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五章 齊水曰濟(21) 文 / 竹月下幻想

    「入溝河」是東西走向的一條「大河」(相對倭島來說),之所以叫「入溝河」是因為這條河中間有一段經過兩座大山之間的一道山溝,在此處水勢湍急,波翻浪湧,兩座大山分別叫「入溝南山」和「入溝北山」,而除了這一段的上游和下游則較寬,水勢平緩。

    在下游的北岸更有一座大平原,稱為「玉練原」,之所以叫「玉練原」,據說就是因為站在「入溝北山」上看平原一側的「入溝河」,如同一條玉練一樣美麗。

    「玉練原」的西半部分是七家男王國之一「條部落聯盟」的所在地,條部落聯盟首領叫「綱」,而東半部分有十幾個女王主政的小國。

    在「玉練原」的西半部分有一座「雄城」(當然也是相對倭島來說),稱作「巖蛇城」,至於為什麼叫「巖蛇城」,據說還有一個傳奇般的來歷。

    條部落的上一代部落聯盟首領是一個女人,叫「源」,其時條部落的農業經濟已經很發達了,男子在部落中的經濟地位已佔主導,但政治地位卻仍然從屬於女子,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這個「源」太強勢了,她強勢的原因則是因為她神奇的馭蛇能力。

    她養蛇訓蛇,可以用一隻竹笛隨時招來千萬條毒蛇,而最神奇的是她有一條宛如她的守護神般的奇蛇,叫「巖蛇」。

    這「巖蛇」渾身烏黑如岩石,但卻只有七寸長,一寸粗,這「巖蛇」劇毒無比,據說其毒性不次於「兩歧蛇子」(孟闕已經知道那次在他剛上島時就咬得他功力盡失的兩頭蛇就是「兩歧蛇子」,「兩歧蛇子」和「八歧蛇子」一樣都是「八歧大蛇」的子女),但這「巖蛇」居然可以隨意在「源」的櫻唇檀口中出入,而「源」也經常用她的檀口櫻唇吞吐「巖蛇」,一人一蛇便如遊戲一般,樂此不疲,看到的人卻無不咋舌。

    這「巖蛇」最後會在「源」的玉面上吐一口蛇涎,這蛇涎的量極大,而「源」就用這蛇涎洗臉,洗臉的結果就是她青春永駐。

    她晚上睡覺也會和「巖蛇」在一張床上睡,一人一蛇可說形影不離。

    「源」和晶女王,包括川義織田都並無任何師承關係,她因養蛇訓蛇而練成了一身怪異武功,曾和晶女王在「入溝南山」論劍比武,結果不分勝負,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和晶女王分庭抗禮,一時瑜亮,只是她弟子極少,且都不成器,因此勢力和威望不如晶女王。

    她死後她的武功和養蛇訓蛇技巧就基本失傳了,但她在死前卻辦成了一件有劃時代意義的大事,就是把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讓給了男性部落成員「綱」。

    條綱曾經和她學過武功,但她發現「綱」根器雖佳,卻並不適合她的武功路子,遂全無門戶之見的把「綱」介紹給了川義,綱在川義處學了一身武功後又回到了條部落,依舊受到「源」的重視。

    本來因為她在部落中的強勢地位,導致了部落中女權依然遠遠優於男權,因此按規矩下一任的部落聯盟首領應該還是一個女性,但她力排眾議,依靠自己的崇高威望,硬是說服了部落民眾,通過由她提出,而部落民眾民主通過的方式將部落聯盟首領的位子傳給了條綱。

    條綱當上部落聯盟首領後對「源」感激涕零,而此時「源」即將壽終正寢,條綱為報答她的提攜之恩,非要為她做一件事不可,

    最後這位「偉大」的女性說,她生平最喜歡「巖蛇」,要求條綱在她死後在部落中建一座雄城,就叫「巖蛇城」,以紀念「巖蛇」,同時也就是紀念她,因為她死後「巖蛇」必然會主動殉葬,她將和「巖蛇」生同衾死同穴。

    最後這座「巖蛇城」終於建城了,而這座城也成了條部落的聖城和中心。

    「玉練原」上有條部落聯盟和十幾個母系小國,選在這裡做決戰戰場,的確看似公平,但條部落聯盟的實力遠勝於十幾個小國,而且「玉練原」離七家男王的距離都不太遠,離二十一家女王和籐部落聯盟則較遠,男王們有主場優勢,之所以戰場選在這裡,是因為織信提出,男王們的軍隊數量遠少於女王,這不符合「公平決戰」的原則,因此提出戰場選在男王們一邊,孟闕本來是不同意的,但晶女王好面子,非要答應不可,其餘的女王包括哪些小國的女王們大多數也和她意見一致,孟闕根基未穩,不願與女王們太多爭執,同時他也有一定的自傲(不是驕傲),倒要看看織信能玩出什麼花樣來,所以也終於接受了。

