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正文 第五百三十五章 驚變 文 / 虎籠山人

    從空中俯瞰大地,朝鮮半島南下的公路上擠滿了逃難的人群。他們把手頭上所有的交通工具都利用了起來,汽車被堵在各種牲口拉的破車之間動彈不得。沿途不時有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倒在路邊,成群的野狗正紅著眼睛在附近徘徊。

    鄭衛國仔細觀察了一下,不禁皺眉道:「下面都是什麼人?」

    參謀忙答道:「報告總司令,據我們的偵察人員報告,這些人大部分都是居住在朝鮮半島的日本僑民,還有些則是在日據時期替日本人賣命的二鬼子。」

    他看了鄭衛國一眼,又小心翼翼地說:「朝鮮義勇軍和民眾非常仇視這些人,抓住之後通常都會虐殺,所以……」

    當初日本吞併朝鮮之後,為了對半島加強控制,曾大量移民朝鮮。而這些移民自以為高人一等,經常欺壓朝鮮的原住民。

    以前是有日軍駐軍撐腰,朝鮮人受了欺負也只能自認倒霉,但矛盾卻一年一年積攢下來了。現在日本駐朝鮮軍被第二戰區打得落花流水,朝鮮民眾自然要新仇舊賬一起清算了。

    積累了近五十年的矛盾一旦被點燃,當真非同小可。殺紅了眼的朝鮮義勇軍和普通民眾就像五十年前日本人做的那樣,四處追殺日僑以及曾經幫助日本人鎮壓、奴役朝鮮的幫兇走狗。據說手段極為殘酷,情報處的官員已經多次向鄭衛國請示是否要制止發生在朝鮮半島上的人道主義災難。

    「不提倡、不報道、不支持、不反對!」鄭衛國略作思索便為此事定下了規矩,又吩咐道:「這裡不用看了,我們直接去漢城!」

    「是,總司令!」

    很快,鄭鬍子乘坐的b24轟炸機已經來到了漢城上空。此時漢城仍在日軍控制當中,不過他們並沒有對空射擊。甚至連防空警報都沒有拉響。

    飛行員嘟囔了一句,不高興地說:「日本猴子太沒禮貌了,我們來了半天竟然連音樂和焰火都沒有!」

    副駕駛笑道:「這些可憐的傢伙,估計都被連日來的空襲炸得麻木了吧!」

    飛機員聳聳肩膀。笑道:「或許吧。要是讓下面的日本人知道我們的飛機上竟然有這樣一位大人物,說不定會更熱情一些。」

    副駕駛譏諷道:「知道了也只能乾瞪眼。他們的防空火力早完蛋了,最多向我們吐唾沫!」

    由於半島北部的難民不斷湧入,漢城現在已經成了一個超級難民營,再加上美軍機群的連續轟炸。整座城市都變得亂七八糟。就在城外不足十公里處,一些朝鮮人組成的游擊隊已經公開活動,不時響起陣陣槍炮聲,讓城內的日本人驚恐不已。

    這種情況下,就算傻子也知道漢城已經不安全了,所以那些難民並沒有停下腳步,而是選擇繼續南逃。

    在漢城的南面。一道道洪流自瘋狂地湧向漢江。那裡有一座橋樑,是通入漢江南岸的唯一通道。橋頭堡附近乃至整個北岸都擠滿了逃難的人群。

    鄭衛國看了一會兒便沒興趣了,指著漢江上面那座唯一的橋樑說道:「炸了它!」隨後便返航了。

    幾架b17轟炸機領命而來,迅速鎖定了目標。

    「目標前方橋樑。投彈!」

    轟隆隆……一連四枚超級重磅航彈落了下來,漢江大橋很快被炸成數截,然後和擠在橋上的數千日本人一起掉進了漢江。

    漢江大橋被炸斷之後,不僅沒能阻止日本軍民逃竄,反而加速了這種恐慌。沒來不及渡河的日本人四處瘋狂地搜集船隻,甚至只是一塊門板,一隻水桶,一根木頭也要拚命游到對岸,生怕留在北岸會被復仇的朝鮮義勇軍屠殺。

