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仙俠修真 > 修真奧義

正文 修真詞義——寫給不懂文言的書友 文 / 量子弦的思考

    《修真奧義》的創作,借助了《中華道藏》中的各類典籍,也用了很多的修真名詞,因為創作的需要,有的做了一些處理,為了方便書友看得比較明白,故羅列了一些比較基本的現實修真詞語,做一簡單的翻譯,希望能有所幫助。

    一氣,指先天一氣,又稱為先天真一之氣。是指在天地產生之先,混沌未開、陰陽末判之時,生天生地生人生萬物的原始之氣,稱為先天一氣。人在下生之時,此氣即由天地之間降人人身。欲求長生,須保此氣。老子《道德經》曰:「道生一」,即為生此一氣。

    即一陽初動。修煉者經過一定的功夫,收心入靜,調節身心,使得身中生發出新的生氣,此生氣即為陽氣,稱為一陽,又稱一候。在《周易》而言,其封象為「震為雷」(一陽爻生於二陰爻之下)或「地雷復」(一陽爻生於五陰爻之下),此一陽爻,即代表一陽初動之氣,又稱一陽來復。王重陽《五篇靈文》曰:「凝神下照坤宮,杳杳冥冥,而得真氣發生,神明自來,謂一陽生而為復也。」

    先天一氣最初產生之時,其氣萌動,至微至細。彷彿種子入士之後,剛剛拱出的嫩芽,雖然微小,但是蘊含無限生機,故稱「黃芽」。其他異名甚多,如金芽、黍米、刀圭、一點、一粒、些子、丹頭等,均言其極微小而極珍貴。

    黍米,是以其極小的形狀作為比喻,言其極精極微的意思。在丹道指先天發生的清陽之氣,雖然至為精微,但是卻可以點化全身陰質,脫胎換骨,故其效力無比。這一名詞,乃由外丹引用而來,在外丹裡面,原本是指藥物的用量。如丹書云:「黍米之丹,居然能夠點鐵成金。」這裡是指外丹所用的丹頭,意思是說用黍米船極小的藥力,居然收到極大的功效。而在內丹上面,黍米二字就是一個純粹的比喻,因此不可看作吃飯的米粒,而求之於有形。張紫陽真人在《金丹四百字》中言:「烏肝與兔髓,擒來歸一處。一粒復一粒,從微而至著。」就是說內丹所採取的先天真一之氣,至精至微,如同黍米一樣小,須要一粒一粒,逐漸積累,才能慢慢煉成金丹大藥。《金丹四百字》又言:「混沌包虛空,虛空括三界。及尋其根源,一粒如黍大。」這裡是說先天根源,其質甚微,如同黍米之大,然而卻可以生化萬物。得此妙藥,才可以超神入化,了生脫死,成就大道。

    黍米之義,見上條。半黍之義,則言其更加微小。比喻在內丹的修煉之中,精傑神的變化至微至紉,非常精妙,故用半黍,愈見精妙。

    丹頭,在外丹而言,是指燒煉之時用作點化神丹的藥物,如同點豆腐之滷水一般。在內丹而言,是指用作點化全身陰質的先天清陽之氣。《翠虛篇·金丹詩訣》云:「丹頭只是先天氣,煉作黃芽發玉英。」

    子時即半夜11點至1點之間,此時太陽開始從北方升起。喻之人身,即為一陽初動之氣,從下元(北方)氤氳升起,與太陽初生之子時相同。又因此一氣之發生,未必就在真正時間上的子時,故稱為活子時。崔希范真人《入藥鏡》日:「一日內,十二時。意所到,皆可為。」即指活子時而言。伍柳派丹法以外腎興起之時,稱為活子。

    中華道家認為,人身各個關節部位,均有神居而主之。統領全身所有眾神的宗主,乃是泥丸中心之神,因此稱為一部之神。泥丸之內,分為四正四隅八個方位,加上中央一位,共為九宮。九官之**有九位神主之,中央方圓一寸之處,乃為泥九之神所居之處,此即人身眾神之總管。修煉之人只要存想一部之神,就可以延壽遺齡。《黃庭內景經》曰:「泥丸九真皆有房,方圓一寸處此中,內服紫衣飛羅裳,但思一部壽無窮。」即指此處。

