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新型登陸船 文 / 華夏大帝

    其實這次楊宇軒的主要戰略思想就是,雖然大明軍隊在武器上佔了絕對的優勢,但是要真和島上的日軍拼起來,那可得損失很大的,不是楊宇軒不相信大明軍隊的血性,主要是楊宇軒想盡量的多保存實力,先將周圍的收拾了,在慢慢蠶食最大的一塊。

    楊宇軒的這種戰略措施,也是為了最大的保證琉球人的生命安全而設計的,因為只有這樣,日本才沒有以死頑抗的精神,就算他們發現了楊宇軒的意圖,那也是為時已晚的事情了,到那時候,楊宇軒只需要下達最後命令,那麼日本在琉球的軍隊只有防禦的份兒了,而且大明軍隊無論從武器和戰術上面都是比日本軍隊要領先很多的,所以只要步步為營小心謹慎,那麼日本軍隊就必定會被打敗趕出琉球府。

    楊宇軒帶著艦隊朝著日本軍隊勢力最弱,根基還不穩的琉球府南部前進,大明軍隊已經做好登陸琉球的準備了,而伊籐博文得之大明軍隊不是在日本軍隊最密集的地方琉球北部登陸作戰的時候,眼睛都傻了,楊宇軒完全沒有按照他設想的那樣進攻,整個防禦準備都被打亂了,現在已經來不及調集兵力朝著琉球府南部增援了。

    而且與此同時在大明在琉球府的錦衣衛的策動下,日本軍隊多次被琉球當地民兵襲擊,雖然損失不大,但是的確是給日本軍隊的防務帶來了很大的麻煩,致使日本還要調集大批軍力對本地的琉球人進行血腥鎮壓。

    清晨,在琉球府南部一小隊日本巡邏士兵看見海面上出現大批大明戰艦,心中驚慌不已,大聲喊著叫著,立刻向警戒塔跑去,敲鐘警戒,不料此時,「轟,轟,轟,轟」的幾聲巨大響聲炮聲,在岸邊的幾座簡易警戒塔瞬間化為烏有,隨後又是一陣狂轟亂炸,岸邊零零碎碎的日本士兵扔下火銃抱頭四處逃命。

    如此大的巨響和威力當時將他們嚇得屁滾尿流了,更何況這裡大部分都是新兵,駐紮在扎岸邊一帶的僅僅只有四百多日本士兵,現在已經已經都被打散了,不過這裡的主帥也是激靈,立刻將手下幾個小隊長召集過來,立刻集結是冰向炮台上面撤。

    這裡為了防衛大明的艦隊登陸,日本軍隊便在這裡修建了一個簡單的炮台,總共有五門大炮,其實佐佐木和伊籐博文心裡都很清楚,僅憑著這幾門大炮是根本擋不住大明軍隊的前進步伐的,但是他們想要的並不是要阻擋住大明軍隊,而是要拖住他們,盡量拖住大明軍隊,然後以便於後面打廢軍隊作出反應,以用來做好防禦大明軍隊攻擊的準備。

    楊宇軒站在座艦「軒」的甲板上,拿著望遠鏡看著岸邊的情況,不一會兒,楊宇軒轉過身來,說道:「現在開始放下小船強行登陸,讓各個戰艦做好掩護。」此時,在這一片海域,大明戰艦已經形成了一個完美的堡壘防禦陣型,中間的大福船以及其他運兵船放下小船,上面坐著大明士兵,還有大炮,以及其他武器,向岸邊劃去。

    這種小登陸船也是特別為了大明軍隊登陸作戰設計的,因為之前在攻打海盜的時候在登島作戰的時候,那種大船目標太大,十分危險,很容易成為岸邊的大炮的目標,而且在譚希文偷襲長崎港的時候,這種小登陸船的前身小木船運用的十分好,所以水師向南京武器衙門提出了這種小登陸船的構想。

    這種小船長八米,最寬為三米,上面尾部共有一個大槳,另外兩邊採用了一個漁夫的奇思妙想,當時應為這個,那個漁夫還破裂被調入大明水師研究部的呢,就是在這種小船兩邊裝上類似於陸地上水車一樣的小型可轉動的水車,這樣只需要兩個人在兩邊同時搖動這兩個小水排,小木船便可以行使了,而且調整方向只需要後面的大槳就可以了。

    這船上的小水排也是經過多次試驗的,他的排水而產生的動力已經達到最大,這種小船行駛起來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力划槳的漁船的速度,而且這種登陸船上可以裝載三十名正規士兵,或者是八門大炮,這也是大幅度的減少了大明水師在登陸作戰的時候的傷亡,挺高了登陸作戰的效率。

    目前這種特製的用於登陸作戰的小船還處於大明軍事保密技術之中,還不允許運用於民間,現在每艘大福船上面都會帶有這種小登陸船至少十艘,其他戰艦上也是有少許的配備,楊宇軒的一聲命令,便有著近四百艘的小登陸船便載著大明士兵向岸邊快速駛來,這時候岸邊的日本士兵也是開炮反擊了,不過由於射程原因基本上打到最遠的時候已經沒有什麼威力了,在戰艦的配合下,這第一批大明士兵非常順利的登上了這一塊陌生的土地,為了大明而戰,更是為了自己而戰。

    這些士兵對楊宇軒的崇拜那真可謂是像神一樣的,因為在大明士兵的眼裡,楊宇軒就是大明的戰神,不可戰勝。不管什麼時候,楊宇軒在大明軍隊中建立起的那種崇敬軍功制度和氛圍只是大明軍隊的士兵是不畏懼於戰爭的,相反戰爭對於他們那就是機會,證明自己的機會,讓自己成為將領的機會,這些年楊宇軒在大明軍中提拔了許多的年輕將領,這給很多士兵做了榜樣,大家都相信,只要有真正的才能,國公爺一定會欣賞,然後給予重任。

    這第一批登陸的士兵雖然各個都有一顆好戰的心,但是他們十分清楚他們登陸的首要目的,那就是建立穩定的前進基地,為後續登陸的大明軍隊做好防禦,所以,他們登陸後,沒有急著進攻,這倒是給日本士兵一個意外,,都不理解為什麼這幾千大明士兵為什麼在岸邊形成了防禦隊型,而不是進攻,真是讓人匪夷所思。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