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二百九十一章 同魔鬼合作 文 / 虎籠山人

    張海巖說:「軍座,動靜這麼大,您的行蹤很可能已經暴露了。讓我帶弟兄們送您去路東吧!」(註:路東就是指平漢線以東地區的意思)

    鄭衛國擺擺手說:「不用,讓劉旅長派幾個人就行了。」

    劉旅長就是補充旅旅長劉自達,以前一直在鐵路上廝混,對於當地的地理非常熟悉。另外,鄭衛國也想和這位老部下多交流交流,免得時間一長生了隔閡。

    經過偵察發現,通平一帶的日軍果然加強了戒備。鐵路線上不時能看到巡道車呼嘯而過。它們一旦發現可疑目標就不分青紅皂白地胡亂開火,打死打傷不少無辜百姓。

    沿線各據點也增派了人手,許多本來是由偽軍值守的地方換上了日軍。除此之外,還有皇協軍和穿著便衣的偵緝隊在臨近各村盤查。

    任柱子感到有些棘手,說:「劉旅長,有把握嗎?不行的話還是調大部隊來硬闖過去吧!」

    劉自達笑道:「不用,小鬼子這點伎倆難不到我。」

    確實,儘管日軍把鐵路線守得密不通風,劉自達還是輕易地將其捅了一個大窟窿。他以前就是護路隊的,這條線上的大部分偽軍、偽警察都是他以前的同僚甚至部下。憑著多年積攢的人脈,借條道是再簡單不過了。

    他們一路走來沒有受到任何刁難,就像在根據地內部一樣通暢。半道上他們甚至還在偽軍駐守的一處炮樓裡吃了一頓豬蹄。

    任柱子驚訝地說:「真有你的!」

    劉自達恭維道:「托軍座的洪福。」

    鄭衛國笑道:「是托你的福才對。自達,你先在平安縣呆一段時間。等我在冀中理清了頭緒。就調你過去幫忙。」

    劉自達是鄭衛國手下最早的四個連長之一,為抗日保安團的崛起立過不少功勞。但相對而言他的軍事才能確實不高,所以保安團一天一天壯大,他卻逐漸邊緣化了。

    97軍是一支年輕的、蓬勃發展的新部隊,靠資歷混飯吃是鄭衛國所不能容忍的。這一點劉自達自己也很清楚,所以他一直沒有抱怨過。當然,這也是鄭衛國看重他的地方。

    劉自達一聽,非常歡喜,又有些窘迫,說:「俺。俺打仗不行。」

    鄭衛國寬慰道:「沒有人天生就會打仗的。不行可以學嘛。而且你也有你的優勢,我打算給你一個更加重要的崗位。」

    劉自達最大的優勢就是他的人脈,而且是在偽軍當中的。這有點兒諷刺的意味,卻很實際。鄭衛國打算讓劉自達接任97軍情報處長。充分發揮他的優勢。將日軍兵力和物資的調動徹底掌握在手心裡。

    至於以前的情報處長張占元。可能是在正規部隊裡面呆得時間長了,腦子有些僵化。鄭衛國打算將他調到偵察科當科長,算是人盡其用。

    終於找到了一個合適的情報頭子。鄭衛國感到非常高興。然而他的好心情沒有持續多久,剛到冀南就挨了當頭一棒。

    熊處長非常氣憤地說:「軍座,您回來得正好。那幾個德國佬嚷嚷著要回國,不肯跟咱們合作了。」

    鄭衛國又驚又怒,忙道:「什麼情況?」跟德國合作是他計劃裡面非常重要的一環,如果不能達成,後續發展就會遇到大麻煩。

    熊處長給自己倒了一杯茶,平息了一下怒火,分析道:「我看這些人根本沒有誠意,他們把您的特種戰術學到手之後就想開溜。」

    鄭衛國冷笑道:「佔了便宜就想走,沒那麼容易!既然他們給臉不要臉,從今天開始還是恢復他們的俘虜身份好了。」

    熊處長說:「可是軍委會來電,要求我們盡快把他們送到一戰區去,免得在外交上造成麻煩。」

    鄭衛國很快冷靜了下來,說:「我們可能把情況想得太簡單了。這件事情應該跟德國對華政策的調整有關。特種戰術這個誘餌太小,咱們還得想想其它的辦法。」

    熊處長說:「要不咱們換個合作對像?」

    鄭衛國搖了搖頭,說:「眼下恐怕只能找德國人。」美國人光榮孤立,英法搞綏靖政策,蘇聯老毛子倒是可以合作,但他們的胃口太大,加上共產國際的關係,鄭衛國暫時不敢去招惹他們。

