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四百三十三章 喜憂參半 文 / 虎籠山人

    為了平息此次事件,常凱申不得不找了一大批人當替罪羊,又派心腹張群親赴華北斡旋。經過多次磋商,雙方各退一步,終於達成了和解協議。為了安撫鄭衛國,張群代表常凱申承諾,將組建第七戰區,由鄭衛國擔任戰區司令長官,下轄察哈爾、河北、山東、蘇北地區以及這些區域內的軍隊。同時還將調第57軍(繆澄流的老部隊)北上,歸冀察戰區直轄。這樣一來,事實上就默認了東北軍的重新整合。

    當然,常凱申也沒忘了給鄭衛國添堵。他故意將張漢卿從貴州省修文縣陽明洞帶到了重慶。雖然還是處於軟禁狀態,但卻多次讓其在公開場合亮相。其意圖無非是想讓張漢卿跟鄭鬍子奪權,他好從中漁利。太祖曾評價過,說常凱申是中國一代縱橫家,最擅長的就是在對方內部製造矛盾,拉攏收賣、分化瓦解,而且屢試不爽。當然,如果這一招不靈的話,他也就沒有別的招了。比如碰上八路和日軍,除了轉進別無他法。

    用東北人的話講,常凱申就是一個超級大忽悠,什麼胡漢民、許崇智、汪精衛、李宗仁、白崇禧、陳濟棠、閻錫山(以下省略一千字),不知多少英雄豪傑被他給忽悠瘸了,堪稱「民國趙本山」。

    但讓常凱申沒想到的是,鄭衛國和張漢卿竟然都沒有上當。其實想想也不奇怪,借用范偉一句話,你前年賣拐,去年賣車,今天又來賣擔架,信不信我直接撥打110!那個時代雖然沒有110,但鄭衛國和張漢卿都看出來了,常凱申在給他們下套。

    張漢卿雖然是個花花公子,但經歷幾番劇變之後,早已不是當初的吳下阿蒙。他深知一個道理。東北軍越強大,他的價值就越大,地位就越鞏固,安全也就越有保障。這個時候怎麼可能去拆鄭鬍子的台?

    鄭衛國就更不用說了,他出面整合東北軍,為得不是爭權奪利,而是為了壯大抗日力量。早日實現國家的富強和民族的解放。就算張漢卿被放回來,只要對抗戰有利,鄭衛國也不介意讓他當一個「精神領袖」。

    常凱申多番試探,見百試百靈的偏方突然不靈了,心裡大為沮喪,小動作就少了下來。後來又因為日軍先後攻擊南昌和湘北。此次危機終於告一段落。

    在與軍委會交涉期間,冀中又接連遭遇兩件大事,一個好消息,一個壞消息。好消息是終於和美國佬搭上了線,由埃文斯.卡爾遜上尉率領的美國非官方代表團抵達了冀中,一起抵達的還有「工合組織」送來的援助物資和技術人員。

    別看領頭的只是一個小小的上尉,其實這個埃文斯.卡爾遜上尉的身份非同小可。他曾經擔任過富蘭克林?羅斯福總統的衛隊長。以及美國駐華武官,有著極為強大的背景和「直達天聽」的能力。

    雖然這個代表團是以非官方身份來的,但同時也接受軍方的秘密委派。在此之前,卡爾遜本人曾以美國觀察員的身份到過延安,又於38年5月份到過華北,可惜那個時候鄭衛國忙著參與蘭封會戰,失之交臂。

    不過鄭衛國在華北的輝煌戰績,以及新東北軍勢力的快速崛起還是引起了美**方的關注。他們通過駐華使館命令卡爾遜再赴華北考察。以準確把握東亞局勢的變化。卡爾遜本人對此也有非常濃厚的興趣,於是試圖再次進入華北敵後。只是他第一次從華北返回後,老是說八路的好話,讓國民政府頗為不滿,原本定在38年8月的行程未能成行,一直拖到39年初在「工合組織」的幫助下才如願以償。

    「工合運動」是由中外知名人士發起的,旨在幫助中國建立工業。長期對抗日軍侵略。在工合組織的幫助下,埃文斯.卡爾遜一行終於重新踏上了華北的土地。他們先到延安,然後東渡黃河抵達晉綏,然後又從晉察冀來到晉冀魯豫。一番艱難的跋涉之後,現在終於抵達了冀中。儘管鄭衛國當時正忙著處理「刺殺事件」的善後事宜,以及準備在華北發起大規模的破襲戰,但考慮到美國在二戰中的重要地位,還是親自接見了卡爾遜一行。

