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四百五十七章 歷史劇變 文 / 虎籠山人

    本來華北的抗戰形勢是一片大好,華中地區雖然是一場慘勝,但南昌最終保住了,無論是民心士氣,還是稅賦兵源都比歷時同期要好得多。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國民政府內部的右翼勢力又開始抬頭了。

    1939年1月21日至30日,國民黨在重慶召開五屆五中全會。這次會議確定了「溶共、防共、限共、**」的方針,成立了**的「特別委員會」,通過了整理黨務的決議案。全會以後,陸續制定了《限制異黨活動辦法》、《異黨問題處置辦法》、《淪陷區防範共黨活動辦法》等一系列**秘密文件。國民政府的鬥爭矛頭,已由對外轉向對內。

    隨著敵後力量的發展和抗戰形勢的好轉,這個趨勢愈發明顯。剛剛吃了敗仗的岡村寧次立馬像毒蛇一樣找到了突破口,加緊對敵後部隊的策反工作。不得不承認,岡村在這方面確實很有一手。他非常善於利用中國內部的矛盾,來實現他想要達到的目的。

    第一批落水的是第三十九集團軍副總司令孫良誠和參謀長王清翰,他們兩個跟石友三的關係很好,是多年的老交情。因此對於高樹勳這種「大義滅親」、不顧同僚感情的行為非常反感。而且孫良誠以前是高樹勳的長官,現在高樹勳當總司令,他當副總司令,感到很不服氣。

    王清翰則是跟石友三走的太近,很多跟日本人接洽的事情他也有份,非常擔心鄭衛國或者高樹勳找他秋後算賬。

    因此,等岡村寧次的密使一到,兩人二話不說就投降了,還拉走了**第三十八師師長孫玉田等一大批部隊。

    在河北打開突破口之後,岡村寧次又把目光瞄準了山東、山西、河南等地。很快,像新編第四師師長吳化文、豫北保安司令王勝武、魯南保安司令榮子桓、山東保安第五師師長齊子修、暫編第二師長張步雲、騎一軍某部師長趙瑞、楊誠等一大批敵後將領就像得了瘟疫一樣接連叛變投敵。

    除了這些較為正規的部隊以外,岡村還大肆拉攏各種游雜武裝、土匪、大地主的私人武裝。搞了一大堆像什麼防共軍、剿共軍、和平救**、和平建**、綏靖自治軍、聯防救**……其中規模較大的有偽第三十一師文大可、偽第十一師張東雲等部。

    一下子有這麼多軍隊叛變,就像當頭一桶涼水,給剛剛看到一絲希望曙光的敵後軍民帶來了極為沉重地心理打擊。更為遺憾的是,事後查明這裡面大部分軍隊,特別是正規軍都是受了國民政府「曲線救國」政策的影響,其中很多部隊在投敵之後甚至還能領到重慶政府的軍餉。

    換句話說,岡村寧次是這幕「降將如潮」、「降兵如毛」的奇跡創造者。但如果沒有常凱申委員長的背後支持,是斷然玩不了這麼大的。這就可以解釋,為什麼戰後岡村寧次能夠逃脫審判,還堂而皇之地作為**顧問出現在中國。原因很簡單,早在抗戰時期,委員長就跟他惺惺相吸。且有過一切非常默契地合作了。

    幸虧鄭衛國、衛立煌、傅作義、於學忠等華北軍方巨頭都是堅決的主戰派,八路軍就更不用說了。於是各戰區開始聯手鎮壓這些軟骨頭。但讓大家沒想到的是,第二戰區司令長官閻錫山竟然在這個時候突然出兵——他打的不是日本人,而是同屬抗戰序列的八路軍和山西新軍。

    原來,這才是岡村寧次的殺手鑭。平心而論,閻老西兒對山西建設是有大功的,但他這個人滿腦子封建殘餘思想。嘴裡說想把山西建成山西人的山西,實際上卻一心打造自己的**王國。基於這種思想,他既仇視日軍,又恨八路軍和中央軍,因為在他看來這些軍隊都是來搶地盤的。在發現山西新軍不受控制時,對這支子弟兵也是備加仇視,直欲除之而後快。

