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四百一十三章 新年前的混戰 文 / 虎籠山人

    「我打算把第63軍派到綏遠去!」鄭衛國看了大家一眼,緩緩說道。

    之所以出動重兵增援,一是為了還傅作義一個人情,二來嘛,內心深處陰暗一點的想法是寧願把綏遠打爛,也要保住冀中。不單是因為冀中是自己的地盤,還因為冀中是整個華北最大的糧倉。冀中丟失的惡果在歷史上早已演繹過一遍了,鄭鬍子不想再嘗試第二次。

    「啊,這怎麼可以呢?總座,我不同意!」沒想到話音剛落就招來一片反對聲,而且大夥兒的理由也很充分。因為冀中的形勢並不比綏遠寬鬆多少,第9師團和第10師團雖然先後回縮,但是日軍在冀中外圍仍然保留著龐大的軍隊。而且隨著大量偽軍守備部隊的編成,各野戰師團快要騰出手來了。如果日軍再次進攻,很可能就不僅是兩個師團,而是四個甚至六個。這種情況下自保尚且不及,談何救人?

    可如果不增援綏遠,一旦包頭再次淪陷,傅作義部可能就被堵死在綏西了。歷史上除了第一次偷襲包頭得手之外,將近五年的時間傅作義部未能再往包頭以東邁出一部。不是不想,而是包頭城太堅固,位置又極為重要,打不下來也繞不過去。

    鄭衛國認為打仗就跟下圍棋一樣,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氣眼兒。如果只有一隻眼,那就是死棋,不能長久。現在冀中算一個眼,下一個眼在哪裡?最合適的地點就是綏遠,那裡背靠大西北,外接蘇聯,可攻可守。進退兩便。而要想保住綏遠這口氣眼,最緊要的就是要保住包頭,否則就被排擠棋盤以外了,無法與冀中形成合力。

    程政委一開始也有些不放心,但他是站在全局的高度考慮問題的。認為增援綏遠能夠更好地團結傅作義部,有利於統一戰線的穩固,所以很快轉變觀念,表示支持鄭衛國的意見。

    周參謀長隨後也贊同出兵。他是從純軍事的角度靠慮問題,說:「總座,諸位。我看日軍短時間內是無力再次進犯根據地的,而包頭隨時都有淪陷的危險,所以增援包頭勢在必行!」

    眾人一聽都感到有些疑惑,你憑什麼說日軍短期內不會進犯冀中?李副參謀長就直接問道:「參座這話有什麼依據?」

    周參謀長隨手掏出一封密電,笑道:「這是衛立煌長官發來的,諸位看後就明白了!」

    鄭衛國眼尖。瞅了一眼電報內容不禁大喜,激動地說:「衛長官那裡也要動手了嗎?」

    如果說綏遠是第二個眼,中條山就是第三個眼了。此地地勢險要,外扼華北,內扣關中,有山河之固,而且背靠陝西和河南。也是華北各部重要的物資補充地。

    周參謀長點頭笑道:「不錯,衛長官已經決定在兩天後正式向晉南發起全線反攻,爭取一舉擊潰當面的第20師團,徹底光復晉南的十幾個縣。」

    「好啊,真是太好了!」眾人聞言都大聲歡呼起來。由於程政委和周參謀長兩位都支持鄭衛國的意見,出兵行動很快得以通過。

    隨後,第63軍迅速出發,強行從第14師團和第110師團的包夾之中殺過了平漢線。這讓日本華北方面軍好一陣騷亂。特別是第14師團和第110師團,他們以前只需要對付冀中方面就可以,可現在卻是腹背受敵。頓感束手束腳,不得不暫時停止了對冀中根據地侵蝕。

    兩天之後,中條山**又發動了聲勢浩大的反擊。**在晉南的兵力還是挺充沛的,有第4集團軍孫蔚如部,第5集團軍曾萬鍾部。第14集團軍(衛立煌兼任總司令),第36集團軍李家鈺部(因為東陽關的戰功提前晉陞),總共編為11個軍,和歷史同期相比,雖然有一些出入,但實力只強不弱。

    第一戰區(註:當時中條山已經劃到一戰區去了)宣傳部宣稱一共出動了十五萬人的大部隊,並輔以空軍一部,規模空前巨大。而日軍佈置在中條山前沿的不過是第20師團和第108師團各一個旅團而已。

    本以為會是一邊倒的勝利,沒想結果卻讓眾人大吃一驚。**不僅反擊無力,反被日軍集中兵力各個擊破。攻得最猛的第四集團軍、第十四集團軍傷亡都很大,卻僅僅拿下三座縣城而已。而且其中兩座縣城很快又在日軍的反擊中淪陷。

