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十四章 節 中國教育之謬 文 / 照見五蘊皆

    德國科學家巴拉克似乎對聲音生來就很敏感,他很喜歡聽一首歌haeschenparty,據他說這是兩百多年前的一隊德國童星唱的,他們只出過三張專輯:ichhab-dichlieb(我愛你)、winterwunderlan(冬季仙境)、kommkuscheln(來擁抱我)。這首haeschenparty,意思是兔兔派對,小兔之歌。

    他也極喜歡中國回音壁,認為它很神奇;

    他還認為聲音的頻率與物質、星系及宇宙的創造都有關係;

    而且在他眼中,中國的「佛門獅子吼」,威力無窮,猛的一聲大喝,對修行者來說,如醍醐灌頂,振聾發聵,比世界上什麼語言都好用,也比智腦中傳送的任何光電信號都管用;

    同時,眾所周知,一種聲音儘管只有一個恆定的頻率,但是對聽者來說,聲音有時卻是變化的。當波源和聽者之間發生相對運動時,聽者所感到的頻率改變的這種現象,被稱為多普勒效應。

    而巴拉克利用多普勒效應,在星際戰鬥中,還發明了一種特別的聲波武器(這是後話,暫且不表)。

    而克隆人的管理,涉及到方方面面,不光是涉及到倫理道德和物權管理,就是在基礎教育問題,也不容忽視。

    在巴拉克看來,所有各代巴拉剋剋隆人,都是自己創造的許許多多的另一個不同的自己,感覺都像自己的子女一樣,自己都有責任和義務讓他們接受適當的教育,都能讓他們茁壯成長,並且譜寫出生命中各自最美的樂章。

    如今地球人的教育觀念,特別是星際艦隊中的教育觀念,已經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所有的國家都已經意識到,素質教育和生命教育的重要性。

    首先是素質教育,中國幾百年前發生了一起很有教育意義的教育事件,大大推進了中國的全面教育改革。

    有一個叫做天一的小孩子,曾經是晚星父母的驕傲,或許從他的名字中就可以端倪,從小就被寄予厚望,希望成為天下第一,甚至達到天人合一之境。

    他4歲學鋼琴、8歲習書法、10歲加入中國少年冰球隊,受名師調教,多次在鋼琴、書法、冰球比賽中摘金奪銀,很小就舉辦過自己的歌友會,受眾名人捧場。

    結果沒想到的是,這樣所謂的天之驕子,在剛剛成年後不久,就創造了當時中國歷史上最為醜陋的名詞之一,「輪流發生性關係」,並且踐踏國家法律,憑借其已成年之身,以未成年之名,從輕判罪,鋃鐺入獄。

    那時的先靈派科學已經可以根據人的骨齡和靈能成長準確判斷人的年齡,但是那時先靈派科學尚未成為國之利器,無法作為證據使用。

    不過天一同學的這件教育界的大事,卻讓中國人民意識到了中國教育的最大弊端,徹底引發了中國長達數百年的教育體制改革。

    當時的中國教育體制,完全是應試填鴨式教育,是失敗的功利型的教育,學生們在學校學習的能力,更多不是右腦的思考和創造,而是左腦的複製型思維,即死記硬背,然後在考試時把記得的內容取出,複製到試卷上。

    而且整個社會的運轉體系,都建立在學歷體繫上,很多人一輩子所謂的學習成績,那些學了之後基本一輩子都用不到的知識和成績,卻決定了很多人的一輩子。

    幾乎所有有關成功的教育,都宣揚成功是賺很多的錢、是得到更高的社會權利和地位等等……

    很多人就像天一一樣,從小就被劃定了成功的界限,被寄予很高的希望。

    這是中國傳統教育的悲哀,當成績和表現成為評價一個學生的唯一標準,當成績和表面成為一種迎合的手段,當成績和表現也內心真正的靈魂斷裂脫節,成績和表現,就成為一場盛大而華麗的表演,只不過是一張聰明勤奮才華自信的面具,而傑出面具之下,卻是一個沒有靈魂的生命枯乾的死魂靈。

    這種所謂的精英教育,其實是殘疾教育,很多這樣的人,就像天一一樣,在做精英之前,其實還不會做一個最基本的人。

    社會和父母給你安排的成功之路,追求權利地位,名利財色,追求物質上的肆意享受,這是不是就是你內心自己最想要的東西?

    如果你都不知道你自己最想要什麼,或者你明白自己想要什麼,卻連擁有一點兒自己的時間去自由地完成自己想完成的心願也做不到,難道這樣的你,真的就是成功者嗎?

