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十六章 成全忠義名 文 / 風過而

    第十六章成全忠義名

    城內大火燃起,城外的齊軍也都看見了。子龍已經和手下眾將準備停當,望著大火著了約一個時辰,就命令大軍出擊。

    烏壓壓的齊吳聯軍一起出動,腳步聲、馬蹄聲、車輪聲,低沉卻震人心扉。

    皇甫念豐初見城中草料場起火,一面傳令去救火,一面又傳令加強防備,防止齊軍趁機攻城。但等了半個時辰,齊軍毫無聲息,倒是城中的監獄大亂,牢中的囚犯全部衝了出來,守備的軍兵禁止不住,急忙向帥府求援。皇甫念豐見齊軍沒有行動,猜測是並無攻城的打算,所以今夜就不會再行攻擊了,就傳令抽調守城的軍兵,一部去救援草料場的大火,一部去鎮壓牢獄的囚徒。

    城上的軍兵被抽調走不足半個時辰,剩下的軍兵就看見四周有一圈黑壓壓影子壓上來,隨著那沉悶的聲響,大地隨之顫動,越軍的士兵心上彷彿被踏上無數大腳踩碾著,讓人戰慄。越軍木然的望著外面,等他們看清是齊軍時。接著就看到無數的火把燃起,弓弩聲大作,接著就是一片如蝗的利劍銳弩從天而降。

    齊軍等箭弩幾乎想雨點般密集的落下,一直下了近半個時辰。越軍守城的軍兵,即便舉著盾牌,也有不少被利箭射中,更不要說那些躲避不及或是缺少護具的軍卒。一時間慘叫聲震天。在越軍的哀嚎聲裡,齊軍的撞車、行樓、雲梯也到了城牆外,齊軍吶喊著從四面攻了上來。

    皇甫念豐原先還做了分派,重點防禦齊軍帥營一側的城池,而此時齊吳聯軍四面幾乎都是一股腦的往上衝來,越軍的守軍幾乎在片刻間就被瓦解了。四面城防接連被齊軍突入,接著就打開城門,城外的騎兵也呼嘯著衝進城來。

    皇甫念豐在帥帳,也聽到了齊軍進攻的腳步聲和隨之而來的吶喊聲。他已經知道今夜可能是他此生最後的一戰,他匆忙又調集軍兵去補守城防,但增援的越軍迎頭遇到的就是齊軍的騎兵。驚慌失措的越軍在殺氣騰騰的齊軍面前,機會毫無還手之力,被軍刀劃過,被戰馬踩踏,被流矢射中,紛紛倒在地上。

    皇甫念豐騎在馬上,立在帥府前,看著眼前潰敗的軍兵,他已經沒有喝止軍兵的念頭,他此時只是想著,就戰死在這杭城,為越王盡忠,成全自己的忠烈之臣的名號罷了。

    潰散的軍兵有的看見大帥在帥府前穩穩的騎在馬上,也就止住腳步,慢慢向皇甫念豐身邊聚集。

    等四下裡的齊軍圍上來時,聚集在皇甫念豐身邊的幾千越軍也抱定與大帥一死的決心,只等皇甫元帥一聲令下,就與齊軍拚個你死我活。

    子龍緩緩催馬上前,用眼光掃了一遍前面的皇甫念豐及越軍,他把大槍掛在鳥翅環上,先向皇甫念豐拱手見禮。朗聲說道:「皇甫元帥,我敬仰你是位老將軍,我今天也不願趕盡殺絕,只要你率兵投奔我齊國,我願栽在太子面前保舉你,仍可為將帶兵,和你的手下,有一城可據。」

    皇甫念豐也在上還了禮,又看看自己身邊的這些越軍。長歎一聲,說道:「子龍將軍,你的威名我早有耳聞,今日已連番被你挫敗,本沒有顏面再與你交手,但我身為大將,唯有忠君報國。今日我只求你一事:我與將軍交戰,不論生死,我皆無怨言,只求將軍不要難為這些軍兵,放他們一條生路吧!」

    身邊的越軍聽了紛紛大喊:「願與元帥同進退,願與元帥共生死!」

    皇甫念豐擺擺手,示意大家收聲,然後大聲說道:「本帥無能,致使你們隨本帥陷入危機,這也是天意吧,我此次和子龍將軍一戰,不論如何,你們能留得性命,就回家去好好種田吧!」

    說罷,一催戰馬就想子龍衝過來。子龍也摘下大槍,待皇甫念豐的大刀劈下,用槍往外一磕,皇甫念豐的大刀就險些脫手。皇甫念豐急忙藉著大刀彈回之勢往後一攏大刀,然後又橫掃子龍的腰間。子龍磕開大刀也不急於攻擊,待皇甫的大刀再來,又立槍一擋。這次皇甫念豐的大刀是再也握不住了,大刀脫手而飛。

    子龍也不進攻,還是看著皇甫念豐,問道:「皇甫元帥,還要再戰嗎?」

    皇甫念豐無奈的搖搖頭,說道:「我敗了,只求將軍成全。」

    子龍見皇甫念豐之一不肯歸降,也就點點頭,說道:「老元帥既然要一個忠君報國的名節,子龍也敬你這等忠烈的英雄。」

    說罷向皇甫念豐一拱手,皇甫念豐抽出佩劍,在馬上遙望福城,大聲喊道:「陛下,微臣先走一步了。」然後將寶劍橫在脖頸上,自刎而亡。

    那些越軍將元帥已死,紛紛棄了兵刃,跪在地上,大哭起來。子龍在馬上遠遠看著,也不覺讚歎:真是位忠烈的大將。然後吩咐齊軍過去收了皇甫念豐的屍首,尋上好的棺木,帶杭城清剿結束,送回福城去。

