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三百八十五章 德國密使 文 / 虎籠山人

    「特大消息,特大消息,**在華北大舉反攻,河北省府保定已經光復!」

    「華北大捷,鄭衛國將軍再立新功,十萬大軍橫掃平漢線!」

    ……

    「快,給我來一份!」

    「兩個銅元,先生!」

    「我要兩份!」

    ……

    平漢線反擊作戰以來迅速引起了國內外的廣泛關注。特別是保定光復以後,極大地鼓舞了中**民的抗戰熱情。作為臨時首都的武漢市更是如此,雖然日軍的炮火日益臨近,但市民們還是不顧危險紛紛湧向街頭慶祝這次偉大的勝利。

    由於前線物資緊張,漢陽兵工廠還沒來得及撤離的工人們又通過簡易設備加班加點趕製手榴彈等武器。很多市民也自發地給前線將士捐款捐物,或者到醫院當義工,照顧傷員。儘管戰事每況愈下,但各階層的國人都在拼盡全力,展現了民族不屈的力量。

    與此同時,在漢口某棟戒備森嚴的小別墅裡,幾名看起來很有派頭的中年人正在聚會。桌上擺放著上好的紅酒,還有平時難得一見的美味。

    坐在首席上的是一位戴著眼鏡,看起來頗為斯文的中年人。要是單看外表和氣質,多半會以為是大學教授什麼的。其實這位來頭甚大,乃是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侍從室副主任、國民黨中央宣傳部部長周佛海。

    其餘各位也是大有來頭,有外交部亞洲司司長高宗武,中央大學教授、國民參政會參政員陶希聖,中央大學和中央政治學校教授、國民黨中央法制專門委員會委員梅思平,前北大教授、國民政府國防參議會參議員胡適等人。

    周佛海優雅地舉起酒杯,說:「諸位,今日鄙人請大家來,主要是為了給適之兄餞行,請大家共飲此杯。謹祝適之兄此去美國一帆風順。」

    胡適忙舉杯道:「這一杯應該是我敬諸位才對!由於赴美事重,委員長催得急。我也沒有時間準備,不能一一辭行,就以此杯向諸君告別了!」

    眾人聞言紛紛叫好,一起乾了一杯,然後說些趣事,聊得非常開心。

    酒桌上這幾位都是民國時期一個重要的政治團體——「低調俱樂部」的成員。除了他們幾個之外。還有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江西省主席熊式輝等軍政大佬也是圈子內的。因為政治理想相似,他們經常在一起聚會,議論時政。胡適不久之前被國民政府任命為中國駐美大使,所以周佛海就藉著這個由頭把大家招集起來,名為餞行,實則共商國是。

    亞洲司司長高宗武說:「適之兄此去美利堅國。可是要替國家爭取外援?」

    胡適搖頭說:「難,難,難!依我拙見,英美絕對不會為了中國跟日本開戰。」

    梅思平教授也贊同說:「適之兄所言極是,委員長把希望寄托在英美諸國,未免太一廂情願了。汪先生多次在會上強調,抗戰必敗。抗戰必亡,可委員長就是聽不進去!唉,前次淞滬會戰,連累南京三十萬同胞慘死,現在又搞武漢會戰。我看……」

    他們正討論地起勁,外面突然傳來一陣喧嘩聲。

    「打倒日本帝國主義,中華民族解放萬歲!」

    「全國人民團結起來,與日寇抗爭到底!」

    「熱烈慶祝保定大捷。鄭衛國將軍萬歲!」

    ……

    胡適等人忙放下酒杯,走到陽台上。外面的街頭正走過一支慶祝保定光復的遊行隊伍。遊行的人群裡,不管是青年學子還是普通市民都非常激動,隊伍裡不時爆發出一陣陣口號聲。一些人還在街頭向路過的市民們進行即興演號,宣傳抗日的必要性,鼓動市民為抗日出人出力。

