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四百零二章 踢球戰術 文 / 虎籠山人

    「第53軍這回傷亡最大,陣亡1750人,失蹤302人,負傷2782人,其中重傷1850人。特別是其116師第347團三營,全營陣亡五百多人,倖存的將士幾乎人人掛綵。」周參謀長拿著一份文件輕聲念道,不知道是憤怒還是悲痛,雙手竟然微微有些顫抖。

    鄭衛國沉默片刻,聲音有些沙啞地問道:「為什麼陣亡和重傷的比例這麼大?」

    一般來說,戰死和傷亡總數之間的比例大約在1:3。當然這個比例並不絕對,時常出現極高的戰死率,也不乏完全相反的例子。大體上看,戰死比例越大說明戰鬥越激烈。比如38年7月底發生的日蘇張鼓峰戰役,日軍傷亡1440人,其中死亡526人,其本符合1:3的常規比例。但在日蘇第二次偌門坎戰役中,日軍動用部隊25000人左右,戰死7696,戰傷8647,失蹤1021人,染病2350人。戰死跟戰傷的比例都高得驚人。第53軍傷亡和陣亡比例這麼大,充分說明了當時戰況的慘烈。

    周參謀長解釋說:「日軍這次掃蕩動用了大量的重火力,而我們明顯應對不足,像第53軍130師在之前的戰鬥並沒有太大損失,但從14日清晨開始日軍動用240毫米重榴彈炮猛轟我軍陣地,給130師造成了極大傷亡!還有就是第347團在馮柳村附近被日軍伏擊,雙方展開了近身肉搏和白刃戰。重傷和陣亡比例也非常大。」

    鄭衛國默默地點了點頭,又問道:「那其他部隊呢?」

    周參謀長忙答道:「第33師和裝甲騎兵師參戰較晚。撤離戰場又比較早,所以幾乎沒有什麼傷亡。只是車輛和戰車壞損較大,燃油儲備也消耗了五分之三。」

    鄭衛國感慨道:「唉,一場戰鬥就消耗了五分之三,真是一隻吞金獸啊!」

    周參謀長附和道:「誰說不是呢!不過裝甲團威力真的非常驚人,簡直比一個師都好使!依我看咱們以後還得繼續加強這支部隊。」

    鄭衛國有些無奈地說:「看綏遠那邊的情況吧,看能不能從毛子那邊弄些燃油,裝甲團實在太昂貴了!」又問道:「三分區的部隊呢?」

    周參謀長神色一黯。鄭重地說:「總座,有個壞消息,您可得有思想準備啊!」

    鄭衛國感到心臟猛得一收縮,強作鎮定地說:「什麼壞消息你直接說吧,我撐得住。」

    周參謀長痛苦地說:「昨天晚上我們跟三分區指揮部失去了聯繫。」

    「你說什麼!」鄭衛國驚得站了起來,斥責道:「這是什麼時候的事?為什麼昨天晚上不報告!」

    14日清晨,日軍步兵第8旅團匯同附屬部隊向霸縣進犯。當時第53軍在正面阻擊。三分區主力(缺九團)和魏大光支隊在側後襲擾。由於日軍炮火太過凶狠,第53軍不得不南撤。日軍一路追到大清河邊上,撲空之後又調頭北上圍剿三分區主力。

    敵軍勢大,三分區司令員段雙虎立即組織部隊突圍。經過一番激戰,後勤人員、魏大光支隊,還有兩個主力團都先後跳出了日軍的包圍圈。段雙虎親自率領的三分區警衛營卻在突圍途中被日軍合圍在了永清縣南面的龍虎莊鄉瓦屋辛莊村。激戰數小時之後。日軍調來重炮猛轟村莊,部隊隨後失去聯繫。

    周參謀長解釋說:「總座,昨天太晚了,您好不容易才睡下,我就吩咐大家沒去打擾你。」又安慰道:「只是失去了聯繫。或許情況沒有我們想像中的那麼糟。特務旅、藍鷹部隊、女兵隊都在事發地點附近偵察,應該很快就會有結果。」

