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156 宮廷變故2 文 / 糾小結
喝停了還在一旁哭哭啼啼的皇后,便準備應歸寧王一行人。
老王爺顧自橫衝直撞,推開門口的守衛,進了寢宮。
一進門果真就看見皇后和孫太尉在裡面,不由得眉頭一皺。
果不其然,難怪黎城內官兵調動頻繁,宮門外守衛增多,原來都是他在搞鬼。
一看見是他們,寧王就沒好感!
「喲,這麼晚了,孫太尉還在啊?是來找皇上的嗎?」寧王沒好氣道。
孫太尉陪著笑臉:「原來是王爺,這麼晚了也有事要見皇上嗎?」
「怎麼,這皇宮就你們能來,本王就來不得了嗎?」
「王爺說笑了,這皇宮誰都能來不得,王爺也能來啊!」雖然心裡很厭煩寧王,但是沒辦法,畢竟名義上他還是王爺,是當今皇上的親弟弟,只能對他恭恭敬敬的。
「皇上呢?本王要見皇上!」寧王懶得搭理他那副嘴臉。
「王爺來遲了,皇上他已經睡著了,本來臣也是奉旨覲見,等臣來的時候,皇上已經睡著了!」不愧是老奸巨滑,面對面不用打草稿就能信手拈來、胡編亂造,而且表情是一點變化都沒有。
寧王不屑地一笑:「那太尉可真是不走運了,既然來了,那就等本王把皇上叫起來吧!」
孫太尉想著早點脫身,以免露陷,但是又怕引起寧王的懷疑,只好假戲真做,繼續下去。
「本來也不是什麼大事,既然王爺這麼說,那下臣就托王爺的福,等皇上起來好了!」
寧王一回頭,準備進去叫醒黎王,這時候才注意到皇后臉上的的表情,臉上淚痕猶在,好像是發生了什麼不開心的事情。
對於皇后,寧王也是沒什麼好感。
後宮中的傳言他也是多少知道一點的,後宮的女人們本就處在鬥爭的漩渦中,更何況她是孫家人,寧王更加深信不疑。
雖然常年遠在邊疆,對宮中的事情也不太瞭解,但是對於黎王對於她的態度,寧王也有耳聞。
「皇后娘娘,也有事要見皇上嗎?」語氣中是那種不屑和輕浮,甚至有一種嘲諷。
皇后在這種時候當然也不甘示弱:「皇叔說笑了,本宮是皇上的妻子,皇上生病了為人妻的來看看有什麼問題嗎?」
「皇嫂言重了,臣弟只是想不明白,為什麼皇兄病了這麼久了,皇嫂才來看望皇兄,之前可一直都沒有來過啊!」就不經意的那麼一說。
這不經意的一句話,讓皇后大出冷汗,寧王也住宮裡,卻對宮裡的事情知之甚多,聽他的語氣,自信滿滿,不像是信手拈來的。
可見其在宮中的勢力了。
以前一直以為,寧王他遠在邊疆,對宮中的情況不可能會詳知,現在想來卻是大意了。
心裡暗暗決定,以後一定要多加防範,否則定會吃了大虧。
都知道皇上說的那番話,皇后也不好再多做解釋,只能低著頭不說話,心裡還在想著剛才孫太尉說的那番話。
如果他真的對皇上做了什麼,必定讓寧王抓個現行,那後果真是不堪設想。
可是當她用餘光看著他的時候,他卻是安然若素,絲毫看不出什麼破綻。
心裡雖說糾結,但是也只能聽天由命了。
寧王一心想著皇上的安危,也不管他們,就徑直往深處走。
見到黎王真的安靜地躺在龍榻上,心裡的擔心也頓時少去了一半。
這時候,孫太尉和皇后也跟了進來。
寧王見沒什麼異常,就準備離去。
孫太尉這時候有意見了,剛才還那麼氣勢洶洶地說有重要的事情要跟皇上商量,現在一看見他沒事躺在床上就要走,這分明就是不把他放在眼裡。
踏出一步,擋在寧王的前面:「王爺,您剛才不是說有要事相商嗎?怎麼這麼會兒又要走了啊?」
寧王脫口而出:「本王是有重要的事情要跟皇上商量,不過見皇上已經熟睡,想想就算了,這段時間以來,皇上沒能好好地睡上一覺,好不容易今天有這個機會,本王不想打擾皇上休息。再重要的事情,也比不上皇上能好好休息!」說得理直氣壯,讓人沒有半點挑剔的地方。
這段時間以來,黎王的確是很辛苦。
長久的操勞讓身體已經難以支撐下去。
這一病就是一年多的時間。
以前那個精力充沛,日理萬機的黎王再也見不到了。
身體素質逐漸變差的黎王不得已放鬆了朝政,有些事情能不用自己親自過問的,有些就交給了朝中的大臣,其中孫太尉當然是不二的人選。
有些事情就交給了太子處理,太子也不會辜負眾望,將黎王交代的朝政治理得井井有條。
孫家勢力當然不會放過這麼好的機會,趁著黎王沒有精力顧及朝政的方方面面,便加緊了奪權的腳步。
一方面,他加快提拔自己的親信勢力,安插至朝中各個重要的部門;另一方面,當然也不會放過這個排除異己的絕好機會。
很多忠心耿耿的大臣或者不順從他們的中間勢力都沒能逃得過他們的大清洗。