    岡村寧次非常聰明地抓住了老西兒的心理,專門設了一個特務機關與老西兒談判。商談合作事宜。歷史上,因為日軍存心不良,出價太低,要價又太高,雙方最終談崩。這個時空裡,岡村的手段明顯更狡詐,目的也更明確。

    為了打消老西兒的顧慮。他不僅爽快地給了老西兒一百萬聯銀券(就是華北臨時政府發行的偽鈔),還表示不用老西兒公開叛變,只要不與中g合作就成,甚至表示可以把太原還給老西兒。之後更是悄悄讓給老西兒三個縣的地盤(這一手歷史上也搞過)。並給了老西兒一批舊裝備。

    在這種情況下,閻老西兒又接到軍委會發來的密電,讓他暗中對付中g和八路軍。在老西兒看來,日本人和常凱申都支持他,有什麼搞不得的?於是突然舉兵,悍然發動了「十二月事變」。

    一開始八路軍和山西新軍因為沒有防備,損失很大,山西新軍整整一個縱隊被老西兒拉走,裡面的gc黨員和親共人士全部遭到屠殺。更可恨的是,閻老西兒還下令屠殺了在晉綏軍控制區內養養傷的400多名八路軍傷員。

    慘案發生後,日本人自然是笑歪了嘴,並趁機向冀中根據地發起猛攻,讓鄭鬍子和八路軍無法互相支援。常凱申也是興奮異常,趕緊密令衛立煌以調停為名,消滅晉南的八路軍和山西新軍,最好摟草打兔子,把閻老西兒也一併幹掉。

    但衛立煌向來是主張聯合抗日的,對於閻老西兒這種親者痛、仇者快的搞法極為反感,所以不想摻和。只是迫於軍委會命令才不敢公然援助八路軍,於是嚴令中條山各軍,不許參戰。

    沒有中央軍的幫忙,晉綏軍很快就被回過神來的八路軍給干趴下了。估計老西兒對八路軍的認識還停留在紅軍東征時期。可八路軍在鄭鬍子的接濟之下,早已編練了十二個旅的正規軍,山西新軍也有兩個師(一縱隊和續范亭的暫一師)接受過整編。

    這一回過神來,戰鬥力渣到五的晉綏軍自然夠嗆。很快,晉東南、晉東北、晉西北都被八路軍或者山西新軍控制,晉綏軍舊軍(就是老西兒的部隊)只好狼狽地龜縮到晉西南呂梁山區。

    歷史上考慮到統一戰線的穩定,八路軍最終放了老西兒一馬。但在這個時空裡,完全沒有必要。留著老西兒反而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在鄭衛國的支持下,八路軍繼續進攻,老西兒的基本部隊全被消滅,不得不通電下野。冀中方面經過一番苦戰,也暫時擊退了敵華北方面軍主力。

    隨後,第一、二、八、冀察、魯蘇等戰區統一行動,對境內的偽軍進行聯合打擊。鄭衛國還專門派特戰隊對那些領頭的漢奸進行「斬首行動」。隨著這些臭名昭著的鐵桿漢奸被清除,華北的投降浪潮頓時被遏制住了。而且幾大戰區之間的合作比以前更為緊密,鄭衛國以前期望的「華北一體化」的目標基本達成。

    反觀日軍,實力雖然還在,但隨著鐵路被破壞,機車和汽車被大量損毀。後勤補給的問題愈發嚴重,作戰能力也飛速下降。進攻吧,防守面積大,兵力被攤薄;收縮吧,佔領地域小,給養籌集難。反正是進也難,退也難。

    到39年底。大本營不得不下令把第108、109、110三個師團調回國,並隨後裁撤(歷史上也是如此)。又把第33、34師兩個師團調到華中,以彌補該區域兵力不足的問題。這樣一來,華北日軍又恢復了之前十個師團、十個**混成旅團的編制,與華北五大戰區近20個主力軍相比,已經沒有任何優勢。

