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7章 :出訪德美 文 / 我愛123
第177章:出訪德美
1936年的冬奧會在德國舉行,柴永波應邀前往訪問。柴永波的目的很明確,一旦中日開戰,必須有一條可行的運輸線。太平洋海域被日本封鎖,只有從南海另開新路。
八月份的奧運會,中國共派出69名運動員,參加田徑、游泳、舉重、拳擊、自行車、籃球和足球6個大項的比賽。柴永波和他們一同前往,宋子文把旅途的費用強加在了他的身上。
輪船上,時任浙江大學體育部主任的舒鴻,和柴永波進行了短暫的交談。「舒先生是籃球裁判?」柴永波感興趣的問道。
舒鴻點頭:「我是浙江大學體育體育教師。」
柴永波從小就在山中長大,這多年又為商業、工業長年奔波。對體育他從來沒有一點認識,更別說看一場球賽:「花費這麼大代價,為參加幾場比賽、值得嗎?」
舒鴻看著柴永波:「體育指的是以身體活動為手段的教育,發展體力,增強體質是目的,培養合作精神、自娛自樂、通過參加各種運動來實現競賽目標。隨著國際交往的擴大,體育事業發展的規模和水平已是衡量一個國家、社會發展進步的一項重要標誌,也成為國家間外交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
「我能這樣理解嗎?體育是一種運動遊戲,在運動中達到鍛煉的目的。」柴永波虛心請教著。
舒鴻笑了:「不錯,體育確實包含著你說的意思。」
柴永波邀請說道:「奧運會結束,我希望舒先生到我們盧氏去任教,或者給我們聘請幾位高水平的體育教師可能辦到?」
「一個盧氏小縣辦體育學校?」舒鴻沒有放在心上,國民政府不重視的事情,一個山區小縣有能成甚氣候。舒鴻的導師就是籃球運動的創始人奈·史密斯教授。1925年,舒鴻還在美國克拉克大學拿到了衛生學碩士學位。在春田學院,舒鴻被選入校籃球隊。他雖身高不足1.70米,但打起球來機敏靈活,是隊中的靈魂人物。除了打球,他的一大愛好便是擔任比賽裁判。他當裁判眼明心細、且反應奇快,每次判罰都很公正,贏得了讚譽。
隨中國代表團漂洋一個月,來到德國柏林,柴永波和大家分手,並且對前來接應的德國官員說道:「他們的一切消費記在我的名下,再見舒先生。希望我托你的事給我辦好,最好是世界上頂級教練。」
阿道夫·希特勒童年在維也納的生活時,貧困潦倒時受到過一家旅居奧地利的中國家庭的無私幫助。當知道希特勒有很好的繪畫天分時,這個善良的中國家庭還主動幫他聯繫了聞名的維也納大學,希望能資助他進入大學學習。
蔣介石與希特勒一直有書信來往,向德國派了大量的公費留學生。希特勒承擔了1936年奧運會,中國代表團的全部費用,並稱中國人是「特殊的不同一般有色人種,理應享受更多權利。」
1936年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是在納粹德國反猶排猶浪潮的背景下進行的。在德國,對猶太人的仇視和迫害由來已久,而納粹德國元首希特勒對猶太人的仇視更是超過了他的前輩。
王正廷作為總領隊率領中國代表團參加1936年柏林奧運會,柴永波在十幾天的訪問後,和王正廷見面。與舒鴻等三個人在密室裡進行了交談。
「體育我不懂,但我看出這屆奧運會不同尋常。猶太人希特勒既然不喜歡,你們就把他們優秀的運動員、教練給我聘請過來。」柴永波說著自己的打算。
舒鴻一驚:「你要聘請外國教練?」
「不行嗎?」柴永波反問。
王正廷是中國近代著名外交家、社會活動家,他對柴永波的一切還是瞭解的:「行!這件事我來辦。說說你需要的人才。」
「籃球、足球、射擊、游泳、武術,先確定這五項吧。」柴永波不想貪多,他要慢慢的消化。
柴永波和德國政府簽訂了幾項商業合同,雖然感覺到德軍強大,但沒有自己需要的東西。德國本來想用各項工業技術吸引柴永波的資金,沒想到計劃落空。也就不再重視他的作用,柴永波趁機到比利時進行了訪問。
第二次來到這裡,柴永波的心情非常愉快。柴永波參觀完飛機場的離心型渦輪噴氣發動機,一口氣簽訂一千五百台。並且在鋁材、銅材、特殊鋼材的商業性購買三千五百萬美元的貨物。
「我需要貴方在兩個月內把貨物運到,這樣的要求不過分吧?」
比利時飛機公司滿口答應:「按合同辦事,請你按時匯款。」
柴永波正要回國,布蘭妮發電報讓他速到美國去。「又出什麼事了?」柴永波緊張的問。
