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風雲大趙

正文 第三章 相帥五國(12) 文 / 竹月下幻想

    茶罷上酒,數爵過後,明顯看出,錦屏的酒量一般,竟已面若桃花,她的話也多了起來,於是三人氣氛漸融,又喝幾爵,錦屏道:「我聞世人皆道,夢郎大才,遠超宋玉,這一點我卻不敢苟同。」

    孟闕忙道:「世上每多謠傳,我如何能跟宋玉老先生相比。」

    錦屏道:「夢郎如此謙虛就顯虛偽了,『夢辭『之妙,我是知道的,但宋玉先生有『神女賦』一篇,辭工句麗,我以為世無所對。」

    孟闕暗道,你這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口中卻道:「那是自然。」

    錦屏撇了撇好看的嘴角,道:「夢郎言不由衷啊。」

    孟闕不願跟女人鬥口,不再說話,只見錦屏起身道:「公子稍待。」

    孟闕以為她是去上「衛生間」,這事自有自己府中的丫鬟引導,不需他孟闕操心,但遙想公主如廁,也不禁神往,星憐看出了她的不堪心理,狠狠剜了他一眼,孟闕忙一縮脖子,舉起酒爵掩飾。

    星憐道:「錦屏換衣服去了,她是帶著『水袖流雲裳』來的,去自己在外間的宮女那換去了。

    孟闕知道此時尊卑有別,宮女隨公主而來,不進客室乃屬應有之義,自己沒見到也屬正常。

    一會兒,伴著一陣清甜如夢的香風,只見錦屏長裙曳地,水袖流雲而來,孟闕見這「水袖流雲裳」有點類似深衣(漢服的一種),但領口很開,又似唐服(也是漢服的一種),微露酥乳,下擺是層疊的幅片,有如波浪,衣裳本身是白色的,幅片邊緣和領口袖口卻是紫色的,當真即端莊雅致,又性感魅惑,更兼飄逸如仙。

    身後跟來一個嬌俏的宮女,捧著一把古琴,交到星憐手中,就退下了。

    於是星憐按宮引商,一派仙音飄渺而出,錦屏輕歌曼舞,一片水雲滑落人間。

    只聽錦屏唱到:「夫何神女之皎麗兮,含陰陽之渥飾。披華藻之可好兮,若翡翠之奮翼。其象無雙,其美無極……」

    孟闕直聽得如醉如癡,看得如夢如幻,已渾不知身在何處。

    待一曲終了,錦屏微微一揖,行雲流水般回坐,孟闕一雙眼睛仍盯在人家身上直勾勾觀看,直到錦屏臉一紅,輕咳了一下,孟闕才回過身來,連讚:「此曲此舞,此歌此琴,唯天上有之,人間哪得幾回觀看聆聽,孟某得二神女親奏親歌親舞,真三生有幸也。」說著又看了一眼身旁的星憐。星憐聽得孟闕連帶著讚她,也極歡喜,不覺笑靨如花。

    孟闕道:「我昔過洛水之時,曾夢一仙女於洛水波上舞蹈,神光離合,仙影往還,歎為天舞,迥非人間所有,只可惜看不清仙女容顏,今觀錦屏妙舞,見錦屏容顏,我終於知道了,洛水仙子就是錦屏啊!」

    魏錦屏聽他如此稱讚自己,雖不知他所說是真是假,但自己浸淫此舞已久,夢寐之中卻也的確曾舞過,那次夢舞也確實是在某處波光之上。但真的是在洛水嗎,這夢郎真的曾在夢中看過自己的舞蹈,和自己夢中相遇嗎?想到這裡,不覺芳心撞鹿,玉面飛霞。

    卻聽孟闕又道:「昔宋玉前輩為巫山神女做《神女賦》,我今當為洛水女神,即錦屏公主做《洛神賦》。」

    說罷假裝沉思了一下,接著道:「其賦曰:

    大魏安厘王三十四年,余睹大魏錦屏公主之天舞,思曾於洛水夢中所見神女之仙姿,知錦屏公主即洛神也,故感而賦之,其文曰:

    其形也,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搖兮若回風之流雪……

    **********

    待送二女走後,滿室暗香殘留,孟闕忽覺悵惘,繼之慾火上湧,乃招府中丫鬟喜荏,麝雪大開雙飛,男歡女愛,春色無邊,此不必細說。

    卻說第二天孟闕因昨日疲勞,起的晚了,方梳洗用膳已畢,正思量著是在家中等人請吃下一頓飯呢,還是自己去誰府中用大話和「夢辭」騙一頓,忽報有星憐公主攜一男子來見。

    孟闕十分驚詫繼而大呷乾醋,忙在書房相見,卻見那男子平民打扮,三十來歲,貌不驚人,但眼神頗為精明,只聽星憐道:「我在門口見到這位先生,他說有要事找夢郎公子,我就帶他進來了。」

    孟闕聞言方才放心,只聽那男子道:「小可乃大楚春申君門客吳楚南(「吾處男」孟闕幾乎笑噴了,那男子雖覺奇怪,但仍繼續說),奉郡主殿下黃薇之命將一封信交與夢郎公子。」說著從懷中掏出一個絲綢信封交與孟闕。

