    「父王,您已經是天上的神靈,應該知道孩兒的真實身世吧。這些年,孩兒沒有一刻鬆懈,全心治理國事,為齊國強盛盡國竭力。也盡力向小白弟弟教授為君之道。」

    他臉上浮現一絲微笑,「父王,靈兒要回宮了。孩兒盼了十五年,終於盼到這一天!孩兒會再求她一次,若是她願意與孩兒一起避世隱居,孩兒即刻把齊王之位傳於小白。父王您在天之靈就保佑孩兒達成心願吧。」

    說完他伏地叩首。抬起身的時候眼角一跳!眼前居然有一個黑影,緩緩地變著姿態。

    是,先君顯靈了?

    齊王聽到香案上有響動,他急速躍起身來。

    原來,那只白貓不知何時進了通天閣。這會兒正立在香案角的燈前,兩隻前爪對在胸口,模仿著畫像上姜太公的樣子。火燭把它的影子打在壁上,猛然看去,還真有幾分相像。

    「小菲,快下來,做什麼怪樣子呢,又喝多了?」

    白貓瞪他一眼,伸爪指指姜太公的畫像,又指指自己,一臉希冀地望著齊王。姜諸兒歎口氣,上前把那只時時不忘搞怪的貓捉下來放到肩上,出了通天閣。

    盂陽正守在門口,看見齊王負了貓出來,吃了一驚,他居然沒看見這白貓什麼時候進去的。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