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職場校園 > 英雄無敵魔法門之眾星傳說

正文 第二章 節 星艦駛向何方 文 / 照見五蘊皆

    龐大的太空星艦母艦「回歸號」,在浩浩蕩蕩的星際艦隊護衛之下,朝著總指揮官言楓設定的遙遠星系進發。

    由於有了先進的克隆人技術,以及有了科學的生產戰鬥一體化管理體系,整個星際艦隊就像一個龐大的移動王國,不僅可以在漫長的星際旅行中自給自足,還可以在行軍過程中不斷完善,不斷進化。

    艦隊之中,包括言楓在內,所有原裝的人類,即非克隆人,一共僅有133人,而多達數十萬的克隆人隊伍之中,有很多已經是第n代克隆人,已經越發地完美,機理平衡,性能穩定,幾乎無懈可擊。

    目前的星際艦隊,已經強大到常人難以想像的地步。共有數以百計的各種各樣的艦艇類型,功能不一而足。

    比如有一種超級龐大的巨木壯土木星艦,整體呈圓柱狀,體積比「回歸號」還要大數倍,負責在其內部的陸地部分修建各種植被覆蓋,飼養草食型動物和少量中小型捕食性動物,可提供更高的氧氣含量,並提供源源不斷的循環大氣水,而且幾艘土木星艦可以直接拼接為巨型太空環,可以構架巨型懸浮城市的主環。

    還有多種像傳統人類公寓和其它一些星際異形公寓似的星艦,有很多艙房可以住人,可直接與其它星艦接口鏈接落地,使艦隊的星際居民居住在移動的懸浮城市之中,形成空中之城,移動王國。

    而且空中之城如果完全組合打開全封閉模式,各星艦的人類甚至可以直接步行走了艙外,直接呼吸空中城市中提供的純淨空氣,感受其模擬的太空重力。

    目前星際艦隊所有的星艦可以組合三個空中城市,分別提供不同的星球重力和氧氣密度,主要代表了最常見的三種太空星球體系,而其中體積最大功能最健全的一個,便是模擬典型的地球生態環境。

    這次星際旅行,除了探尋新的星系,拓展生存空間以外,還有很多特殊的科研目的。

    其中一個目的,就是希望捕捉外星系自然形成的快子。

    快子也叫做超光速子,是一種假設的亞原子粒子,質量為負,其速度總是超過光速。

    先靈派科學家已經通過實驗創造出了快子,但是還沒有在自然界中發現自然形成的快子。

    先靈派科學認為,宇宙存在三級量子。

    恆星、中子星、黑洞、宇宙奇點四者之間存在體積、能量、質量、密度方面的巨大差異,所以可以斷定它們是由三種不同量級的量子組成。

    恆星由原子組成,中子星由粒子(中子)組成,黑洞由引力子組成,宇宙奇點由奇子組成。

    奇子質量約為4.5551x10-31次方kg,

    直徑約為1.603736x10-59次方米,半徑約為8.01868x10-60次方米。

    從宇宙奇點看,引力子、粒子、原子都有一種泡沫結構,地球人對其中的原子泡沫已經很熟悉,而從中子星向黑洞、宇宙奇點反推上去,粒子、引力子的內部也還是很空曠的。

    光子、電子為不同速度的2個奇子在統一場力下盤旋耦合而成,盤旋軌跡類如中國道家的太極圖。

    (說到太極圖,有太多科技奧秘在其中,先靈派科學破解了太極圖與陰陽電子之間的關係,從而解開了萬物之謎,因細節太多,此處暫且不表)。

    物質中其實無光子、電子,僅有不同能態之奇子,光子、電子為奇子溢出物質內核後在統一場力下盤旋耦合成的虛像。

    光子、電子、磁子、熱子都是由不同速度的2個奇子在萬有引力下耦合而成的。8個奇子相聚在一起構成的穩定微粒是聚子。

    由微入宏,先靈派科學家提出了光速可控論,他們認為宇宙曲率半徑值同光速值成反比,即宇宙塌縮時曲率半徑縮小時,光速便會擴大,直至無限;反之,當宇宙向無限膨脹時,光速便會向零值靠攏。

    即愛因斯坦公式應該改為rc2為常數。

    (愛因斯坦認為曲率半徑r和光速的值rc為常數)

    先靈派科學家用小孩子踢足球的例子來比喻,最初的加速度必須大於後來的加速度才可把球踢出去,即宇宙大爆炸初期的光速必定大於現在的光速。

    物質除了光子、電子能達到光速,如果膨脹速度比光還快,那麼,宇宙將是一片漆黑,我們的宇宙也不會看得見有閃電劃過,因為光和閃電將永遠無法到達目標,它還沒接近膨脹的我們,我們就已經跑遠了。

    先靈派科學家認為,目前地球所在的宇宙,極可能是一個開放型宇宙,只會不斷地膨脹,不會再收縮。

    言楓相信,宇宙廣袤無邊,在其它的時空,一定會不斷有新的世界和新的宇宙誕生和衰亡。

    而一顆超新星爆炸釋放的物質,速度就有可能超過光速。

    光子靜止質量為零是經典電磁理論的基本假設之一。但先靈派科學家則認為,光子可能有靜止質量。如果實驗最終檢測到光子存在靜止質量,其產生的後果將是根本性的———例如,光速將隨波長的改變而變化,並且光波將像聲波一樣能夠產生縱向振動。