    卡爾遜是個典型的美國人,大個兒,偏瘦,一見面就激動地抓住鄭鬍子的手嘰裡咕嚕說了一大串,像是打機關鎗一樣。

    站在一旁的翻譯忙道:「鄭總司令,卡爾遜先生說他在去年就聽說過您的大名了,遺憾的是他上次來華北沒能見到您。」

    鄭衛國笑道:「這也是我的遺憾,不過我認為我們以後打交道的時間還長,有的是時間來彌補這個遺憾!」

    他的本意是指美國很快也會被牽扯到世界大戰中,到時候雙方必須會有更緊密的來往。但是翻譯沒聽明白,翻譯的也不是太準確,結果就「歪樓」了。

    「鄭,你的意思是希望我留下來嗎?」卡爾遜聳聳肩,歉意地說:「雖然我很願意留下來與你們並肩戰鬥,但是我身為軍事觀察員,有責任回去向海軍部報告,最多只能停留一個星期!」

    鄭衛國擺手道:「no,no,……」眼見翻譯越扯越偏,鄭鬍子只好親自出馬把歪掉的樓扳了回來,然後告訴卡爾遜自己對世界局勢發展的看法,並且很肯定地說,世界所有正義的國家將會團結起來,組成一個反法西斯同盟,其中就包括中國和美國。雖然美國不算什麼正義國家,但話要這麼說。

    卡爾遜沒想到鄭衛國會講英語,開心地說:「yougivemeabigsurprise!thisisgreat!ihavetthoughtthatyoucouldspeakenglish!」

    其它在場的軍官和隨從也驚訝地看向鄭衛國。鄭鬍子這才意識到自己穿越的這具身體就是一個東北軍下層軍官,說英語就是一個**ug啊!好在特種兵的心理素質就是過硬,他裝作若無其事的樣子,輕描淡寫地解釋說:「奉天有個教堂,我在東北的時候經常去!那個神父人很好,久而久之就學會了幾句。」

    卡爾遜眼睛一亮,忙道:「上帝保佑,您也是耶穌基督的信徒嗎?」

    鄭衛國笑著搖了搖頭,說:「本來是打算信的。可是我的家仇未了,又添國恨,這讓我對上帝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卡爾遜忙道:「噢,上帝只會幫助自救的人!鄭總司令,你們現在就做得非常好。我一路上看到敵後根據地產生了巨大的變化,抗日的力量正在不斷壯大,相信勝利一定屬於你們。」

    鄭衛國點頭說:「嗯。對此我也是深信不疑。不過為了盡早解除中國人民的苦難,我還是希望得到世界正義力量的支持,尤其是美國。」

    卡爾遜贊同道:「這無疑是非常正確的選擇,可是您知道,現在的美國政府高層都是一群短視的傢伙。他們只知道賺錢,卻絲毫沒有意識到日本的危險。甚至還在向日軍出售鋼鐵和化工原料。」

    鄭衛國微微一笑,說:「日本人會讓他們覺悟的。不過在這兒之前,我希望能夠通過民間的方式先在中美之間搭起一座橋樑,這樣對雙方都有好處。」

    卡爾遜覺得鄭衛國似乎有些狂妄了,不禁眉頭微皺,疑惑道:「那您打算具體怎麼做呢?」

    鄭衛國拍拍手,喊道:「拿上來!」立馬有士兵端上來一個盤子。上面放了一盒青黴素、一具顯微鏡,還有培養皿等試驗用品。

    「這是我們特製的一種藥品,嗯,你可以叫它太行牌消炎藥,對於消除感染有奇效,還可以治療大部分因為細菌感染引發的疾病。」鄭衛國簡單地解釋了一下,又讓工作人員給卡爾遜上尉現場演示了一番。實驗表明,青黴素確實具有非同一般的殺菌能力。

    卡爾遜有些不敢置信。又親自動手做了幾遍實驗,這才確信冀中方面確實掌握了一種神奇的消炎藥。不過他對這種藥品的前景並不是很樂觀,因為任何一種藥品從研製到推廣都需要較長的一段時間,而且這種藥品還是由中國人發明的,很難得到西方人的信任。