    一斤,又稱二八。中華道家修煉學認為,人在下生之時,秉受天地之氣360株,合為一周天之數,加上秉受父母之氣24株,共為384株,乃為易象封爻之數(64封共有384爻),亦合古制一斤之株數。所謂古制一斤,即為16兩,分為兩個8兩,故稱二八。丹道在人身陰陽二傑之配合,猶如水火既濟,必須二者相等。如果火大則水少,水大則火小,故此必須各有半斤之數,才能共合一斤,補足人身本來元氣之數。否則便有傷丹之虞,所以便以二八為喻。一說二八為金半斤,水半斤。金半斤為元氣,水半斤為元精,比喻在有質無質之間,即丹書所謂「神水」。

    神水,又叫做「靈泉」。在內丹比喻為先天元精,乃由先天一氣所化。雖然已成為液,但是又非濁質之精。好像人身上的真液,可以自動的上下周流,乃由真氣所化而來,雖然成液,但是又非純粹下流之水。此液之中,其實含有先天一氣的作用,故此稱為神水,修煉內丹,此為真正藥物。

    一陽初動之時,稱為一候。此時藥苗尚嫩,故不可采。而至其氣漸生,最為盈盛之時,猶如十五之月亮,正是圓滿之候,乃為不老不嫩之時,稱為二候,此時正可採藥。王重陽《五篇靈文》:「乾甲即十五日是也,此日圓滿,乾坤之時也。鄞鄂已成、玄牝已立、金花已現、三陽已備之時,月圓滿於甲方,應乾之象,恐其金逢望遠。正是日月重明之際,再得藥之候,二候得藥也。」《伍柳仙宗》又稱為「二候采牟尼」。

    三彭,又名三屍、三屍神、三屍蟲等,包括上屍神、中屍神和下屍神。三屍神皆為人身之陰神,即陰氣。道書上面說,上屍神名為彭候,在人頭內,令人愚癡呆笨,沒有智慧。中屍神名為彭質,在人胸中,令人煩惱妄想,不能清靜。下屍神名為彭矯,在人腹中,令人貪圖男女飲食之欲。一說三屍神住在人之後三關,即尾間、夾脊、玉枕之內,使人無法修道。必須以自身陽氣,打通三關,方可驅逐三屍,去除魔障。

    「三屍」即是「三彭」,前面已有解釋。中華道家修煉須要斬除三屍,才能去掉陰魔。其中方法很多,有誦經的方法,有符咒的方法,有守庚申的方法,有服丹藥的方法等等。在中華道家修煉學而言,惟有修持內煉功夫,培養自身陽氣,氣足之後,聚於丹田,而後衝開三關,直透骨髓,才能永遠趕走三屍。三屍一去,陰魔自消。陰魔消除,陽氣自來。此步功夫,稱為「斬三屍」。修真之士,自知其效。

    三寸,又曰「三寸氣」,三寸指咽喉部位。《莊子》曰:「眾人之息以喉。」三寸即是指呼吸之氣。一刻功夫現代人的時間觀念,一個晝夜共為24小時,每小時分為4刻,共為96刻。古代人所用的曆法,規定一個晝夜共為100刻。張紫陽真入在《金丹四百字》序言中說:「夫一年十有二月,一月三十日,一日百刻,一月總計三千刻,十月共計三萬刻。行住坐臥,綿綿若存,胎氣既凝,嬰兒顯像,玄珠顯像,太乙含真。三萬刻之中,可以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何也?一刻之功夫,自有一年之節候。所以三萬刻,能奪天上三萬年之數也,故一年十二月,總有三萬六干之數。」即是說修煉之人,可以用極短的時間,得到極長的壽算。三萬六干之義,即指一年之刻數。三豐祖師亦云:「一刻中,上半刻為溫,為進火,為望,為上弦,為朝屯,為春夏;下半刻為涼,為退符,為晦,為下弦,為暮蒙,為秋冬。一時則有上四刻、下四刻之分,即一日、一月、一年皆同。此之謂攢簇陰陽五行,一刻之功夫奪一年之氣候也。」

