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十三章 節 實踐出真知 文 / 照見五蘊皆

    因為馮兵在學校裡窮凶極惡,臭名昭著,同學們剛開始還不敢答應。

    言羽就鼓勵同學們說,他們不就是六七個麼,我一個人就能打兩三個,平時大家一起踢球的不都有十幾、二十個人嗎,我們都去叫些人來,到時你們幫我在後面站著就行,相信他們也不敢動手。即便真的打起來,咱們人多,還不一定是誰打誰呢。

    幾個好朋友聽了,覺得有道理,都義氣勃發,連聲說好,叫上一大幫人,挽起袖子就準備出去動手。一些膽子小的,還有很多想看熱鬧的同學,也都跟在後面,以壯聲威。

    於是幾十號人一起,浩浩蕩蕩地就出門了。

    言羽走在最前面,逕直走到校門外等候多時的馮兵面前,對他說:「兄弟,對不起了,我也知道那天我踢球不小心踢著你了你很不高興,但是當時我也給你說過對不起,你後來也用球在後面暗算過我,咱們就算扯平了。既然大家都是一個學校的,即使你有什麼不舒服,我們也應該內部解決,你現在找外面的人來想打架,大家都覺得你不地道,如果要打架,我們倆單挑,我也不怕你,你真要斤斤計較,我也奉陪到底。」

    「馮兵,你如果這麼小心眼兒校內這麼點兒小事也非要和言羽過不去還拉外校的人來打架,那你以後最好永遠別上學校的足球場,否則的話,我們都不會讓你好看。」言羽身旁和他經常一起踢球的朋友們也趁機大聲叫嚷。

    馮兵雖然強壯,但也不是沒腦子的人,一看這麼多光著膀子的漢子都圍在言羽身後,也知道今天這架是沒法打了,於是對言羽說:「既然你已經道了歉,那也就算了,以後不要再惹我,不然我對你不客氣。」

    說完就帶著一幫小混混灰溜溜地走了。

    這下言羽簡直高興極了,感覺自己像打了勝仗的大將軍一樣威風凜凜,覺得能有一幫朋友撐著真是太好運了,後來經常請他們喝汽水。

    那時,言羽除了和妹妹天天分工洗碗掙零用錢,最大的收入來源就是當學霸,考試進前幾名,爸爸媽媽就會有獎勵。

    而且那是自己讀書努力掙來的錢,比其它靠偷搶騙得來的錢感覺好多了,花起來也特別開心。

    有錢了,就想買書、想買磁帶,但是更多的還是用來買吃的。

    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小時候言羽經常夢到撿錢,這兒一張五毛,那兒一張一元,一轉身又是一張兩元,撿得好高興。夢醒了發現都是空歡喜,但是仍然覺得很高興,夢裡撿到錢笑得嘴都合不攏的那股高興勁兒似乎還在,心裡暖乎乎的。

    中學時代流行互送賀卡。言羽很喜歡那些精美的賀卡,最好的鐵哥們兒從來不送,只送些喜歡附庸風雅以文會友的小男生小女生。

    有個叫喬的女孩子手工精巧,喜歡在硬紙上手工畫出迷人的美女,末了再貼上自己用紅紙剪的連筆剪字,言羽收到她送的畫和字時,感覺棒極了,而且覺得女孩子就像畫中的少女一樣美麗動人。

    老師就要選班幹部,中學選班幹部全部是班主任一個人說了算的,言羽因為數學和物理成績好,先後當過數學和物理科代表。不過言羽很貪心,心裡想,自己英語和化學也拿過很多競賽獎的,要是也能輪著當當英語和化學科代表就好了。

    還是學生時代的言羽,就充滿了理性思維,對很多事有一種獨特的感悟,班主任燕羽老師對言羽的周記批改非常仔細,經常指出其中偏頗之處。

    每次逃課出去打遊戲,都是燕羽老師親自去學校附近的遊戲室把言羽和李老酸揪出來。

    每次被老師從很偏僻難找的遊戲室裡抓出來的時候,言羽都覺得很感動,雖然燕羽總是批評他,可是言羽卻一點兒也不生氣,因為言羽知道,這都是自己不對。以前聽爸爸媽媽講,**說過一句話「有則改之,無則加勉」,言羽覺得說得很好,一直銘記在心。

    後來言羽才知道,這句話其實最初並不是**說的,而是**引用了朱子評論他曾經評論過「皆為糟粕」的四書五經之中的話。

    《論語?學而》有云:「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而宋?朱熹《集注》中評論:「曾子以此三者日省其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其自治誠切如此,可謂得為學之本矣。」

