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九章 齊軍占渝城 文 / 風過而

    第九章齊軍占渝城

    無憂王騎在馬上,望著渝城的城牆,他的身後就是整齊的齊軍弓弩手,還有整裝待發的攻城隊伍。

    渝城上的蜀軍守將,緊張的望著外面黑壓壓的齊軍,不知道接下來會是怎樣的一場惡戰。

    風,吹過城內城外的每個人,陽光炙熱的曬著,彷彿要把人曬化。

    隨著無憂王的手勢,幾名齊軍軍兵,推著一輛車走到城門前,然後將車放下,對著城上高喊:「蜀軍聽著,這是你們的大元帥楊允,我們王爺念楊元帥忠勇,命將他的屍身還給你們,蜀軍速出來接回!」

    喊罷三遍,幾名齊軍返回自己的軍陣。

    這幾名軍兵都是自軍中挑選的,嗓音洪亮,蜀軍在城上聽的清清楚楚。望著外面元帥的屍體,眾將也是面面相覷:下去接回楊允的屍體,又怕齊軍乘機掩殺進來;若是不接,這又說不過去。守將猶豫了片刻,傳令軍兵開城門,出去接回楊元帥的屍體,守軍做好迎擊齊軍衝殺的準備。

    渝城的東門一開,幾十名蜀軍跑出來,推了大車就進了城,城門隨即關上。齊軍待在原地,並未乘機殺上來。

    無憂王見蜀軍接回了楊允的屍首,就命一員將軍上前喊話。

    那名齊軍將領受命就催馬上前,對著渝城守軍大聲的喊道:「蜀軍聽著,我家王爺有令,天道運轉,現今天意垂顧,要我華夏再歸一統。齊王英明,受天垂、河圖昭示。蜀王無道,齊王出兵伐之,也是順應天意。蜀軍元帥楊允逆天而行,終歸命隕。我家王爺感念上天有好生之德,不願再添殺戮,只要城內蜀軍獻城投降,我齊軍一律不殺降卒,是歸鄉,是歸順,可自由選擇。我軍絕不為難!若是執迷不悟,大軍攻破城池,抗拒者一律斬殺!」

    蜀軍在城上聽的清清楚楚,軍兵俱是交頭接耳。

    蜀軍守將聽了先是沉思著,及至看著軍兵們軍心一亂,就急忙喝止道:「住嘴!」隨後望著城外,大聲的回道:「齊軍聽著,我蜀軍可殺不降,你們齊軍有本事只管攻城,我定叫你們都喪身在我這城牆下!」

    無憂王聽著就冷笑一聲,然後讓齊祿曉諭全軍:待城內響箭響起,全力攻城!渝城城破之時,凡手執寸鐵者,皆就地斬殺!

    無憂王的軍令在齊軍中傳達著,齊軍的軍兵大聲的喊著,城上的蜀軍自然也聽得清清楚楚:城破之時,凡手執寸鐵者,皆就地斬殺!

    兩軍就這麼在城內外對峙著,整個戰場一下子寂靜下來,除了風吹動旌旗的咧咧聲,軍兵們都凝神靜氣的注視著對面的敵人。這大戰前的寂靜,給在場的每個人心上似乎都壓了巨石,每個軍兵的臉頰都有汗水流下,無論齊軍、還是蜀軍。

    隨著渝城內幾隻響箭發出,城外早已憋足勁的齊軍吶喊一聲就呼嘯著衝向渝城高高的城牆,那聲千萬人同時發出的喊殺聲,幾乎讓每個聽者震耳欲聾!

    齊軍的弓弩一下子就遮掩了天地,整個渝城的上空幾乎都被箭雨遮掩,太陽似乎也躲在了一支支利箭的後面。

    城牆上的蜀軍,慌亂的用盾牌遮擋,或是躲在牆垛的後面,以躲避漫天落下的箭雨,那一支支的箭弩如同帶著死神的嗚鳴,是要帶走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在弓箭手的掩護下,攻城的齊軍已經衝到城牆下,一部部雲梯豎起,一支支抓鉤扔上去,齊軍蜂擁的往上爬去。撞車也不斷的撞擊著城門。

    與此同時,渝城內也是亂作一團,無數的齊軍不知道從哪裡冒出來,四處的放火、狙殺蜀軍。更有那齊軍輕騎,勇猛的殺向城牆上,揮動手中的兵器,斬殺剛剛躲過箭雨襲擊的蜀軍。

    守衛的蜀軍本身就已經兵力不足,加上楊允身亡的消息在軍中傳播,軍心早已慌亂,箭雨驚魂,面對城外凶悍的齊軍,蜀軍的抵抗之心,已經所剩無幾。現在又被身後的齊軍襲殺,聽著齊軍的喊聲,蜀軍都以為這些城內殺來的齊軍是從其他城門處衝殺而來,那就是說,渝城某處城門已失。

    想著齊軍那陣喊聲:凡手執寸鐵者,皆就地斬殺。於是蜀軍就有軍兵將手中的兵器一扔,跪地舉手投降。有人帶頭,身邊的蜀軍也紛紛效仿,唯恐扔的遲了,自己成為齊軍的刀下之鬼。