    五芽,又稱五牙,指東西南北中五方之生氣。中華道家修煉學認為,此五氣通人身五臟之氣,故采此五氣,可補五臟。《道藏》之中,有「服五芽氣法」。

    丹,分為內丹和外丹。中華道家最早從事外丹燒煉,即用金石草木等物質煉丹,以為服食之用。內丹名詞來源於外丹,內丹是以人身三寶精氣神作為藥物,在體內修煉成丹,又名大丹、聖胎、道胎、嬰兒等。

    還即返還,即是把自己喪失的三寶精氣神,通過修煉,培補虧損,還歸自己身中,進一步煉成內丹,堅固形體,做到青春不老,以達到延年益壽的目的,這還僅僅是就其一般意義而言。在中華道家通過修煉,不僅可以便自己的**生命得到完善,更加可以通過天人感通,不斷深化自己的道力,達到《莊子》所云「形全精復,與天為一」的高妙境界,而可做到「上與宇宙同體,下與天地精神往來。」

    烏肝,在修煉之中,指輕清上升之元氣。王重陽《五篇靈文》謂:「真氣上騰,升入乾官,動而後靜,合陽中之陰,名日烏肝。」

    免髓,在修煉之中,指丹田發生之元精。王重陽《五篇靈》謂:「先凝神,聚於坤位,靜中生動,采陰中之陽,名曰免髓。」

    金烏,代表太陽,在封象為離,在人身象徵元神;玉兔,代表月亮,在封象為坎,在人身象徵元氣。

    中華道家修煉,將仙分為五種品位,即鬼仙、人仙、地仙、神仙和天仙。所謂鬼仙,指只煉心性,或者尚未得到真正口訣,不能修成純陽之體,因而只出陰神,名為靈鬼。名雖為仙,其實乃鬼,但是能夠通靈,與平常之鬼不同。鬼仙住世,約可存在五百年左右的時間,五百年後就要投胎轉世才能存在。所謂人仙,雖然外表和人沒有區別,但是能夠免去老病死的痛苦,可以長生住世。所謂地仙,是指修煉層次在人仙之上,已可達到寒暑不侵、飢餓無害的程度,雖然還沒有做到出陽神,但是已經能夠免去衣食住行的負擔,可以自己控制生死。所謂神仙,是指陽神已經修成,有了神通變化,能夠陞遷自如,已了生死大事。脫棄軀殼,飄然獨立,聚則成形,散則為氣。所謂天仙,則從神仙的品位,再求向上一層的功夫,超出人類所在的環境之外,別有天外之天。而且可以做到「天地有壞,這個不壞。」可與宇宙同存,乃為中華道家修煉之最高境界。仇兆鱉《悟真篇十家注》中引翁淵明註釋,論述五等仙最為簡明:「仙有數等:陰神至靈而無形者,鬼仙也;處世無疾而多壽者,人仙也;飛空走霧,不饑不渴,寒暑不侵,遨遊海島,長生而不死者,地仙也;變化無質,隱顯莫測,或者或少,至聖至神,鬼神莫能知,蓍龜莫能測者,天仙也。」以上五等,皆須以真修實證印驗之,不可以世俗凡情擬議之。

    六時,又名為「六候」。道家修煉,將人身任督之周天分佈為十二地支,後面督脈為子、丑、寅、卯、辰、巳,前面為午、末、申、酉、戊、亥。因其合於十二時辰,故此前後各稱為六時,而又各分為六候。後面六時,謂之進陽火,屬陽用九。後面六時,謂之退陰符,屬陰用六。用以說明人身一氣升降之變化,及其火候抽添之運用。

    七門,即是天門泥丸、地門尾間、中門夾脊、前門明堂、後門玉枕、樓門咽喉、房門繹宮等七處門戶,乃為修煉之重要關竅,五臟六腑皆繫於此。《黃庭經》云:「中有真人巾金巾,負甲持符開七門,此非枝葉卻是根,晝夜思之可長存。」即指此七門。