    更讓人鬱悶的是,日軍整場戰役除了原有的第20師團和第108師團以外,沒有增援一兵一卒,就連近在咫尺的駐太原第109師團也沒有動。

    這樣一來,原本希望的大量調動敵軍肯定是無法實現了。壓力又重新回到了冀中,現在外圍日軍幾乎沒有減少,而冀中卻只有三個主力師和一個燃油不足的裝甲騎兵師。

    眾人都感到非常疑惑,說:「衛長官是**中少有的虎將,麾下部隊也有不少精銳,怎麼就打成這個樣子呢!」

    鄭衛國黑著一張臉,說:「去,把張存實給我叫來!」情報處長張存實很快趕到。

    「到底是怎麼回事?」鄭衛國沉聲問道。

    張存實忙報告道:「報告總座,據我們偵察、搜集、統計發現問題有很多,我總結了一下,主要有三點!」

    鄭衛國忙追問道:「那三點?」

    張存實回答說:「第一,行事不密,讓日軍提前掌握了作戰計劃!」

    周參謀長大吃一驚,失聲道:「啊,這怎麼可能?」

    程政委臉色驟變,驚呼道:「難道是出了內奸!」

    張存實苦笑道:「內奸倒不一定,但日偽特務肯定已經打入了中條山內部。這回幸虧是咱們進攻,要是日軍進攻後果簡直不堪設想!」

    程政委驚訝地說:「有這麼嚴重嗎?我聽戰地工作團,呃,就是衛立煌長官那邊的人講。他們的政治宣傳工作,還有部隊紀律都搞得不錯啊!」

    戰地工作團是衛立煌與中g地下黨聯手組建的一個政治宣傳單位,所以八路方面能借此獲得不少情報。不過這種事情不好大肆宣揚,程政委自感失言,忙改口掩飾。發現大家都沒注意才鬆了一口氣。

    張存實苦笑道:「可能衛長官的嫡系第9軍、第14軍還行吧,第四集團軍可能也還好,其它幾支部隊就難說了。據我們派去建廠的部隊報告,第3軍已經明目張膽地種起了鴉片。」

    李副參謀長痛心疾首道:「這如何得了!」又問道:「衛長官知不知道這個情況,為什麼不制止呢?」

    張存實一愣,說:「衛長官應該知道一些情況吧。至於為什麼不管就不得而知了。刺探友軍的情況本來就是很犯忌諱的事情,我們的人也不好多問啊!」

    周參謀長歎了一口氣,說:「唉,衛長官只怕也是左右為難吧!」

    李副參謀長奇道:「這話是怎麼說的,難道堂堂戰區長官還管不了這種事情嗎?」

    周參謀長解釋說:「現在物資緊缺,很多部隊連國難薪(就是在原有基礎上打折)都放不足額。可謂糧彈兩缺。像第3軍自己謀些外快,既能改善部隊生活,又能減輕補給壓力,衛長官怎麼好強力制止呢?」

    又道:「何況就算制止第3軍也未必聽得進去。打個比方吧,如果當年張大帥要於芷山、張海鵬等人禁種大煙,他們會照辦嗎?」

    於芷山、張海鵬都是東北軍內部的小軍閥,後來都投靠了日本人。張大帥在世的時候也只能勉強維持主從關係。

    李副參謀長歎息一聲。搖頭說:「這自然不能,斷人財路,他們還不拚命?」

    周參謀長歎道:「這就是衛長官的難處了!」

    眾人都憤恨地說:「軍閥誤國!」

    張存實處長說:「光種鴉片倒也罷了,問題是駐軍各部還要倒騰買賣,糧食、軍火、煙土,沒有他們不敢賣的。整個中條山都成了經商之地,防務形同虛設,日偽的特務、密探,甚至商隊都可以大肆進出。還談何軍事機密?部隊還沒來得及調動,敵人早已打探得一清二楚。豈不是未戰先敗嗎?」

    眾人都感歎一番,又問道:「那第二個原因呢?」

    張處長說:「還是老問題,狼上狗不上。日軍掌握我軍進攻方案之後,專打冒頭的部隊,像第9軍、第14軍遭到日軍伏擊之後。右翼的第3軍卻故意磨蹭著不肯增援,右翼的第17軍也有怠戰之嫌!」

