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四百二十八章 視察兵工廠 文 / 虎籠山人

    ps:這一章主要是總結兵工科技,純技術的東西很多,看起來非常枯燥。但是不寫出來好像又不合適,新武器出現總得有個過程吧,有不妥的地方還請大家指正。

    兵工廠的廠長還是湯鼎臣,就是當初在太原兵工廠幫忙挑選機器的那個小伙子。他見鄭鬍子一副殺氣騰騰的樣子,驚叫道:「總,總座饒命,額,額冤枉啊!」說著兩膝一軟,便要跪地求饒。

    鄭衛國喝斥道:「不許跪,給我站直了!身為軍人,豈能動輒便跪?」

    湯鼎臣哆哆嗦嗦地站直身體,卻又跟篩篩子似的抖個不停。

    見他這副滑稽的模樣,鄭衛國是又好氣又好笑,又指著旁邊的機床喝問道:「事實俱在,你還有什麼話好說?」

    湯鼎臣嚇得臉色蒼白,忙結結巴巴地說:「總,總座,您,您聽額解釋,這是為了降低構件的殘餘應力!不,不是不愛惜設備啊!」

    鄭衛國看他的神情不似作偽,但他說的也是稀里糊塗的,叫人聽不懂,不禁疑惑道:「什麼東西?」

    湯鼎臣又結結巴巴地解釋了一遍,可是越著急就越說不清,急得滿頭大汗。

    恰在這時,有機靈的工人把專家團機械組組長葉企孫叫了過來。葉組長隔著老遠道:「鄭總司令,刀下留人,刀下留人啊!您錯怪湯廠長啦!」

    鄭衛國笑道:「請葉教授放心,鄭某絕對不會濫殺無辜的。」又指著機床說:「這到底是怎麼回事?還請葉教授解惑。」

    葉企孫忙道:「這個是為消除應力。」又解釋說:「當材料在外力作用下不能產生位移時,它的幾何形狀和尺寸將發生變化,這種形變就稱為應變。材料發生形變時其內部產生了大小相等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抵抗外力,把分佈內力在一點的集度稱為應力。應力與微面積的乘積即為內力,或物體由於外因,比如受力、溫度變化等而變形時,在物體內各部分之間產生相互作用的內力,以抵抗這種外因的作用。併力圖使物體從變形後的位置回復到變形前的位置。」

    鄭衛國特種兵指揮官的底子還在,雖然有點兒費勁兒,但總算聽懂了這一連串專業的解釋。打個比方,一塊金屬被加工成某個鑄件,形狀發生了變化,其內部就產生了一種抗力。試圖恢復原來的形狀。雖然金屬本身的強度能夠抵消這種力,平時也看不出來,但在精加工時這種力就會施加影響,導致加工走形。

    葉企孫怕鄭衛國沒聽懂,笑了笑,又講解道:「簡單點說。就是機床在製造和搬運過程中產生了一些物理變化,這些內部變化非常細微,看不見,摸不著,卻對機械精度產生了不利的影響。所以我們才要擺在外面。」

    鄭衛國愣了一下,說:「這麼擺放在外面,就能抵消這些不利影響?」

    葉企孫讚許道:「總司令說得不錯!把構件露天放置於室外。依靠大自然的力量,經過幾個月至幾年的風吹、日曬、雨淋和季節的溫度變化,給構件多次造成反覆的溫度應力。再溫度應力形成的過載下,促使殘餘應力發生鬆弛而使尺寸精度獲得穩定。」

    原來在機械製造的過程中,會產生熱應力(鑄造鍛造過程中產生的殘餘應力)、冷應力(機械加工過程中產生的殘餘應力)、焊接應力(焊接過程中產生的應力)等等一系列的應力。機床構件中存在這種力量,就會影響精度。

    怎麼處理呢?當時唯一的辦法就是自然時傚法,也就是像湯廠長他們一樣把機床扔在室外,任憑風吹雨淋,時間一長,那些「應力」就慢慢消退了。所以在後世的機床市場上。超過五年以上的舊機床很受歡迎,因為這些機床內部應力趨於穩定,保養得好的話,非常搶手,而且往往精度很好。經過電氣系統和驅動系統的改造,能煥然一新。