    按照道家《黃庭經》的說法,大腦之中,共有九神居之,周圍有八個,即四正四隅之神,圍繞正中泥九之神,此八神總稱為「八素」。

    七返九轉,又稱七返九還,是中華道家修煉學的專有名詞,是用易數來比喻內修之道。按照易學《河圖》的說法,五行生成之數為:天一生水,地二生火,天三生木,地四生金,天五生土;地六成水,天七成火,地八成木,天九成金,地十成土。其中一三五七九為生數,共計二十有五;二四六八十為成數,共計三十之數。二十五生數與三十成數相加,共計五十有五。天一生水,自腎為始,水一,火二,木三,金四,土五,此則五行生數,三陰而二陽;地六成水,自腎為起,水六,火七,木八,金九,土十,此則五行成數,三陰而二陽。人身之中,即具五行生成之道。水為腎,而腎得一與六;火為心,而心得二與七;木為肝,而肝得三與八;金為肺,而肺得四與九;土為脾,而脾得五與十。五臟之中,每髒各有陰陽之分。其中成數之最大者,乃為七與九兩個陽數,因為天九為一成數,天七為一成數。而此陽數,即代表人身之陽氣。修真之土,始則交媾龍虎,而採取身中之陽氣,以點化全身陰質,成就純陽之體。心七之數,乃屬心神,心火下降,即七返於中元而入於下田,結就大丹,乃曰「七返還丹」。而又以九為肺之數,肺屬金生水,水為元精,精由氣化,故九數乃喻元陽之氣,以此陽氣周流全身,使陰消而陽長,謂之「九轉還丹」。

    九為陽數之極,代表人身陽氣,是說以陽氣點化全身陰質,修成純陽之體。又稱為乾健之軀,乃借《周易》乾卦皆為陽爻之象。乾屬金,九又為金之成數(地四生金,天九成之),故稱九轉,才能煉就大丹,並不是說一定要轉九次。而此陽氣,正是人身日漸損失之物,經過修煉回歸吾身,故曰九轉還丹。

    丹田,有上、中、下三丹田之分,因其均在人體的前面,又稱為前三田。一般只指下丹田,乃為道家結丹之地。如同種子播種於田地,自然生根、長葉、成苗、開花,結為成熟果實。道家內丹,亦同此理,故此名為丹田。

    下丹田,又名下田、氣海、氣穴、元海、滄海、生門、土釜、坤宮、北海、蓬壺、造化爐等。位於臍下一寸三分(此處所言臍下,乃為流行的一種誤傳,因為臍下還在肚皮表面,所以不對。其實是平躺著的臍下,即臍內,方才正確),方圓一寸二分,虛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精。此處為結丹之所。

    中丹田,又曰中田、土釜、黃庭、中黃、規中等。中丹田在心下三寸六分,直下與臍門相對,相距三寸六分。乃為虛空一穴,方圓一寸二分,藏有先天真一之禿。丹成之後,此處為養丹之所。

    上丹田,又稱泥丸、瓊室、上田、紫府、上宮、天宮、崑崙、玉京山、須彌山等。按照丹經的說法:由兩眉之間入內,一寸為明堂,二寸為洞房,三寸為上丹田。上丹田方圓一寸二分,乃是虛空一穴,藏有先天真一之神。丹成之後,此處為出神之所。

    絳宮,又稱赤帝宮。絳宮屬於心的部位,乃為心下一竅。心腎二氣相通,即由此竅。心屬火,其色赤,醫家稱為君主之官,所以叫做「赤帝官」。

    黃房,又稱土釜。在心之下臍之上,處於二者之中間位置,即是中丹田之所在。中央為土,土色為黃,故稱黃房。

    中宮,在心窩之下,肚臍之上,乃中丹田之所在。有時下丹田亦稱為中官,因其居於人體之中。

    坤為土,其色為黃,又稱黃庭宮,即指下丹田部位。王重陽《五篇靈文》:「坤宮,乃人身中黃庭宮是也。即心下腎上,肝西肺東,內腎之前,臍輪之後,中虛之竅,真空發生之所。人自父母腦胎,一身之精粹,其連如環,其白如練。先生三元,後生兩腎;兩腎既生,漸生兩目;後生兩外腎,三才既全,五臟六腑,四肢百骸,漸次而生。此一竅乃祖氣之宮,故曰坤官。坤乃承載萬物之謂也。」