    其實人生最成功的,至少應該是能夠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傳統教育中,學校一直只強調學生在邏輯─數學和語文(主要是讀和寫)兩方面的發展。傳統智力理論認為語言能力和數理邏輯能力是智力的核心,智力是以這兩者整合方式而存在的一種能力。但這並不是人類智能的全部。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智能組合,例如:建築師及雕塑家的空間感(空間智能)比較強、運動員和芭蕾舞演員的體力(肢體運作智能)較強、公關的人際智能較強、作家的內省智能較強等。

    而20世紀80年代哈佛大學認知心理學家加德納所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論,定義智能是人在特定情景中解決問題並有所創造的能力。他認為我們每個人都擁有八種主要智能:語言智能、邏輯一數理智能、空間智能、運動智能、音樂智能、人際交往智能、內省智能、自然觀察智能。後來又補充了第九種存在智能。

    而先靈派科學家後來又特別補充了一種智能,即第十種人生樂趣智能,也稱靈性智能,是指一個人領略人生趣味的能力,是一種對自性和佛性領悟力的哲學性的能力,卻又有著極科學的度量。它必須建立在第八種內省智能和第九種自然觀察智能的基礎之上,而且必須有更深的結合與昇華,才能領悟,這種靈性智能的感受力指數,本身就像是天賜的靈感一般,需要天賦,不是苦修可得。

    有一位天才,曾經說過「天才是99%的汗水加1%的靈感」,而他還有更為重要的後半句,即「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99%的汗水要為重要」。

    而如果沒有這最為關鍵的1%之靈感,哪怕之前有99%的量的堆積,也無法觸發最後來1%的質的改變。

    這提升靈性智能,也是後來智慧人類不斷進行基因進化的終極目標。

    在先靈派科學家很多有關人性的智能科學研究和具體生活實踐的帶領和引導之下,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思考:

    成功和卓越的定義是什麼?

    奮力追求成功和卓越的目的是什麼?

    應該如何面對挫折?以及死亡?

    如何說不,對什麼說不?

    我是誰,活著是為什麼?

    我可以為他人、為社會、為世界、為全宇宙做些什麼?

    我這一生的召命是什麼?

    比如一代藝術大師喬布斯,發明了像蘋果系列電子產品那樣接近於完美的藝術作品,不禁讓很多人提出疑問,同時代的同樣的技術,很多人都懂,而且比他更牛,為什麼唯獨他可以做到創造蘋果這樣的神作?

    有人會注意到這樣一個事實,喬布斯有極強的宗教信仰,對印度教、佛教、禪宗等研究甚多,並親身體歷,長年修行,古代精神文化對其一生影響深遠。

    如他自己所說,他榮耀無數,但是最喜歡的一張封面照,卻是1982年在《時代》封面上極簡單的一張:他盤腿獨坐,身旁只有一杯茶,一盞燈,一台音響。他的自題詞如此:這是一個經典時刻;我獨自一人,一茶一燈一音響;這就是我,我的全部。

    而他的遺言是這樣說的:

    「作為一個世界500強公司的總裁,我曾經叱吒商界,無往不勝,在別人眼裡,我的人生當然是成功的典範。但是除了工作,我的樂趣並不多,到後來,財富於我已經變成一種習慣的事實,正如我肥胖的身體——都是多餘的東西。此時此刻,在病床上,我頻繁地回憶起我自己的一生,發現曾經讓我感到無限得意的所有社會名譽和財富,在即將到來的死亡面前已全部變得暗淡無光,毫無意義了。

    「我也在深夜裡多次反問自己,如果我生前的一切被死亡重新估價後,已經失去了價值,那麼我現在最想要的是什麼,即我一生的金錢和名譽都沒能給我的是什麼?有沒有?黑暗中,我看著那些金屬檢測儀器發出的幽綠的光和吱吱的聲響,似乎感到死神的呼吸正向我靠攏。

    「現在我明白了,人的一生只要有夠用的財富,就該去追求其他與財富無關的,應該更重要的東西,也許是感情,也許是藝術,也許只是一個兒時的夢想。無休止的追求財富只會讓人變得貪婪和無趣,變成一個變態的怪物——正如我一生的寫照。

    「上帝造人時,給我們以豐富的感官,是為了讓我們去感受他預設在所有人心底的愛,而不是財富帶來的虛幻。我生前贏得的所有財富我都無法帶走,能帶走的只有靈魂記憶中沉澱下來的純真的感動以及和物質無關的愛和情感,它們無法否認也不會自己消失,它們才是人生真正的財富。」