    周參謀長感慨道:「衛長官有千般好,就是對部隊,尤其是雜牌控制太弱了。這也怪老頭子對他不信任,沒辦法用重典。說起來四個集團軍,各有各的打算,唉!」

    又問道:「第三個原因就是有部隊出工不出力吧?」

    張處長點頭說:「參座說的對!如果單純是狼上狗不上倒也罷了,中條山**各部願意當狼吃肉的部隊還是有不少。可有些將領卻只吃肉,不啃骨頭,一個據點幾天拿不下來,最後也不過死傷數十人。」

    程政委奇道:「這是為何?」

    周參謀長苦笑道:「怕損失太大,得不到補充唄!」對於軍閥來說,一切權力和利益的根源就是手中的部隊,怎麼肯讓自己的實力受損呢?而且常凱申又喜歡借刀殺人,那些雜牌軍就更加不敢放手去打了。

    鄭衛衛國沉默片刻,遺憾地說:「看來中條山一時半會兒想做成活眼兒是不太容易了。」又問道:「我們建的那個廠還順利吧?」

    所謂建廠的部隊實際上去採礦。華北的銅礦很少,其中開採較為方便,又比較安全的就只有中條山了。所以鄭衛國就以第四十一集團軍的名義在中條山建了一個軍辦礦產,並表示要分給衛立煌兩成干股。這是利國利軍的大事,衛長官乾脆加投了幾十台機器和十萬大洋股本,雙方各佔百分之五十的股份,產出則由雙方對半分賬。

    張處長忙道:「是的,有衛長官支持,開礦非常順利。而且銅礦開採、冶煉、軋制都比較簡單。最多一個月就能正式出產子彈殼了。」

    鄭衛國點點頭,滿意地說:「嗯,這就好!這支部隊我看以後還要擴大,爭取辦成一個萬人規模的警備旅。這樣一旦中條山出了什麼問題我們也好及時插手。」

    周參謀長忙勸道:「這不好吧,總座。衛長官對您有提攜之恩。對我們也最為友好,這樣做會不會適得其反?讓衛長官以為我們別有用心就不好了。」

    程政委也表示反對,畢竟衛立煌是**將領中對中g最友好的了,一口氣配發100萬發子彈,當真是前所未有的事情。這樣的人自然屬於團結的範圍,怎麼能給人家上眼藥呢?

    鄭衛國擺手笑道:「你們誤會了。這件事情肯定要先徵得衛長官的同意。我會抽時間親自去一趟中條山。有些事情你們以後就知道了。」

    有衛立煌在自然中條山問題不大,縱然進攻乏力,防守還是可以撐一陣子的。可鄭鬍子卻知道衛立煌與中g走得太近了,遲早會被委員長調走。情況類似的還有第四集團軍孫蔚如部。如果現在不未雨綢繆,到時候再準備可就來不及了。而且鄭鬍子心裡還有一個更大的計劃,就是華北一體化。當然。這個計劃目前阻力太大,只能慢慢來。

    李副參謀長插嘴道:「總座,諸位,我看中條山那邊不急,倒是我們冀中面臨的壓力更大。現在包頭的形勢已經沒那麼緊張了,我們是不是要把第63軍要撤回來?」

    第63軍經過幾晝夜的急行,目前已經趕到晉察冀北部。也就是所謂的察南地區。這裡離張家口很近,可以直接威脅駐蒙軍的司令部。雖然沒有直接參與包頭的攻防戰,卻迫使駐蒙軍不得不把**混成第二旅團又調回了張家口,有力地策應了綏西的戰事。

    鄭衛國想了一下,說:「先等一等吧!」

    一等就是幾天,日軍在中條山與我軍形成對恃之後,又在察南、綏遠一帶與**各部混戰。與此同時,對冀中的壓力也就越來越大。這樣一來,要求撤兵的人也就要越來越多。鄭衛國也開始動搖起來。到底撤還是不撤?不撤的話,萬一包頭沒保住。卻讓冀中蒙受巨大損失可怎麼辦?