    從一點可以看出,**雖然嘴上在批評四書五經,實際上內心卻對四書五經極為認可,所以爛熟於胸,隨意引用。

    每次犯了錯,其實言羽每次都為自己的行為感到深深的懊悔,但言羽不明白,為什麼自己就這麼沒有自控能力,雖然明知道逃課是不對的,可是卻總是難以抵禦遊戲的誘惑。每次跟在老師後面乖乖回學校的時候,言羽都會忽然覺得,燕羽老師就好像自己的媽媽一樣,高高的頭髮,寬寬的背影。

    每次一想到親愛的媽媽對自己的期望,言羽就會覺得非常非常的傷心,心裡忍不住就想哭。不禁會問自己:「言羽啊言羽,你什麼時候才能長大?什麼時候才能自己管得住自己?!」

    其實知易行難,有些人的勇氣只停留在嘴裡,而有些人的勇氣卻付諸於行動。

    **也曾在《講堂錄》引用過「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原句也出自《論語?學而》,其中孔子告誡弟子先要躬行「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然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借此說明行事比學文更重要的道理。

    而言羽之所以特別關注**和他說過的一些話,有很多的原因:

    比如爸爸媽媽都是黨員經常要學習《**語錄》什麼的;

    還有那時候的政治題或各種文章等常常不管答什麼題寫什麼文都要在前面加一句,「在毛、澤東思想的正確領導下」;

    而且在言羽看來,能說出「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周恩來總理,那此為國為民,也甘願為其效力,那麼他必然有其過人之處。

    不過真正讓言羽最能感受到偉人**的影響力的,卻另有一個最重要的一個原因,那就是他小時候最好的兩個兄弟,柯天崩和柯地裂的名字。

    言羽小時候很笨,很多事反應很遲鈍。一開始他經常見到兩兄弟抄起明晃晃的刀槍棍棒就敢真槍真刀地表演打鬥,只見哥哥柯天崩把手中明晃晃的刀皮舞得嘩嘩做響,不斷朝弟弟柯地裂的頭頂狠狠砍去,柯地裂就不斷低頭,然後不斷把手中紅櫻槍尖尖的長槍向柯天崩刺去,把言羽看得緊張之極,大氣都不敢出,只覺得兩兄弟配合很默契。兩人心意相通,配合默契,一揮刀一低頭,一舉槍一側身,毫釐之間堪堪躲過,簡直稱得上是天衣無縫。

    言羽以前一直以為這種完美的演出,只是兩兄弟多加練習的原因,後來和他們一起配合學習各種拳法套路,才發現並不只是熟能生巧的原因,而是因為他們倆之間有心靈感應,換成言羽,根本就不敢和他們這樣用真刀真槍進行表演。

    不過這種心靈相通的默契感,在學拳法同樣的套路時,言羽就發現了差異。同樣的拳法套路,三個人都同時一起學習一起練習,言羽就沒法和他們配合得那麼好,甚至和其中任何一個事先練習很多次,也不如兩兄弟從沒練習過第一次就真接對打那樣能配合得很好。

    後來言羽才知道,原來兩兄弟竟然是同年同月同日生的雙胞胎,只不過因為他們長相並不是完全一模一樣,所以蠢笨的言羽竟然以前從來沒有想過他們是雙胞胎這種可能。

    知道了他們是雙胞胎以後,言羽仔細觀察,才發現他們倆長得真是太像了,比一般的兄弟倆是還要更相像一些。

    柯天崩和柯地裂這對雙胞胎之間,有很強的心靈感應,一個人如果受了傷,另一個人無論在多遠的地方都會感應到同樣的疼痛。

    他們之間的這種現象,經常讓言羽覺得神奇不已。

    而最讓言羽吃驚的,卻是兄弟倆告訴他,他們原本不叫柯天崩和柯地裂,原名是叫柯自強和柯自立,只是因為在他們2、3歲時的一天,1976年9月9日,**突然在北京逝世,而他們的爸爸聽到這個噩耗,感覺如天崩地裂一般,於是決定將柯自強、柯自立的名字改名叫做柯天崩、柯地裂。而1976年,同樣還發生了幾件天崩地裂的大事:1月8日周恩來總理逝世,7月6日朱德委員長也以90歲高齡與世長辭。而7月28日,一場舉世震驚的大地震將唐山夷為一片廢墟。而最後9月9日**的去世,終於讓兩兄弟連名字都改了。

    正因為如此,言羽覺得偉人**實在是了不起,竟然因為他的去世,可以讓柯叔叔把自己兩個兒子的名字都改了,由此可知人民對他的景仰和懷念。

    而隨著初中物理和化學的科學實驗,言羽越來越體會到了**所說的很多話都確實飽含哲理,比如: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

    而隨著年齡的不斷增長,言羽也發現了傳統教育中純理論教育的很多錯誤。

    比如小學美術時學到,三原色是紅、黃、藍,這三種純正的顏色屬於原生顏色,理論上用其它任何顏色都是無法調出純正的原色的。而理論上這三種原色之間的不同比例組合,再加上明度因素可以得到其它所有的顏色。

