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降大運

正文 第二百八十八節 西園死士 文 / 破壺

    第二百八十八節西園死士

    兵部尚書李洪把渝都府的奏折抄送了一份轉交給了皇儲宮,不過原文奏折李洪並沒有馬上呈送給成武皇,而是拿著奏折來到了吏部。

    李洪差人把戶部尚書馮敬,禮部尚書孫智等人都叫到了吏部。當著幾位朝中重臣的面,李洪拿出了渝都府呈送的急奏。

    「諸位大人,你們先看看這份奏折,看完之後咱們再說話。」李洪說著,先把奏折遞給了吏部尚書攀子綱。

    「李大人,你這葫蘆裡裝的什麼藥,有什麼話直說不就得了。」馮敬不滿的說道。

    李洪微微一笑,沒有答話。幾位老臣互相把奏折傳閱了一遍,都是苦笑的搖著頭。這牛可吹大了,別說是皇上,恐怕隨便找個朝臣看完都不會相信這是事實。朱天降要有幾萬兵馬,那還不得來圍困京城。

    「怎麼樣,幾位大人可有什麼想法?」李洪看著眾人說道。

    「呵呵,這渝都的尚可之還真能吹,別說幾萬兵馬,就是幾千兵馬,恐怕他都能嚇尿褲子。」孫智嘲笑著說道。

    李洪看了看攀子綱,「攀大人,如果我把此奏折呈送給皇上,您說皇上看完之後,會怎麼想。」

    攀子綱臉色鐵青,感激的看了李洪一眼。渝都府尹尚可之是他保舉的人,成武皇一怒之下要是追究下來,攀子綱恐怕也要受牽連。這奏折明顯的是在推脫責任虛報軍情,要知道官場當中有個不成文的規矩,你可以虛報糧食產量,虛報受災情況,但絕對不能虛報軍情。那樣的話,很可能會引起誤判,導致一場兵災。所以,成武皇向來對虛報軍情者毫不留情。

    「李大人,子綱感激不盡,還望李大人能夠~遮掩一下。」攀子綱對著李洪拱了拱手,那意思這折子最好是改一下再給成武皇。不然追究起來,他這個吏部尚書也得承擔考察不利的責任。更何況,尚可之還是攀子綱竭力舉薦的『能臣』。

    李洪笑了笑,「攀大人放心,我既然先到這來,就不會把原文呈送給皇上。」

    李洪也耍了個小心眼,他已經把原文抄送給了玄樂,李洪知道即便是他修改原文,玄樂也會把尚可之的事情上報給成武皇。玄樂是未來的接任者,他肯定不會允許這樣的蠢材再呆在官員的隊伍當中。到時候成武皇追究吏部考察官員的責任,攀子綱就會把不滿的情緒怪罪到玄樂的頭上。李洪這麼做,也是想激起大家的憤慨,共同站出來恆制玄樂的權利。

    攀子綱趕緊躬了躬身,「多謝李大人的好意,子綱也替尚可之感謝李大人的恩德。」

    李洪笑了笑,看著眾人說道,「諸位大人,我李洪請大家來,也不光是為了這份奏折。相信大家都接到了皇儲宮的聖令,重要折子必須要給皇儲宮抄送一份。本官以為,這事有點不妥。自古皇儲都是謙恭心態來對待老臣,但咱們這位皇儲,好像有點越權了。」李洪把話題引到了玄樂身上。