    戰場失去聯繫多半就是遭遇不測了。何況還是被日軍重兵合圍。想到這裡,鄭衛國頓時心如刀絞。段雙虎是鄭衛國在平安縣起家之後招攬的第一員戰將,這份情誼遠遠超過了普通袍澤的感情。不得不承認人都是有私心的,自開戰以來第四十一集團軍麾下不知死了多少人,像第53軍傷亡更大,鄭鬍子卻沒有這般痛苦過。

    「總座!」周參謀長擔心地叫了一聲。

    「我沒事!」鄭衛國起身走到窗前佇立良久心情終於平復了下來,又問道:「三分區其他部隊的情況如何?」

    周參謀長忙道:「基本上沒有太大損失。王烈軍支隊在劉克忠支隊的接應下退入了白洋澱,第九團撤到固安縣以南、平漢線以東的區域,第七團、第八團還有魏大光支隊目前都在永清以東遊擊。」

    頓了頓又有些歡喜地說:「也不全是壞消息。劉克忠支隊在白洋澱伏擊了第110師團一隻運輸隊,搶到四條木船、兩艘汽艇。高士一支隊和二分區北上支隊成功地在大清河伏擊了日軍的火艇部隊,並俘獲兩隻。第27師團只是試探性地攻擊了一下,待14日我軍主力撤回南岸之後立即縮回了天津。」

    成功伏擊日軍火艇部隊其實不完全是高士一支隊或者二分區的功勞,主要還是因為之前在河道中做的手腳比較巧妙。放在後世,冀中的各河道基本上都變成臭水溝了,但在當年卻是交通要道。日軍第一次進入冀中時就是藉著運河輸送補給的,大一點的船隻甚至能放上幾輛汽車,還可以把火炮搬到船上向兩岸轟擊。

    鄭鬍子主政冀中之後對此深感憂慮,於是成立了專門的河防處,隸屬於參謀部。該部門為了阻止日軍利用水道入侵冀中想了很多辦法。其中最笨拙也是最難破解的就是淤塞河道。當然,這個工作是很秘密地在進行。日軍火艇部隊根本沒有想到。結果在戰鬥中快艇先後擱淺,成了各部隊的活靶子。

    有人可能會產生疑問。淤塞河道水位難道不會上漲?日軍難道看不出來?其實河水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面是流水層,下面是靜水層。只要控制得當,就能在河道中形成暗沙,既不露出水面卻能阻止船隻通過。如果是在相對安穩的環境中,日軍還可以慢慢探查河道,但在戰鬥時必須高速機動,以規避岸邊的炮火。所以著了道也不奇怪。當然,高士一支隊和二分區的部隊敢於與敵激戰,也是功不可沒的。

    得知部隊又打了勝仗,並迫使第27師團回縮,鄭衛國也有些高興,滿意地說:「嗯,這說明日軍也快撐不住了。我看可以集結部分兵力。隨時準備向大清河以北發動反擊。」

    「呃,總座!」周參謀長神色尷尬地說:「您對局勢的判斷恐怕太樂觀了。這是007新發回的情報,請您過目。」

    007就是馮錕,他現在的作用愈發重要,像日軍這次「圍剿」三分區,還有前天晚上的「漁網計劃」。如果不是馮錕及時傳回情報,只怕損失更大。畢竟冀中在全局上的調度和情報分析能力是遠遠不如日軍的。正因為如此,對馮錕的保密措施也就愈發嚴格。不僅名字不許提,就連天津這個地點也不許說了。

    鄭衛國忙接過一看,只見上面寫著第二次「進剿冀中」計劃。為了一勞永逸地除掉第四十一集團軍。剷平冀中根據地,華北方面軍司令官決定以第21師團、第27師團、第110師團為主力。冀中周邊其餘各部隊為輔,向冀中瀦龍河以西的區域發起攻擊。

    瀦龍河是白洋澱最重要的水源,平漢線反擊作戰中冀中各部與日軍大戰的磁河、沙河都是它的支流,可見這條河流也很大。而瀦龍河以西則包括安國、博野、蠡縣,以及北面的高陽和安新,也就是說日軍這一刀竟然直接砍向了冀中根據地的首府!

