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五章 北雲西海(14) 文 / 竹月下幻想

    首先,孟闕派使者向阿爾薩息提出,要娶阿爾薩息的妹妹水秋川絲月為妃,並要求阿爾薩息用一半的國土做嫁妝,使者隨身還帶著一封孟闕寫給水秋川絲月親筆情書(當然是翻譯過來的帕提亞文字),可惜這封情書公主殿下沒有看到,被阿爾薩息當場撕毀了,並且嚴詞拒絕了孟闕的要求。

    孟闕即以此為借口發動了對帕提亞的戰爭。

    雙方在烏許斯河(即阿姆河)兩岸擺開陣勢,阿爾薩息御駕親征,出動了二十萬輕重騎兵,一萬徒步弓箭兵,還有少量水軍,但帕提亞的水軍顯然不怎麼樣,只有幾條小船在江上巡邏,不過速度飛快,應該是擔任警戒任務的。

    趙軍已經建造了大量船隻,以一百七十水寨為班底訓練的三萬水軍也已到來,但對面營寨連結,帕提亞的所有軍隊都兼著弓箭手,一旦渡河未濟,對面萬箭齊發,水軍危矣。

    於是孟闕向諸葛「前輩」學了一把草船借箭,當夜雖無大霧,但藉著夜色,孟闕的一萬水軍,十萬個草人仍然把對方的偵查小船嚇得望風而逃,不辨真偽,於是趙軍逼近帕提亞營寨,得了數十萬隻箭而回,等到天明,孟闕命令「箭船」巡江炫耀,狠狠的嘲弄了一把阿爾薩息。

    阿爾薩息大怒之下,斬了幾條偵察船的首領,換了另幾個水手接任。

    第二夜,孟闕再次派出一萬草船繼續進逼對岸,對岸水軍約等於零,明知對方是計,但也不得不防守,仍是萬箭齊發,不過這次是真正的「萬箭」——只派了一萬弓箭手放箭,趙軍打劫了數萬隻箭後趾高氣揚的撤了回來。

    第三夜,趙軍又來「借箭」,這次就只有幾千弓箭手「招待客人」了,但阿爾薩息卻親自指揮,他並非無謀之輩,趙軍如此戲弄,他已經想到趙軍很可能是為了麻痺他,於是雖然前面只有數千弓箭手放箭,但後營二十萬軍馬早已整裝待命,一旦趙軍突然登岸,則立刻給予迎頭痛擊。

    直到趙軍船隊退後好久,阿爾薩息才鬆了一口氣,令士兵解甲休息。

    士兵這三天來其實哪天也沒真正休息好,這軍令一下,立刻棄甲拋戈,倒頭大睡了。

    他們剛剛進入夢鄉,忽然一聲慘叫,然後是一連聲的慘叫驚醒了他們,隨即喊殺聲四起,黑夜中無數惡魔魅影般的趙軍衝進了帕提亞的軍營,見人就殺,而帕提亞人倉促間不及應戰,立刻大亂,繼而大潰。

    阿爾薩息勉強組織起數千親兵,想要奪路而逃,無奈怎麼也衝不出去,他現在已經完全明白,趙軍定是一邊用「草船借箭」的方式吸引自己的注意力並麻痺自己,一邊偷偷組織大軍乘著夜色偷偷駕船在遠離自己視線的地方沿河繞了個大圈跑到了自己軍隊的背後,然後突然襲擊,殺了自己一個措手不及。

    阿爾薩息知道已經不可能衝出趙軍的包圍了,他是決不願做趙軍的俘虜的,於是他拔出佩劍,準備橫劍自殺,正在這時,趙軍後隊突然大亂,緊接著一彪人馬疾風驟雨般的殺透了趙軍軍陣,他們中有很多人高舉著火把,阿爾薩息一眼就認出了,為首一人正是和自己交過幾次手的慕容倍廣。

    慕容倍廣大吼道:「國王陛下,我保著你,你不要心驚,趕緊組織軍隊反擊!」

    於是二人合兵一處,一邊向外殺出,阿爾薩息一邊大聲傳令,穩定部隊。

    鮮卑騎兵這段時間通過征服當地部族也已經又發展為三萬人,其中最精銳的鮮卑本部人馬仍有六千多人,整體戰鬥力不容忽視。

    他們其實一直在趙,帕兩軍的視線外關注兩軍的動向,這次實行的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的戰略,偷襲趙軍,慕容倍廣親領一軍,保著阿爾薩息衝出亂軍,而剩下的數股鮮卑軍卻還在趙軍隊伍裡來回穿插,砍殺不休,趙軍也是猝不及防,剛開始時被殺得大亂,但一來趙軍訓練有素,二來人數眾多,很快就穩住了陣腳,而阿爾薩息的部隊在國王的號召下也漸漸找到了自己的戰鬥位置,這時阿爾薩息和慕容倍廣又重新衝進戰場,混戰再度升級。