    又如有很高語言天賦的作家林語堂,在死前清醒地等待那最後一刻來臨時,發表了他對於生與死的獨到見解。他說:

    「生命,這個寶貴的生命太美了,我們恨不得長生不老。但是冷靜地說,我們的生命就像風中的殘燭,隨時都可以熄滅。生死造成平等,貧富貴賤都沒有差別。」

    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即寓示了這個道理。佛教特別重視生死問題,並以解脫生死為其修行目的。

    釋迦牟尼佛告訴人們,人生有苦,包括:生、老、病、死、怨憎會、愛別離、求不得,以及五蘊熾盛等,總稱為「八苦」。

    學佛者通過對佛法的真實瞭解與修行,對生命便有了正確的認識,便能勘破生死的陰霾,超越時空的阻隔,坦然面對生死界限。這樣,死亡對他們來說,不過是一個新的起點,或是煩惱的解脫。歷史上佛門人物表現出的對生命的超脫自在,是任何俗人都難以企及的。

    比如中國宋朝的德普禪師,遺世得十分灑脫。有一天,他把徒弟都召集到跟前來,吩咐大家說:「我就要去了,不知道死了以後你們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空來吃,與其到時師徒懸念,不如趁現在還活著的時候,大家先來祭拜一下吧!」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卻也不敢有違師命,於是大家歡歡喜喜地聚在一起祭拜了一番,誰知道第二天一大早,德普禪師就真的去世了。像這種先祭後死的方式雖然很奇怪,卻也不失幽默!

    宋朝另一位性空禪師坐水而死的事,也很有傳奇性。當時有賊人徐明叛亂,殺伐慘烈,使生靈塗炭。性空禪師十分不忍,明知在劫難逃,還是冒死往見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飯的時候做了一首偈自祭:「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何正好乘時,請便一刀兩段」,因此感化盜賊,解救了大眾的災難。後來禪師年紀大了,就當眾宣佈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人坐在盆中,盆底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揚的笛聲中,隨波逐流而水化,成就了一段佛門佳話。他留下一首詩說:「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火,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船子和尚。」

    很多禪師們死的姿態千奇百怪:象丹霞天然禪師策杖而死;隋朝的惠祥法師是手棒著佛經跪化的;唐朝的良價禪師來去自如,要延長七日就延長七日而死;遇安禪師自入棺木三日猶能死而復活;古靈神贊禪師問弟子說:「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做『無聲三昧』?」弟子們答不知道,神贊禪師把嘴巴緊緊一閉就死了。而龐蘊居士一家四口的死法尤具戲劇性:先是女兒靈照搶先坐在父親的寶座上化逝,龐公只好臥著死;兒子在田里鋤地,一聽父親去世了,就丟下鋤頭立化;龐夫人見他們個個都去了,也撥開石頭縫隙,隨口留下一偈而去:「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而後來的先靈派科學,復古了人**的再生剋隆技術,並且實現了靈魂的量化,和記憶的再次獲得方法,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人基本上已經可以不死,這個時候的人生觀念,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言楓的父親言羽,從小經歷了外公外婆爺爺奶奶和同學陳敏的猝死離去之後,經常會想:

    人的血液之中,究竟隱藏了什麼樣的秘密,為什麼不同的人,會有那麼大的身心差異?

    每個人的心跳、呼吸和脈搏不同,受什麼影響?

    是什麼促成了人的心跳、呼吸和脈搏,它們的頻率節奏由誰來決定,又能決定人的什麼?

    為什麼人總會感到快樂,幸福,疲憊,沮喪,憤怒,憂傷?這些感情和知覺,是由什麼產生的,又能影響什麼?……

    而所這些困惑,似乎直到他數百年後羽化仙去之時,方才徹底明悟。

    有詩為證:

    《死魂靈》

    唯有肉身的死亡

    能回溯生命的源頭

    讓不可逆轉的時光

    重現昔日的影像

    一切皆能量

    振動生幻象

    現實為虛空

    頻率生實相

    肉身雖凋謝

    靈魂未死亡

    星光游太虛

    無限由思想……

    而這首奇怪的詩,正是言楓從父親言羽留下的九則預言最後的總結中所得,後來也指導影響了諸多先靈派的神話史詩級人物的誕生,比如後來的永生不死者聖.巴拉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