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天降大運

正文 第一百六十一節 君令如山 文 / 破壺

    第一百六十一節君令如山

    朱天降乾脆趴在龍案之上,猶豫了半天才可憐兮兮小聲說道。

    「皇上,這事您還是交給六部去辦吧。這麼多待審家族,臣恐怕有負聖恩。」

    「朕相信你的能力。別的叛亂官員你儘管自己看著辦,就是把他們都放了朕也不管。但是,馮鄂兩族必須得死。馮更年與鄂倫春挾持後宮讓朕服軟,朕要是不殺他們,此先河一開,大豐朝將來恐怕還會出現類似的事情。並不是朕心腸歹毒,朕是要讓天下人看看,任何與朕為敵的,都沒有條件可講,只有死路一條。」成武皇與朱天降頭對頭臉對臉小聲說道。

    「皇上,您這不是讓臣為難嗎,審問皇室成員那也應該是靖王的事情,跟我有什麼關係。」

    「廢話,靖王這麼信守諾言的人,你覺得他能聽朕的嗎?當日靖王與郭老夫人承諾了不殺馮鄂兩家,他當然不會自毀諾言。」

    「呃~皇上,別忘了當日承諾馮鄂兩家的還有我。您這麼說,那我成什麼人了?」朱大官人苦著臉,心說要不是看你是皇上,老子左右開弓非抽你不可。

    「你小子向來不安常理辦事,再說你現在是刑部尚書,理當主審此案。」

    「皇上,我這可是臨時的。您一回京,老三的監國身份自然取消,我這臨時刑部尚書當然跟著取消。」

    「朕准了,從現在起,你小子就是刑部尚書。」

    「不幹,我辭官!」朱天降翻著白眼,心說用著我了就封官,用不著就一腳踢開。

    成武皇一愣,抓起傍邊的扇子照著朱天降腦袋就砸了一下,「反了你了!你小子給我聽著,這件事必須按朕的旨意辦理,至於怎麼做你自己想招去。」

    「皇上,我真沒招!」

    「他們不死,朕就把郭穎指婚給玄樂。滾!」

    成武皇說著直起了腰桿,朱天降只能無奈的從龍案上爬起來。這君臣倆在上面嘀嘀咕咕,把下面一干文武大臣羨慕的眼睛都紅了。

    大豐朝開國到現在,敢在上朝的時候趴在龍案上與皇上說悄悄話的,也就朱天降這麼一位。他們就是把史冊撕碎了,然後一個字一個字的粘上再找,都找不出這樣的君臣。

    成武皇看了眾臣一眼,「關於審理叛亂官員的案子,朕全權交給朱天降辦理。至於他怎麼審理,朕一概不問。不知其他臣工,還有什麼不同意見?」

    朱天降白眼瞟了瞟,心說這不是廢話嗎,讓老子當個不仁不義的人,你到成了聖君。再說這種事誰也不願意出頭,馮鄂兩家關係錯綜複雜,又有靖王和郭家及朱天降三人的承諾,根本就無法按照律法辦事。根據這些臣子多年的揣摩聖意,別說是流放千里,他們知道成武皇絕對不想讓這兩家活著離開京城。最重要的一點,玄明與鄂必隆還沒抓捕歸案,萬一審理重了,很可能會逼著馮鄂兩家暗藏人馬進行瘋狂的報復。再者說,有朱天降這個大煞星跟著,就是想趁機貪點銀兩也不敢。一沒油水可撈,二還要擔心受怕,這樣的差事誰也不想接。

    朱天降本以為沒人會跟著參與,沒想到還真站出一位不知道好歹的。老太傅王炳坤手持竹竿走出班列,「皇上,臣有話說。」

    成武皇眉頭一皺,心說這老傢伙一出場,準沒好事,「老大人,有話請說。」

    「皇上,且不說那些叛亂的官員,單馮鄂兩家就屬於皇親國戚,按照祖制,當由宗人府審理。即便是逆天大罪,宗人府無法單獨審理,也應該是三院六部開司會審。這麼大的案子,交給朱天降一個人審理,老臣以為有失公平。」

    王炳坤話音一落,朱天降樂的牙都快碎了,「老大人說的太好了,這事就應該宗人府辦理。」

    成武皇把眼一瞪,「朕讓你開口說話了嗎?給我閉嘴滾下去。」成武皇怒斥了朱天降一句,朱大官人灰溜溜的跑下台階。

    成武皇看著王炳坤說道,「老大人,您說的到也在理。但此事事關重大,朕也怕眾臣在審理之中,會有所偏頗。朕問一句,在坐的列為臣工,哪一個不是被馮鄂兩家關押進大牢的。朕也怕你們懷恨在心,壞了朕的仁慈之名。所以,朕就找了個局外人來主審,這樣做才算公平。不過,既然老大人提了出來,那朕自當要問一下。」

