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大明轉折之華夏帝國

正文 第十五章 火器衙門 文 / 華夏大帝

    就在太后黨,王黨和劉黨正在為這幾天發生的刺殺事件頭疼的時候,楊宇軒和皇上,李然正在緊鑼密鼓的不知自己的力量,楊宇軒正在四處搜集關於火器的相關資料,以及四處搜羅懂得火器的人。

    朱詡的年號為仁治,仁治二年,朱詡成立了火器衙門,火器衙門最高官職為都督,下設三個都司,分管研究,製造,檢驗。都督由楊宇軒擔任,火器衙門設立在城外,這是為了京城安全,火器衙門肯定離不開火藥,在京城一內不安全,所以楊宇軒將火器衙門選址在城外,人少地多,而且能建在多個實驗廠,和訓練士兵使用火器的練兵場!研究火器的人總共二十一個,火器衙門共有一百三十個人,有楊宇軒調動一百禁軍護衛!

    在火器衙門的周圍的居民剛開始對一聲聲爆炸聲甚是害怕,有的搬走了,後來留下來的都習慣了,當時西方已有了火槍,但性能並不好,射速慢,保存麻煩,所以還沒有普及軍隊,而大明現在軍隊中少量的火器,依然停留在火銃,火炮,這些都是射速慢,射程短,所以一直都沒有成為戰場上的主武器!

    到現在西方火槍可以和冷兵器配合使用,主要西方沒有足夠的人力和物力,所以導致他們的或其發展速度不是很快,而大明則是由於一直故步自封,盲目自大,所以導致火氣一直都沒有發展起來,就算戰船上配備的火炮也不是很多,相對於西方各國非常注重海軍的建設,他們的海軍雖然武力強大,但數量畢竟是有限的,現在西方憑著火器厲害他們的勢力已經發展到了印度洋,現在正在覬覦南洋一帶。

    楊宇軒在火器衙門待了六天,這六天讓他感覺火器前途不可限量,要是以後明軍配備了強大的火器,任什麼關外韃子,南洋蠻夷都不是大明的對手了。楊宇軒突然感覺火器衙門十分重要,所以回到城內之後有調撥了一百禁軍護衛火器衙門。

    太后也越來越不安分了,她的弟弟陳布現在極力拉攏京軍各個將領,王黨,劉黨,太后黨現在走得非常的近,有些王爺也是蠢蠢欲動!

    楊宇軒七天之後回到家中,便叫來李大用。

    「大用,你帶著我的親筆文書去一下吳崗寨!找到他們的寨主吳森!」楊宇軒說著就拿了一封已經封好了的信件給李大用。

    「侯爺,這,吳崗寨不就是咱們那年送貢品,你去進京趕考時所路過的那個地方嗎,還遇到了劫匪!,會不會是吳崗寨所為」李大用疑惑的問道。

    「不會的,其中有一些誤會,你可能誤會他們了,他們很是俠義,如果能夠收歸己用,那邊是一件好事。」楊宇軒說謊不臉紅,他不想再生事端,所以隱瞞了過去!

    「哦,是的,侯爺,卑職這就啟程!」說完李大用便帶著兩名家將出去了!

    楊宇軒最近公務十分繁忙,已經好久沒有和蘇小妹一起吃飯了,這次回府蘇小妹可是高興壞了,忙裡忙外,就是想讓楊宇軒舒舒服服的,楊宇軒看見蘇小妹忙來忙去,心中甚是不忍,便拉著蘇小妹坐到客廳餐桌旁,不讓她幹活。兩人說了好一會兒,然後吃完飯後,楊宇軒便回書房計劃著怎樣將大明的幾個惡瘤拔除,重還大明一片朗朗青天!