    三原色調色原理即紅+黃=橙、黃+藍=綠、藍+紅=紫、紅+黃+藍=黑。通過不同比例的色彩增減,得到可以得到千變萬化的色彩。

    其中藍色是三原色之一,也是少數無法由其它顏色交匯形成的顏色之一,天青的藍色不僅清澈,還有一種冰涼的感覺,彷彿生來就帶了孤傲的性格,讓言羽十分喜歡。

    所謂原色,又稱為第一次色,或稱為基色,即用以調配其他色彩的基本色。原色的色純度最高,最純淨、最鮮艷。可以調配出絕大多數色彩,而其他顏色不能調配出三原色。

    三原色分為兩類,一類是色光原色,稱為加色法三原色;另一類為顏料(染料)三原色,又稱為減色法三原色。美術書中所述的是後一種。

    顏料三原色的混合,亦稱為減色混合,是光線的減少,兩色混合後,光度低於兩色各自原來的光度,合色愈多,被吸收的光線愈多,就愈近於黑。所以,調配次數越多,純度越差,越是失去它的單純性和鮮明性。三種原色顏料的混合,在理論上應該為黑色,實際上是一種純度極差的黑濁色,也可以認為是光度極低的深灰色。品紅與綠、黃與紫、青與橙,各組顏色的混合都接近黑。

    美術教科書講三原色主要是為了學習繪畫顏料的混合使用,大多數教材及著作中都稱紅、黃、藍為三原色。然而言羽因為從小就愛在小學印刷廠撿牛皮紙包書、折子彈、做防水實驗等,經常觀察學習印刷廠的油墨和彩印技術,結果發現在美術實踐中和生產操作中的情況與美術教科書上說的並不一致。後來發現,彩色印刷的油墨調配、彩色照片的原理及生產、彩色打印機設計以及實際應用,並不是以紅黃藍色作為三原色,而是以品紅、黃、青作為三原色。

    按照定義,原色應該能調製出絕大部分的其他色,而其他色都調不出原色。美術實踐證明,品紅加少量黃可以調出大紅,而大紅卻無法調出品紅;青加少量品紅可以得到藍,而藍加白得到的卻是不鮮艷的青;用黃、品紅、青三色能調配出更多的顏色,而且純正並鮮艷。例如:用青加黃調出的綠,比藍加黃調出的綠更加純正與鮮艷,而後者調出的卻較為灰暗;品紅加青調出的紫是很純正的,而大紅加藍只能得到灰紫等等。此外,從調配其他顏色的情況來看,都是以黃、品紅、青為其原色,色彩更為豐富、色光更為純正而鮮艷。所以,無論是從原色的定義出發,還是以實際應用的結果驗證,都足以說明,把品紅、黃、青稱為三原色,比將紅、黃、藍作為三原色更為恰當。

    而初中二年級開始,樹德九中等很多重點中學已經可以接受計算機啟蒙教育,那時,言羽第一次接觸到了後來改變他和兒子命運的神奇的計算機。

    那時最初學的是basic語言,命令很簡單,卻能完成很複雜的計算,讓言羽感覺非常的神奇。特別是計算機上可以玩很多極其弱智的小遊戲,比如吃豆子,言羽玩得開心極了,經常泡在學校實驗室裡不出來,總是樂此不疲。

    學習計算機,發現三原色竟然又是紅、綠、藍。言羽就覺得很奇怪,明明記得中小學美術、物理課學的三原色都是紅、黃、藍啊,怎麼又變了呢。同學們也都說不可能,於是和他們打賭請吃飯,然後去查資料,大家才發現言羽說得對,事實果真如此。

    後來言羽專門查閱了有關光的資料,獲益非淺。1966年牛頓用三稜鏡觀察太陽光,發現光線被折射後分離出不同顏色的光,此現象被稱為色散。後來由此確立了三原色理論,三種基本色其實並沒有特定組合,唯一標準只要求任一顏色不可由其它兩種顏色相加而成,且三種基本色能配出的顏色越多越好。計算機顯示器的光源,因此選擇了紅綠藍,與傳統的反射光和折射光的紅黃藍不同。

    其實在沒有光線的條件下,所有物體都是黑色的。只有光照射到物體,物體由於自身特質產生了反射或透射,才會有色彩的特徵。

    那時的中國社會,還沒有手機和平板之類的東西,對那時的小朋友來說,最怕的不是沒有電,而是沒有光。

    言羽雖然從小就在醫院的解剖樓和停屍房裡穿來穿去,十分大膽,但是他自己知道,自己也和很多人一樣,內心之中,其實都十分懼怕黑暗,因為感覺黑暗世界中,隱藏著無數神秘的未知。

    後來他終於知道,一個人的心中,如果失去了希望,沒有了光亮,那麼人體就會變得如行屍走肉一般,淪為一個失去了靈性之光的死魂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