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五十五章 龍蛇入中原 文 / 洪天水

    七月二十日中午,五艘紅哨船鼓著風帆,一路相互跟進行駛在長江上,漸漸地,到了銅井的地面,而從銅井南段的長江開始,至江寧營防子以東為止,有近二百多里的水面蜿蜒在這天京城的西北,雖然時隱時現著有變幻的旗幟,陡起的刀槍,而這滾滾的長江水依然不盡的流淌著。

    蜷縮在船艙裡的趙烈文心情簡直沮喪到極點了。

    剛出了安慶城沒多遠,就遇到了彭玉麟水師營的快船,他知道這一定是去給曾帥報信的,就趕忙攔住,好在快船上的水師營哨長還知道他是個人物,就和他通報了一下風聲,這一聽不打緊,趙烈文的心就更加的忐忑不安起來了。

    這長毛的大部並沒有在壽州停留,而是一部分長毛在夜間佯攻壽州,而偽忠王自帶一部,奔了穎州,悄無聲息的拿下了穎州,然後,在壽州闔城軍兵心驚膽顫的時候,佯攻壽州的長毛髮炮,轟塌了壽州的北城樓子,嚇得城內兵勇都以為長毛要潑命攻城了呢,而長毛卻急速的撤兵奔西北而走,而壽州上下畏敵如虎,怕是長毛拖刀計,竟然三日之內,沒敢外放一兵一卒出城。

    趙烈文就問吉字營的行蹤,這哨長就說吉字營好像一直在尾隨著長毛不放,不過,是否接敵了他就不曉得了。

    不過接下來這個消息就更令趙烈文坐臥不安了,這個水師營的哨長告訴他,如果你們的船到了銅井一帶的江面,千萬不能硬闖,要等著和彭大人以及楊大人一塊商量,因為白齊文有近二十艘紅哨船、一艘小炮船,三艘艦船把住了從銅井到天京城江北的這一段兒水路,一切的商船、糧船,鹽船等漕運船隻統統要繳稅並檢查。前天,就有幾艘江北鹽梟的船隻自恃船快,想溜過去,當即被炮船發炮擊沉。

    而且,這白齊文竟然扯起長毛的旗子,佔據了江寧城,公然招兵買馬,積草屯糧,確實就有很多年初隨偽忠王李秀成來攻吉字營不成而潰散的流散長毛,這下子就都投到白齊文的旗下了,人數似乎還不在少數。

    我的天,這長毛剛剛潰出江寧城塵土還沒有消歇呢,這還有敢上來接長毛衣缽的主兒?可是,不管怎麼說,這就硬是多了一道障礙了。

    趙烈文的這兩營人船到了蕪湖的時候,他就開始招攬長江上游弋的彭玉麟、楊載福的水師船了,可是,船上的頭目都說雪帥去江北一帶去踏查長毛的實況去了,只有楊提督尚且在江寧城附近水面上監測著洋鬼的炮船呢。

    聽說是楊岳斌在前面,趙烈文心裡反而倒是有些踏實起來。

    這個楊岳斌,早在十年前,曾國藩剛剛成立水軍的時候,就把他要來,充作右營的營官。他本是湖南吉首人,原名楊載福,後來,逐漸的聲名鵲起,就開始得顧忌多方面的事情,於是,這名諱就得考慮了。這名字中的「載」字就觸犯了皇上的聖諱,於是,就改為岳斌二字。

    可是,不管是改名字之前還是改名字之後,勇猛善戰卻真是他的擅長,尤為關鍵的是,趙烈文與他相交不錯,所以,此番要去尋那曾國荃的吉字營呢,就必得要過這百里水路的長江,沒有水師營的衛護,這千把人不夠人家一頓炮子收拾的呢。

    正胡思亂想之間,就聽艙外有人喊:「趙大人,趙大人,咱們水師營的人過來啦!」

    趙烈文聞言趕緊躬身出倉,正午的眼光下,他站在船上,極目望去,哪裡有水師營船隻的影子?正要發火,卻聽見身後有人請安的聲音響起,再一看,身後站著兩個頭纏著網巾的人,身上還在往下滴著水呢。

    原來,是楊岳斌派來的水勇,劃著小舢板,趁著正午江面上起風的當口,就悄悄的靠近了他們的紅哨船。

    這兩個人就告訴趙烈文,提督大人說了,請稍安勿躁,船隊暫時不要前行了,就停泊在這裡,等到夜半更深,就由二人帶領,穿過洋鬼子和長毛的搜索船,可以直進到江北了。

    到了三更天,江面上就淅淅瀝瀝的下起了牛毛細雨,漸漸地,雨點就劈拉啪啦的開始大了起來,打得船板都咚咚作響,月亮也早就被烏雲遮掩的沒了影蹤,偌大的江面漆黑一片。

    這時候,兩個水勇就要求立馬開船,於是,這幾條船就幾乎首尾相互銜接著,勻速的向前行駛著,不知道船行了多久,就彷彿別有經年似地,隨著雨漸漸的停息下來,又有了一會功夫,從墨黑的烏雲之間,月光絲絲的灑下一些光亮,這時候,船上的人們才長出了一口氣,趙烈文就彷彿聽到船上的營勇們在議論,連九泭洲這樣的地方竟然都沒有人把守。

    船到了長江北岸,趙烈文賞了兩個水勇每人5兩銀子,本來,一般的賞賜一兩銀子也就足夠了,可是,趙烈文明白,這彭玉麟、楊岳斌的水勇薪餉都高於其它營勇的,再說了,引千把人過長江要塞,還得把自己這幾艘紅哨船再帶回去,也是不易,就賣個人情吧!

