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一百零三章 私晤 文 / 華夏大帝

    楊宇軒快馬加鞭終於很快到了皇宮門口,皇宮大門的禁軍頭領一見是國公楊宇軒,便立即上前牽住了馬韁,著人進宮通報,楊宇軒也是順勢下馬,卸了腰間的佩劍,便獨自進宮去了,朱詡聽到楊宇軒回來了也是十分的高興,正要召見,沒想到楊宇軒已經到了。

    「微臣拜見皇上,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楊宇軒跪倒在地上,大聲呼喊萬歲,朱詡見楊宇軒跪倒在地頓時心裡更是湧出少有的感動,連忙上前扶起楊宇軒。

    「朕都說過多少次了,沒有其他臣子的時候,你就不要行禮下跪了。」朱詡好像責怪的說道,其實心中也是十分的歡喜,這麼多天來,除了在朝議上的那群老腐儒給他臉色看,跟他爭執之外就沒有什麼好臉色,十分的惱火,這下看見自己最信任的人回來了,當然是十分的高興,這在朝議上也有個角色對付腐儒了。

    「皇上,我剛回京,就聽李然李大人說,現在朝中現在為了開海禁的事情鬧的是不可開交,而且現在反對開海禁的人也是十分的頑固,甚至把祖皇帝都搬出來了。」楊宇軒說道。

    「是啊,這些該死的老腐朽,真是頑固不化,要是不是這次水師戰勝贏得戰勝,哪裡有如此多的餉銀,發放餉銀,賑災救民,支持大明的戰事,朕恨不得把這些老腐朽全部罷官趕回老家去。」朱詡一提到這些老腐儒也是氣不打一處來。

    「皇上切莫與這些大臣們鬥氣,他們也是為大明著想才會這麼做的,這也是忠臣的表現啊,您要是真的治他們得罪,恐怕在民間會說不過去的!」楊宇軒見朱詡火大,所以也是安慰的說道,也向朱詡闡述著這群老腐朽的優點,的確,這群老腐朽當時太后專權獨政也是這群老腐朽拼了老命也是才保住現今的大明江山,要不然在很早之前,太后就下手了,特別是在先皇后期,朝中基本上也是陳家的天下了,太后也是忌憚這些老腐朽的勢力,所以一直推遲了自己的大計劃的。

    朱詡聽了之後也是連連點頭,但是又搖頭:「拿這些老腐朽真是沒辦法,那麼這海禁怎麼辦,這就不開了,我們這麼多年的努力,不能全廢了啊!」朱詡痛心疾首的說道,心中萬分的不甘心,但是又是很無奈的說道。

    「皇上,你放心吧,有我楊宇軒在就絕不會讓這件事情付諸東流的,我一定要開海禁,哪怕付出生命的代價,這個海禁真的是把我們大明害苦了,我們一定要打開這個桎梏,皇上出現的一切後果,有微臣一律承擔,你放心吧!」楊宇軒斬釘截鐵的說道,語氣不容置疑。

    「你當我是什麼人,我朱詡豈是那種貪生怕死,遇到困難就退縮的昏君,庸碌的皇帝,楊宇軒你太小看我了,我要你看看,我要那些腐朽的大臣們看看,我朱詡說到的事情,必須做到,而且要做的漂亮,你楊宇軒進一步,我朱詡絕對不退一步,我絕不會躲在你後面,讓你去承擔,這次的事情關係大明的國運未來,我怎麼會兒戲,明天我們兩個一定要齊心協力,一定要打個大勝仗。」朱詡語氣十分的高昂,就想要出征前的戰士一樣。

    看著朱詡的眼神,楊宇軒顯示默然了,這個政治決策不是那麼簡單的,一旦成功,那皇上是明君,要是失敗了,那皇上就要被後世說成昏君了,發言權永遠都是在勝利者的一方,同樣,人們只會對勝利者歌功頌德,但是看著朱詡眼神中透露出的堅毅的表情,心中也是下了決心,一定要幫助皇上贏得這次政治鬥爭,不管付出什麼代價,每朝每代能有這麼一個開明的皇帝真的是很不容易,莫要辜負了老天對天下黎民的憐惜!

    「好的,皇上,我楊宇軒再次發誓,一定輔佐皇上,開了這個海禁,一定要為大明的百姓謀福祉,一定為大明的江山社稷付出我最大的精力,明天我絕不會讓皇上一個人孤軍奮戰的。」楊宇軒意志堅定的對著朱詡說道。

    其實想這些沒有硝煙的戰爭才是最可怕的,歷代統治者對這些文人也是大加控制,十分的嚴格,使得文化發展也是十分的緩慢,讀書人說道話那事最可怕地,中國一直以來的統治者都是尊崇孔子論,而且孔子的思想,雖然有很多都是精華,但是由於現在的社會有很多都已經事過境遷了,所以也成了社會發展的桎梏,但是讀書人不管這些,千年以來的讀書思想都沒有改變,所以很難改變這些,就像現今,有些有悖於孔子思想的改革就很難實行。

    就像開海禁就被這些老腐朽關注於背棄祖宗的制度,有愧於大明歷代皇帝的行為,所以很難開海,但是這些老腐朽也是知道大明現在的財政與禁海之前相比是大大不如從前了,但是就是礙於這個遵從祖制的道理,就是硬是不鬆口。

    用這些老腐朽的話來說,如果真的要開海禁的話,那就是「國不將國」了,最嚴重的便扯到亡國滅種上面去了,這可是大忌,朱詡也是只能忍氣吞聲,每次與大臣爭執,都是李然在後面打圓場,因為他也是覺得朱詡太過莽撞了,現在江南局勢還不明朗,而且楊宇軒還沒有發回具體的消息,所以現在談論這個也是為時過早。

    很多大臣不僅在攻訐開海禁的同時還攻擊楊宇軒頻繁出戰導致大明現在財政拮据,民不聊生,其實大明自從朱詡登基以來,百姓的日子還過多了,少了很多繁重的勞役,而且也是使許多無田的百姓都分到了田地,最重要的是吏治經過整頓之後,現在已不再是威脅大明江山的蛀蟲了。

    楊宇軒與朱詡有坐下來說了一會兒話之後,便也是匆匆的回府去了,等待他們的便是明天的一場激烈的政議!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