    三關,指人身背後的三處關竅,又稱後三關。丹道周天開通之時,首先需要衝開三關。又一說以煉精化氣為初關,煉氣化神為中關,煉神還虛為上關,亦曰三關。

    尾閭,為後三關之一。在脊椎末端之一段,處於谷道之上方,是督脈起始之第一關。

    夾脊,又名雙關、轆轤關,為後三關之一。在脊椎骨第十一節之下,與內腎相對。針灸上名為脊中穴。一說與中丹田相對。一說為兩肘尖相對連線與脊椎相交處。

    玉枕,為後三關之一。位於玉枕穴之下,在腦後枕骨之處,即腦後高骨枕頭的地方,前面約與上鵲橋相對。

    黃庭,亦名規中、廬間。一指下丹田。因其黃色為土,正為結丹之土地。而且黃色又處人身之正中,猶如「田」字之中心。陳櫻寧先生在《黃庭經講義》中解釋說:「『黃』乃土色,土位中央居。『庭』乃階前空地。名為『黃庭』,即表示中空之意。吾人一身,自臍以上,為上半段,如植物之干,生機向上;自臍以下,為下半段,如植物之根,生機向下。其生理之總機關,具足上下之原動力者,植物則在根干分界處,人身則在臍(筆者註:即丹田所在之地)。嬰兒處胎,鼻無呼吸,以臍帶代行呼吸之功用。及出胎後,臍之功用立止,而鼻竅開矣。神仙口訣,重在胎息。胎息者何?息息歸根之謂。根者何?臍內空處是也。臍內空處,即『黃庭』也。」一指中丹田,即心下腎上之所,亦為人身之中。

    中華道家修煉學,以精、氣、神三寶,作為上品藥物,故此三寶均可稱之為藥。但是在不同的修煉階次,藥有不同的含義。如在煉精化氣階段,則以先天元精之發生稱之為藥。在氣傑化神階段,則以先天一氣之來臨稱之為藥。在煉神還虛階段,則以不神之神之虛無稱之為藥。

    丹道在煉精化氣的階段,須待靜極生動,活子時到來,陽生藥產,先天元精發生,稱為小藥。這時一般運用小周天的功夫,采此小藥。小藥又稱為外藥,必須生而後采。

    「大藥」的意思,是在采小藥的功夫完成之後,陽關止閉,這時等到「六候」到來之景,採取先天一氣,即為大藥。大藥又稱內藥,必須採而後生。采過大藥,即可點化全身陰質,成為純陽之體,故此大藥又稱大丹。

    六候,即大藥產生之時的六種徵兆。乃為丹田火熾、兩腎湯煎、眼吐金光、耳後風生、腦後鷲鳴、身湧鼻搐等。此時的景象,又稱為正子時。

    中華道家修煉學,性命二字的含義甚廣。如理、神、意、念、德等,均可歸於性;而法、息、傑、精、形、功等,均可歸於命。總的說來,凡是屬於精神生命方面的,都稱為性;凡是屬於**方面的,都稱為命。作為人的本體生命而言,精神和**二者,本來就不可分離,分之即死,所以中華道家修煉不死之道,特別強調性命雙修。張三豐真人云:「氣脈靜而內蘊元神,則日真性;神思靜而中長元氣,則曰真命。」即是說真性就在命中,而真命就在性中,這裡是指性命本體而言。如果是在修煉功夫而論,性命雙修的含義,一指性與命二者不可分離,一指性與命二者不可偏廢。所以呂純陽真人云:「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萬劫陰靈難入聖。達命宗,迷祖性,恰似鑒容無寶鏡。壽同天地一愚夫,權握家財無主柄。」並且中華道家一貫反對忽視**方面的修煉,張紫陽真人云:「饒君了梧真如性,未免拋身還入身。何似更兼修大藥,頓超無漏作真人。」

    在修煉學而言,慧劍比喻二目。《陰符經》云:「機在目。」丹經日:「一團真意在雙眸。」心藏神,發於二目。故此二目乃為神意之所發,比喻真意。道家的服飾,在大襟道袍的右側,有兩根劍形飄帶,亦叫做慧劍。