    「哼,幼稚!」參政員陶希聖嗤笑一聲。扭頭回到了客廳。其他幾位也懶得再看,紛紛回來繼續品嚐美味。

    高宗武搖頭說:「收復保定又怎麼樣,不過是鑽了日軍的空子罷了!到時候日本援軍一到,還不是得乖乖地吐出來。一來一去。不知道白死了多少中國人!」

    胡適感慨地說:「打一場勝仗就稱萬歲了,這樣下去就算贏了也是遍地的土皇帝,所以我是堅決反對抗日的!九一八事變之後我就說了,與其任由局勢糜爛,不如承認滿洲國,與日本建立正常邦交。現在倒好,東北沒要回來,華北、華東、華南也丟了,眼見國將不國!」

    梅思平憤恨地接口說:「可惜廟堂諸公不明白這個道理,只知道一味主戰。可主戰的結果是什麼呢?一個是丟,一個是燒,丟不了也燒不焦的地方,都給了gc黨的游擊隊。gc黨以游擊戰爭迴避對敵作戰,人稱『游而不擊』,他們是想借抗戰保全實力,待**消耗光了,他們就可顛覆政府。」

    周佛海則說:「其實委員長本人也不是真心抗日,只是被gc黨、桂系以及一切失意分子給逼的。那些人都很明白地知道,抗日是倒常的唯一手段。他們因為要倒常,所以高唱持久全面的抗日戰爭。常先生本想以更高的調子壓服反對他的人,而這些人就利用常先生自己的高調,逼著常先生鑽牛角尖。調子越唱越高,牛角就不得不越鑽越深。當抗戰到底的調子高唱入雲的時候,誰也不敢唱和平的低調了。」

    胡適聽了甚合口胃,舉杯道:「周老弟此言大妙!來,來,來,我們再乾一杯!」

    「干!」

    「干!」

    ……

    酒過三巡,胡適又問道:「高司長,聽說汪先生準備與日和談?停止七七事變以來的戰事。」

    高宗武點點頭說:「我們確有這個想法,只是困難重重。民眾對我們不理解,一說起和談就罵漢奸。」

    胡適擺手說:「民眾目光短淺,怎麼看並不重要。現在國家屢戰屢敗,大半國土淪喪,再奢言抗戰就有亡國滅種的危險。」

    梅思平插嘴道:「適之兄大才,汪先生也是這認為的。汪先生說主戰有主戰的道理,不過主戰的目的是什麼呢?為的是國家能夠**生存下去。如果能達此目的,和日本言和也不失為一種手段。」

    陶希聖說:「那些一味主張焦土抗戰的、唱高調的應該再坦誠一點。要說老實話。依我看來,日軍佔領區日益擴大,重要海港和交通路線大多喪失,財政又日益匾乏,在戰禍中喘息著的四萬萬國民,沉淪於水深火熱的苦難之中。再不求和,追悔莫及啊!汪先生和高司長若能玉成此事。必然是民族英雄!」

    見大家都一致表示支持,高宗武也感到有些振奮,表示將努力追隨汪副主席實現中日和平。他還神秘地透露了一下好消息,說:「諸位,外交部長的張部長今天跟我說,有人打算調停中日戰事。實現遠東和平!這對於我們的行動無疑大有好處!」

    眾人忙驚訝地問道:「是誰?英國人,還是法國人?」

    胡適猜測道:「難道是美國人?」

    高宗武搖頭笑道:「都不是,來的是希特勒元首的特使,馮?戈寧先生!」

    「德國人?」胡適奇道:「他們不是調停失敗了嗎?怎麼還不死心!」

    高宗武也有些摸不著頭腦,迷惑道:「具體我也不太清楚,不過據說跟剛打了勝仗的鄭衛國有關。」

    胡適嗤笑道:「鄭鬍子?就他!切,一個土包子軍閥怎麼可能搭上德國人的線。」

    高宗武也哂笑道:「誰知道呢?算了。不說他了。適之兄,來,我再敬你一杯。」

    胡適忙舉起酒杯,說:「干!祝你和汪先生早日成功!」

    武昌,珞珈山半山廬,委員長官邸。常凱申委員長和夫人正在招待一位來自遠方的貴客。這個人就是高宗武提到的希特勒元首特使馮?戈寧。除了委員長夫婦親自接待以外,還有桂永清和韓香梅負責配同,並充當翻譯。