    不過考慮到日軍國力尚存,鄭衛國也不想在這個時候跟日軍拼消耗,就沒有主動發起反攻。而是繼續整訓部隊,並用零敲牛皮糖的辦法給日軍放血。

    當時華北淪陷區大約有兩百多個縣(比歷史同期少了一半),鄭鬍子專門訓練的四百多個狙擊小組,再加上八路和**各部的神槍手就出沒在雙方的控制線兩側。平均每天都有上百日軍被幹掉,最多的一天甚至用這種打冷槍的方法殺死五百多名日本士兵。岡村寧次雖然也組織神槍手部隊反擊,卻在冀中更為專業的狙擊手伏擊下損失慘重。這讓華北日軍士氣更為低落,甚至開始出現主動帶槍投誠的現象。這在歷史上。直到43年以後才開始出現。

    在國際上,隨著中國的堅決抵抗,國際形象也大為改觀,國際地位也逐漸上升。以往那些把籌碼壓在日本身上的國際勢力(比如猶太復國團體)等紛紛撤資。使得日本經濟更加雪上加霜。

    同時,由於日本的快速擴張,也引起了美國的猜忌和不滿。特別是日軍把手伸進了東南亞,大肆採購橡膠和原油,讓美國各大財團都感到非常惱火。應該說日本的視角和美國是截然不同的,美國人只知道商業利益,而日本人更看重土地。

    其實在日軍侵華之初,日本和美國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日本人獲得了大量土地,以及夢寐以求的資源,而美國人獲得了巨大的商業利益。至於這些錢上是否沾的有中國人的血,那不是美國財團考慮的事。

    美國一部描寫美國最大化工公司和軍火公司——杜邦公司的書,就揭露了美國總統胡佛、美**火商對日本侵華的支持。該書寫道:「日本軍國主義者也從杜邦公司純粹正規的商業道德觀中得益。胡佛總統以同情的態度看待他們(日本)在1931年入侵滿洲……他宣稱:『日本方面也有些道理。我們與它的友誼是由來已久,根深蒂固的。我們應該友好地考慮日本的處境。』由於自己的政府表現出這種態度,所以杜邦家族在那一年和日本簽訂了有利可圖的協定並不令人驚奇。」

    從白糖到麵包,從石油到手套,從杜拉鋁到發動機,還有廢鋼鐵和石油,美國人什麼都賣。而這些都是戰略資源,日本正是靠這些東西來侵略中國。

    正因為有美國等西方列強的縱容,日本侵華更加放肆,直到1937年盧溝橋事變,對中國發動了全面侵略戰爭。美國是怎麼做的呢?1937年9月14日,美國宣佈禁止用美國船隻裝載武器和軍用裝備出口。看似很中立公平,但實際上卻是給中國帶來了極大的困難。

    因為日本海軍掌握中日間海域的制海權。日本船隻從美國裝載武器和軍用裝備及其它戰略物資時暢通無阻。

    而中國即使在美國買到了武器裝備,也沒法運回來,因為掌握制海權的日本海軍已經封鎖了中國沿海。所以當時中國只能租用日本不敢檢查的船隻(比如美國的)來運輸抗戰急需的物資,但現在美國禁止這樣做(只能租用美國船隻運輸在美國購買的非武器類貨物),等於把中國唯一的希望斷絕了。使得日本照樣能獲得美國武器和軍用裝備,而中國卻難以獲得美國武器和軍用裝備。

    美國的這種政策和日本的海上封鎖,不僅造成中國武器輸入極其困難。也使中國其它物資輸入產生困難。在1937年上半年,中國從美國進口1.15億美元貨物,下半年進口額就下降到0.73億美元,1938年下降得更多。為此中國政府希望通過呼籲西方制裁日本和援助中國,來改變實際上日本能輸入武器,而中國難以從西方輸入武器這一不利狀況。可惜洋大人總是靠不住的。常凱申委員長一直到台灣都沒弄明白這個簡單的道理。

    1937年11月初,中國代表團要求布魯塞爾會議做出關於對侵略者實行經濟制裁和給予中國援助的決議。

    如果當時國際聯盟所有會員國能對日本實行經濟制裁,不失為制止侵略者的一種手段。因為日本的原料進口大約四分之三來自英國、美國、中國、荷蘭、印度尼西亞、法國、印度支那。日本所需的重要戰略原料,如鐵砂、鉛、錫、錳之類幾乎完全依靠從英國、美國,以及荷蘭輸入。但是,關於制裁的建議卻沒有得到法、英、美三國的支持。

    法國外交部長德耳博在發言中說:「任何強制性的決議都不能從法律上和事實上有效地、圓滿地解決中日之間的相互關係。」(註:活該高盧雞亡國!)