    刀圭,原是古代的藥物度量單位。刀,指古代錢幣,形狀如刀,又稱刀幣。圭,在古代指重量而言,十粟重為一圭,十圭重為一株,三百八十四株為十六兩(即過去的一斤);在古代容量而言,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刀圭原為古人量取藥物的用具,又稱為方寸匕,今人則用藥匙。《政和證類本草》引用南朝梁陶弘景《名醫別錄》:「凡散藥有雲刀圭者,十分方寸匕之一,准如梧桐子大也。方寸匕者,作匕正方一寸,抄散取不落為度。」明董谷《碧裡雜存》上「刀圭」:「前在京師買得古錯刀三枚,京師人謂之長錢。……其錢形正似今之剃刀,其上一圈正似圭壁之形,中一孔即貫索之處。蓋服食家舉刀取藥,僅滿其上之圭,故謂之刀圭,言其少耳。」這裡所說的服食家,即指道家的外丹服食者。刀圭最初用於外丹,以說明藥物取量,又以量少喻其珍貴。以後引申進入內丹,是說水火二氣,會聚於中宮丹田。中宮為脾屬土,真水聚此為己土,真火聚此為戊土,陰陽二土合而為圭。水火二氣配合之後,產生先天之氣,先天之氣發生之時,其量雖少,而極精極妙,效力無比。可以點化全身,脫胎換骨。《金藥秘訣》日:「刀圭者,乃刀頭圭角,些子而已。」

    《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曰:「咽液服氣為飲刀圭。」指在修煉之時,口中所產之津液,和丹田所生之元氣。咽此液、服此氣,即為飲刀圭。

    調息凝神,屬於中華道家修煉的人手功夫。調息為命功,凝神為性功,二者不可分離,故為性命雙修之人手功夫。張三豐真人論之頗詳,曰:「『調息凝神,凝神調息』,八個字,就是下手功夫。須一片做去,分層次而不斷乃可。凝神者,收已清之心而人其內也。心未清時,眼勿亂閉,先要自勤自勉,勸得回來,清涼恬淡,始行收入氣穴,乃曰凝神。凝起神了,然後如坐高山而視眾山眾水,如燃天燈而照九幽九昧,所謂凝神於虛者此也。調息不難,心神一靜,隨息自然,我只守其自然。加以神光下照,即調息也。調息者,調度陰蹺之息,與吾心中之氣,相會於氣穴中也。」又曰:「心止於臍下曰凝神,氣歸於臍下日調息。」又曰「大凡打坐,須要將神抱住氣,意繫住息,在丹田中,宛轉悠揚,聚而不散,則內藏之氣,與外來之氣,交結於丹田,日充月盛,達乎四肢,流乎百脈,撞開夾脊雙關,而上游於泥丸,旋復降下絳宮,而下入於丹田,神氣相守,息息相依,河車之路通矣。功夫至此,築基之效已得一半。」又云:「調息須以後天呼吸;尋真人呼吸處。古云:『後天呼吸起微風,引起真人呼吸功。』然調後天呼吸,須任他自調,方能調得起先天呼吸,我惟致虛守靜而已。真息一動,玄關即不遠矣。照此進功,築基可翹足而至,不必百日也。」此為中華道家修煉,築基之時,最重要的人手功夫。

    勿忘勿助,是指在修煉之中,對於身體內景的變化,保持自然的口訣。張三豐真人云:「神息相依,守其清靜自然曰勿忘;順其清靜自然曰勿助。」丹經又云:「真意往來無間斷,知而不守為功夫。」意思是說,對於體內功夫的變化,不可太著意,那樣就會拔苗助長,破壞功夫的進展;但是又不可完全落於無意,那樣就會神氣分離,同樣無法進入修煉的正軌。好像燒火做飯,火太大則飯燒焦,火不足則飯不熟,就在二者之中求之。妙在有意無意之「中」,其中火候,須要修煉者注意領悟。

    鼎爐最早是外丹所用的名詞,鼎為烹煉丹藥之用,爐為煉丹火力之需。後來引入內丹,在煉精化氣的階次,以下丹田為鼎,而以心火降下為爐;在煉神還虛的階次,以坤腹為爐,而以乾頂為鼎。