    其實這次雙方軍隊數量的對比的確有重大差距,女王們聯合了島上的五十二個小國,共九萬餘人,而這九萬人居然出動了三萬五千人的軍隊,包括十歲以上孩子的所有男性部落成員都出動了。

    而二十一家女王和孟闕也共出動了四萬五千軍隊,因此女王聯盟的軍隊共八萬人,而織信方面由於屢次戰敗,卻只有不到四萬軍隊了,軍隊數量差距的確比較懸殊。

    這次孟闕打算兵分兩路進攻「玉練原」,一路是由「田」率領的八千人和二十一家女王聯軍共三萬三千人,目標「巖蛇城」,名義上的統帥是晶女王,而實際上由「田」負責戰鬥指揮,而另一路是五十二家小國聯軍和孟闕親自帶領的「豬狗」部兩軍共四萬七千人從「玉練原」的東側進攻織信軍,孟闕是當然的統帥。

    織信這次的戰略部署是他親自率領三萬多軍隊抵擋孟闕和五十二家小國聯盟,而「巖蛇城」只留下了三千守軍,由條綱率領據城抗敵。

    條部落聯盟所在地背靠大河,西接入溝北山,可以說頗具天險,只有從東面和北面進攻才利於攻打。

    孟闕和五十二家女王聯盟選擇從東面進攻,而「田」部和二十一家女王聯軍則是從北面直接進攻「巖蛇城」,這兩路無論那一路先突破,勝局就定了。

    雖然兵法有云「十則圍之」,晶女王的部隊數量是條綱的是十一倍,但形勢卻並不樂觀,因為「玉練原」西部的籐部落地區糧食產量豐富,「巖蛇城」中存糧極多,可以持久守城,而晶女王部遠道而來,糧食的補給是一個問題,實際上三萬三千人中,光運米糧的部隊就佔去了三千人,當然孟闕的部隊也存在同樣的糧食補給問題。

    速戰速決是孟闕和晶女王的一致意見。

    **********

    織信軍在「翠眉河」東岸紮營,乍一看似乎是背水一戰,但顯然他並無破釜沉舟的打算。

    「翠眉河」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小河,注入「入溝河」。

    「翠眉河」既不寬也不深,河面上還有好幾座木橋,織信軍隨時可以撤到河對岸去,繼續向「玉練原」西部退卻,但此時他似乎正信心百倍,絕沒有撤退到河對岸的打算。

    織信軍和孟闕軍正結陣對立,在兩陣的前排分別站著織信和孟闕。

    孟闕發現織信旁邊還站著一個美艷的女人,正是華夏名井知美的井蒼,一別經年,她依然是那樣明麗嫵媚,光彩照人,但本應在她手中的什麼「勾玉」卻似乎此時正在旁邊的織信手中。

    孟闕見織信手持一把八寸長的玉鉤,這應該就是那個什麼「勾玉」了。

    孟闕因為原先的注意力都在那把「十握劍」上,所以始終沒怎麼記住這把「勾玉」的具體名字,但他隱約記得前世曾聽說日本有種歷代流傳的神器叫「八尺什麼勾玉」,不知和織信現在手上拿著的這把「勾玉」有無聯繫,如果是同一物件,為何明明是八寸,卻傳說成了八尺,莫非兩者不是一物,又或者小日本貫會誇大其詞,把八寸訛傳成了八尺?

    孟闕正然胡思亂想,織信忽然提氣高聲喝道:「趙天神皇大王,你我在千軍萬馬中再次決一死戰如何?」

    孟闕聞言仰天狂笑道:「那你就放馬過來吧,哈哈,如果你有馬的話!」

    織信聽井蒼講過神州大陸上騎兵稱雄的事跡,但井蒼對軍隊畢竟是「門外女」,不懂什麼雕鞍雕鐙,也分不清雕鞍和馬背上軟墊的區別,自然說不清為什麼在神州大陸上馬軍會比步兵厲害,織信也只好先存疑,想著等統一了全島,必定也要去神州大陸稱一回臣,那時再研究神州大陸上的騎兵為什麼那麼厲害不遲。

    此時織信聽出了孟闕話中的諷刺意味,也不當一回事,大聲傳令道:『兒郎們,我們與神皇軍決一死戰!「

    織信軍聞言集體衝鋒而來,而孟闕亦下令集體衝鋒迎敵,奔跑中的兩軍迅速重重撞擊在一起,剎那間刀槍的撞擊聲,兵器砍戳入骨肉聲,人類的慘叫聲,響成了一首殘酷的殺人交響樂章。

    孟闕和織信就在千軍萬馬中展開了決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