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五章 北雲西海(10) 文 / 竹月下幻想

    月氏騎兵統帥也是整個篩喇兀大營的指揮官沙喇巴斯基將軍知道大勢已去,竟率領騎兵搶先逃跑,於是篩喇兀大營立刻崩盤,無數步兵四散奔逃,趙軍騎兵一部分去追西逃的月氏騎兵,大部分則在大營四周追殺月氏步兵,馬刀狂揮下,無數人頭落地,漫天殘肢亂飛,而更多的人選擇了投降,這些投降者得到了苟延殘喘。

    第二天,孟闕查點自己軍隊人數,發現這一場戰鬥下來,由於是將敵國百姓做了前鋒,趙軍除了幾十個在追殺敵人時受了點輕傷外,竟無一陣亡,不禁大喜,又查點俘虜,發現包括數千殘餘的扎田斯百姓,竟有七萬多人,於是讓這些人在大營中取出原來挖壕溝的鍬鎬等工具,讓他們挖七個大坑。

    此言一出,趙軍士兵中的華夏士兵眼中都放出了嗜血的光芒,而胡族騎兵也幸災樂禍,唯獨這些月氏士兵,因為絕大部分是大夏人土著,不明白挖坑何意,還以為趙軍要安葬「雙方」的戰死士兵,讓他們大夏人的死去同袍也有個葬身之地,於是不少人竟高呼趙王「仁德」,孟闕哈哈大笑,聲如夜梟,雖在白晝聽來,也讓人毛骨悚然,月氏人不明其意,膽戰心驚下也只有加速挖坑以討好偉大的趙王陛下。

    待坑已挖好,孟闕令他們先把那些戰死者埋入大坑,這些月氏人見自己判斷準確,俱都暗自鬆了一口氣,誰知接下來孟闕就命趙軍驅趕這些活人下坑!

    趙軍站在原地當然不能騎馬,但手持刀槍對付手無寸鐵的月氏降軍仍是綽綽有餘,這些月氏人哭喊著,大罵著,求饒著,但他們或者被趙軍的刀槍直接殺死,然後踢進大坑,或者在相互擁擠中摔落坑內,到最後這些心膽俱裂,已經任命的月氏人竟有大部分紛紛選擇了主動跳下大坑,一個多時辰後坑邊再也沒有月氏人了。

    於是孟闕下令,活埋開始!

    久欲報「長平之仇」而不得的趙軍似乎終於找到了發洩憤懣的對象,他們不但剛才趕這些人下坑時各個像瘋子般殺氣騰騰,就是現在做起填土這種「工程活兒」來也是幹勁倍兒高。

    很快,七個巨大的扁平墳頭壘了起來,從早上月氏人自己挖坑開始,到現在工程結束,一整天已經過去了,斜陽之下,七個巨大的墳頭很有一種恐怖淒涼的感覺,月氏人剛才的慘叫哀號聲似乎仍在眾人耳邊迴響,芝蕾娜特忽然驚叫一聲,鑽進了孟闕的懷裡,道:「大王,他們會不會變成冤鬼,晚上會不會來找我們啊?」

    孟闕仰天哈哈大笑,聲音充滿邪惡殘忍的意味兒,遠遠的傳了出去,又似乎是在幾座巨大的墳丘間來回激盪迴響著,笑畢,孟闕道:「鬼怕什麼,鬼怕魔啊,我就是最強的邪魔,呵呵,還是**,我所有的勇士都是,你們說,是不是!」

    全體趙軍轟然叫好,聲震天宇,戰功早已計算完畢,原來孟闕在趙國宣佈的各項戰功獎勵條例仍然有效,這八千名美女則是「額外」的特殊獎勵。

    為了體現官兵平等的精神,他甚至親自參與了分配美女戰俘的行列,不過他只承認自己殺了十個敵人,戰鬥結束時他也只從腰間解下十個頭顱做憑證,當然每個趙軍士兵都知道,以大王的勇武,就是說他殺了一千個敵人也不在話下,大王如此隱瞞自己的戰功,大伙無不感佩,更堅定了為大王效死的決心。

    於是當夜全體趙軍回到扎田斯城分配美女戰俘。

    孟闕在眾人的一致要求下最先挑選,他也只好當仁不讓,但這時他終於「私心」發作,挑了一個最美的,叫梅爾銀芝,不過當他選中梅爾銀芝時全體戰士一起歡呼,可見國王陛下選最美的,是眾望所歸。

    項燕也殺人過百,不過他不屑於向孟闕那樣「算計」,沒在腰上掛人頭,因此沒了證據,竟一個美女也沒挑到,不過他並不在乎,孟闕知道,他在趙國找了一個叫姬虞的女子為妻,兩人愛的死去活來,看來他已經是曾經滄海難為水了。