    鼎器有二解:一指煉外丹所用的爐鼎,一指煉內丹所用的爐鼎(一般指下丹田)。

    鉛汞,又稱為黃芽、白雪等。在外丹修煉而言,鉛汞乃為兩種實際的礦物質,或是兩類礦物質的代名詞。因為鉛性易沉,汞性易飛,故此以鉛制汞,使其凝結,則鉛不沉而汞不飛,而外丹成。在內丹修煉而言,鉛汞就是兩個比喻。因為心火易升,故以汞喻之;腎水易流,故以鉛喻之。心火上升,則人之妄念迭起,元神不安;腎水下流,則人之**不節,敗精傷氣。必得使心火下降,薰蒸腎水,使其與心神為一,化氣而上升,則心火不升,而腎水不流。如是則心腎相交,水火既濟,神氣合一,生命可以自主。

    在道家修煉學,以無根樹喻之為人。因為人身生機,如同大樹,但是腳下無根,道家修煉則以氣為根。張三豐祖師撰有《無根樹》詞二十四首,即以此喻人身修煉。

    張三豐《注呂祖百字碑》:「陽產於西南之坤,坤即腹也,又名曲江。」坤腹乃下元腎位,腎屬水,故以江為喻,即丹田。丹田受神意下注,則如太陽照月,月受日華,而至十五,乃成陽滿之候。呂祖《指玄篇》:「曲江月現水澄清」,又《沁園春》:「曲江上,見月華瑩淨。」張三豐《無根樹》:「望曲江,月裡分明見太陽。」即是此義。

    兩弦,比喻人身任督二脈。任脈在前,又稱為前弦;督脈在後,又稱為後弦。在運行周天之時,神氣盈溢,如同月亮上弦、下弦之狀。任督二脈,一說任脈起於會陰而止於唇下,督脈起於會陰而止於上唇;一說任脈起於下丹田而止於上鵲橋,督脈起於下丹田而行至上鵲橋。二說均以督脈之路線長於任脈,故此丹經又有「前弦短,後弦長」之說。

    中華道家以道、經、師為三寶,修煉必須遵循之。道指修道,經指讀經,師指師授。經言:「道無經不傳,經無師不明。」又有天、地、人三寶之說,道諺謂:「天有三寶日月星,地有三寶水火風,人有三寶精氣神,會用三寶天地通。」修煉之中,以精氣神為人身三寶,作為內丹的基本藥物,又稱「上藥三品」。或以耳、目、口稱為三寶,見《周易參同契》:「耳目口三寶,閉塞勿發通。」

    中華道家修煉,將「精氣神」稱為人身三寶。《玉皇心印妙經》云:「上藥三品,神與氣精。」精氣神為人身修煉之三品上藥,彼此互相依存,三寶若失其一,人即死亡。又有先天三寶與後天三寶之說,先天三寶即先天真一之精、先天真一之氣和先天真一之神,又稱為元精、元氣和元神,後天三寶即呼吸氣、思慮神和交感精。修煉所用,為先天三寶;常人所用,為後天三寶。後天三寶,乃由先天三寶變化而來,故此修煉之時,須將後天返為先天。後天三寶轉化為先天三寶,則大丹可成,而生死可了。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精與後天之精兩種。先天之精,又稱元精,實指先天一氣。後天之精,又稱濁精,乃為交媾之精。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先天之氣異名頗多,有坎、坎男、金水、真水、月魄、兔脂、嬰兒、老郎、鉛、黑鉛、丹母、玉蕊、虎弦氣、白虎、白雪、金液、水虎、金華、龜精、黃芽、月中兔、潭底日紅、白郎君、白頭老子、兔髓半斤、九三郎君、上弦水半斤等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神與後天之神兩種。先天之神,又稱元神,乃屬不神之神。後天之神,又稱識神,是為思慮之神。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異名甚多,有離、木氣、日光、日魂、金烏、烏髓、姥女、青娥、真汞、木液、火汞、火龍、真火、流珠、紅鉛、硃砂、交梨、玉芝、水銀、日中烏、龍弦傑、赤風髓、砂裡汞、離之氣、山頭月白、青衣女子、碧眼胡兒、烏肝八兩、二八奼女、下弦火半斤等等。

    在修煉學而言,分為先天之氣與後天之氣兩種。先天之氣,即為內氣,亦為元精。後天之氣,乃為呼吸之氣。修煉所用,為前一種。在丹經中,異名亦多。稱為元氣、元陽、清陽之氣、先天一氣、正陽之氣等等。