    成武皇說著,看向了靖王,「靖王,你可願意與天降一同審理此案?」

    靖王一聽,頭搖的跟撥浪鼓似的,「臣弟身體一直沒有用康復,還請皇兄開恩,臣弟需要修養一段時日。」

    成武皇一笑,又看向李洪等人,「幾位愛卿,可否擔當此任?」

    「回皇上,臣要重新統籌天下兵馬,還要分配北伐大軍,臣真是抽不開身。」李洪趕緊躬身說道。

    「回皇上~京城剛剛安定,臣還要帶領戶部官員重新整理庫銀的損失,臣也抽不開身。」戶部尚書馮敬也抱拳說道。

    「皇上,我吏部就更忙了,經過這次叛亂,京城官員和天下都府更換的人員不少,臣得一一給他們考察。」攀子剛也不傻,心說這樣的事,老子才不參與。

    幾個老狐狸一個個精的跟猴子似的,都不想參與此事,每個人都找著借口推辭著。成武皇微笑的點了點頭,對眾人的表現很『滿意』。他巴不得別人都不參與,好讓朱天降動手滅了馮鄂兩家。成武皇這一招可謂一箭雙鵰,讓朱天降陷於不仁不義的同時,還埋下了他與郭家分裂的種子。

    王炳坤把竹竿一橫,「陛下,臣斗膽請令,與朱天降大人一同審理此案。」

    朱天降一聽,心裡都樂開了花。有王炳坤參與,到時候他就可以把斬殺馮鄂兩族的事情,轉移到這位老大人身上。朱天降是承諾不傻馮鄂兩家的當時人之一,他總不能自己出爾反爾,那樣的話天下人都將會咒罵他。現在有了個老太傅出面,正好可以轉嫁這個壓力。

    成武皇心說這老傢伙是不是腦子不正常,別人都躲他非要跟著上。當著文武百官的面,成武皇無奈之下同意了老太傅王炳坤的請求。

    散朝之後,成武皇把玄樂和靖王留在了宮中。乾宮議事廳內,成武皇變得嚴肅了起來。

    「玄樂,你兩個哥哥的消息,一點都沒有嗎?」成武皇認真的看著玄樂。

    「回父皇,兒臣與王叔已經竭盡全力,一點蹤跡都沒發現。」玄樂認真的說道。

    「當著父皇和王叔的面,你敢發誓沒有暗中做下欺君弒兄的事情?」成武皇冷冷的看著玄樂。

    自從進了皇宮,成武皇一直沒有提及玄明和玄燦的事情,但這並不代表他就不關心那倆逆子了。在皇室中,老皇上一死,手足相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老皇上還在的時候,絕對不想看到哪個皇兒被殺。子可以弒父,父卻不忍心殺子。

    玄樂面色一驚,「父皇,兒臣雖然痛恨兩位哥哥的叛逆行為,但沒有父皇之令,兒臣只可抓,不敢殺!」

    「嗯,知道就好。不管那倆逆子再張狂,畢竟是朕的骨肉。說實話,他們這次要真能打敗朱天降,朕還真想把皇位讓給他們。但是,這倆逆子讓父皇很失望,一夜之間固若金湯的京城就兵不血刃的拿下。就憑這一點,他們不配坐這個天下。」

    成武皇說完,看向靖王問道,「靖王,當日圍困後宮之時,是你搜索的後宮,還是朱天降帶人搜索的?」

    靖王一愣,馬上明白了成武皇擔心什麼,「皇兄,當日是臣弟親自帶人搜索的後宮。根據一些太監的口供,說是玄燦皇兒被一些侍衛保護著逃出宮了。至於朱天降,臣弟可以保證,他絕對沒有私自做什麼。」

    靖王說完,玄樂馬上接口說道,「父皇,靖王叔說的不錯。當日在後宮門前兒臣與郭老夫人宣讀完父皇的兩道密旨,朱天降表現的極為失望。後宮一投降,他連進都沒進,直接回將軍府睡覺去了。」雖然玄樂很希望父皇怪罪到朱天降頭上,但大面上還得表現的寬宏一些。

    成武皇手擄鬍鬚,「朕一開始懷疑朱天降暗中對我那兩個皇兒下了毒手,但根據事後朱天降的表現,又不像是他幹的。難道說,我那兩個皇兒還真是命大,已經趁亂逃出了京城?」

    「皇兄,這極有可能,玄明在開戰之前就已經與周延天勾搭上了。臣弟估計,他們倆肯定是投奔了周延天。所以,臣弟已經給北方大營文汝海將軍下了命令,嚴格盤查路人。一旦發現玄明和玄燦,立刻把人押解回京城。」靖王跟著說道。

    「嗯,王弟做的不錯。並不是朕心慈手軟,虎毒尚且不食子,何況皇兄還是位自喻為仁君的天子。靖王,馮宛秋雖死,但畢竟是朕的後宮之主,希望宗人府能寬恕一下,讓她得已入祖墓。至於鄂貴妃,還是打入冷宮去吧。」

    成武皇一句話,等於是免了鄂貴妃的死罪。但是那些跟隨叛亂的太監宮女,可就遭了殃。根據大豐律法,這些人全部要仗斃而亡。

    將軍府中,朱天降等一干人都悶悶的坐著。成武皇給他出了個大難題,朱天降首先要取得郭老夫人的諒解才行。不然就算是把罪過推到耿直的老太傅王炳坤頭上,天下人也會對郭府和靖王進行指責。連他們這樣的地位說話都不算話,以後下面都府犯了事,誰還敢投降。

    至於朱大官人,恐怕更會得到天下人的唾罵。因為他是當時承諾人之一,更何況還是親自主審。這要是把人犯審死了,大豐朝『第一小人』的稱號,那就非他莫屬了。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