    事實上,當時離漢城最近的中**隊也遠在開城和春川,足足在三天後才與朝鮮義勇軍一起進城。由於溺亡人數太多,漢江兩岸很快飄滿了屍體。

    「根據我的判斷,日本駐朝鮮軍已經喪失了戰鬥意志,我們的作戰方案可以更大膽一些。」回到瀋陽的鄭衛國決定採用一個較為冒險的方案——直接在半島南部的蔚山、釜山登陸,一舉殲滅半島上的殘餘日軍。

    周參謀長沉吟片刻,贊同道:「如果能實現這個戰役目標的話,必將大大加快光復朝鮮的進程和減少人員傷亡。不過釜山和蔚山離日本本土太近,制空權上必然有一番激烈爭奪。」

    鄭衛國點頭道:「嗯,看來必須做一些準備工作。」

    隨後,中美聯軍開始加快在三陟等地修築野戰機場,以便於p38戰鬥機可以就近支援。三陟在漢城正東,瀕臨日本海,相對於中國安東(即今丹東)等地的機場,至少節省了三分之二的航程。美軍方面也專門調撥兩艘主力航母在內的特混艦隊,並由美海軍第一悍將哈爾西親自率隊增援。

    然而就在準備工作進行地如火如荼的時候,華北方面再次示警。作戰室內,程政委和一位社會部的同志一臉凝重地向鄭衛國匯報了情況。

    「據可靠情報,常凱申已經親抵洛陽,這是他們昨晚召開會議的記錄,請鄭總司令過目。」

    鄭衛國接過一看,發現常凱申這次計劃非常周詳,在華北角逐失敗的閻老西兒、張蔭梧、沈鴻烈等人都參與了此次會議,其險惡用心昭然若揭。而且其部署處處針對第二戰區,對雲集在蘇、魯、皖地區的日軍主力卻沒有相應防範,也透露出了一絲詭異。

    他沉默了片刻,又問道:「文白沒有消息傳回來嗎?」

    「張文白將軍剛回到重慶便被一群便衣帶走,其家人也被監視居住!」

    鄭衛國臉沉如水,在屋內踱了幾步,聲音嘶啞地地問道:「怪不得一去就沒了音訊,人還活著嗎?」

    「我們的人沒能見到張將軍,不過種種跡象表明。人應該還在。重慶的同志正在想辦法營救。」

    鄭衛國鬆了一口氣,連聲道:「活著就好,活著就好!我們已經對不住兩位朋友了,不能讓文白再出意外。」

    程政委焦慮地說:「軍政部明顯加快了兵力部署。其中一線部隊已經基本到位。只怕總攻的時間比我們之前預計的要大大提前。而且日軍已經在山東與我軍交火,情況非常危急!」

    鄭衛國感到頭痛不已。為什麼國人就非要窩裡鬥不可呢?他揉了揉腦袋,又問道:「美軍是什麼態度?」

    作為中國戰區的最高指揮官,常凱申這次不僅調動了中**隊,還調來了隸屬於美國陸軍的第十四航空隊。當時。第十四航空隊在華中地區承擔防空和轟炸敵軍的任務,而在華北則是由直接隸屬於第二戰區的第十六航空隊負責。

    這讓鄭衛國有些哭笑不得,真要打起來,美軍會怎麼辦?是兩不相幫,還是捉對兒廝殺?

    一直默不做聲的周參謀長匯報道:「美國方面應該已經知道了這個情況,不過美國政府和羅斯福總統並沒有表態,只是北太平洋戰區司令阿諾德上將非常憤怒。這是他寫給我們二戰區的抗議信。」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美軍內部其實也有著巨大的派系鬥爭和利益鬥爭。就拿眼下的戰爭來說,如果能夠盡快拿下日本,阿諾德那一系自然會分到最大的一塊蛋糕。反之。如果「東西並進」計劃受挫,原本到手的利益只怕也要吐出不少。

