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一百一十章 決定天國前景的會議 文 / 洪天水

    終於,一場決定今後路線和前景的會議在青鳥嶺召開了。

    青鳥嶺上,新搭起了一座大大的木屋,幾十個人正在這裡商討著生死攸關的大事。

    太平天國的扶王陳得才是前天才回到這伏牛山中,相反,梁王張宗禹和魯王任化邦卻比他早到了半天。

    伏牛山中這邊的人參加會議的有忠王李秀成、信王洪仁發、勇王洪仁達、尊王劉慶漢、恤王洪仁政、章王林紹璋,練兵的英國人史密斯,另外,盧森還特意把在山外游擊的胡萬慧也叫了回來,讓他也參加會議,還有,這次盧森也破天荒的把女一軍和女二軍的兩位軍帥余焰和蘇謹也召集來,大家聚集一堂,共同商討今後天國的大計。

    會已經開了一天了,在這一天的時間裡,先是盧森講了召集大家來會議的急迫性和必要性。

    接著,忠王李秀成就和大家又詳細的介紹了太平天國的新軍是如何全殲了清廷的蒙古騎兵,聽到這裡的時候,梁王張宗禹和魯王任化邦都一致的要求忠王李秀成詳細的把僧格林沁最後情況說給他們聽。

    當講到激烈處,二人簡直都要跳起來,實際上,事情發生過後沒多久,他二人就聽到了傳聞,可是,他們怎麼也不敢相信,僧格林沁這個狂妄一時的傢伙,竟然就這麼死在天朝的手裡了。

    盧森又讓胡萬慧講了這一段兒在伏牛山外游擊的情形,當然,側重講了在馬鞍山寨的與精色布庫的一仗,間或,也說了些打糧的問題。

    等他們都講了差不多,盧森就請女一軍講一講小涼山之戰,這位余軍帥臊的滿臉通紅,可是,還是把整個情形說了一遍,大家都聽得振奮。

    最後,盧森就簡單的總結了一下,他說,這些個勝利的取得都是十分的來之不易的。所以,我們大家要感謝一些人,首先,我們就要感謝史密斯和他的7人軍官團,使他們,無私的把他們所掌握的西洋最好的先進軍事技術傳授給我們天國的士兵,而且,這麼多天以來,他們是兢兢業業,默默的為我們太平天國付出智慧和汗水,所以,我們大家一定要很真切的感謝他們!

    大家這一段兒日子裡,也和盧森學會了鼓掌的禮節,從內心的深處,在座的很多人都感覺得到,天王的身上,發生了極大的變革,現在的天王身上,已經基本察覺不到以前那個性如烈火,深居簡出的天王的氣息了。

    而且,會場上的每一個人,大家由衷的從內心裡感到高興,為天王的英明高興,為天國擺脫掉陰霾的日子而高興。

    特別是現在的女軍的兩位軍帥余焰和蘇謹,當她們擺脫掉困窘與不安而終於融入天國的決策層的時候,她們從內心深深的感激天王。

    很快,會議就進行到捻軍的軍訓和他們即將擔負的任務這幾個問題上來了。

    由於一系列的軍事勝利,所以,到現在為止,在現在的太平軍,已經基本沒有人懷疑用新法練軍的必要性了。同時,幾乎所有的隊伍都已經被輪訓了一遍了。

    剩下的就是梁王張宗禹與魯王任化邦所率領的捻子的隊伍還沒有進入這一序列了。

    所以,在會議上,梁王張宗禹就主動的要求開始輪訓自己的隊伍,魯王任化邦也附和著說,到底需要他們一次調過來多少人都有山裡說了算,同時,這個任化邦還笑著說,進山多少人,我們就運進山裡多少糧食,不然,怕餓著我們的人。

    大家聽了,就哈哈大笑。盧森就交代說,進山的人數,時間,需要的事項等等,這些呢,會後都有忠王安排,你們要聽忠王的統一號令。

    可是,接下來,對於大局上對捻子隊伍的安排上,梁王張宗禹就不大願意了。

    按照盧森的設想,江南一地現在有白齊文和遵王賴文光,而且,自己還有正果這一隻王牌在手,所以,數月之間,不會有什麼大的翻覆,接著,自己在帶領大隊人馬衝出伏牛山中的時候,還要在這裡留下一支隊伍,那就是扶王陳得才和梁王張宗禹、魯王任化邦這三股勢力。

    盧森準備,先由著他們打下汝州等一二個城池,。牢牢地吸引住中原數省的清軍,而在軍事分工上,就以扶王陳得才為主,暫時守住城池,輔之以梁王張宗禹和魯王任化邦的隊伍,這兩股隊伍就在河南、安徽、山東、山西等地游擊,不斷地尋找戰機,搞外線作戰,這樣的話,既有了廣大的外線縱深,又能夠使清軍沒有準確的目標。

    如此一來,扶王陳得才屬於看住幾個點,而捻子就發揮自己的游擊優勢,在外線配合,如果清軍調兵攻擊扶王陳得才,那麼,捻子的隊伍就可以從外線尋找戰機,擇小股打掉,總之,這是一舉多得的好的棋局佈置。

    可是,當忠王李秀成把這個軍事部署說出來之後,梁王張宗禹卻推出要跟隨大隊人馬北上,說捻子弟兄們不願意繼續留在河南這一帶了,他們都想隨天王打到北燕去。

    看看話頭不對,大家一時就沒了音聲。

    盧森就開口說道:「你們都想打頭陣,要和那清妖亮一亮傢伙,這是好事,可是,你們要知道,過了黃河之後,無論是入山西,還是進直隸,都要攻城掠地,而且,極有可能是要分兵相向的,這樣的話,攻城破陣,原不是咱們捻子的所長,而你們的游擊襲擾,日行數百里,耐力強,不倒架子,這倒是令清妖不可企及,所以,為什麼不用自己最擅長的一面呢?