    事實上也是如此,歷史上青黴素開始生產之後,並沒有引起各國政府的重視。直到戰場上出現大量傷口感染,又缺乏有效的消炎藥,青黴素的地位才逐漸提升。這也是蘇聯人對青黴素無動於衷的原因。這個時期的英美比蘇聯還保守,很難想像他們會很快接受這個東西。

    鄭衛國這才意識到。當初能把青黴素賣給德國人是多麼的幸運。類似蘇、德這種舉國體制,只要當權者認可就行。換作民主國家,政府肯定不會親自出馬推廣一種藥品的,哪怕是青黴素。

    沉吟片刻,鄭衛國做出了一個艱難的決定。他對卡爾遜說:「卡爾遜先生,我現在需要你的幫助,看在五億人民的份上!」

    卡爾遜愣了一下,聳聳肩,幽默地說:「鄭,你不會是想讓我幫你賣藥吧?你是知道的,我可是一名軍人!」

    鄭衛國點頭說:「嗯,我當然知道。為了對你有所補償,我打算把青黴素所獲利潤的一半分給你。怎麼樣,這可是一筆大買賣!」

    卡爾遜吃了一驚,隨即笑道:「鄭總司令,我跟你們中國很多將領接觸過,你是我碰到的最獨特的一個!」

    鄭衛國好奇地問道:「怎麼講?」

    卡爾遜接觸過很多中國將領,評價也很經典。比如他曾說八路軍朱總司令有三種偉大的品格:羅伯特?李的仁慈;亞伯拉罕?林肯的謙恭;尤里西斯?辛普森?格蘭特的堅強。當他在夜裡在總部大院和朱老總坐在一起吹起口琴的時候,使得史沫特萊相信他對朱德已經產生類似於父親的感情。

    還有,他對129師鄧政委的評價也很有趣,認為「他的頭腦像芥末一樣靈敏……」當時大家都普遍認為鄧政委的個性比較強硬,沒聽誰說他靈活,卡爾遜的評價顯然有其獨到之處。特別經歷改革開放之後再回過頭來看,這個評價無疑是非常有見地的。

    卡爾遜想了一下,說:「你有一顆做生意的頭腦,什麼都像拿來交換。這一點像我們美國人。對,就是這樣。」

    鄭衛國故作遺憾地說:「只是這樣嗎?我還以為會有很多閃光點,比如自信、有遠見、堅忍不拔,等等一大堆高貴的品質!」

    卡爾遜哈哈一笑,說:「這些品質在我們美國人身上很常見,只能算普通,所以我就沒有特別指明!差點兒還漏了一點。我很欣賞你的幽默感。」

    鄭衛國笑道:「卡爾遜,你看,這就是我們合作的基礎!」

    大概是一見如故,卡爾遜最終答應了鄭衛國的要求。不過他現在還是美國海軍的現役軍官,卡爾遜打算先幫鄭衛國申請專利,然後委託朋友代為生產、銷售。此外。卡爾遜對冀中方面研製的火箭筒、無後坐力炮等武器也很感興趣,決定帶回去美國請武器專家研究了一下。

    與美國人搭上線當然是好消息,可惜福無雙至,又傳來一條壞消息,有如一瓢冷水當頭潑下。德國政府表示油田資料換武器的計劃必須要暫時中止,因為日本人已經多次抗議,他們不能不顧盟友的感受。雖然戰爭不全靠裝備。但沒有這些裝備冀中的實力就要大打折扣。而且鄭衛國原本打算靠這些武器拉攏分化華北的大小軍頭,現在看來也是不可能了。德國人這一手簡直是在掐冀中的脖子。

    程政委怒罵道:「不能不顧盟友的感受,這幫孫子,缺石油的時候怎麼不說這話!」

    鄭衛國苦笑道:「國與國之間就是這樣,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衡的利益。唉,都怪我大意了!」

    這件事情鄭鬍子確實有責任。本來按計劃,油田信息是要逐步透露的。但鄭衛國為了在日軍發現綏遠通道之前多運一些物資,上一回提供的信息就比較多。希特勒元首一看,霍,這麼多油田,欣喜之餘對於油田的需求就沒那麼迫切了。而且小鬍子有個很狂妄的方案,認為可以「以戰養戰」,通過戰爭奪取英法控制的油田。以彌補帝國對石油的要求。