    這兩營人下船之後,到了江浦,看了看殘壘碎炮,趙烈文就下令,現在開始,向西北直進,所過之處,除了暫時休息以外,不得停留,就以找到吉字營的大隊人馬為止。

    而就在距離趙烈文有千里之遙、在淮河的北岸,西邊是桐柏山、伏牛山的餘脈,東面俯瞰黃淮平原。有這麼一個地方名叫確山,

    這確山的「確」字確是大有講究的,

    《易經》:「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也」。確」的本意是堅固、剛強的意思……《漢書.李廣傳》:「聽與虜確。」也就是競爭勝負的意思。」從確山的地理位置看,向北至北京近1000公里是廣袤的黃淮平原和遼闊的華北大平原,向東是黃淮平原,往西是伏牛山,北向則是大別山。這個地方地處南北要衝,並有山地作為依托,是歷代造反者起家的好的所在。民間的方術家曾經有言:誰佔據確山誰就能北向北京,南控荊楚,東進南京,西達長安,左右逢源。因此,確山是競爭勝負的山。

    在當年李自成駐紮過的樂山上,盧森所帶領的太平天國的班底正在這裡休整。

    同時,也就在距離樂山不遠的北泉寺,就駐紮著吉字營的隊伍。

    北泉寺舊名叫天宮,後改樹佛寺,到唐朝時改名資福禪寺,宋代又改為壽禪院。據確山舊志記載:「城西有三泉,自南向北而分,名曰南泉、中泉和北泉。因此院位居北泉,故沿稱北泉寺。」

    北泉寺依山傍水,坐北朝南。它東臨秀嶺,西接樂山,北有豹溪環繞,南有萬木夾道。真是山連水,水環山,寺依山麓,別有洞天。

    此寺始建於北齊年間,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寺院內的古建築,由於歷朝歷代的不斷修復和擴建,造型古樸,結構典雅,佈局龐大,羅列嚴整,形成了一座懸山俯水、氣勢磅礡的古建築群。據《家山記》一書記載:「北泉寺周圍曾有「蘭州」、「竹澗」、「相徑」、「松關」、「龍門」、「碧巖」、「玉花亭」、「時思館」、「豹溪橋」和「仁智樹」等勝跡。這些仙山神景,瑰美綺麗,蔚為壯觀,似西湖的「玉泉魚躍」,如廬山的「西峰秀色」,被稱為「確山十景」。

    到了這個所在,正果就覺得一下子好像走失了多年的遊子回到了故鄉,整整2天,他就令曾曰廣封閉了山門,自己一個人獨自遊覽著這佛門淨土。

    北泉寺的古建築主要是前後排列,南北貫通,以山門、二佛殿為中心軸,東西偏殿和左右廂房相對稱,構成一座正方形的古建築群。寺前重山迭嶺,垂柳依依,一條蜿蜒起伏的魚腸小道,延伸到煙雨茫茫的天際。山門是一座古樸典雅的朱漆門樓,飛簷排角,雕樑畫棟。八字敞開的兩扇大門,銀釘鑲嵌,石獅對峙。豎立在山門兩邊的四根玉柱,精雕細刻,刀功嫻熟,滾龍舞風,飛雲浮霧。書有「北泉寺」三個大字的橫匾,裡底鎦金,熠熠生輝,高懸在山門簷下,顯得格外端莊肅穆。進了山門,便是一座翠竹搖曳,繁花掩映,花木蔥蘢,清幽別緻的小花園。園內幽靜清雅,異香襲人,這是供遊人小憩的地方。花園的後面,就是供奉四大天王、十八羅漢的二佛殿。順看二佛殿兩側的月亮門往北,越過泉水涓涓的八卦池,便是北泉寺的正殿大佛殿。大佛殿造型美觀,雕工精緻,華麗典雅,端莊大方。朱漆門窗雕刻著各式圖案花紋;八根楠木朱紅玉柱,盤龍戲棟,蓮花潤放,色彩斑斕,精巧古樸。殿前的十二級滾龍台階,兩邊鑲嵌著玉石欄杆。大殿的雙層八角飛簷,層層金獅獸頭,角角緊系銅鈴,經風擺動,丁冬聲響,環珮動聽。正門兩側,分別停放四樽紫銅香爐,常年青煙繚繞,四季幽香輕飄,真是清香似蘭菲,令人馥心肺。殿內正廳供奉著如來佛和南海觀音雕像,形態逼真,栩栩如生。整座大殿猶如一隻伏臥山岡的雄師,氣勢雄偉,威風凜然。

    寺內老僧看正果心思沉靜,就覺得奇怪,正果就心裡暗暗的驚歎:這人世間的出世入世真是光怪陸離,這心念一起,就撼卻的大千搖動啊!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