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降大運

正文 第三百二十一節 心結 文 / 破壺

    第三百二十一節心結

    鎮南大將軍府中,郭天信雖然沒有參加玄珠的加冕典禮,但一得知玄樂被廢的消息,郭天信不禁喜上眉梢。從這一點上看,郭天信知道靖王的計劃成功了。

    郭天信命人弄了幾樣小菜,與親兵侍衛長粟隆對飲起來。人逢喜事精神爽,郭天信今天彷彿年輕了好幾歲。到了他這把年紀,誰都不希望落得個妻離子散的下場。不管怎麼說,只要朱天降不成為罪臣,郭穎就能自由來往京城。

    兩個人剛對飲幾杯,門僕來報靖王到來。郭天信心說這老傢伙到會選時候,菜剛上齊人就到了。

    靖王一到,粟隆就不便再呆在桌上。他知道有些話靖王還要跟將軍大人商談,有些事還不便讓自己知道。

    看著郭天信滿面紅光的笑容,靖王把嘴一撇,「笑什麼笑,這可都是本王一個人出的力,你們一個個光等著吃現成的了。瞧瞧我這頭髮,這幾天白了多少。」

    郭天信不禁哈哈大笑兩聲,「好好,都是你的功勞,來,我的王爺千歲,老郭敬你一杯。」郭天信說著端起了酒杯。

    靖王也沒客氣,端起酒杯一飲而盡。老哥倆相交了這麼多年,彼此都非常瞭解,加上現在郭天信又多了一個神秘身份,靖王更是與郭天信無話不談。

    「老郭,你說我這樣做,是不是有點對不起列祖列宗啊。萬一等我死了以後,列祖列宗合起伙來抽我怎麼辦。」

    眼看著勝利在望,靖王忽然有一種對不起玄樂和成武皇的愧疚感覺。如果不是出於私心為了他家玉兒,靖王絕對不會挑起廢黜玄樂之事。站在李家江山社稷的角度上考慮,玄樂確實比玄珠更適合當未來之皇。

    郭天信當然明白靖王的想法,微微一笑說道,「靖王,在你看來,你這麼做是幫了大豐朝還是害了大豐朝?」

    靖王想了想,說道,「也不能說害了大豐,但更不能說是幫了大豐。唉,說白了,我這純屬於私心。」

    郭天信四平大馬的坐著,搖頭說道,「靖王,你錯了,別看你這事是率性而為,但你卻無意中挽救了大豐。」

    「喂喂,別拿我當三歲孩子好不好。說實話這事對咱倆都有好處,但是對江山社稷和皇兄,並沒有什麼好處。別看玄樂任性而為得罪了群臣,可他的所作所為本王也知道是出於公心,為的是想把這個王朝打理好。在本王的眼裡,玄樂這孩子如果坐了皇位,在朝政治理上恐怕要好與他的父皇。當然,也不能說玄珠坐了皇位就不行。你也知道他與朱天降的關係,根本不可能壓的住天降這小子。咱們這些老傢伙再世還好說,萬一咱們不都在了,誰敢擔保將來有一天,朱天降不會取而代之。」

    靖王這番話可是肺腑之言,如果不是他愛女心切,根本不會弄出這麼多手段禍害玄樂。

    郭天信不屑的哼了一聲,「我說靖王,假如沒有京城這場變故,你覺得現在大豐與天降會變成什麼樣的局面。」

    「打!肯定會打!」靖王想也沒想直接說道。

    「那好,如果打的話,你認為誰贏?」郭天信看著靖王。

    「這~不好說,但我還是傾向於朝廷大軍。別看朱天降手裡有精銳的四萬人馬,但大豐朝集中舉國之力進行討伐,他依然會淹沒在人海之中。」

    郭天信搖了搖頭,「靖王啊靖王,如果是個文臣說這句話,我最多是一笑了之。但是你靖王曾經身經百戰,也說出這樣的話,我老郭真想把這酒壺拍你腦門上。為將者,兵不在多貴在精,為帥者,並不在勇而在於謀。大豐真要是與天降開戰,我老郭敢拿項上人頭擔保朱天降會贏得最終勝利。開戰之初,大豐或許佔著地利人和能佔得一絲先機。但是,隨著戰局的進展,局勢將會進入膠著狀態。到了這種時候,大豐朝基本上敗局已定。」

    靖王也搖了搖頭,「這一點我不敢苟同。別忘了,我大豐除了京郊彭城大營之外,還有北方大營及鎮南大營。假如是本王掛帥的話,當先會用京郊和彭城兩大營官兵,與朱天降拚個兩敗俱傷,再調集鎮南或者北方大營精銳,對其疲憊之師進行殲滅。雖然損失極大,但最終的勝利一定會是大豐。」

    郭天信嘲笑的看著靖王,「說你糊塗,你卻比誰都精明。但有時候,你確實是個老糊塗。試問,北方大營你調集的動嗎?朱天降身邊兩大天青女子,任何一個都能徵調央金和烏族大軍入關南下。北方大軍一動,等於把大好河山拱手送給了天青兩族。」

    「就算北方大營調集不動,那鎮南大營呢?難道你老郭,真不看在皇家血脈的份上,與李家皇朝做對?」

    郭天信一聽這話,老臉不禁一紅,他最不想聽的就是這事。郭天信沒有與靖王在血脈問題上爭吵,微微說道,「靖王,這一點你放心,郭家一門忠烈,天信絕對不會讓鎮南大營幫助朱天降。」