    歷史上這位馮?戈寧特使也曾來過中國。不過不是今年,而是39年,為了替日本說降而來。當時中國正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英美法執行綏靖政策,蘇聯和日軍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日本以為中國已經走投無路,就改軍事攻勢為政治攻勢,企圖利用國際壓力迫使中國投降。

    而這次卻有不同。用馮?戈寧的話講,他是為了「中德友誼」而來的。友誼自然只是托詞,是幌子,真要有友誼就不會坐視中國被日本欺壓多年了。

    馮?戈寧首先恭恭敬敬地給委員長行了一禮。然後嘰裡呱啦地說了幾句德語。

    韓香梅翻譯說:「常元帥,首先我得向您轉達希特勒元首的問候。其次我個人要向您表示歉意,因為我不會說中國話。」

    委員長笑道:「這沒什麼,更能體現希特勒元首的誠意。嗯,也請戈寧先生代我轉達對元首的問候。」

    馮?戈寧又從身上掏出一封密信,解釋說:「這是元首的親筆信!」

    委員長接過又讓韓香梅翻譯,在信中小鬍子元首表示念及長期的德中友誼,不希望常元帥遭滅頂之災,將出面斡旋,中日締和,結束戰爭。具體舉措是向日本施壓,迫使他們放棄七七事變以後侵佔的中國領土,然後雙方建立正常邦交,並與德國結盟,成為世界軸心的一部分。

    小鬍子承諾必要時德國甚至可以派軍隊前來調停,但是需要中國的配合。為此,元首還提了幾個小小的條件,第一,任命鄭衛國將軍為中國駐德大使;第二,建立中德聯合礦業公司,全權管理中國鎢礦開採及進出口,該公司還可以收購其它資源,比如桐油和豬毛;第三,元首特別喜歡中國的**,打算派一支科考隊去實地考查,要求中國政府予以支持,最好驅逐那裡的英國人。

    常凱申聽完,眉頭微皺,疑惑道:「小韓,你是不是念錯了?德國人需要鎢礦我是知道滴,但是跟鄭衛國和**有什麼關係?」

    韓香梅忙重新看了一遍,搖頭說:「委員長,信上就是這麼寫的!」

    宋小妹也懂一點德語,拿過來看了看也是大惑不解,只好又遞給「德國將軍」桂永清。桂永清忍不住對馮?戈寧說:「戈寧先生。如果德國願意伸出援手,一點鎢礦和豬毛不算什麼。只是為什麼要鄭衛國將軍去擔任駐德大使呢?他是一名優秀的軍人,但並非外交官。至於**,也請戈寧先生解惑。」

    馮?戈寧聳聳肩說:「噢,這沒什麼,只是元首的個人興趣而已。鄭將軍前段時間出售了一種藥品,元首非常滿意。想邀請他到德國去參加一個學術研討。」

    桂永清又追問道:「那**呢?貴國想得到這塊土地?」

    馮?戈寧忙道:「我以上帝的名義保證,絕無此意。你們可能知道,元首不僅是優秀的軍事家和政治家,同時還是一位畫家。他只是對世界屋脊的風景有些著迷,如果貴國能滿足這個小小的要求,元首一定會非常高興。」

    常凱申見問不出什麼。就說:「這樣吧,戈寧先生一路鞍馬勞頓,請先下去休息。至於這三個條件我們需要討論之後才能答覆。」

    馮?戈寧又鞠了一躬,說:「如您所願!」

    等他下去之後,常凱申哼一聲,怒斥道:「娘西匹,鬼話連篇!」

    桂永清則勸道:「校長。從表面上看這三個條件並不過分,就算用**換華北和華東也是值得的。」

    常凱申突然想起上次林蔚「賣藥」之事,那一回德國人也是對**有著非同尋常的關注,甚至把白藥當成了神藥。

    「率真(桂永清的字)!」常凱申好奇地問道:「你在德國留學那麼長時間,知道希特勒元首為什麼關注**嗎?」

    桂永清一愣,想了一會兒,腦子突然靈光一閃,說:「我好像聽雨庵(邱清泉的字)提起過。他跟國社黨的人來往較多。據說什麼雅利安人就是從**遷移到德國去的。」

    常凱申忙道:「去,把雨庵、蔚文(林蔚的字)、席乃爾(德國人,志願者,陸大教官)……請來!」一下子把在武漢的大批「德國通」都招集了過來。

    大家分析了半天,最後還是席乃爾教官道破實情。原來,在歐洲長期流傳著一個關於亞特蘭蒂斯(大西洲)的傳說。在傳說中,亞特蘭蒂斯大陸無比富有。那裡的人是具有超凡能力的神族。有關它的文字描述,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於公元前350年撰寫的《對話錄》中。