    周參謀長又道:「總座,從三分區的戰鬥來看,如果敵軍還是採取集團推進的方式,我們只能很難守住。」

    鄭衛國默默地點了點頭,日軍這種不死不休的打法確實有些出人意料。雖然在平漢線反擊戰之前他就猜到日軍肯定會報復,但沒想到大本營竟然捨得投入這麼多部隊和物資來對付冀中。而且敵軍幾乎不考慮傷亡,簡直就是當成一次大會戰來打的!

    周參謀長接著講道:「本來再丟失五座縣城我們也承擔得起,但是日軍很可能在達成目的之後繼續攻擊。總座請看。」

    說著他快步走到地圖前,用小木棍比劃著說:「到時候日軍就可以從東、北、西三個方向對我根據地核心區域進行擠壓。新鎮、任丘、文安、大城、肅寧、河間、獻縣均在日軍的攻擊範圍!跟前面兩次攻擊一樣,以我軍的實力也很難擊退敵軍,滹沱河以北、子牙河以東的廣大區域都將被日軍侵佔!」

    鄭衛國沉聲道:「嗯,你分析得很對!」情況確實比他想像的要嚴重得多!

    如果讓日軍這三步棋走完,駐石家莊的第14師團再侵佔稿城、晉縣、束鹿(今辛集市)、無極、深澤,那接下來的情況活脫脫就是1942年5月的鐵壁大合圍啊!到時冀中主力將被敵人擠壓在以深縣為中心的狹小區域,主力部隊最好的結局也是被迫突圍。

    鄭衛國想了一下,一時也想不出什麼辦法。日軍這種打法沒有任何花哨,就是利用強大的實力死打硬拚,強行輾壓。想保住根據地就只能被動應對,最後被敵人牽著鼻子走。

    歷史上冀中是怎麼撐到42年的呢?很簡單,打游擊,實在不行就突圍到周邊區域,等日軍主力一走再殺回來。因為日軍整體上兵力有限,野戰部隊不可能長期固守某地。所以當時根據地老百姓聽說鬼子要來掃蕩根本不害怕,甚至都習慣了。

    當時還流傳著一些冷笑話、黑色幽默。比如有一次日軍因故推遲了「圍剿計劃」,村民們都急了,紛紛埋怨道:「哎呀,這小鬼子咋還不來?俺們還要春耕呢!」

    不過鄭衛國卻不想這麼做,他手上好歹也有十萬正規軍。大炮數百門,戰車幾十輛。要是混得跟土八路一樣。是不是也太無能了?就算面子上過得去,以東北軍為主體的正規軍也未必幹得了游擊隊的活。而且那十萬大軍怎麼養活的,不就是靠冀中這塊寶地嗎?要是採用游擊戰術,那等於是敵我雙方共同據有此地了。老百姓受苦不說,物資至少也得損失一半,工商業也休想得到發展。

    「參謀長,依你看我們該如何破解日軍的戰術?」鄭衛國心想他既然看了問題,必然有了應對的思路。

    孰料周參謀長卻苦笑著搖了搖說:「總座。日本人這是陽謀,我們就算知道了也沒有太好的辦法。畢竟實力不如人啊!」

    鄭衛國又點點頭,沉聲道:「嗯,不錯!看來我們的戰略得變一變,不能再這樣打下去了!」

    周參謀長疑惑道:「那您的意思是?」

    鄭衛國解釋說:「單從冀中的形勢來看,我們確實是毫無勝算的。但這不僅僅是我們冀中跟日軍的戰鬥,而是整個中國與日本侵略軍的決戰。所以我們必須跳出冀中這個圈子。至少利用整個華北來跟敵人周旋!」

    周參謀長有些明白了,試探道:「您的意思是讓部隊機動到外線作戰?」

    鄭衛國擺手說:「外線作戰只是其中一個部分,更重要的是讓整體華北的抗日武裝協同我軍作戰,綏遠、山西、河南、山西,還有我們河北,各處的武裝力量都要相互呼應。日軍主力在東。我們就在西面進攻,日軍在北,我們就攻其南面,四面的武裝就像踢皮球一樣,我踢、你踢、他踢。四面八方都向它踢,讓敵人疲於奔命。肥得拖瘦,瘦得拖垮,待敵我力量發生逆轉之後再一舉殲滅!」