    「那不就完了,難道你認為鎮南的兵馬,對抗不了朱天降嗎?」靖王哼聲說道。

    郭天信苦笑著歎息了一聲,「靖王,你要調動鎮南大營,恐怕大豐局勢將會更加複雜。當雲國勵精圖治,並不等於放棄了對大豐朝的窺視。一旦鎮南大營兵馬調動,我敢保證當雲國會見縫插針,一舉擊潰鎮南天險。如果當雲國進入鎮南,一路平坦的大豐腹地,根本無人可以阻擋住當雲大軍的鐵騎。」

    說到這,郭天信微微一頓,接著說道,「靖王,咱們的辯論,還只是鑒於兵多兵少之上,最關鍵的一點,目前大豐哪一個人能對抗朱天降的兵法奇謀。靖王,你自己覺得與朱天降對上,能贏得了幾局?說句難聽話,人家或許看在你這老丈人身份上,讓你個一局半局。」

    聽完郭天信的分析,靖王默默的點了點頭,「這麼說,我的做法並不是害了大豐,反倒是成全了大豐?」

    靖王與郭天信辯駁,並非逞一時口舌之快,他是想給自己找一個說服自己的理由。別看靖王勸說成武皇的時候,說的頭頭是道,輪到自己身上,反倒覺得心中有愧。身為皇室宗令,靖王也想找個理由,解開自己的心結。

    郭天信呵呵笑道,「靖王,你以為成武皇真是老糊塗了嗎?他看的比你清楚,成武皇這是知難而退才會妥協。安遠兩萬烏族大軍在旁邊窺視,成武皇豈能睡的安穩。成武皇是沒辦法而已,說白了京城現在無力打這一場戰爭。朱天降現在富甲天下,大豐國庫空虛,根本無法跟朱天降相比。聽朱二說,玄珠殿下當日騙取天降的信任,差點連那兩萬大軍送回烏族。如果真沒有安全這兩萬大軍,成武皇或許會冒險一戰,全力對抗朱天降的蜀天大軍。」

    靖王點了點頭,郭天信戰功赫赫,在戰局分析上如果他說自己第二,恐怕大豐朝沒人敢說自己第一。別看閒置在家,但天下之事依然瞞不過這個老傢伙。

    靖王『不辱使命』,終於勸說郭天信同意給鎮南寫『勸降信』。但郭天信也有個條件,一旦鎮南大營平息了軟禁主帥之事,只求皇上不要追究任何人責任。

    成武皇當然會答應下來,鎮南大營鞭長莫及,就算他下令追究,誰又敢去執行聖令。對待那邊的人,只有靠衛展這些人暗中執行才能剷除。

    在靖王的勸說之下,郭天信親筆寫了一封催人淚下的勸降書,並轉交靖王代為傳送。成武皇看罷之後,當即交給耿彪,命令粘桿處用最快的速度把勸降書轉交給鎮南大營副帥尚將軍。

    前後不到十日,鎮南大營粘桿處暗子飛鴿傳書京城,說鎮南大營一干眾將,列隊賠罪,主帥張忠高重新掌握了軍權。

    成武皇懸著的一顆心終於放了下來,日次一早,皇儲玄珠在百官的恭送之下,開始了南下招安之行。於此同時,玄樂因激怒百官,被成武皇責令戴罪立功,北上虎口關執掌北方大營,消滅罪臣周延天。

    洪小青身穿男裝,伴隨在皇儲車駕左右。自從來到京城之後,洪小青結束了漂泊賣藝的生涯。這一次的出行,與往日可是不同而語。

    得知成武皇招安朱天降,彭城府尹吳大印激動的天天燒高香,早早的在彭城之外迎接著皇儲玄珠的車隊。吳大印覺得自己祖墳上顯靈了,他做夢也沒想到玄珠會重新登上皇儲之位。如果以後玄珠成了皇上,朱天降重新位列朝臣,吳大印覺得自己最起碼可以弄個六部尚書當當。

    皇儲玄珠經過幾日的奔波,終於來到彭城府。在一干文武官員浩浩蕩蕩的迎接之中,玄珠來到了府衙。這邊剛一落座,就看到傳令官急匆匆跑了進來。

    「府尹大人,甘將軍,不好了,南門外一隊匪賊與彭城大營官兵發生了對持。對方匪頭堅持要見皇儲千歲,已經押到府門外。」傳令官急匆匆報道。

    彭城大營副帥甘宇成一聽,「反了,衝撞皇儲罪該萬死,全部打入大牢。反抗者,殺無赦!」甘宇成憤怒的斥道,心說府衙的人就是不懂事,皇儲就在跟前,也不知道避諱一下。

    玄珠一聽,一伸手阻攔道,「等等,把那匪頭給本皇儲帶進來。」

    吳大印趕緊擺了擺手,讓傳令官出去帶人。不大一會兒,就看到六名官兵小心的圍著一個壯漢走了進來。

    「玄珠殿下,我家大人專門讓俺來迎接您的。」大漢一看到玄珠,齜著牙樂呵呵的喊道。

    吳大印甘宇成等人一看,好傢伙,這人眾人都認識,居然是叛臣大牛。

    玄珠更是有點苦笑不得,尷尬的看了看眾人,心說我這還沒開始招安呢,你迎接個屁。總的做個戲讓人家看看吧,弄成這樣,哪是來招安的,簡直就是串通一氣。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