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七十六章 要改造捻軍 文 / 洪天水
確山縣城裡,卻是籠罩在煩惱的氣氛當中。伏虎嶺一仗打完也有了些日子了,可是,它所帶來的影響卻沒有散去,纏擾的確山知縣王觀瀛坐臥不寧,一日數驚。
任店、朗山、馬鞍山等寨子的老老少少已經幾次到確山縣衙門來鳴冤擊鼓,這些人的家裡都有這次在伏虎嶺被打死打傷,乃至被俘獲在伏牛山中至今未歸的練勇。而四個練總除了任店的楊聚中倉皇逃回以外,張玉貞、沈懷彰、韓天成都被人家活捉。這樣,他們各自下面的死傷練勇的撫恤事宜就乾脆沒有人管,當地的士紳怕這些人鬧起事來,就多次到確山縣衙門找知縣王觀瀛做主,畢竟,這事情是王知縣牽頭搞起來的嗎。
又過了沒幾天,王觀瀛就聽得探事的來報,說伏牛山中的強人傳出口信,要各寨子前去贖人,而且,各談各的。
一聽到這個消息,各處就慌了手腳,幾個寨子分頭派當地的有身份的人物進山,一番交涉過後,大家還算滿意,他們原以為,這大股強人的價碼一定會出的很高的,因為,是各寨子的人集中起來,氣勢洶洶的去剿殺人家在先的,現在人反而被人家拿住,那就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啊,還有什麼好說呢?
可這一經接觸,這山裡的強人只是指點著要一些糧食、棉布,火藥之類,且數量也遠遠地超乎人們的想像。
三個練總也被次第放回,一個個耷拉著腦袋,其中馬鞍山寨的韓天成腿上受了槍傷,在被囚禁之時,就被給予了很好的醫治和照料,這讓他感到很受感動,回到家後,韓天成特地又挑揀了5頭肥豬、20隻羊,100隻雞給山裡送去,以表示謝意,沒成想,回來的人竟然帶回了兩門劈山炮,說是山裡的頭目所贈,願意與韓練總交個朋友,以後相安無事。這一下,更是轟動了整個確山縣,大家都對此嘖嘖稱奇,爭說這強人的仁義,是啊,人家本來也沒有騷擾咱確山縣的嗎,都是王知縣多事,才惹出這場禍事。
而且,大傢伙幾乎眾口一詞的罵那楊聚中,把任店的子弟都帶出拚命,一陣上去就死傷那麼多,之後呢,就只顧著自己逃命,事後呢,也不出來擔當。街談巷議之間,把那楊聚中羞臊的不敢見人。
對於各寨自己出去和伏牛山中的賊寇交涉,甚至送糧食、棉布等的事情,確山知縣王觀瀛也很快就知道了這些事,可是,他也沒有辦法制止,因為,民情如水呀,他這所謂的一縣之尊太明白這個道理了。千說萬講,這一次打了敗仗,就一切沒法說了,如果進山完全順利,剿滅了山中的匪賊的話,那他王觀瀛在確山縣乃至這伏牛山、大別山一帶聲名鵲起,說什麼話就都好聽了。
而眼下,只能對下面的事體裝聾作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且在看看形勢吧。
再說那伏牛山中的盧森,這一段日子裡卻是忙得不亦樂乎。
伏虎嶺下一場勝利,奠定了太平軍在伏牛山、大別山地區的進行大修整的基礎。一時之間,周邊的地方武裝和大小的團練暫時都不敢覬覦這一大片地土,這就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現如今,忠王李秀成等人也不得不從內心裡佩服這一系列決策的正確性,大家已經都看清了天國的大好局面的真正形成:東面的白齊文一時成了扼住湘軍、淮軍等回兵的一大壁壘,而遵王賴文光的2萬生力軍以聯合游擊的戰術,更為這一壁壘增加了一道保險。
在廣袤的中原地區,以扶王陳得才為主,以捻子為輔的原則下,這兩大股人馬忽而聯合,忽而飄逸而走,吸引著僧格林沁的蒙古騎兵的大隊。
在這種條件之下,再稍待時日,蟄伏於伏牛山中的這股主力軍就會大舉出山,那個時候,應該是北進的重大阻礙已然不存在,這個時候,經過軍制革新、新式練兵的隊伍一定會摧毀眼前的阻礙,到那個時候,盧森就設想,迅速的攻下北京,擊碎蛇頭,之後,再派兵向東,多股軍事力量並舉,由北壓向東南,這樣,才算有了大的勝算。