    這是一場慘烈的大戰,阿爾薩息的部隊無論如何先機已失,不知有多少人還沒上馬就被砍死,更多的人連皮甲都沒來得及穿就被砍得血肉橫飛,此消彼長之下,雖有鮮卑騎兵助戰,打到天明,帕提亞軍隊也終於堅持不住了,投降的投降,逃跑的逃跑,再也不聽指揮了,慕容倍廣見狀,長歎一聲,保著阿爾薩息向尼撒城跑去。

    而趙軍也已筋疲力盡,無力再追。

    趙軍查點俘虜,有五萬多人,項燕建議坑之,他聲音極大,俘虜中有懂得華夏語的聽清後立刻大聲鼓噪,於是所有的俘虜都知道了自己面臨的命運,無奈雙手被縛,反抗不得,而周圍又都是各持刀槍的趙軍,也無望逃走,於是各自用本民族的一半大禮(雙手被縛行不得全禮)哀嚎懇求著孟闕不要活埋他們。

    孟闕見狀忽然靈機一動,道:「我可以不殺你們,但你們必須對你們的神靈發誓,今後效忠於我!」

    這些人聽明白後,立刻人人大聲發誓不止。

    孟闕看他們誓發的差不多了,又道:「你們現在都還是奴隸身份,但是一旦今後在戰場上殺死一個敵人,就可以恢復自由身,再殺則按我趙軍規定得軍功!」

    戰場上立刻歡聲雷動,趙軍得了五萬兵力做補充,排除戰損,兵力擴張到了二十三萬人。

    再打掃戰場,發現了兩萬多套重甲,這些重甲有大多數是半穿在他們已經死去的主人身上的,原來重甲極不好穿,而他們的主人又對戰甲極為重視,似乎不穿上就不能戰鬥(這是他們作為貴族的象徵),於是往往穿到一半就被趙軍砍死了。

    就事先在帕提亞的偵查所知,這些重騎兵全部都由貴族子弟組成,他們即可單獨成軍,也是帕提亞軍隊的大小頭目,粗略估計,這場戰鬥殺死了兩萬重騎兵,也就是殺死了這次帕提亞二十一萬軍隊中百分之九十的大小頭目,雖然他們單獨成軍時一般會委任一個副手做臨時頭目,但畢竟威望不足,所以可以說,這只軍隊的靈魂已經消失了。

    孟闕大喜,令士兵休整一晝夜後,第二天整隊出發,向最近的一座城市開去,一路並未遇到帕提亞軍隊阻截,趙軍攻城時利用了新式武器「爆破筒」——這是真正的爆破筒,在孟闕的書信「指導」下,星憐天才的創造出了原始的爆破筒,這種爆破筒長有一米半,粗有十厘米,數十個捆在一起,塞入城牆底下,威力驚人,於是趙軍輕易的攻下第一座城池。

    在進行了一次說一不二的大屠城和大嫖娼後,接下來的城市都兵不血刃的打了下來,為了盡可能多的增加趙軍的力量,孟闕在將這幾座城池中的軍民宣佈為奴隸的同時,又進行了招兵計劃,並宣佈這些招來的奴隸兵,一旦殺死一個敵人就可以擺脫奴隸身份,成為趙軍,云云。

    帕提亞有一百七十萬人口,而士兵「只有」三十一萬,還有巨大潛力可挖,於是孟闕在通向尼撒的沿途幾座城市裡共招收了**萬軍隊,這都是真正的軍隊,並沒有老弱婦孺,而他也按著趙軍的編制把軍官派到了百將(包括百將)以上。

    但這種情況在尼撒終止了,阿爾薩息將阿姆河戰場上殘餘的十萬軍隊全部龜縮進了尼撒城,城內仍有五萬軍隊,再加上三四十萬百姓做後備兵員,城防極其嚴密。

    孟闕目測了一下尼撒城牆的高度和厚度,又衡量了一下手中所剩的六十多枚原始爆破筒的威力,暗自搖了搖頭。

    於是他留下十五萬軍隊由項燕率領在城外牽制帕提亞軍隊,自己帶其餘軍隊又去「招降」帕提亞其他城市了,在一次屠城,十幾次兵不血刃後終於拿下了帕提亞除了尼撒外的所有城池,又得了二十萬軍隊。

    不過孟闕也已經可以肯定,手中剩餘的爆破筒數量是無論如何也炸不開尼撒城了。

    於是孟闕只好一邊圍攻尼撒城,一邊等待後方的新的爆破筒運來,不過以現在的生產工藝加上交通條件,孟闕對在冬天之前運來新的爆破筒不存信心,好在其他城市都已被征服,軍隊給養充足,倒也不在乎在冬天繼續戰鬥。

    孟闕有所擔心的是,從第一次到尼撒城下,就沒在城頭的守軍中看到慕容倍廣和他的鮮卑軍的身影,因此,孟闕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擔心。

    現在已是秋天,孟闕一邊派主要由帕提亞人組成的攻城部隊不斷攻城,一邊派出偵騎四處打探慕容倍廣的消息。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