    這個「踢球戰術」最早是粵軍參謀長王俊在廣州戰役中提出來的,稱之為《球形戰術》,可惜最終未能實現。倒是後來解放軍在東北戰場上成功地運用了出來。當時東北野戰軍被**分割為北滿和南滿兩塊根據地,處於不利地位。卻巧妙地利用「南打北調」和「東拉西扯」,迫使**主力在南北滿來回調動,最終在「三下江南」、「四保臨江」等一系列戰鬥中元氣大傷,從而喪失了戰役的主動權。

    對此鄭鬍子也早有想法,只是在華北實施的難度較大,所以一直擱置。但現在看來必須得這麼做,否則強大的歷史慣性又會將一切推回老路。

    周參謀長一愣,說:「這個計劃從理論上講是非常好的,但在實際作戰中別的部隊未必肯為我們做出犧牲!就算與我部關係最為密切的八路軍只怕也不願意承擔這樣的損失。」

    鄭衛國回答說:「嗯,如果部隊越打越少,實力愈來愈弱,那肯定沒有多少人願意跟咱們干!可反過來,如果各部隊越戰越強,我想肯定會有越來越多的部隊參與進來!」

    周參謀長四下打量一番,悄聲道:「物資分配權!」

    鄭衛國點頭說:「不錯,所以現在的關鍵是在綏遠。為了保護物資運輸通道,我們必須再調幾支部隊前去。」

    周參謀長眉頭微皺,為難地說:「可是咱們現有兵力尚不夠用,怎麼可能再向綏遠增兵!」

    鄭衛國說:「嗯,這確實是難題。」想了一下也沒有辦法解決,不禁有些煩悶,為什麼抗戰就這麼難呢!

    周參謀長安慰道:「總座,一時想不出來也不要緊,晚上再讓大家在一起議一議吧,總能想出辦法的。實在不行,咱們還可以再擴招一些部隊。」

    鄭衛國點頭說:「嗯,也好!」又有些好奇地問道:「哎,今天怎麼沒看見老程和李副參謀長?跑哪兒去了?」

    周參謀長解釋說:「程副司令聽說53軍將士們情緒上有些波動,一大早就和李副參謀長趕去安撫了。」

    鄭衛國雙眉一挑,說:「哦,是去了任丘?」

    周參謀長點頭說:「是啊!算算時間,現在應該已經到了。」

    第53軍並沒有撤到蠡縣,因為日軍還陳兵大清河北岸,南岸必須要有部隊防守。再加上部隊傷員很多,撤得太遠也不利於及時搶救。

    鄭衛國突然有些愧疚地說:「唉,第53軍損失這麼大我也是有責任的。」周參謀長正待勸解,鄭衛國又擺手道:「算了,先不說這個。問問戰士們有什麼意見和要求,有的話儘管提出來!士兵作戰不利要受軍法,我們也該為自己的指揮失誤負責。」

    當天晚上,程政委和李副參謀長都連夜趕了回來,第53軍軍長周福成也趕來向鄭衛國匯報前段時間的作戰情況。事實上,總體來看第53軍在三分區的作戰還是成功的,不僅殲滅了日軍第63聯隊,還繳獲了8門重炮和12輛戰車。

    之後雖然丟了幾座縣城,但增援部隊擊潰了以第10聯隊為核心的大量日軍,從消滅有生力量的角度來看冀中並沒有吃虧。

    但周軍長卻固執地認為三分區丟了,這就是一場虎頭蛇尾的敗仗,非要向鄭衛國請罪不可。此後多年周軍長心裡一直有個疙瘩,所以從不承認什麼勝芳大捷。加上特務旅和藍鷹部隊一直高密級部隊,勝芳大捷就漸漸隱藏在一團迷霧之中了。

    鄭衛國好生安撫一番這員大將,又問道:「部隊現在有什麼困難,有什麼要求?」

    周軍長慚愧地說:「集總拔下來的重裝備損失很大,希望能再撥一批!」在炮戰中,第53軍野炮團被擊毀了三門,撤退時又遺失了一門。其它武器損失也比較大。

    鄭衛國爽快地說:「嗯,這個沒問題,差多少就補多少!那八門150毫米重炮也劃歸你們軍!」(。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