    這邊的幾千越軍也由齊軍押著出了城去,暫守關在戰俘營,待天亮後再做處置。

    越軍元帥皇甫念豐戰死的消息很快就在杭城內傳遍,那些還在抵抗的越軍聽了,也就失去鬥志,紛紛棄械投降了。至天色大亮,齊吳聯軍已經全部佔領了杭城。太子齊禕也在軍兵護衛下進了越王宮內。

    對於城外戰俘營中收押的三四萬越軍,太子和子龍、諸葛青雲商議了,願意留在軍中的,分配到各營中;不願留下,要回家的就發給路費,就地釋放;要回福城的,也一併放了。

    齊軍就地駐紮,整飭杭城的防務,張貼告示,安撫民心。

    太子知道,杭城距離福城甚遠,期間多有城防關隘,自己的十幾萬人馬,想要繼續往福城進攻,是不可能。而且已經初秋,臨近自己與英萍公主的婚期。就傳令齊軍,整固所佔之地。

    齊王得了太子大勝的喜訊,也派了欽差前來勞軍,並頒旨太子盡快回魯城,與吳國公主完婚。

    吳王也委託王子英靖,向太子表達的祝賀之意,答應將此次兩軍作戰,吳軍所佔之越地作為陪嫁,送給太子作為公主的嫁妝。

    太子接了齊王的聖旨,就將杭城軍務委託給子龍,一是穩固所佔越地;二是伺機接應張彥坤的大軍,合擊霍遠所率的越軍。諸葛青雲回信城,整頓信城的軍備。然後又飛書給無憂王,讓他也盡快回魯城,參加自己的婚禮慶典。安排好一切,太子即動身回國。

    吳王也派了王子英靖,護送公主英萍同時啟程,往齊國魯城而去。

    無憂王見杭城既得,越國的東北之地已經盡歸齊國,張彥坤所率的齊軍在上城也與大理王子的軍隊會合,越地西南全部盡歸齊軍和大理軍所佔。與霍遠所率越軍對峙。急切間戰事也無大的變化,而且無論是齊軍、吳軍和大理軍,還是越軍均連續作戰,勞累不堪,也需要進行休整。於是就帶了瑩兒等人,悄悄離了福城外地住處,回齊國而去。

    瑩兒從救回李瓏,就把她留在自己身邊,好言安慰。李瓏也知道是瑩兒費心救得自己,心裡自然是感激,而且想回父母身邊已無可能,就聽從瑩兒的邀請,一起去齊國。無憂王見瑩兒這樣安排了,只隨著瑩兒的意思,也不置可否。

    霍遠的軍隊雖然都是些老弱,而那些英雄豪傑有不識軍中號令,管治起來頗為不易。但霍遠到底是有些本事,他臨陣則以那些豪傑衝鋒,待收得奇功,再以大軍掩殺。雖然戰力混雜,但他能夠擇弱而擊,集小勝成大勝,慢慢和齊軍周旋,居然也穩定了西南一線的防禦。張彥坤和段王子的聯軍,每有斬獲,馬上就會被霍遠奪回,兩邊陷入僵持。

    無憂王帶著眾人沿越國海岸而行,到了杭城,就去見了子龍,和子龍密談了兩日。期間讓瑩兒和李瓏在杭城轉轉,李瓏還回國公府看了看,呂征跟著就命令軍兵好生照看,不得私自叫人進去,李瓏感動的直向呂征道謝,倒把呂征謝的不知該怎麼說。

    離開杭城又轉道吳國,瑩兒記起心怡,就要帶李瓏去銀光樓看看。李瓏還是年幼,和瑩兒每日裡一起,遊山玩水,閒暇了就學些琴棋書畫,或是做做女紅,也就忘了離家之苦。聽說有個叫心怡的女子,人像仙子般美麗,又懂彈奏,又唱的好曲,還會茶藝,寫得好字,如此種種,心裡也是極為崇拜。叫**給換了公子文生的打扮,一路歡欣雀躍的就跟著去了。

    快到銀光樓了,有那眼尖的識得瑩兒,見是齊瓷坊裡那個小祖宗,就跟進連跌帶撞跑進去汗老鴇。老鴇倒是從心怡口裡知道了瑩兒的一些事,心裡也就不甚驚慌了,只是趕緊的迎出來。正巧瑩兒幾人也進了門,老鴇上去急忙應承,口裡喊著:「這不是薛公子嘛。又是那陣香風吹得您來,快到樓上坐吧。」

    瑩兒被她喊的有些不好意思,就輕聲的說:「我來尋心怡姐姐,她可還在這裡?」

    老鴇連說罷罷罷,原來心怡姑娘半月前已經離開此地,說是要去齊國魯城待段時日。瑩兒一聽就笑起來,說:「那可好了!我也正是要回魯城的,那我們就告辭了。」說罷就和李瓏**她們往齊瓷坊回來。

    **也在一邊聽著,心裡又覺有些不妥,待一回到店裡,就趕緊去和無憂王說了自己的疑慮。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