    就在雙方為此爭論不休的時候,周參謀長突然飛舞著一封電報,興奮地嚷道:「諸位,諸位,不用爭了。包頭前線傳來最新情報,日軍退兵了!」

    「啥,退兵了?沒道理啊!」程政委抓了抓頭髮,感到很不可思議,突然臉色一變,驚呼道:「杉山元莫非是要重新圍攻冀中?」

    周參謀長把情報放在桌上,搖頭說:「應該不會,沒道理讓部隊來回奔波,就算傻瓜元幹得出來,日軍大本營那裡也通不過!」

    程政委點頭說:「這倒是,日軍兵力再多,運輸能力再強,也經不住這樣折騰啊!」

    李副參謀長想了一下,猶豫道:「會不會是因為晉南的原因?衛立煌長官那邊發力了?」

    周參謀長微歎一聲,說:「應該不是這個原因,我剛才還聯繫過了,雙方都打得精疲力竭。日軍要增援調第109師團就夠了,何必讓駐蒙軍回縮呢!」

    李副參謀長嗯了一聲,表示贊同,又疑惑地說:「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呢?」

    過了幾天,他們才從馮錕那裡獲得一份情報,但大家看過之後都不敢相信。因為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給出的解釋是「為了讓各部隊平安過年」。這一看就知道是胡扯,日軍從來沒有為了過年休戰的慣例。比如37年的日本新年,日本華中派遣軍就是南京城內的屍山血海中度過的。

    日軍突然從包頭撤兵與德軍在敦刻爾克外圍莫名其妙地停留兩周在後世並稱為二戰史兩大懸疑事件。直到戰後解密日軍檔案才知道與後勤有關,中間牽涉到陸海軍的資源爭奪,還有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的矛盾,駐蒙軍與第一軍的內訌等等。直接原因是日本的國力居然面臨枯竭的危險。原來,這個時空的武漢會戰比歷史上要慘烈得多,日軍的損耗特別是物資的消耗也要大得多。別的不說,就是那十幾萬軍隊一個月的野戰口糧和彈藥也是極為驚人的數字。

    本來打完武漢會戰,軍方和政府都一致認為應該休養一段時間,只要消化了武漢會戰的勝利果實日本的實力就能更上一層樓。到時候不管是清剿華北還是穩固華中,或者繼續西進,都是手到擒來的事情。

    但讓大本營和政府沒有想到的是,華北的戰爭規模卻越來越大,而且損失的部隊也多,在冀中三分區前後差不多丟了一個旅團,駐包頭的一個騎兵旅團也死傷殆盡。再加上恢復平漢線需要大量的鐵軌,陸軍又趁機多吃多佔,終於激發了矛盾。最後的結果就是各打五十大板,然後「回家過年」。

    這個結果對於冀中和華北**各部是極為有利的,從日本新年一直到中國新年總共爭取到了足足一個月的時間。不過當時冀中方面並不知道真實原因,誰能想到貌似強大的日軍竟然在38年底會有一個物資枯竭期呢?

    當然,對於過新年的說法大家是不信的,程政委當時就說:「基本上可以肯定這是日軍的一個托詞。」

    鄭衛國點頭說:「嗯,我也是這認為的,已經命令各部門加緊偵查了。」

    周參謀長也道:「為了提防日軍可能採取的突然襲擊,我們還進行了緊急動員,上周和這個星期一共十天的時間就新招了五萬新兵。」

    程政委忙問道:「一下子招這麼多人,對根據地農業生產有沒有影響?」

    周參謀長笑道:「老程,這裡可是北方,大冬天的,哪有什麼農業生產?你還當是你的家鄉呢?」

    程政委尷尬地一笑,連聲道:「這就好,這就好!」又對鄭衛國問道:「包頭之圍已解,那第63軍是不是可以調回來了?根據地內空蕩蕩的總是不好!」

    鄭衛國解釋道:「綏遠那邊又新到了一批物資,比較多,我打算讓第63軍去接一下。回轉也就是半個月的時間,問題應當不大。」

    程政委疑惑道:「不是有第34師在嗎?」

    鄭衛國笑道:「我不是說了嗎?這批物資比較多!」說著掏出一張紙給程政委和周參謀長看了一下,兩人的目光中立即迸發出驚喜的神色。

    周參謀長又驚又喜地說:「總座,怎麼會有這麼多?」

    鄭衛國解釋說:「我擔心物資通道會暴露,所以一口氣做了幾筆大買賣!」兩人一聽都歡喜地大笑起來。

    周參謀長高興地說:「有了這批物資咱們再建兩個軍也不成問題啊!」

    鄭衛國搖頭說:「還要給八路分一半,這是當初說好的!」

    周參謀長點點頭,哦了一聲,沒有再問。

    倒是程政委打趣道:「這麼多物資只怕幾位老總也要急紅眼了,到時候可別爭得打起來!」

    鄭衛國笑道:「嗯,彭老總也是這麼說的,所以決定先放到晉察冀,大家談妥之後再分配。據說幾位老總聞訊都是連夜出發,估計今天晚上都不睡不著了。」(。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ps:對不起,每次都拖這麼晚,明天一定早點更,這是山人的承諾!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