    太后為了拖住楊宇軒一派的發展速度,突然想出了給朱詡納妃的主意,命楊宇軒為這次皇上大婚的主辦官員,楊宇軒雖然知道這是太后給他下的套,但他不得不鑽,就算皇上不干也不行,子女的婚姻本就是父母做主,這可涉及的到孝義了,而且還要非常小心謹慎,一個不小心,就會落個將皇上大婚視同兒戲的罪名,這豈不是欺君,那樣的話,各黨派就會聯名上書罷黜楊宇軒,甚至殺了楊宇軒。

    不過楊宇軒一派也沒有示弱,在早朝上,李然的得意門生楊錦(戶部侍郎)參了戶部尚書高彩一本,河北黃河段洪水氾濫,淹沒大量農田,房舍,死傷數十萬,而高彩知而不報,只以為當年朝廷出資給河北黃河一段修築堤壩的時候,高彩從中貪污許多,導致堤壩工程實質是偷工減料之後的豆腐渣工程。

    之後徐宏參了太后身邊的宦官高彩一本,身為宦官,卻干涉朝政,蠱惑太后,培植親信,還把這幾年高文和高彩的書信給拿了出來,這一下可把高彩給嚇壞了。

    直接就跪倒在地上求饒。但朱詡沒有理會直接下令移交刑部,三日後處決,抄家,族人貶為墮民,墮民比一般的百姓地位還低,有點類似於奴隸!

    高文因為有太后的庇佑,所以朱詡還沒有動他,只是言語斥責,讓他以後安分點。

    「高文,你怎麼找高彩這種只知道癮頭小利的人辦事呢!,真是混賬奴才。」太后在朱詡走後,心中微怒!

    「奴才該死,奴才一心想為太后辦事,是奴才瞎了眼!」高文立刻跪倒在地,一個勁的求饒!

    楊派和太后黨打得火熱,楊宇軒這幾日卻忙得很,一點邊都沒沾上,皇上大婚,那豈可兒戲,到時候是要邀請四方友人的,太后已經定了婚期,就在三個月後,楊宇軒已經發出數十份信件由官驛傳送出去到各個地方藩王,大臣,各國使節!

    楊宇軒還跑的檔案館裡去翻閱以前歷代帝王大婚的史書,因為他連自己的婚禮都是蘇小妹家一手操辦的,自己根本就不會,而且他沒事就拉著禮部個司官員一起7準備,忙的事不可開交。

    但就是這樣,楊宇軒依然沒有忘記朝政,每天晚上都會去見一些官員,交代一些事情,而且他建議朱詡,藉著大婚的事由,進行一些小的改革,或者是以上貢的名義收回一點各地藩王的封地,但不能多,朱詡感覺這是個安撫民心的好辦法,便囑咐楊宇軒和徐宏,李然等人一起商量個方案,然後由朱詡頒布。

    三天之後,一個伴隨著皇帝大婚的一些小的改革措施出台了,而且太后也不好出面阻撓,畢竟皇帝已經頒布詔書,而且是以為大婚沖喜為由,心裡只是嘀咕著這和肯定又是楊宇軒搞的鬼!

    福寶在大殿之上宣讀皇上詔書那可是相當大聲啊!他也知道這都是皇上和侯爺想出來對付那奸佞之徒的,所以心中高興,有意讀得很高聲,這清流派和楊派聽了樂呵呵的,只有各地的藩王,太后黨,及其他黨派聽了之後愁眉苦臉的,心中想,這要是在平時早就反對聲此起彼伏了,可這是皇上大婚的詔書,誰敢反對啊!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因朕大婚所以要大昭天下,要天下與朕同喜,由赤霄侯負責,精編地方軍,讓更多的人減少服兵役的時間,讓他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以顯朕的仁慈;再命李然負責監督地方的吏治清查,把出現冗雜官員的地方全部徹查出來;各地藩王貢獻出來一萬畝地出來救濟那些貧苦百姓,以慶賀朕大婚,但是貢品不能少!欽此!」

    朱詡這麼寫,是有他的用意的,這樣,又不會太狂妄,而且給人一種錯覺,讓別人以為他還是個好大喜功的皇帝,只是做做樣子,但朱詡和楊宇軒就是這樣藉著他人的失誤判斷,減少詔令頒布時的阻力,來給人家下套的,到時候誰要是不執行,那就是抗旨!

    就是這樣的兩個人把朝廷三大派系玩的團團轉,但是三大勢力能這麼輕易的善擺甘休嗎!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