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我們的洪流

正文 第三十八章 勝利的喜悅 文 / 洪天水

    七月七日的天京城,歡聲四起。

    天剛朦朦亮,城內就響起了鞭炮聲,此伏彼起,不時有一陣高亢的呼喊聲伴隨著歌聲響徹在這硝煙尚且沒有散盡的城市裡,而城中的百姓都自發的湧向太陽城方向,人們不知道從哪裡抬出來一面紅彤彤蒙著生牛皮的大鼓,二十幾個人抬著,3個大漢站在架子上,一起擊打著大鼓,鼓聲咚咚,震盪著天京城軍民歷經劫難後再次勝利的心。

    薄霧竟然稀奇的散去,一輪紅日正在冉冉升起,把它無限的光輝普照給這戰火籠罩著的天京城,陽光的映襯下,太陽城的城樓閃爍著神聖的光芒,高大的城牆逶迤環繞,站在城樓前的人們,不由得仰面看,每個人的臉上都被陽光塗抹的金光閃閃。

    忽然,太陽城內吹起了號角,那聲音,激越而嘹亮,接著,「咚咚」的炮聲隆隆響起,炮聲未息,高聳的城樓上高揚起杏黃旗幟,一行人,出現在城樓之上。

    「阿呀,那個不是忠王千歲嗎?看還有信王吶……」興奮的人們隔著護城河,向城樓上歡呼著,就在此時,擁擠在前面的人們忽然像遇到潮水一樣湧動了起來,人們竟然看到,在忠王李秀成和幼西王蕭友和等人的簇擁之下,一個人,頭戴風帽,穿一身明黃袍的站到了城樓的正中,啊呀!這不是天王嗎?

    人群一下子就炸了鍋,大家喊叫著,跳躍著,眼看著就要把前面的人擁擠到護城河邊上了,下面的聖兵們喊啞了嗓子,使勁的推搡著,也阻擋不住這洪流一般的人們,這時,城樓上一個聲音使得大家漸次的停住了聲音和腳步,是天王在說話!

    「天國的親胞們,就在今天早上,我們把曾妖頭盤踞在天京城外的人馬、營壘都剷平了,」

    隨著盧森語氣的停頓,城樓下的軍民又是一陣歡呼。

    「親胞們,14年前,我們弟兄姊妹合力同心,自金田首義,一路上,經風經雨,斬妖除魔,打過幾多硬仗?破了多少城池?斬殺了多少清妖的狗官?親胞們,你們誰能說得清楚?」

    面對著天王的問話,下面靜靜傾聽著的人們發出善意理解的笑聲,是啊,誰能說清這14年來所經歷過的風風雨雨呢?

    「這14年來,咱們天國就像一棵樹,從一株小小的樹苗兒,終於長成了參天偉岸的大樹。」

    人們又發自內心的歡呼起來。

    盧森向大家擺了擺手,下面馬上又鴉雀無聲,盧森看著護城河前有一些年紀看上去已經不小了的兵士,正在自動的維護者秩序,堅定的不准激動的人群接近吊橋。

    於是,他就向下喊道:「你們這裡有沒有14年前兩廣起事的老弟兄啊?」

    這一下,好傢伙,站在頭牌的一些看著不起眼兒的老兵幾乎都舉起手來,他們的激動更是溢於言表,天王是他們扈從著從廣西一路抬過來的呀。

    盧森笑著向他們擺手,「你們告訴朕,14年前,在最初和清妖接仗的時候,咱們有多少人啊?」

    一個在最前面的老兵漲紅了臉,「回天王,有萬把子人呢。」

    盧森不待大家爭論到底具體是多少人,就馬上道;「14年前,我們就憑著萬把人,打出這天朝的江山,如今,四面八方,都有我們天朝的兄弟姊妹,處處都有要進天京城,和我們合兵一處,將打一家的英雄,天朝有這些人在,有久經戰陣的兩廣弟兄姊妹,有隨忠王進京勤王的蘇福省的好子弟,還有英吉利、法蘭西、美利堅等國的洋兄弟們,大家說,這神州天下,到底是誰的呀?」

    下面就轟的響應起來,有喊是天王的,有嚷著是天國的,人們一時都覺得如同過節了一般。

    回到寢宮的盧森卸下袍服、風帽、朝靴,剛剛坐定,秦書萍就問他,尊王劉慶漢在等著召見,盧森就示意讓他進來。

    尊王劉慶漢這一早上可是忙得不亦樂乎,剛剛告一段落,就趕緊進天王府來和天王匯報。

    盧森斜倚在榻上,聽著尊王劉慶漢詳細的匯報;