    孟闕知春申君姓黃,這黃薇郡主多半就是自己救的那個黃薇,他早料到黃薇身份不低,但居然是楚國春申君之女,還是頗出意外,當下將信先放在懷中,就欲招待那吳楚南用飯,吳楚南推辭道:「我信已送到,尚有私事,待明日再來,公子有甚回信與郡主殿下,就請明日交與我吧。」

    孟闕也不強留,待吳楚南走後,星憐道:「這黃薇郡主殿下給你的是情書嗎,能不能給小妹看看。」

    孟闕頗有負心浪子的潛質,卻不在乎那黃薇願不願意自己寫給情郎的信被另一個女人看到,於是打開綢包,果然裡面是一張薄絹,上面字體明顯是黃薇的,寫到:

    字承天下第一風流浪子武宋玉夢郎孟公子,見字如晤,不見公子久矣,公子名播天下,貴人事多,可曾稍念及薇乎,薇時刻不敢忘公子救命大恩,每圖補報,近聞公子遍天下而尋令姐,高情癡愛,薇感佩無極,復羨慕令姐,乃思為公子稍盡棉力,夫天下皆不知「武尊聖母」為誰,獨薇知之,此何故,薇父春申君門客三千,於中多有劍士,其中數人曾與「一百七十寨水寇,九十六洞蠻族」打過交道,知此等眾人之中流傳「武尊聖母」之事。令姐即被武尊聖母門下執去,知武尊聖母消息,即知令姐消息矣,薇敢請公子玉趾臨春申君府,我將告以一百七十水寨,九十六洞蠻族具體事宜,君可來之矣。

    薇思君切,不知所云。

    落款是小女子黃薇,卻沒提她的郡主身份。

    孟闕知她是不願以勢壓人,又激動於終於有了姐姐的訊息,不禁對黃薇頗為感激,於是道:「這黃薇郡主可真是個好人,可惜當初來去匆匆,我竟沒有及時托她代為尋找姐姐,不然只怕早有姐姐下落了,卻不知這一百七十水寨,九十六洞蠻族究竟在哪裡,我該當立刻去楚國春申君那裡找黃薇郡主殿下仔細問問。」

    星憐忽格格一笑,狀甚輕蔑,道:「這黃薇郡主也真會用女孩心思啊,她直接告訴你『一百七十水寨,九十六洞蠻族』在哪不就得了,只不過如果那樣的話,你這麼著急找姐姐,還哪有時間去會她呀。」

    孟闕本也是心思靈敏之人,只因一直思念姐姐,乍聞姐姐下落,竟沒有想通此節,但黃薇畢竟是好意,於是道:「多半這一百七十水寨,九十六洞蠻族居所隱秘,也不知是不是在楚國?」

    星憐道:「別猜了,也不用去見這黃薇,我知道這一百七十水寨和九十六洞蠻族的居所,他們就在楚國,一百七十水寨中最大的一寨在洞庭君山,他們大部分在長江一線,也有幾十個水寨分佈在東南沿海的各個島嶼上,據說渤海也有,這些人平時互不統屬,雖也是水賊,但並無大惡,那九十六洞蠻族,是楚國境內靠海山區的一些蠻族的總稱,卻也未必當真就真是九十六洞而已,多半多於此數。那一百七十寨水寇的數字聽說倒基本準確,至於他們和『武尊聖母』有關,這我倒的確沒聽說過。」

    孟闕道:「你知道去君山的具體道路嗎?」

    星憐道:「當然知道,我雖沒上過君山,但於洞庭泛舟之時,也遠遠望見過。」

    孟闕道:「既如此,我寫一封信,留在家裡,吩咐丫鬟等那吳楚南明日來取,告訴黃薇,只說我已知一百七十水寨和九十六洞蠻族所在的具體位置,這就去也,待日後有時間再去看她。星憐,你我速速收拾行裝,這就去楚地尋我姐姐。」

    於是兩人一路曉行夜宿,奔楚地而去,一路遇到客棧則打尖,遇不到就宿於野外,星憐果是矜持公主,不許孟闕逾禮,但孟闕偶爾大功告成,親個嘴她也半推半就了,兩人一路自是說不盡旖旎風光,情感激增。

    孟闕有時想,這時的貞操觀念這麼淡,這星憐卻這樣對自己守身如玉,多半是想讓自己明媒正娶她,然後把那最美好的一刻留在新婚之夜吧,其實娶星憐自己是十分願意的,無論從感情上來說,還是政治意義上來說,娶她為妻都是上上之選,但孟闕心中總有一個念頭,那就是一定要姐姐同意,自己才可正式娶妻,所以一天找不到姐姐,他都不想多考慮娶妻的事。

    這一日,來到洞庭湖畔,但見煙波浩渺,水天無際,卻不見一隻渡船,孟闕頗為著急,沿著湖岸一路尋去,終不見船影。

    此時一陣天風從湖面吹來,濕氣隱隱,湖浮天影,竟已陰雲密佈,看來竟要下雨了。

    孟闕正沒做理會處,星憐忽道:「夢郎你看,那不是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