「羅斯福進行新一輪總統競選,很多事需要你親自去辦理。」李剛毅拿著電報回答。
柴永波苦笑著:「幾個月在海上度過,這樣的日子讓人難受。」
在羅斯福就任總統一年後,美國的經濟形勢有了很大的改善,這是毫無疑問的。銀行開門營業了,越來越多的人有了工作,農民的生產和生活條件有了好轉,窮人不再像以前那樣處於災難的境地了。然而,美國經濟形勢還遠未達到完美,上千萬工人仍然還沒有工作,年輕的大學生畢業後找工作只能憑運氣,絕大多數企業主的營利還很微弱,甚至幾乎沒有。在度過最困難的危機時期後,美國的一些社團開始攻擊羅斯福和他所推出的經濟計劃,保守分子斷絕了與羅斯福的關係,他們指責他奉行的是社會主義經濟政策。
更為嚴重的是,羅斯福受到了其黨內改革家們的批評,許多受歡迎的領導人以其鮮明的觀點而得到大多數美國人的支持。羅斯福看到國家的團結面臨崩潰,保守派指責他是社會主義者,而左翼分子則批評他在結束大蕭條方面所做的努力太少。他發現,他必須改變路徑。羅斯福知道他不可能再次得到保守者的支持,他的政策太過激進。所以,在他第一個總統任期進行到一半的時候,他開始支持一些新的改革,以便能夠贏得左翼分子的更多支持。
自從羅斯福政府成立伊始,就是超預算支出,但總統和他的顧問們之所以這樣做,只是為了能夠結束經濟危機,他們認為預算赤字是無奈之舉。他要設法讓聯邦政府的預算得到控制。
在第一屆任期內,羅斯福是依靠他的靈活手腕和主要是私人關係來同國會頭目打交道,並且利用人們對危機的反應來控制國會;但他想的只是在國會取得近期的暫時勝利,而沒有注意通過國會的一般議員建立起一種牢固地位。
一開始,羅斯福就以其一貫的實用主義精神,來對待國會中權力分配的實際情況。既然各委員會的領袖有權,他就同委員會的這些實權人物打交道。在進行這種接觸的時候,他是十分擅長於討人歡心,他處世所以圓滑得體,靈活變通,並且還善於把握時機,而且對於頭頭們本人的政治問題又是如此敏感,所以重要法案的成敗往往取決於總統個人的運疇能力。
他一再博得格拉斯、哈里遜、泰丁斯、薩姆納、道頓這類人的支持,並不是因為他們本人喜歡新政,或者具體地支持某項法案,而是他們樂於和甘願聽命於總統個人。
羅斯福的領導才能在於他能夠敏捷而又十分得體地使用說服、哄騙、奉承、欺詐、交際、承諾、討價還價等手段。他在人事關係上的那種罕見的本能使他能採用最合適的辦法使最不樂意合作的議員改變主意。
柴永波聽完布蘭妮的介紹,非常清楚地認識到:「美國國會和羅斯福矛盾嚴重,黨派鬥爭有可能失去這位充滿自信、又有一點剛愎自用的好總統。」
柴永波經過幾天的美國實地考察,拿出一千萬交給羅斯福的助理:「支持羅斯福先生參加競選。」
羅斯福秘密接見了柴永波:「你的行動我瞭若指掌,很感謝你對我的工作成就的肯定和支持。柴先生,你認為我的希望有多少?」
柴永波冷靜的回答:「對半!」
「哈哈哈哈!和我想的一樣!」羅斯福擔憂的神態用大笑掩飾著。對於柴永波的來訪,他甚至比以前更討人喜歡、更能打動人心、氣宇軒昂的姿態也並未稍減。如果說有什麼變化的話,那就是他的洞察力在擔任總統的歲月中磨煉得更加敏銳了:「我不想當獨裁者,但對某些人挖空心思故意製造的黨派對立和政治上的對立,必須進行打擊。由於某種不可告人的理由企圖推翻現政府的人,無中生有地使人們產生了一些愚蠢的幻覺。」羅斯福的話語之激烈反映他當時是十分的痛心和惱怒。
柴永波同情的說道:「我會以一個美國公民的身份支持你,在你施政中需要的資金是我唯一可以幫上忙的。」
羅斯福微笑著:「你的心意我懂,但這是政治的較量。強大的利益集團步步進逼,要求不要改組他們心愛的機關。被煽動起來的群眾對總統權力過大而產生的擔憂。
教育部免於改組,因為宗教集團普遍擔心把它重新安排在其他政府機構中以後,則會加強聯邦對它的控制。在退伍軍人組織的抗議下,退伍軍人管理局也免於改組。還有一些重要機構得以逃脫。明知不可為,我就需要讓步。美國人民不需要我時,我會考慮退出政治舞台。」
柴永波笑笑:「以進為退不失是一種最有效的辦法,但我自信,總統閣下會讓我驚喜的。」
羅斯福伸出手:「我會記住你的話。」
柴永波和他的手緊緊地握在一起:「願意效勞總統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