    當然,後世的高精密機床都改用大理石或者花崗石床身,因為不是鑄造床身,幾乎不存在什麼應力影響。普通機床也可以利用熱時效和振動時效來消除應力,單純利用自然時效消除應力就比較少見了。這也是鄭鬍子出洋相的原因。

    鄭衛國尷尬地笑了笑,問道:「那這些機床還要擺放多久,可別放個五六年,到時候抗戰都勝利了!」

    葉企孫忙道:「總司令多慮了,去年冬天晝夜溫差大,我們測試了一下,應力釋放得非常好。這些機床再擱置一兩個月就能用了,我們正準備再增加幾條生產線呢!」

    鄭衛國看了彷彿劫後餘生的湯鼎臣一眼,沉聲道:「唔,這麼說我確實是錯怪好人了!」

    葉企孫忙安慰道:「總司令不必介懷,所謂不知者不為罪嘛!」

    鄭衛國自我解嘲地說:「無知不是罪,自以為是就不對了。湯廠長,剛才是我錯怪你了,請你別往心裡去!我在這裡向你賠罪!」說著深深地鞠了一躬。

    湯鼎臣忙道:「不敢,不敢!哎,總,總座,使,使不得!」

    鄭衛國打趣道:「有什麼使不得!只要你不記恨我,以後繼續努力工作,那我這一躬就沒有白鞠。」又心有餘悸地說:「幸虧剛才沒讓你跪下去,不然我還得還你一個響頭。」

    眾人都配合地笑了笑,就連湯鼎臣也擠出了一個笑臉。鄭衛國見他頭髮都汗濕了,心有不忍,忙道:「湯廠長,你先回去洗個澡,換身衣裳吧!」

    湯鼎臣忙道:「不用,不用!卑職先陪同總座視察,等下回去再洗也不遲。」

    鄭衛國擺擺手,安撫道:「不用管我,我隨便轉轉就成。你先回去,這大冷天搞感冒了,可就要影響工作了。」

    湯鼎臣這才敬禮離開。

    葉企孫見狀。忙道:「總司令,我來兵工廠也有一段時間了,就由我來給總司令帶路吧!」

    鄭衛國點點頭,說:「好,那就有勞鴻眷先生了!」

    葉企孫領著大家邊走邊介紹說:「現在兵工廠一共有個四分廠。即火藥廠、冶金廠、子彈廠、槍械廠。火藥廠,顧名思議,就是生產各種**、無煙火藥、壓藥、黑藥;冶金廠冶煉銅鐵等金屬;子彈廠生產各類子彈、炮彈、炸彈,還兼造地雷、手榴彈等;槍炮廠目前主要是生產各型迫擊炮、懸掛式榴彈發射器。另外還新組裝了捷克zb30型輕機槍的生產線,預計每月能生產100挺。」

    鄭衛國眉頭微皺,說:「我們現在不生產步槍。槍械類武器中僅造這一種機槍,每月才100挺,是不是有些少?」

    葉企孫點頭說:「嗯,產量確實不高。不過總司令也別太著急,想當初瀋陽兵工廠每月也不過造八十挺輕機槍。等我們的工人再熟練一點,設備利用率就會更高。到時候產能至少能擴大三倍。」

    鄭衛國點了點頭,表示滿意。同時期的重慶第21兵工廠在39年大約生產了800多挺,與之相比,每月能在一百挺以上,已經算很不錯了,畢竟是敵後。說話間,一行人已經來到一處大型巖洞。是天然形成,然後又加以改造的,看上去非常堅固,也很隱蔽。起碼在空中是很難發現的。鄭衛國打量一番,問道:「鴻眷先生,這裡是哪個廠?」