    梁王張宗禹就小聲說捻子也是經常進攻城池的。

    盧森就笑了,他板著手指,給梁王張宗禹和魯王任化邦講捻子的戰例。

    同治元年3月,捻軍一部至偃師,嚇得「鄉紳富戶,一日數逃」,下一個進攻目標本就應該是洛陽了。

    8月初,捻軍劉老淵、王懷義、宋喜元等率軍向西,8月中旬進逼洛陽。但不知道怎麼回事,他們沒集中優勢兵力攻洛城,而是由另一部捻軍進攻鞏縣、偃師交界處的黑石關,當時恰遇伊洛河漲水,平地積水數尺,捻軍與地方團練激戰3天,互有傷亡。

    捻軍轉而向東,攻佔鞏縣縣城,開倉濟貧,大受百姓歡迎。清廷擔心捻軍揮師洛陽,急命豫西各縣鞏固「聯莊會」,各莊聯合,廣修寨牆,堅壁清野,以御捻軍。

    轉年年3月10日,捻軍首領張洛行進攻汝州不克,繼而圍攻洛陽。13、14日兩次猛攻洛陽,由於城中軍民死守,捻軍未能破城,只好佔領孟津平樂一帶。

    這時,捻軍已在洛陽地區集結了幾十萬兵力,但仍沒有集中優勢兵力攻洛陽,而是採取迂迴戰法,欲先掃清周邊縣城的地方武裝,這就給清妖部署防禦提供了時間。

    這時,豫西諸縣首先直面捻軍衝擊的,是洛陽西邊的新安縣。張樂行率軍數萬人,佔據新安縣城外有利地形。新安知縣梁敞率兵出城抵禦,一番激戰後,梁敞受傷,逃回縣城據守。

    捻軍遂向城內投擲火彈,燒燬了縣衙。梁敞見狀,棄城出逃,捻軍佔領新安縣城。接著,他們分兵進攻後峪、石寺、磨窩、紅村、郜廟等地,圍攻逃跑到陳溝灣的知縣梁敞,殺死民團多人,但梁敞再次成功逃脫。

    之後,捻軍一部又與韋莊民團激戰於老王莊,捻軍戰死300多人,只好東撤。接著,捻軍再次與知縣梁敞激戰,不利,轉而進入宜陽縣。

    3月25日夜,張洛行率捻軍數萬人由宜陽縣進入永寧縣,繞過縣城攻佔王范村,對縣城形成包圍之勢。次日晚,捻軍分數路猛攻縣城,用火炮轟擊城門,從城西門突破。知縣宋紹宗從東門逃出,捻軍殺死一些官兵後,正忙著開倉賑饑,不料兩支清軍迅速會合,於29日向縣城捻軍反撲。捻軍據城堅守,殺死清軍無數。不久,清軍再次向捻軍進攻,捻軍失利,放棄永寧縣城,撤到陝西。

    從這些戰鬥來看,捻軍明顯帶有「攻城奪糧」的特點,戰鬥結束即撈取財物,且過於看重捕捉知縣,坐失擴大戰果的良機,又愛流動作戰,不能鞏固後方。

    5月,太平軍一部來到豫西,這是捻軍與太平軍合作反清的大好時機,遂與清軍在新安鐵門鎮展開激戰。清軍戰敗逃跑,捻軍乘勝進攻青龍寨,並點火熏燒寨洞,打死、熏死民團多人。

    但捻軍好像沒有明確的進攻目標,7月19日又突然揮師西進,8月初至函谷關,看似要往陝西進軍,但又折返到新安縣石寺。該縣新任知縣調集民團出城阻擊,不敵,捻軍再次攻進新安縣城。

    當時的豫西民團都不與捻軍合作,捻軍只好再次與韋莊民團作戰,消滅了這股頑固勢力,擊斃了四大民團頭目,但捻軍傷亡也不小。接著,捻軍試攻洛陽不下,在偃師、鞏縣、登封、孟津、汝州等處駐屯20餘日,撤兵而去。

    同治2年年7月,捻軍一部自登封進入偃師,因各大村莊修築寨牆,憑寨防禦,捻軍糧草不濟,只得又離去。

    說到這裡,盧森問梁王張宗禹,「你們是今年2月由嵩縣進入盧氏、欒川、廟子街的吧?」

    梁王張宗禹低頭稱是。

    盧森就說,從這些戰例看來,捻軍的整體戰略是要重新籌劃的,因為,捻子總不能鞏固已佔領的地盤。從同治元年到現在,就4年了,捻軍在洛陽周邊屢有戰果,但卻不能佔領洛陽,以據有中原,這是為什麼呢?

    盧森看見大家都不言語,梁王張宗禹與魯王任化邦都紅了臉,於是,他就接著說:「這不是十幾萬人的捻子打不過清妖的人馬,要是按說呢,捻子的兵與洛陽城裡的兵比較,我看,咱捻子的兵一個能頂他三個吧,這還是摟著說的呢!」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