    英國代表團團長和美國代表團團長德維士趕忙附和德耳博的意見。最後,布魯塞爾會議只通過了宣言式的決議。指出日本在中國的行動違**盛頓九國公約,建議日本停止軍事行動,但是沒有規定出任何對付侵略者的措施。

    可以說,沒有歐美列強的縱容和支持,日軍在侵華的道路上根本走不了那麼遠。不過歐美列強幫助日本並不是喜歡日本,也不是仇視中國,而純粹是為了利益。所以等日本開始把手伸向東南亞時,雙方的分歧和矛盾就陡然加大加深了。

    東南亞當時雖然是荷蘭與英、法的地盤。但美國在那裡有著巨大的商業利益。無論是石油,還是天然橡膠,都是當時世界上這些資源最主要供應地(當時中東石油尚未大規模開採),也是美國工業原料的重要產地。

    到了1939年底,由於日本的胃口越來越大,美國終於忍無可忍,宣佈將結束美日之間的貿易協定。不再向日本出售戰略物資。這讓日本非常惱火,卻無可奈何。

    就在這個關口,德國突然閃擊波蘭。在這個時空裡,由於武器的更新換代。德國延遲了三個月的時間才發起波蘭戰役。1940年1月1日凌晨,德國突然出動58個師,2800輛坦克,2000架飛機和6000門大炮,向波蘭發起「閃電式進攻」。1月3日,由於之前與波蘭簽訂了同盟協議,英法被迫對德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不過英法當時都不想打仗,所以等安靜地坐在馬其諾防線背後,被世人譏為「靜坐的戰爭」、「奇怪的戰爭」。英法終於到了為其綏靖政策付出代價的時候了。

    僅僅過了五個月,遠比歷史上更加強大的德軍突然掉過頭來攻向法國。在這個時空裡,德軍擁有的是清一色使用柴油機作為動力引擎的高性能坦克。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火箭、雷達等等大量高科技產品都提前研發出來,或者是較歷史同時期大有提高。其它工業水平,在鄭鬍子的點撥下也有了跨越式發展。像真空爐電渣重融技術就讓德國的煉鋼水平新增了一個台階,相對應的火炮等武器的性能也得到了極大提高。

    還有像mg42通用機槍、gew43半自動步槍、stg44突擊步槍、鐵拳無後坐力炮等輕武器的研發時間也大大提前。法蘭西戰役時已經有小規模裝備,雖然還沒有達到原產品的水準,但這只是時間問題。

    在原本歷史中就一敗塗地的英法聯軍自然不是對手,從德國入侵低地三國開始,僅用了一個月的時間就迫使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投降。英法殘部雖然得以從敦刻爾克大撤退,但是損失至少佔了50%以上,遠遠超過歷史同期。

    消息傳來,舉世皆驚!因為在戰前,大家都覺得英國、法國、德國都是一個檔次的國家,輸贏很正常,可是一個月就打殘一個,滅亡一個,實在是太恐怖了。

    日本政府中的軍國主義分子在德國的勝利中,看到了他們向歐洲列強在亞洲殖民地發動進攻的機會。他們迅速與小鬍子談判,並成立了一個新的聯盟。在此後的幾個月裡,日本軍國主義份子控制了日本政府,由於新任首相近衛文磨的軟弱,實權漸漸由政府轉移到了軍部手中。陸軍部長正是戰爭狂人、日後的甲級戰犯——東條英機!

    東條英機上台之後,立即採取行動,強迫法國維希政權允許他們佔領北印度支那(也是就現在的越南等國),並要求英國關閉通往中國的滇緬公路。與此同時,還要求與蘇聯簽訂互不侵犯條約,要求蘇聯停止對中國的援助,並關閉對中國的物資通道。

    抗戰即將進入最艱苦的時期,當然,也是黎明前最後的黑暗。(。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呵呵,沒想到今天會有驚喜,感謝某點和編大,本書終於得以重見天日!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