    葉企孫笑道:「就是剛才說的槍炮廠,前面就是生產zb30輕機槍的車間。」

    鄭衛國歡喜地說:「好,那就從這裡開始參觀。」又囑咐道:「隨便看看,不要打擾工人。」

    眾人忙應了一聲。剛進車間,就看見一大群工人在忙碌著。數十台機器同時開工,頗為壯觀。不過看著熱鬧,造出來的東西卻不多。動不動就傳出來一聲「報廢」,讓鄭鬍子心裡直哆嗦。

    葉企孫介紹說:「目前生產主要有兩個難點,一是彈簧。二是槍管,材料難,製造也難。特別是深孔加工,廢品率太高了!」

    所謂深孔就是長度與直徑之比大於10的孔,比如槍管和導氣管上的孔。深孔加工時對於刀具的要求較高,同時又難以冷卻和排屑,想要觀察切削情況也非常困難。簡而言之,既要有好設備,還要有好技術,否則一天也就能造出十幾根符合標準的槍管來。考慮到捷克式輕機槍還要有備用槍管,一天能造個三四挺就頂天了。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精加工設備我來想辦法,你們也要注重管理,提升工人的積極性。我看可以給工人的薪水定一個級別,做得越好,拿得越多。」

    葉企孫笑道:「還是鄭總司令有辦法,不過這樣一來,工資成本就要增加不少。」

    鄭衛國擺手說:「賬不是這麼算的。只要廢品率降下來,成本也就降下來了!」

    葉企孫想了一下,佩服地說:「是這麼個道理。」

    看完機槍生產車間,眾人又來到迫擊炮車間。這裡一共有三個車間,分別生產60毫米、82毫米和120毫米的迫擊炮。前面兩種型號都已經能夠批量生產了,120毫米迫擊炮因為對材料和工藝要求較高,都還在試制階段。

    相對機槍而言,迫擊炮生產確實很簡單。最難的部分也不過是製造無縫鋼管,採用冷軋法,幾乎是成批成批地造。特別是60炮,膛壓低,對鋼材質量要求不高,月產量能夠達到足足三百門以上。

    葉企孫笑笑道:「這還是因為人手不夠,要是總司令擴大規模,產能還能進一步增加。」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光造迫擊炮也不行,炮彈供應也得提上來。不然有炮沒彈,只會造成產能浪費。等下你們列出一個統籌方案來,看需要擴大那些方面,需要什麼樣的物資和人員,我們集中解決。」

    葉企孫忙點頭稱是。

    除了機槍和迫擊炮以後,槍炮廠的產品還有槍榴彈,以及處於試制中的無後坐力炮、火箭筒和山炮等。鄭衛國看了下產品設計和實驗,感覺有些過於追求性能,就建議他們搞得簡單些。由易到難,由簡到繁,先拿出幾樣能用的產品來,然後在生產和使用中逐步改進。

    葉企孫畢竟不是專門搞軍工的,有些迷惑不解。忙道:「請總司令明示!」

    鄭衛國解釋說:「像無後坐力炮,能夠打土炮樓子就行,對威力、射程,還有精度的要求都不高,我看搞滑膛炮就可以了。具體的性能指標,你們可以讓兵工廠的衛戍部隊實驗一下。看多少才能滿足實戰要求。」

    葉企孫忙一一記下。鄭衛國根據後世兵工的發展,又提出了幾點意見。參觀完畢之後,大家又朝子彈廠走去。

    為了隱蔽和安全,幾個廠區都隔得比較遠。子彈廠現在主要生產七九子彈、迫擊炮彈、各型75口徑山炮炮彈、各型槍榴彈、手榴彈、地雷,另外其它口徑的炮彈也在試制當中。其中讓鄭衛國最感興趣的還是底凹榴彈。

    底凹榴彈大體上和普通榴彈沒有區別,只是在炮彈底部有一凹槽裝置。炮彈發射後彈頭激波運動至彈底部位。強烈的紊亂氣流將匯聚在彈底的空氣渦流衝散,使其受力更加均勻平穩。同樣外形的炮彈,底凹彈的射程可以超過普通彈20%以上。如果能將所有炮彈都換成底凹的話,冀中各炮兵將在射程上對日軍產生極大的優勢。