    先靈派科學家已經發現,光的速度是有變化的,絕非始終是以30萬千米/s傳播。在此基礎上,先靈派科學家由微入宏,通過特殊的靈玉破光技術,找到了調控光速的辦法,並製造出超光速飛行器,超光速飛行器的最大速度已達傳統光速的2倍。

    這種不經過時空折疊不使用超越速度的飛行方式,已經是目前先靈派星艦近光速飛行的極限。

    如果以這種雙光速的慢如蝸牛的極慢速度在星空中飛行,僅僅要到達一個很近的星系也需要飛幾十年的時間。

    而如果僅僅要飛越銀河系,那都需要數萬年的時間,所以這種近光速的低速飛行速度,只被用於在星系附近工作時使用。

    而先靈派科學家由於掌握了光速可控技術,甚至可以製造出緩慢的流質光體,讓光類似於液體一樣流動,甚至以多種形狀非直線傳播,並且復古先靈神話傳說中的一些技能,生產出了很多現代光子武器和防護盾,在星際戰鬥中十分有效,比如:

    光子颶風

    光子長矛

    光子風暴

    光子帷幕

    光子飛翼等……

    此行還有另一個科研目的,就是希望進一步探索暗物質和暗星。

    在地球上,肉眼可見的星,也就不到1萬顆,約7000顆左右。

    人們總是說天上的星數不清,其實,凡是用肉眼能看見的星,還是可以數得清的。天文學家把天空的星星,按區域劃分成88個星座。

    其中,北部天空(以天球赤道為界)有29個星座;南部天空有46個星座,跨天球赤道南北的有13個星座。只要我們有耐心,數完一個星座裡面的星星,再數下一個星座,是能數清用肉眼能看得見的星星。

    據天文學家統計的結果:0等星6顆;1等星14顆;2等星46顆;3等星134顆;4等星458顆;5等星1476顆;6等星4840顆……總共約7000顆。

    而星星亮度的等級最早是由希臘天文學家依巴谷(hipparchus)於公元二世紀時創立的,他把天上最亮的二十顆星定為1等星,再依光度不同分為2等星、3等星,如此類推到6等星。直到1850年英國天文學家撲遜(pogson)加以訂定其標準,他以光學儀器測定出星球的光度,制定每一星等間的亮度差為2.512倍(基本上是定義1等星的亮度為6等星的100倍,而其五次方根為2.512,即是(2.512)^5=100)。

    而比一等星還亮的星是0等;

    再亮的則用負數表示,如-1,-2,-3等。

    因1到6級星等並不能描述當時發現的所有天體的亮度,天文學家引入了負星等的概念。這樣,整個視星等體系一直沿用至今。例如,牛郎星為0.77等,織女星為0.03等,最亮的恆星天狼星為-1.45等,太陽為-26.7等,滿月為-12.8等,金星最亮時為-4.6等。

    而星光更微弱的,肉眼就看不到了,只有借助望遠鏡等工具了。現在地上最大的望遠鏡可以看到24等星,而哈勃望遠鏡則可以看到28等。

    因為視星等是人們從地球上觀察星體亮度的度量,它實際上只相當於光學中的照度;因為不同恆星與地球的距離不同,所以視星等並不能指示出恆星本身的發光強度。

    因此又有了絕對星等,即只有從相同距離觀察一個恆星得到的亮度,才能確定它自身的發光強度,並用來與其他星體進行比較。

    人們把從距離星體10個秒差距的地方看到的目視亮度(也就是視星等),叫做該星體的絕對星等。按照這個度量方法,牛郎星為2.19等,織女星為0.5等,天狼星為1.43等,太陽為4.8等。

    因為行星、小行星等天體只能依靠反射星光才能看到,即使從固定的距離觀察,它們的亮度也會不同,所以絕對星等只適用於恆星。

    先靈派科學家相信,宇宙由3%的可見物質,24%的暗物質和73%的暗能量構成。

    他們使用阿爾法磁譜儀粒子探測器,探索太空中的暗物質和反物質,收集伴隨宇宙射線的電子、正電子、反質子等特殊粒子。通過找尋正電子和電子的比率關係,控索其中隱藏著的暗物質湮滅以及暗暈密度的信息。

    比如在距離銀河系中心10萬至30萬光年區間內就存在大量神秘的暗物質結構,擁有龐大的質量,銀河系總質量中絕大部分由這些暗物質構成。

    根據當前的暗物質模型,銀河系外圍的暗物質分佈可能擴展至100萬光年的跨度,而銀河系的直徑僅為10萬光年左右。

    雖然前期掌握了統一場力,已經探索和瞭解到不少暗物質的秘密,但言楓相信,此次星際遠行,必將尋到更多的暗物質和暗星,從而揭開宇宙隱藏的更多暗黑奧秘。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