    柏拉圖說,在一次大地震後,這塊大陸沉入海底。一些亞特蘭蒂斯人乘船逃離,最後在中國的**和印度落腳。這些亞特蘭蒂斯人的後代曾在中亞創建過燦爛文明,後來他們中的一部分人向西北和南方遷移,分別成為雅利安人和印度人的祖先。

    於是一些納粹專家宣稱亞特蘭蒂斯文明確實存在,並認為雅利安人只是因為後來與凡人結合才失去了祖先的神力。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也對這個神話傳說深信不疑,他相信,一旦證明雅利安人的祖先是神,只要借助選擇性繁殖等種族淨化手段,便能創造出具有超常能力的、所向無敵的雅利安神族部隊。

    而且納粹還打探到**有一個叫沙姆巴拉的洞穴,據說那裡隱藏著蘊含無窮能量的「地球軸心」,誰能找到它,就可以得到一種生物場的保護,做到「刀槍不入」,並能夠任意控制時間和事件的變化。

    委員長和部下們聽得面面相覷,忍不住問道:「真的有地球軸心嗎?」委員長心想,如果有的話,娘西匹,管你哪國人,一定要不惜一切代價搶到手。到時候,嘿嘿,一定要搶先幹掉廣州國民政府的宣傳部長,統一中國。

    席乃爾攤開雙手笑道:「不,委員長長閣下,您怎麼會相信這種無聊的東西呢?」他雖然是德國人,但是對納粹的那一套非常反感,這也是他不惜背負叛國的罪名也要留在中國的原因。

    委員長和部下們也有些尷尬地笑了起來。

    一般來說,那些位高權重的人要比普通人看得更遠,看得更深。可事實上,這些大人物也經常被蒙騙。比如秦始皇、漢武帝、唐太宗都死於「長生不老藥」,委員長相信挖祖墳可以滅掉對手的氣運。希特勒也不例外,而且納粹的理論本身是違背科學的,更容易陷入迷信。

    歷史上,在1938年和1943年,經希特勒批准,納粹黨衛軍頭子希姆萊親自組建了兩支探險隊,他們深入**,尋找「日耳曼民族的祖先」———亞特蘭蒂斯神族存在的證據,尋找能改變時間、打造「不死軍團」的「地球軸心」。1945年,蘇軍攻克柏林後,內務人民委員會(「克格勃」前身)軍官在德國帝國大廈的地下室裡,就曾發現了一名被槍殺的**喇嘛。

    而在這個時空裡,林蔚苦心孤詣,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將白藥推銷給了德國人。這種神奇的草藥製劑更加深了德國人對**的神秘感。於是,一支探險隊已經秘密出發。至於徵求中國政府支持云云,不過是障眼法罷了。

    常凱申想了一下,說:「如果只是這個原因的話,讓德國人去探探險也無妨。」

    桂永清心中一動,建議道:「校長,我建議咱們也派些人跟著去,如果真有世界軸心的話……」

    常凱申瞪了他一眼,沒好氣地斥責道:「荒謬!」嚇得桂永清一縮脖子。

    林蔚微微一笑,又問道:「委座,那跟鄭衛國將軍又有什麼關係呢?我看這裡面肯定也有不為人知的原因。」

    眾人也感到奇怪,紛紛猜測起來,甚至認為鄭衛國跟德國人有勾結。

    常凱申想了一下說:「鄭總司令一心為國,大家就不要瞎猜了。蔚文,你直接跟他聯繫一下,但是德國密使前來調停的事情暫時不能外傳!」(。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手機用戶請到m.閱讀。)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