    更難得的是,底凹榴彈製造簡單,沒有太高的技術要求。而且由於反衝氣流穩定,炮彈的精度也大有提高。

    葉企孫介紹說:「我們現在已經掌握了底凹榴彈的製造技術。量產也不成問題,不過這種炮彈的彈道數據跟平底炮彈顯然是不同的。要是全換成底凹炮彈,那各炮兵部隊的射表也要調整……」

    所謂射表,就是為槍、炮、火箭等特定的發射裝置連同配用的彈種及其裝藥號專門編製的,載有射角與射程以及其他彈道諸元對應關係的表冊。實施準確而有效的射擊和製作瞄準裝置的依據,也可作為設計指揮儀的基礎彈道數據。

    換句話說,沒有這個東西,炮兵就沒法準確測算射擊目標諸元。歷史上解放軍精精樂道的「大炮上刺刀」,實際上就是迫於無奈的產物。隔遠了不知道怎麼瞄,就只能抵近轟擊了。

    鄭衛國眉頭微皺。問道:「那射表多長時間能搞出來?」

    葉企孫解釋說:「目前只能通過實驗,急不得。如果只有一種火炮也好辦,問題是我們現在的火炮足有數十種之多,想要在短時間內制定新的射表,談何容易?」

    鄭衛國想了一下。也感到有些棘手,就建議說:「那就一個一個來,日軍眼下最重要、最常見的武器還是38式野炮,同時也是我們最主要的壓制火力。你們就從這個方面入手,爭取讓其盡快形成戰鬥力。以後也照這個思路發展,壓制火炮偏重射程,支援火炮偏重威力。」

    來到下一個車間,葉企孫介紹說:「這是生產47毫米戰防炮炮彈的!」

    鄭衛國觀察了一下,說:「好像產能不高?」

    葉企孫點頭說:「確實不足,而且我們目前只能造普通榴彈,自製穿甲彈的性能太落後,沒有實戰價值。」

    鄭衛國心裡一驚,他還指著這種武器對付日軍的戰車呢!要是炮彈不能自給,一旦用完了怎麼辦?於是忙問道:「那問題主要出在哪兒呢?」

    葉企孫無奈地說:「穿甲彈最重要的就是彈芯,我們造不出碳化鎢,只能用鋼芯代替,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鄭衛國想了一下,後世大概有三類反裝甲炮彈,即穿甲彈、破甲彈、碎甲彈。穿甲彈就是利用高動能和堅硬的彈頭強力擊破裝甲;破甲彈是通過空心裝藥的方式,利用化學能形成高溫高速的金屬射流;碎甲彈最有趣,它是像稀泥巴一樣拍在裝甲表面,然後像隔山打牛一樣震碎裝甲內部的零部件,並對人員造成殺傷。

    這三種炮彈中,穿甲彈是最好造也是最難造的。說它好造,是因為門檻底,會造子彈就能造;說它難造,是因為想造好很難,光一個碳化鎢就能難倒一大批人。

    既然這條路走不通。鄭衛國決定讓專家們試著摸索一下破甲彈和碎甲彈,特別是碎甲彈,製造起來相對簡單,只需要較軟的彈殼和塑性**就行。較軟的金屬相信冶金組能夠搞定,塑性**也難不到鄭鬍子。特種兵幾乎都能自己配裝,其中最有名的就是c4。當然,對付小鬼子的薄皮坦克用不著c4這麼凶殘。

    葉企孫本來是抱怨一下,沒想到鄭鬍子還真拿出了解決辦法,不禁又驚又喜,忙拿筆一下記好。不明白的地方還反覆追問。直到弄明白為止。

    子彈廠最後一個車間是復裝子彈車間,目前復裝子彈的工作已經開始向冀中和冀南等地轉移,這裡的工人大多調到別的車間裡去了。

    鄭衛國看了看,問道:「算上復裝的,我們現在每天能造多少粒子彈?」

    葉企孫介紹說:「我們本來有一檯子彈機,後來八路又送了一台過來。再加上從德國引進的兩台,日產最高可達四萬發。當然,有時候原料匱乏,達不到這個產能。復裝就多了,只要人手充足,至少也在十萬發以上。等冀中的復裝廠搞好,每天復裝百萬發也不成問題。」