    心神,又稱魂靈、元性、本性等。在丹道修煉之中,所用非心中所生之後天意念,乃為先天不神之神,又稱為真意。

    金烏,指太陽。玉免,指月亮。在修煉學而言,太陽為離,離為火,火即心、意、神、性之代名詞;月亮為坎,坎為水,水即腎、氣、精、命之代名詞。

    奼女為離,即屬心神;嬰兒即坎,即屬腎氣。

    從前道家為了安心修煉和專一凝神,規定有「三不起」之說,即:一打坐不起,二誦經不起,三吃齋不起。此時無論什麼人來,都可以不起身,而來者也不應打擾。

    三華指精、氣、神三寶之精華,即先天元精、元氣和元神。鼎即丹鼎,指丹田。三華聚於丹田,作為藥物,可以成丹,稱為三華聚鼎。

    又名三化聚頂。指經過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修丹過程,可以修成陽神,沖頂而出。《中和集》云:「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謂之三花聚頂。」

    人身心腎二氣,聚於丹田之中,便有三昧真火之說。即心火、腎火和丹田之火,總稱為三昧真火。一說為膀骯之火,《真仙秘傳火候法》:「心為之君火,而曰上昧;腎為臣火,而曰中昧;膀骯為之民火,而曰下昧。三氣聚而為火,故而為氣,故日三昧真火。」

    道家認為,肝藏魂,肺藏魄,肝神有三,肺神有七,故日三魂七魄。見丘處機《攝生消息論》:「肝中有三神,名日爽靈、胎光、幽精也。夜臥及乎旦,叩齒三十六通,呼肝神名,使神情氣爽。」「肺為脾子,為腎母。下有七魄如嬰兒,名屍狗、伏屍、雀陰、吞賊、非毒、除穢、辟臭,乃七名也。夜臥及平旦時,叩齒三十六通,呼肺神及七魄名,以安五臟。」又依「格書」之數:左三右七,左為東方屬肝,右為西方屬肺,故日三魂七魄。

    人身有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以配五臟。肺系為金,肝傑為木,腎系為水,心傑為火,脾氣為土。金能生水,腎水為後天之精,因而以肺金代表先天元氣;木能生火,心火為後天之神,因而以肝木代表先天元神。丹道須將神氣二者,會合於中宮脾土之內,使神聚合一,凝結成丹。肺金、肝木、腎水、心火四者,稱為四象。四者會聚於中宮脾土,謂之和合四象。

    五氣指五臟之傑,元指元海丹田。五氣朝元,即是將五臟之氣凝聚於丹田之中,以修內丹。

    五數屬土,在人身為脾,脾土為真意。聖指大藥,捧聖指大藥過關。五龍捧聖的意思,即是說在采大藥之時,全憑真意運用,以過大關。

    玄關,又稱為玄牝、玄牝之門等。是中華道家修煉之中,最為玄妙的一大機關。丹書云:「道有三干六百門,人人各執一苗根。不知些子玄關竅,不在三干六百門。」即是說知此玄關一竅,即可明白修煉之總機關。

    對於修煉而言,人之肺與丹田之間,猶似存在一管,上繫於肺,下通丹田,乃是虛空一管,無中生有,惟修真者知之,稱為「橐龠」,為道家秘傳之關竅。人在胞胎之時,此「橐龠」相通上下,連接臍帶,從生母呼吸受氣,那時胎兒之氣通生母之氣,生母之氣通太空之氣,太空之氣通太和之氣,並未形成口鼻呼吸,週身氣脈息息相通,無有絲毫隔閡,謂之「胎息」。及至十月胎圓,裂胞而出,剪斷臍帶,其呼吸即上斷於口鼻,變為常人之呼吸,即肺呼吸。案南管失去作用,也就逐漸迷塞了。老子在《道德經》上說:「天地之間豈有橐龠乎,虛而不屈」,即指此管。此處乃為肺呼吸與丹田之間的通道,即是後天之氣與先天之系接通的唯一路線,故此在修煉之中,至關重要。

    重樓,指氣管,古人認為有十二節,故此又稱為十二重樓。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