太子雖然也掌握了一些實權,但是對於孫家勢力的行為也只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畢竟孫太尉是他的親娘舅,以後黎王駕鶴西去,身為的黎國的太子理所當然的要登基為帝。
太子自身勢力單薄,雖然是黎國的儲君,但是那些舊臣的力量還是不容小覷的。
自古改朝換代都要經歷一番勢力爭鬥。
太子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必須趁早就做好準備,以為將來的登基打下基礎。
但是,以太子現在的實力,是沒辦法做到的。
所以他只能依靠朝中一方勢力的幫助。
在這種情況下,太子沒有其他選擇,只能依靠他母后的娘家勢力。
孫家是皇后的娘家,當然是向著他和皇后的。
所以當皇后要他取孫嫻嬋為妻的時候,太子毫不猶豫地答應了,雖然他一直想把那個獨一無二的位置留給他心愛的晚晴。
在宮中生活了那麼多年,太子知道一點,那就是如果手中沒有權力,那麼就沒有話語權,說什麼都沒用。
如果當初太子執意要讓晚晴為太子妃讓孫曉嬋為太子側妃,那孫家肯定不答應,這樣一來,孫家對太子和皇后就有所顧忌,這是太子現在交換不起的。
太子妃這個位置至關重要,雖然現在看不出什麼,可是以後等太子一登基,那太子妃就是母儀天下的皇后,貴為國母,掌管後宮。
從來後宮就是朝廷勢力的延伸,孫太尉當然知道這一點,所以他也會不遺餘力地把太子妃的位子爭取過來。
等以後孫曉嬋成了皇后,那孫家既是太后的娘家,又是皇后的娘家,這一點對於太子和孫太尉都是有利的。
一方面,太子跟孫家會親上加親,另一方面孫家也會顧及跟皇家的這層關係千方百計地鞏固新皇的皇權。
這是雙贏的局面。
黎王知道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所以早早就做好了準備。
孫家能有今天的勢力,不是一天兩天就能形成了。
這是歷史問題,多年一來的逐漸積累才造就了孫家的今天。
黎王在位的幾十年,雖然已經著手削弱孫家的勢力,但是形勢卻沒有那麼樂觀。
孫家這一代的家長繼承了他們先祖的優良基因,個能能力很強。
在孫家原有的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坐上了黎國太尉的位子,控制了大部分的兵馬。
早在登基之初,黎王就親手提拔了一批忠誠於皇家的新生代官員,這些年來更是籠絡了不少的大臣。
經過幾十年的經營,終於有了自己的一批舉足輕重的勢力。
但是黎王又不能讓他們過於膨脹,於是又扶持了幾個新生的勢力,然他們相互抗衡、相互制約。
經過這幾十年的積累,孫太尉早就不滿足與這樣一種被制約的局勢。
所以孫家一直在不斷鞏固自己的勢力。
隨著黎王一天天的變老,孫家的野心也逐漸變大。
朝中那種平衡的局勢也逐漸被打破了。
黎王看在眼中,也是焦急。
他把削弱孫家當成是自己的執政目標,但是年紀大了對於朝政也逐漸力不從心。
他只能寄希望於太子能夠完成他的心願了。
但是當太子妃被孫家奪走了之後,他也意識到依靠太子是不能完成這一宏偉的目標的。
所以,他才有了長遠的計劃,也才有了後來的種種佈局……
孫太尉毫不顧忌地直視寧王的眼睛,這些事情他們都是心知肚明。
隨著寧王的回歸,孫太尉逐漸感覺局勢又發生了未免的變化。
所以,對於寧王,孫太尉巴不得處之而後快。
但是,忌憚於他在朝中的威望,又不敢輕舉妄動。
寧王被他看得不舒服:「怎麼?孫太尉有什麼要說的嗎?」
「方纔,王爺讓下臣一起面覲皇上,說是一起稟報要事,現在又要作罷,試問王爺是否在捉弄下官啊?」本來心裡就不爽,現在還這麼耍他,孫太尉的心裡當然不舒服,也顧不上其他,就想要討個說法。
皇后一聽,心裡更加著急。
剛才還說對皇上做了什麼,寧王硬要見駕,心裡已經是七上八下。
現在難得寧王作罷,只管讓他離去便是,哪還有不依不饒的道理,萬一要是露了馬腳,那後果就嚴重了。
近幾年,皇后越來越不懂這個哥哥心裡的想法了。
「本王剛才已經說過了,讓皇上好好休息,難道太尉聽不懂嗎?」寧王有些不耐煩了。
「下官當然沒有那個意思,只是被王爺的言行弄得有些難堪了!」
「難堪!難不成還要本王向你道歉不成!」語氣有些不高興了。
見到寧王那樣的反應,孫太尉心裡有了成就感。
諒你再有威望,也得忌憚我三分。
他還想開口一趁口舌之快,誰知宮門又被打開了。
歐陽霄慌慌張張地跑進來後面跟著守衛一直在攔著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