    鄭衛國驚訝地說:「這麼快?」

    葉企孫點頭笑道:「不錯。自從改成博克賽型子彈以後,產量確實有驚人的變化。當然,主要體現在復裝上,新造子彈因為都是一體成形,差別其實不大。」

    鄭衛國點了點頭,心想還得多搞些子彈機來,爭取每天新造子彈能達到百萬以上,這樣就有底氣跟日軍打大規模的會戰了。

    參觀完子彈廠各車間,葉企孫一伸手,說:「總司令。那我們再去冶金廠看看吧!」

    鄭衛國想起一事,疑惑道:「子彈炮彈不都是在一起麼,我怎麼沒看到雲爆彈的生產車間呢?」

    葉企孫解釋說:「這種炮彈威力太大,生產過程也很危險,我們就沒下放到各車間。而是放在化工組的實驗車間做的!」

    鄭衛國笑道:「哦,原來如此。不知現在能日產多少發?」

    葉企孫想了一下,說:「這個不一定,得看原料,原料多的話,每天能造十發以上。主要是雲爆劑只能用實驗室法製造,沒法大規模生產。全靠化工專家自己造,一天累死也造不出多少。」

    鄭衛國疑惑道:「不能培養一批工人嗎?」

    葉企孫無奈地笑了笑,解釋說:「化工不比其它,沒有基礎是學不來的。而且這個東西太危險,讓缺乏化學知識的人去操作,萬一出什麼紕漏,只怕整個化學組都被炸沒了。」

    這個時代偏科的現象極為嚴重,很多大學生的化學水平還不如後世的初中生。何況大學生也很緊俏,需要的地方很多,不可能全部送來學造雲爆彈。

    鄭衛國點頭說:「看來得從後方再要一批化學系的畢業生了。」

    冶金廠主要是銅鐵兩大類,周仁教授他們正在想辦法冶煉炮管鋼。只是根據地條件實在太落後,一直沒有什麼進展。歷史上,周仁和他的學生們在雲南辦起了一所電爐制鋼廠,能大量生產槍管鋼和迫擊炮鋼,但高膛壓的炮管鋼一直沒搞出來。

    對於冶金鄭鬍子也不太懂,他冥思苦想一陣,突然想起後世的冶煉技術中有一種叫「電渣重熔」的東東來,就是利用是利用電流通過熔渣時產生的電阻熱作為熱源進行熔煉的方法。其主要目的是提純金屬並獲得潔淨組織均勻緻密的鋼錠。經電渣重熔的鋼,純度高、含硫低、非金屬夾雜物少、鋼錠表面光滑、潔淨均勻緻密、金相組織和化學成分均勻。

    簡單點說,就是這麼煉過的鋼性能槓槓的!別說造山炮,野炮,就連後世才出現的超高膛壓的坦克炮也造得出來。

    本來「電渣重熔」這門技術跟鄭鬍子這個特種兵指揮官完全不搭界,不太可能有接觸。但是鄭衛國穿越前,恰好碰到上海某地建造450噸的「電渣重熔」爐,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為了防止敵特破壞,鄭衛國作為安全顧問曾去檢查過。

    周仁當時最拿手的就是電爐煉鋼,一聽「電渣重熔」幾個字頓時眼睛一亮,立馬揪住鄭衛國,非要問個明白不可。可憐鄭鬍子哪懂這個,只好撿自己聽說過的和看到過的講給他們聽。這些傢伙都是技術狂,好不容易碰上新科技,哪肯放過?足足扯了一整天,到撒黑的時候才心滿意足地把鄭衛國「放回去」。(。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