    現在鄭鬍子提供的這些油田信息雖然還不能完全滿足德國的需求,但是發動一次戰役已經足夠了。小鬍子認為只要及時拿下羅馬利亞的油田,他們的石油就完全夠用了,沒有必須繼續接受中國人的「勒索」。所以這次小日本一抗議。元首立馬把責任推在商業公司頭上,並單方面中止了交易。

    不過事情也沒做得太絕,德國政府表示願意再提供一些炮彈和子彈,權當是違約金。原來小鬍子的心眼兒也很小,日本人三天兩頭的抗議讓他感到很不爽,便決定借中國人的手教訓一下不聽話的日本人。

    周參謀長安慰道:「能搞到這麼多物資就已經很不錯了。綏遠之前還積存了不少物資,打一場破襲戰還是足夠的。」

    鄭衛國點了點頭,心想暫時只能這樣了,又問道:「此次戰役的準備工作都做好了嗎?」

    周參謀長忙道:「第四十一集團軍、第49軍(李杜部)、第35軍(傅作義部)、騎兵第二軍(何柱國部)、東北挺進軍(馬占山部)都已經準備妥當。八路軍已經動員了七個旅,衛立煌長官那邊也集結了兩個師。其它部隊,暫時還沒有提交報告。」

    鄭衛國眉頭微皺,問道:「第51軍、57軍呢?」這兩支部隊都是東北軍,屬於拉攏之列,所以鄭衛國特別關注了一下。

    周參謀長解釋說:「第51軍,於學忠軍長表示他的部隊被日軍壓制魯西南,難以與我們協同。第57軍正在北上途中,而且據樸炳珊軍長之前報告,部隊傷亡很大。名義是一個軍,實際上只有三個團的兵力,重裝備也幾乎全部丟失。」

    第57軍之前的作戰十分悲壯,可以說不比其它任何一支軍隊要差。但跟東北軍其它部隊一樣,第57軍也是常凱申欲除之而後快的眼中釘,儘管前後兩任軍長繆澄流、樸炳珊都是親中央的。

    自抗戰開始以後,57軍的112師參加了淞滬會戰的江陰要塞阻擊戰。當時**各部已經從上海蜂擁撤退,日軍二十多萬大軍尾隨追擊。當時防禦京滬一線的部隊已經很少,57軍就作為一支生力軍使用。結果該軍112師在江陰一戰中打的極為艱苦,和日軍激戰中傷亡很大,連師長霍守義也中彈受傷。

    稍後,112師退往南京參加了最為殘酷的南京保衛戰,傷亡極為慘重。112師671團、、673團在南京城北長江一線陣地阻擊日軍,結果兩個團基本被打光了。第112師副師長李蘭池在率隊衝鋒肉搏時,在南京太平門附近中彈壯烈殉國,成為南京保衛戰中殉國17名將軍中的1員。

    第112師在長江以南激戰的同時,第111師也在靖江、揚州一線和日軍激戰,以重大傷亡阻擋了日軍進攻的步伐。一番廝殺下來,第111師傷亡過半,第112師減員四分之三,幾乎全部打光。

    歷史上,這支部隊的結局也有些淒慘。繆澄流軍長試圖與日軍妥協,簽訂了互不侵犯的協議。第111師師長常恩多憤而兵變,後來投向了八路軍;第112師師長霍守義因為被日軍隔斷退路,率部脫離了東北軍系統,投靠了湯恩伯。

    霍守義當時說的一段話非常有趣,可以視作敵後戰場的真實寫照。他說:「在蘇北已站不住腳;去魯南又太遠;當漢奸太丟人;當新四軍受不了那份苦;建議越過津浦鐵路到皖北避難。」

    鄭衛國歎了口氣,說:「沒想到第57軍的處境這麼差!參謀長,你派部隊接應一下吧!」

    周參謀長點了點頭,正待答應,參謀處長蔡文治突然匆匆趕來,焦慮道:「出大事了,總座,日軍突然向包頭發起了進攻!」(。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好吧,前戲終於寫完了,接下來大戰幾百個回合!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