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江山入畫

正文 第八章 首攻臨安城 文 / 風過而

    第八章首攻臨安城

    霍王爺送走了越王,也送走了心上的包袱。對於杭城內的百姓,有願離開的,霍王爺也對劉運忠下令,盡數放百姓離城。因為霍王爺知道,杭城之戰關係越國的存亡,若此戰得勝,則數年內可保越國再無戰事;若此戰敗了,則越國只能是隅收福城,還不知能守得多久。

    戰亂中,固然是軍兵浴血奮戰,那黎民百姓更是遭受塗炭,說起來百姓才是戰爭最大的受難者。霍王爺身經百戰,知道軍兵的苦,更知道百姓的苦,所以對於那些逃難的百姓也不阻攔。

    齊軍此時已經到了臨安、佑安一線。前鋒與兩城的守軍已經解除,但雙方均未發起攻擊,齊軍只是穩紮營盤,等待後面大軍的跟進;越軍則是採取堅守的策略。齊軍中軍並未貿然就對杭城實施突進,而是保持著與左右兩翼平行。

    子龍此時在等著從臨城過來的諸葛青雲,還有諸葛帶來的大軍。不過按照子龍和諸葛青雲的謀劃,從臨城過來的齊軍精銳青州兵,是秘密前來,夜行晝伏,所以行進的就慢了。

    同時吳國的援軍也源源不斷的從宜興及湖東向佑安壓上來,子龍待佑安的吳軍布好陣勢,就準備把那邊的齊軍調到中軍。

    子龍這邊的戰事,暫時陷入停滯,齊吳軍隊忙於調動;越軍則加固城池。

    西線齊軍被霍遠指揮的越軍迎擊,受到挫敗,主將張彥坤就回撤到上城,霍遠派越軍對上城進行圍困。但上城內齊軍有兩萬多人,越軍主力不過三萬,想要一舉拿下上城,也非易事。

    大理王子所率的大理軍倒是穩步推進,同時分兵向上城靠攏,意圖與張彥坤的齊軍接應。分佈在越地其餘幾城的齊軍,只是固守城池,越軍也是只能圍困。

    此時楚國的態勢,對於西線戰事影響甚大,按照東方胤的意思,楚軍本已向越地集結,準備和西線作戰的齊軍,對霍遠所率的越軍共同攻擊。但蜀軍也有動作,向楚國邊境集結了軍隊,楚王楚瑜就在朝議上決定,先防範蜀軍的入侵。對於入越援助齊軍,先暫緩行動。

    東方胤也就按照楚王的意思,命令集結於楚越邊境的楚軍,暫時就地駐紮,既不進攻,也不回防各地;然後再命令與蜀國交界的楚國各城,加強防備。

    齊王在魯城已經收到太子齊禕的稟報,說了齊祀在杭城探得越王大肆招募天下英雄豪傑,建了望月樓,要用那些奇人異士,對各國圖謀不軌。此時齊祀已經藉故挑起與越國的衝突,駐守越國的齊軍和駐守信城的齊軍,均已調往越國邊境,準備對越國用兵。

    齊王聽了,也無異議,只是淡然的讓太子處理此事吧。不必事事都向自己稟奏,待對越戰事結束,再一併回報。

    太子齊禕領命,馬上飛書給子龍,讓他放開手腳,必要一舉攻佔杭城。同時與平王、順王兩位叔父商議,由齊國再調兩萬徐州兵,自己親率,押運糧草前往越地,指揮此次大戰。

    平王和順王也都同意,平王請示了齊王,又從自己的虎賁軍中撥了三千輕騎給太子,負責保護太子。

    齊太子親征越國,吳王自然更是不遺餘力的協助出兵,王子英靖在前方親自統帥吳軍,吳王還從各地徵調大批糧草,確保齊吳兩軍的糧草供應。

    霍王爺在杭城,也是每日派遣探馬細作,打探齊吳兩軍的動態,瞭解到齊軍已經由太子齊禕親率兩萬大軍前來支援。

    此時集結在臨安及杭城正面的齊軍已有八萬多人,壓在佑安城外的吳軍也有近五萬人。若是齊太子的援軍再到了,齊吳聯軍則足有十五萬人。自己在杭城只五萬多人馬;臨安城內皇甫念豐的軍力不過一萬五千人;佑安也僅萬餘人。兩軍實力懸殊太大,一旦齊吳兩軍對臨安、佑安進行攻擊,自己這杭城也無力前去支援。

    而一旦臨安、佑安丟失,則杭城門戶打開,齊吳聯軍必兵圍杭城,自己這杭城就成了浩瀚浪中的孤島,能否守住,只能看天意了。

    霍王爺這裡暗暗心憂,齊太子齊禕到達吳國的消息卻已經傳出。

    齊吳將士聞信,軍心大振,子龍也命令大軍做好準備,只等太子一聲令下,就發起對越軍的攻擊。

    臨安城內的皇甫念豐,已經有些垂頭喪氣,他每日看著齊軍不斷的擴大營盤,對臨安城的圍困,越來越牢固。心裡暗自盤算,自己這不足兩萬人馬的臨安,只怕抵不住齊軍的攻擊,用不了幾日也就陷了,到時候,自己能否撤回杭城,也未可知。想著自己一生戎馬,居然要敗在這小小的臨安,不由得苦笑不已。