    首先,這一仗使太平軍的營壘向前推進了接近10里,正在緊急的構築半地下的工事,戰略縱深就使得太平門和神策門一帶顯得安全了。

    俘虜了近3000名清兵,趙烈文安慶帶來的兩營營勇基本都被包圓兒了,鮑超的霆字營正勇有1000餘人,餘下300多人就是曾曰廣的人了。

    盧森聽到這裡,就插口道:「趙烈文的人和鮑超的人要分開看管,霆字營裡流氓地痞居多,軍風極其敗壞,不能與趙烈文的人關在一起。而曾曰廣的人,也要把這些人也單獨歸置,趙烈文的人和曾曰廣的人由胡萬慧負責給講道理,事過7日後,以曾曰廣的人為主,再為了掩人耳目,提出鮑超霆字營的老朽刁蠻之類百人左右,與曾的人一起放掉。」

    尊王劉秦漢接著又說,剛才戰火稍息,他就帶人把清妖的地道口挖開,把那近6000袋子火藥運回了城內,此一役,繳獲鳥槍近2000桿,快槍1000桿,劈山炮70多門,開花大炮5門,子藥很多,還在計數當中。

    匯報完這些,劉慶漢又問,胡萬慧具體提拔什麼職務為宜?盧森想了想,先不急,等他歸攏完這些俘虜之後,再讓他去天堡城管事吧。

    正說話間,卻見小楊遠遠的站著,好像有事要稟報,尊王劉慶漢就告辭而去。

    這小楊就說,方才接到忠王的稟奏,說天剛亮的時候,美利堅人白齊文和兩個同伴,從神策門出去,坐小舢板,不知所蹤。

    盧森聽了,不覺得一笑,秦書萍就問,這個大鼻子洋人難道是逃走了?

    盧森搖頭,「以這個人的性格,他不會逃走的,況且,眼看著圍城初解,他就是要跑也不會選擇這個時候的嗎,這個人,一定是看到天京城的情況出乎意料的好轉了,他就有些摩拳擦掌,也要去做些個事情去了吧。」

    看著盧森的興致還可以,秦書萍就說,「天王,你要見的人來了,天王要見她嗎?」

    還沒等盧森發話,小楊就拉過一個小姑娘過來,見了盧森,這小姑娘倒還落落大方,躬身稟手,「見過天王,天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盧森猛的一怔,旋即想了起來,不覺得也笑了,就打量著這個小姑娘,「你叫什麼名字啊?今年多大了?」

    「回天王的話,我叫胡醒,今年17歲啦。」小姑娘答道。

    「哦?你兩個哥哥都是萬字行,你怎麼不從萬字呢?」

    「我們族裡女子都是如此,」

    盧森聽了就笑問,「那這醒字當是什麼意思講的呢?」

    小姑娘就撲閃著大眼睛,認真的說,「這個醒字呢,也有振興、醒悟、復甦的說法,也是對於胡字的輔佐之意。」

    盧森哈哈大笑,連稱好好好,又問這胡醒小姑娘,「你在錦繡營做什麼呢?你會女紅針織一類的活計嗎?」

    這小姑娘就回答說她會刺繡。

    盧森哦了一聲,是啊,這是江南的女孩兒啊,都是心靈手巧,她們的手中,原不該握著刀矛槍刀的呀。

    秦書萍看盧森高興,就問,「就讓這小姑娘留在天王府,和鄭阿珍、小楊她們幾個在一起吧?」

    盧森答應著,心裡卻又有了一個新的想法。

    下午,盧森剛要說請信王忠王等人來會議,就有人來報,說有50多個洋人求見,哦,盧森心裡有些詫異,自己早就聽說天京城裡還有百十個洋兄弟,可是,此時此地,他們集體來找我做什麼呢?

    莫非是見天京城外圍初解,要出去嗎?

    想到這裡,就吩咐小楊,找幾個通譯,通知承宣官,在石舫見這些人。

    這個石舫呢,坐落在天王府的御花園之內,而這裡本來是清兩江總督尹繼善所建的一個花園,名字叫熙園。乾隆皇帝南巡時曾多次駕臨,並於1757年二下江南時賜題「不系舟」匾額。

    石舫基座用青石砌成,落於荷花池底。艙部為木質精雕,造型古樸雅致。頂部覆青瓦,四層疊落,敦實厚重。

    至於說到這乾隆所題「不系舟」三個字,就眾說紛紜。

    一說中國有句古語: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形似橫臥花瓶的水池,所暗喻的是天下的老百姓,乾隆皇帝題寫「不系舟」3個字,是希望人民安居樂業,天下太平安康,大清江山猶如不系舟,任憑風吹浪打永不動搖。

    再有一種說法既莊子所云;「巧者勞而智者憂,無能者無所求,飽食而遨遊,泛若不系之舟,虛而遨遊者也。」

    而盧森站在這石舫之上,看著一泓碧水,滿眼青翠,他的心裡悠然就湧出兩句詩來;「安能追逐人間事,萬事身同不系舟。」這是唐朝魚玄機的兩句詩,本意是哪能被人間瑣事所纏身呢?我要像不系之舟一樣,自由自在地隨風漂流萬里……」

    盧森覺得,這一層,應該才是乾隆題字所追尋的真實含義所在。

    出神之間,鄭阿珍的聲音把他的思緒拉了回來。

    「天王,洋人們到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