    劉廷也至少殺了四五十人,不過他只留了二十七個人頭,這還是連馬脖子也掛滿了才做到的,再多就影響進一步殺人的靈活性了,只得放棄,他是個極忠勇的將軍,見孟闕只挑了一個,就自己也不多挑。

    普通人的武力值其實有一個極限,因此除了這三個最勇者外,其他人最多殺十七八人就到極限了,這時還沒有四捨五入的概念,因此這些人也只挑了一個美女就滿足了,多出來的人頭不過是用來向同袍炫耀勇武而已……

    由於大部分月氏人選擇了投降,斬首十級者其實只有兩千多人,於是只有兩千多名美女被挑走,成了趙軍勇士的妻妾。

    另一些只斬首數級的,見狀只有暗自哀歎了,對於剩下的美女,有的人認為最後都會歸於大王(對這一點趙軍士兵並無異議),有的認為會留待以後再賞賜給大家,於是大家有的搖頭哀歎自己「殺人水平太差」,有的滿懷希望期待著下次多殺些,誰知就在這時,孟闕忽然宣佈,剩下的六千名美女由全體戰士「公用」十天,十天後送回內地賣進青樓,所得金錢充作軍需。

    於是全體趙軍大肆歡呼,一個狂歡之夜就這樣開始了……

    趙軍在扎田斯城駐軍十日,十日後共有一百多名月氏美女被輪干而死,其中有一人被輪干千次,最高紀錄一天被一百四十人輪干,死時腹脹如鼓,有好事者扒其褲而按其腹,竟從腹中按出某種白色液體近升……

    至於其他人被送到後方賣入青樓後,反倒多數被有錢或有情的華夏人贖了身,這些華夏人中不乏日後歸國休整的趙軍戰士,此是後話,暫且按下不表。

    卻說自扎田斯屠城和篩喇兀活埋事件後,趙軍再攻其他城池就順利多了,此後每到一座城池,孟闕都先派使者進城宣告趙王令諭,「凡開城投降者,不殺一人,拒不投降者,一旦城破,即行滿城屠之!」,於是一連大小十餘座城池,竟都不戰而降。

    但到了月氏首都,也就是原來的大夏首都巴克特拉城,形式發生了變化,孟闕派進去正副兩個使者,台那由將正使斬首,副使的一隻耳朵被割了下來,然後攆出城池。

    那副使乃是一名英勇的華夏戰士,他遭此侮辱,自覺羞憤難加,在向孟闕匯報了事情後,一走出軍帳立刻拔劍自殺,眾趙軍戰士為他的忠勇和自尊所激,群情洶湧,紛紛請戰,誓要踏平巴克特拉城。

    孟闕卻深知,「爆破筒」,也就是鐵炮已經用盡了,石炮筒由於當初的設計問題,也存在氣閉問題,即使炸膛,威力也有限,不堪做爆破筒,再沒有有效攻城利器的前提下,強行攻城,必然付出重大傷亡,這卻是孟闕所不願意的。

    於是他又想出了一條「毒計」,他將當初扎田斯城剩餘的五萬多名十五歲以下的男女兒童全部拉到巴克特拉城下,繩捆索綁的跪在地上,然後派軍士向城頭喊話道:「月氏國王大臣和百姓們聽著,你們懷疑我家大王會不履行屠城的諾言嗎,現在就給你們看看!」

    隨即他回頭向遠處的孟闕喊道:「請大王下令給他們看看!」

    孟闕立刻一聲令下,於是趙軍屠刀飛舞,立時人頭亂滾,一萬多男女兒童立刻屍首異處。

    隨即軍士又對城頭喊道:「我家大王有令,每天殺一萬人,五天之內,若巴克特拉城還不投降,即行攻城,城破之後,雞犬不留!」

    其實城下死的這一萬人與巴克特拉城中的軍民並沒太多親緣關係,但所謂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尤其殺得是兒童,其慘烈程度更讓人驚心,因此待這一萬人殺完,城頭的月氏人或悲憤不已,或膽戰心驚,軍心已經稍亂。

    第二天,孟闕果然「如約」又屠殺了一萬兒童,連趙軍都殺得有些手軟了,城頭上月氏人的感受可想而知,他們從來也沒懷疑過孟闕在城破後會屠城,但相信和看到是兩回事,在這些兒童被殺的場面衝擊下,月氏人也想到了一但城破後自己和家人所會受到的待遇。

    由於扎田斯城的這些倖存兒童一直在被嚴加看管,所以巴克特拉城的月氏人並不知道扎田斯城是如何被攻破的,扎田斯城的堅固程度其實並不弱於巴克特拉城,因此他們也並不懷疑趙軍最終會攻破巴克特拉城。

    他們之所以不投降不過是由於台那由的堅持而已,但眼前的場面實在太恐怖了,於是已經有很多月氏人的守城決心開始動搖,當晚就有不少城內軍民和月氏大臣請求台那由投降,被台那由拒絕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