    太子齊禕在吳國金陵見了吳王,也與公主英萍見了,然後就率著大軍到了子龍的軍營。一到大營,太子顧不得和子龍客氣,就著急的問:「齊祀在哪裡?」

    子龍趕忙就向太子稟報,無憂王從杭城脫離險境,就帶著瑩兒等人混進越王撤往福城的人群中,到了福城。

    齊禕就冷笑著說:「偏他會計較。把這前面的戰事推給我,他帶著美人悠哉游哉。等我拿下杭城,定要把這小子押回魯城,交給叔父好生看管。」

    子龍聽著只是笑笑,稟奏道:「這次攻佔杭城,能否手到擒來,倒還得看無憂王在福城的經營。」

    太子也點點頭,說道:「他也和我說了,要用離間計,使越王對霍王猜疑,進而削奪霍氏父子的兵權。這樣我們在杭城和西線蘭城的戰事,就輕鬆的多了。越國能征善戰的將領,不過就是霍王爺和皇甫念豐。現在皇甫念豐被你圍在臨安,越國能執掌帥印的只有霍氏父子了。我們若除了霍氏父子,那越國也就無憂了。」

    子龍道:「太子說的是。所以我們的大軍現在並未向杭城突進,而是緊緊圍著臨安。按照無憂王爺的計謀,我們先是大舉攻城,讓臨安城守軍覺得守不住了,我們再做出守備鬆懈的樣子,誘皇甫念豐突圍。然後給他看到我們與霍王爺的往來書信,讓他回到福城,自然就會引起越王的猜疑。」

    太子笑著說:「那就盡快依計而行吧。」

    子龍說道:「太子,這事還需等一人前來,才能行。」「哦,還要等誰呢?」太子聞言,也是一愣,就隨口問道。

    「諸葛青雲,此計還得他來了,才能準備的周全。」子龍見問,急忙拱手答道。

    太子連連點頭,說:「原來你們都已謀劃好了,嗯,那倒省了我很多心思。我就只等你們的捷報吧。」

    太子與子龍說著,又一起離了帥帳,去前營探看臨安的地勢。

    此時的臨安城內,皇甫念豐也是立在城頭,不斷的望著齊軍的大營。根據他的觀察和細作的回報,此時的臨安城外起碼有五萬齊軍。齊軍雖然沒有急於攻城,但對於攻城的準備卻是相當的充足,從信城及吳國調運來了大批的撞車、樓車和雲梯,軍兵也是整日在操練攻城。

    皇甫念豐與霍王爺飛書往來,想著突圍撤回杭城,但霍王爺不允,要他必須守住臨安。皇甫念豐心裡極為不滿,想著自己也是越軍元帥,只不過是寧城一敗,居然失了軍權。可是那寧城之戰,即便霍王爺坐鎮,也不見得能好到哪裡!

    皇甫心裡整日腹誹不已,暗自怨恨霍王爺要他在臨安死守,其實就是讓他在這裡送死。即便要死守臨安,讓守將韓威守著就是了,自己回杭城,也可助霍王爺守衛杭城。畢竟杭城才是越國的都城,這臨安遲早要丟,還不如縮兵杭城,死守一地。

    太子齊禕和子龍騎馬走在臨安城外一箭之地外,後面跟著軍兵護衛,兩人指點城池。那城上的皇甫念豐也是看到了,他攏眼神仔細看著,又讓身邊的親軍也仔細觀瞧,眾人都說是一位齊軍的貴胄,大旗上是齊字。皇甫念豐就不由得暗自心驚,他早已收到消息,說齊太子齊禕到了齊軍大營,帶了增援的齊軍精銳虎賁軍數萬人。皇甫念豐心裡更是對臨安的城防失去了信心,只是不便與眾將說罷了。

    皇甫念豐知道,既然太子親臨,齊軍又準備了數日,這攻城只是遲早的事情。於是下令各處守城的軍兵,加強守備,要與齊軍拚殺到底。眾將也只是輕聲答應,全無底氣。

    第二天,齊軍吃罷早飯,數萬大軍列成方陣,開到臨安城下。

    子龍騎在馬上,對著臨安城中的越軍喝道:「我齊軍十萬大軍已將你們包圍,速速獻城投降,饒你們不死,若是執迷不悟,與我大軍為敵,待到城破之時,只叫你們血流成河。」

    皇甫念豐在城上,也不答話,只叫軍兵亂箭齊射。

    子龍撥馬回到自己軍中,把大槍一舉,只聽齊軍齊聲大喊:「殺!殺!殺!」

    頓時,從齊軍陣中飛起一片箭雨,那弓弩的箭頭閃著寒光,如滿天星光,直壓下來。隨著齊軍弓弩手的射擊,城上防守的陳軍紛紛躲避,奈何齊軍的箭弩太盛,一時在城頭上傳來越軍的哀嚎聲。

    與此同時,齊軍的攻城大軍也開始往前推進。各種撞車、樓車和雲梯很快就到了臨安城下。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