    孫智等人都點了點頭,對於玄樂的行為,他們也是心有不滿。但是,沒有帶頭說話的,誰也不會站出來當這個出頭鳥。

    「李大人,不知道您是什麼意思?」馮敬眨著小眼精明的問道。

    「本官覺得,咱們這些老臣,應該聯名給皇上寫一份奏折。不管怎麼說,也應該恆制一下皇儲的權限了。」李洪開門見山的說道。

    馮敬心中冷笑了一下,心說兵部的人就是沒腦子,玄樂是未來之皇,得罪他那還有好。

    「李大人,此事也不是不行,但子綱覺得,最好咱們能聯合靖王千歲,及王炳坤老太傅一起聯名上奏,這樣份量會重一些。」攀子綱剛得到李洪的好處,總不能不為他說句話。

    李洪覺得很有道理,「靖王那邊本官可以走一趟,但是炳坤老太傅那邊,我覺得還是馮大人去說比較好。」

    李洪到沒什麼私心,他是覺得馮敬是王炳坤的學生之一,他去勸說自己的老師,總比這些人要強。

    馮敬鬱悶的要命,心說王炳坤的學生又不是我一個,攀子綱也是,為什麼不讓他去。但當著眾人的面,馮敬也不便說不去。況且,他心裡確實對玄樂有點不滿。

    幾位老臣一商量,開始各自行動,李洪離開吏部府衙,直奔靖王府而去。

    李洪本以為憑他和靖王的關係,應該沒什麼問題。沒成想,靖王一聽這事,並沒有馬上答應。不但是靖王,連老太傅王炳坤也沒有答應。馮敬和孫智鬼的很,他倆告訴李洪,如果靖王和老太傅不答應,那他們也不聯名。李洪無奈之下,開始來回奔波,勸說靖王和王炳坤答應此事。倒不是李洪想罷免玄樂的皇儲資格,只是對於兵部來說,聽從兩個人的聖令,很可能會釀出大禍。其他衙門可以坐視不理,唯獨兵部不行。所以李洪才要這麼做,為的就是能有一個統一的聖令。不然的話,萬一朱天降起兵造反,李洪害怕玄樂直接越過兵部,給京郊大營下達聖令。

    就在李洪四下串聯著老臣的時候,西園的人也開始行動起來。

    成武皇得知朱天降斬殺渝都府守備統領馬華之後,並沒有表現出什麼憤怒的出離,這讓玄樂更加不滿。不過,成武皇卻下令吏部,罷免尚可之的官位,押回朝中待審。

    對於朱天降的事情,其實成武皇心中有數,他在等待著衛展的消息。但成武皇並沒有把衛展派出擊殺朱天降的事情告訴玄樂,這才導致玄樂覺得父皇過於軟弱。這樣的縱容,等於是養虎為患。

    既然成武皇對朱天降的事情『不管不問』,玄樂決定盡快動手,讓朱天降起兵造反,逼迫父皇下狠心剷除這個禍害。父子倆的想法不同,成武皇現在需要的是江山穩定,悄悄的滅掉朱天降就好。而玄樂考慮的是自己的未來。朱天降一天不死,玄樂就坐立不安。他擔心現在不狠下心來擊殺朱天降,一旦讓他在南方把勢力坐大,到自己接位那一天,恐怕就沒能力壓制住朱天降了。

    玄樂自從坐上皇儲之位,還是第一次來到西園馬廊。現在的西園馬廊,經過重新修建,只是名義上的馬廊而已。在京城官員之中,所有人都知道這裡已經是皇儲宮的『粘桿處』。也許等到玄樂皇儲正式接位那一天,粘桿處就會徹底的從大豐朝歷史上消失。

    玄樂看著院子裡整齊的西園人馬,滿意的點了點頭。這些人是董四挑選出來的死士,專門參加今晚擊殺郭府行動的人。

    「諸位壯士,今晚的行動非常特殊,相信四叔已經都告訴了你們。記住一點,一旦行動失敗,你們是江湖俠客,與皇儲宮沒有任何關係。出了這個門,你們就不再是西園的人了。等成功之後,本宮會為你們論功行賞,馮四的位置,也會在你們中間選拔。」

    玄樂恩威並施,告誡著今晚參加擊殺郭天信行動的眾死士。成武皇警告過玄樂,所以明面上玄樂不能讓人知道這是他幹的。況且,郭天信執掌鎮南這麼多年,府中護衛也不是壤茬,難免有人會在行動中死亡或者重傷。所以,玄樂要提前把這些因素消除,讓這些人以江湖人士的面孔出現。

    玄樂相信只要把郭天信的人頭送到青城,朱天降絕對會借用郭天信的慘死,舉起謀反的大旗。與其讓朱天降慢慢壯大,倒不如趁著他還沒長成大樹連根拔起的好。

    一道道身影冷漠的走出了西園,就在玄樂對郭天信動手的同時,南下的朱天降也遭受到一輪重擊。他們不但遭遇到彭城大營的兵馬,更讓朱天降疑惑的是,師父林風竟然失去了蹤跡。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