    程政委有些不滿地說道:「這事兒又不是我們挑起的,幹嘛向我們抗議啊?」

    鄭衛國匆匆把信看完,笑道:「這老頭還蠻有意思的,他在信上說因為我們是盟友,所以才向我們抗議。至於委員長那邊,他已經只剩下憤怒了。」

    眾人一聽,都有些歡喜,忙道:「這麼說美國人是在站在我們這邊囉?」

    鄭衛國點點頭,說:「嗯,美國方面為消滅日本已經付出了這麼多,自然不希望平生波折。而且不管東西對進計劃是否繼續,中國分裂對盟軍陣營都沒有好處。所以接下來美國政府肯定會向委員長施加壓力。」

    這就好比歷史上的「皖南事變」,羅斯福總統當時便警告常凱申「要援助就不要打內戰」,原因很簡單,因為當時中國內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當年的g黨實力弱小,美國人的警告也是點到為止,而現在的第二戰區已經有了跟重慶分庭抗禮的實力,美方的動作也要強烈許多。

    隨後不久,第十四航空隊司令陳納德將軍被迫辭職。陳納德將軍為中國抗戰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他跟常凱申夫婦走得太近,五角大樓擔心他會因為私誼而損害美國利益,所以將他調回美國,並在中國組建駐華空軍司令部,統一指揮第10(在東南亞)、第14和第16航空隊。

    為此,羅斯福總統還任命卡爾遜為總統特使,專程趕赴瀋陽向鄭衛國做出說明。

    卡爾遜解釋說:「鄭,作為朋友,很抱歉我不能夠幫助你什麼。中國內戰不符合美國的利益,我們不得不這麼做。」

    鄭衛國點頭道:「嗯,內戰同樣不符合我們的利益,所以我可以理解。不過接下來我們還需要貴國空軍的支援,我不知道我的命令在第16航空隊是否還有效。」

    卡爾遜斟酌了一下字句說道:「只要是對付日本人,任何時候都是有效的!」

    程政委突然問道:「如果常凱申政府向我們的根據地發起進攻呢?」

    卡爾遜回答說:「我們已經向重慶方面表明了態度,我想委員長先生應該會做出明智的選擇。」

    鄭衛國和程政委相視一眼,眼神中都流露出一絲憂慮。美國人根本不瞭解常凱申,就跟斯大林不瞭解太祖一樣。或者說西方人總以為中國還是滿清,只要他們想怎麼樣,就得怎麼樣。

    像歷史上,美國政府對常凱申政府浪費了他們的美元感到無比憤怒,所以想扶持孫立人來取代常凱申。可是常凱申輕而易舉地便將孫立人送進了監獄。涉及根本利益的時候,常凱申怎麼可能輕易屈服呢?但這個話鄭衛國也不好明說,因為說得多了反倒會讓美國人誤會是他在挑起內戰。

    不出鄭鬍子所料,美國人的舉動並沒有動搖常凱申委員長的決心,「整理華北軍政」的計劃仍舊在緊鑼密鼓地實施當中。而且國內民眾也有不少人支持,畢竟重慶現在是合法政府,打著統一軍令、政令的旗號還是很能迷惑一些人的。

    就在1943年4月的最後一天,華北形勢終於達到了臨界點。常凱申委員長親自乘坐「美齡」號視察了豫東地區,湯恩伯的部隊正在那裡跟新四軍四師對峙。隨同的還有四架中國空軍的p40戰機隨同保護。此次視察被認為是內戰的前奏。

    然而,就在機隊返航時,兩架日本「隼式」戰鬥機突然從斜刺裡竄了出來。

    護航大隊長高松雲驚呼道:「不好,是日本飛機!」

    「第一小隊掩護委座專機撤退,李長城隨我迎敵!」

    「是,隊長!」

    儘管飛機性能遠不如日機,但是高松雲與僚機李長城還是勇敢地迎了上去,並且通過向右翻滾避開了日機的致命一擊。

    可等他們再次拉升時,只回頭看了一眼便驚得魂飛魄散——不知道從何處又冒出兩架「隼式」戰鬥機,「美齡」號正冒著黑煙正螺旋狀快速墜地……

    1943年4月30日下午兩點,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常凱申同志遇難於河南項城上空,隨同人員還包括軍事統計局局長戴雨濃同志。

    ps:

    呃呃,從這章起正式進入隕石填坑節奏,這麼寫可以麼?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