對於自己眼前的軍事力量的改造過程盧森是很滿意的,現在,他們不僅僅是學會了西洋的基本軍事技術,重要的是,經過這一番訓練,這幾萬人都將是影響其他新進力量的穩定來源。
目前,擺在盧森面前的就是一個問題,這件事情他一直沒有和大家講,因為,如果被別有用心的人傳播出去之後,他怕引起不良的後果。
這就是捻子的改造問題。
對於捻子的瞭解,盧森原以為就是歷史書中所交待的:是太平軍的堅決的同路人,是洪秀全沒有充分的利用好這支隊伍,以至於它最後自消自滅。
可是,經過這一段日子的觀察,盧森才明白,事情的複雜性還真是及其難以破解的。
首先,捻子最初的興起就攜帶者它的飄忽性和不確定性。所謂的捻子,無論是大股的隊伍或者小股數人,有一個共同的現象,那就是都由流民組成。
這些流民的成分呢,倒也不算複雜,其中多半是淮北地區、皖北地區等處的失卻土地和家園的農民和小手工業者,在不斷的流離中,大多成為乞丐。
再後來,隨著捻軍的興起,捻軍的隊伍中就充斥著災民、饑民、衙役、捕役、盜賊、小偷、手工業工人、農民等。這些人,往往為利益而來,嘯聚一時。所以,從張樂行、龔得樹等人的那個時候開始,兵源就是從此而來,只要有人於此扯旗一呼,甚至直接就驅趕著成千上萬的流民乞丐,給他們穿上衣服號坎,就可以充做兵勇,令他們上陣衝鋒了。
更有一點,由於捻子是流民的聚合體,所以,他們扯旗造反,主要為的是「聚眾謀食」,至於政治目的,倒在其次。
捻子謀生的手段很多,慣用的比如有吃大戶。這是捻眾獲取生活資料的主要方式之一,無論捻黨,還是捻軍時期,都廣泛採用。
盧森從曾經在捻子中混跡的太平軍中瞭解到,就這「吃大戶」一宗兒,就及其吸引流民參加,每次捻子都公然給大戶人家下帖子,所謂「定釘」,然後大家幾股乃至多股蜂擁而至,喝酒吃肉,吃好了之後,這戶人家一定要放炮三聲,以助聲色,這才算平安無事的過去。
再後來,就有一些捻子的大股、小股,已經就不滿足於僅僅是一飽口腹了,他們開始各自挑揀這捉人,然後,要人家來贖回,這贖金可以是金銀、馬匹、煙土、食物等,不然,被捉的人往往就性命難以保全。
這一階段,這些捻子是不主動的發起攻擊的,他們基本上是避開爭戰,就是以人為質,要挾苦主兒相贖。
盧森發現,捻子的這一特點一直延續到現在,即使是成軍數萬的捻軍,他們很少攻城掠地,「過城寨不攻,遇大軍則走」,這竟然成了捻子的一條法寶,也可以說,這就是捻軍的軍事策略。
盧森瞭解到,自張樂行等人初起,一直到如今,捻子也曾經攻下幾十個城池,可是,最多的也就是駐紮兩三天,捲走物資之後,就心滿意足,飄忽而去。所以,清軍就總結捻子:「不佔城邑,不繼資糧,飽掠狂奔,數日千里,只貪鹵獲,絕無遠略。」捻軍裡流傳著一些歌謠,其中唱道:
「跟著張老樂,有得吃來有得喝;跟著龔瞎子,吃的雞鴨子;跟著江老台,包谷揣滿懷;跟著韓老萬,穿著綾羅緞。」
就這樣,正像別人為捻子總結的兩句話「走而不守賊無民,掠而不儲賊無地。」
從捻黨到捻軍,一直沒有擺脫掉這種陋習,城池可以攻佔,可根本上就沒有人想佔領它,進而擴充根據地的想法更是沒有,也沒有自己的什麼方略主張。弄來的一切物質財富都是分配殆盡,頭領得大頭,軍兵個個也有份。這樣,就更加的形成了一個無休止的循環,不斷的向城池、山寨發起攻勢,又不斷地放棄自己所取得的戰場優勢,物質的取得永無止息,可是,人心卻再不斷的變異,更為可怕的是,經過數年的與捻子的軍事較量,清軍已經掌握了捻子的作戰的規律,開始循序漸進的推進戰果,一點一點的把捻軍推向末路。
這一點,捻軍現在的頭領是知道一些,但是,他們自己也解決不了,因為,如果沒有太平軍的大量牽制清軍的現狀,捻子的生存空間早就沒有了。
盧森通過這一階段對太平軍軍制的作戰方式的改造,他也摸索出了一些經驗,這次,他就暗暗地下定決心,準備著手對捻軍這十餘萬人進行些改造。
而具體如何下手,他的心裡已經開始默默的籌劃,一個漸具雛形的方案已經浮現在他的腦海之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