    守軍既然無力守衛,城外的齊軍自然是輕鬆的就登上城牆,打開城門,大隊的齊軍就衝進城來。偶有拚死抵抗的蜀軍,皆是被齊軍一股腦的衝殺乾淨。渝城內僅剩的兩萬多守軍,投降大半,死傷近半,不到半日之功,這渝城就被齊軍佔領了。

    平王率大軍進駐渝城,馬上傳令張貼安民告示,收整蜀軍降兵,駐守城內各處官衙和軍械、糧草庫房。

    渝城的百姓歷經數月的戰事,如今蜀軍敗降,齊軍進城,百姓都是在偷偷觀望,擔心齊軍進城後的殺戮。但見齊軍進城,軍紀嚴明,有膽大的就出來看了在牆上張貼的告示,也就試探著招呼家人、鄰人出來一起看。

    一旦街上有人,渝城百姓也就紛紛走出家門。

    平王想著百姓受戰爭之苦,家中可能已經斷糧,就吩咐軍兵打開糧庫,將糧倉的米糧分發給城中的百姓,一時間渝城百姓奔走相告,湧到齊軍的散糧點領取糧食。

    不消多長時間,城中就流傳開:蜀軍名為守軍,卻與民爭糧;而齊軍雖佔領渝城,卻分糧與民。兩相對比,渝城百姓也就不再敵視齊軍。

    平王也將渝城已被奪取的消息奏報給齊王,同時通告越國、吳國、大理與楚國。段王子與霍遠、東方義等人溫馨大喜,馬上告知聯軍將士,聯軍軍心大振。

    而成城內的蜀王先是暴跳如雷,既而則是垂頭喪氣。群臣也都是噤若寒蟬,膽戰心驚,不敢說什麼了。

    蜀王劉勝看著渝城失守的戰報,又聽著侍衛回報,太子劉暢帶領一隊蜀軍秘密出城,說是要去蜀中,至今未歸。蜀王想著:蜀中如今已經在大理軍隊的控制之下,劉暢只帶了幾百名弓弩手出去,時過七八天了還沒有消息,那麼估計也是行多吉少。

    這丟失成城門戶,又失太子,蜀王劉勝心煩意亂也就是再正常不過了。丞相蘇朗見蜀王煩悶,群臣不語,知道此時萬不可懈怠。於是就出班稟奏:「陛下,渝城雖失,我蜀國尚有可戰之兵。而且秦國之兵就在邊境,臣願再往秦國,遊說秦王,請他出兵救援。」

    蜀王看看蘇朗,苦笑一下,說道:「蘇丞相,當初我們蜀國還有可許諾的條件,如今我們還有什麼?秦國若是肯出兵,早已出兵了,又怎麼會等到現在,還只是陳兵邊境而已!」

    蘇朗聽蜀王說完,並不氣餒,繼續說道:「陛下,如今我們蜀國是只有成城及周邊幾座城防,但正因為如此,我們也敢許給他更多的利益。只要秦國肯出兵,阻止齊國,助我們奪回失地。那麼陛下何妨就答應秦王,與他分治蜀國。」

    蘇朗還不等說完,就有大臣們議論起來,有的支持蘇朗的意見,有的則認為不妥。其中一位兵部的大臣就啟奏道:「陛下,若如蘇丞相所言,我們將蜀國許諾給秦國一半,而求秦國出兵,先不說秦國能否出兵,就說秦國出兵了,誰又能確保秦軍就一定能戰勝齊軍。既然是割地求和,那我們還不如趁著現在與齊國割地求和。」

    兵部的這位大臣說完,群臣又是一陣議論。蜀王聽著下面亂成一團,心裡更覺焦躁,拍了一下龍書案,就說道:「眾卿不必爭吵了,聽我旨意:命丞相蘇朗即可去秦國,面見秦王,曉以利害,使其答應前來幫助我們共禦齊軍。若是能夠打敗齊軍,朕願意將蜀國的一半疆土許諾給他!「

    蘇朗領命就退回朝班。

    蜀王見再無他事,就散朝回宮,同時讓隨身小太監,悄悄去把兵部尚書劉安給找過來。待劉安來了,蜀王看看劉安,問道:「劉大人,你覺得要去齊國求和,能有多少把握,又該從誰身上著手?」

    劉安趕緊躬身回道:「陛下,齊國攻打我蜀國,那是遲早的事,齊國的意圖也不僅只是我們蜀國,臣看這齊國是意圖一統天下。我們蜀國如今之計,只能是向齊國稱臣,如項國那般,做齊國的屬國,以求齊軍罷兵。」

    蜀王想了想,點點頭,說道:「我也知道,只是為何我們蜀國就如此勢衰,被齊國第一個攻佔!」

    劉安略一沉吟,然後說道:「陛下,齊國去年在大都獲得天垂與河圖,其意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他們既然要併吞天下,自然是樂得盡快結束我們蜀國之戰。只要我們答應成為齊國的蜀國,這樣齊國就會將兵力去對付秦、陳或燕國。我想這齊王爺不願過多和我們糾纏吧,若是接受我們的屬國之請,齊國就會有更多時間去征戰他國,也減少兵力的損耗。我想齊王是會答應的。」

    蜀王劉勝面色的陰沉的想了良久,才緩緩的問道:「那麼劉大人覺得誰去和齊國談此事為好?」

    劉安看看蜀王,面色一肅,說道:「臣願往!而且此時也不必去齊國,只去渝城見著平王,和他說明利害,此事多半就能成。「」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