    德國就不同了,長期以來,他們一直是國民政府最重要的合作夥伴。可隨著中日關係緊張,希特勒政府面臨著一次重大選擇,幫助中國還是幫助日本?這在德國內部產了巨大的分歧。

    德軍總參謀長貝克、國防部長布隆貝格傾向於支持中國。該團體認為德國在中國的戰略利益,應該是通過加強中國的防禦能力來阻止日本入侵,從而最終迫使日本在遠東轉向與蘇聯抗衡。

    他們認為中國資源豐富,難以被征服,因此德國最好能夠長期與中國成為可依賴的反蘇盟友。同時他們也擔心,一旦德國參與和介入中國事務的能力減弱,中國與蘇聯的關係就會馬上改善,變得更加密切,於德國不利。而目前日本對中國所施加的所有壓力,都在壓迫中國倒向蘇聯,這是德國無論如何也不願看到的。

    現在回過頭來看,這個觀點無疑是非常有遠見的。如果按照這個設想進行下去,二戰的結局很有可能被改寫。

    遺憾的是,希特勒本人更加傾向於支持日本。除了國防軍,德國政府的絕大部分人也認為日本實力更強。在他們看來,盟友當然是要選擇最強的。呃,這大概就是政客和軍事家的差距。

    希特勒的宣傳部長戈培爾在1937年8月3日的日記中寫道:「希特勒並不認為(中國)局勢嚴重。中國在軍事上不充足,日本打敗它。這非常好,因為這可以使日本更靈活地對付莫斯科。(我們)不會再進一步支持中國了。」

    德國顧問團團長法肯豪森根本不相信日本會取得最終的勝利。他在中國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當時德國國防部長布隆貝格說明,日本軍隊的軍事效率並不高,不可能打敗中國。希望布隆貝格防止或拖延德國作出與日本結盟、召回在華德國顧問的最後決定。他認定他的做法,最符合德意志民族的利益(事實上也是如此)。

    鄭衛國拋出「特種戰術」這個誘餌給了國防軍派系一個很好的借口。不過傲慢的德意志人並不認為落後的東方人能教給他們什麼先進戰術,所以德國還是在迅速滑向日本。

    熊處長這時候也冷靜了下來。他想了一下,為難地說:「可是咱們確實沒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東西。真要有的話,咱們就不用求德國人了。」

    鄭衛國說:「不!我想有些東西德國人會感興趣的。」

    熊處長奇道:「是什麼?」

    第一件寶物就是青黴素,穿越者不會這個簡直沒臉見人。事實上。這個東西確實非常好用。而且技術上的要求並不高。1928年英國細菌學家弗萊現了青黴素,但他一示沒能將其分離提純。這一技術還要等到1941年,由英國病理學家弗洛裡用冷凍乾燥法成功的提取了青黴素晶體。

    當時青黴素的產量極低,直到費洛裡在一個甜瓜(也有說西瓜。但我想是什麼瓜不重要)上發現了能大提供的青黴素的菌種。所以批量生產還要等到1942年。而且掌握在盟軍手中。

    鄭鬍子在平安縣安定下來之後。就請幾位北平來的教授著手進行這一工作。得益於鄭鬍子的超前知識,他們跳過了長綠毛的糨糊,直接去找甜瓜做實驗。找到高產菌種之後。鄭衛國又蠻橫地要求他們放棄其它的培養液,直接選用玉米粉。

    總之,在鄭鬍子粗暴的指揮下,這一工作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成果。現在就是出成績的時候了。

    第二件寶物是雷達。據說導致德軍空襲英倫失敗的罪魁禍首就是這玩藝兒。早在1922年,無線電之父馬可尼提出一個新概念:在能見度極低時,可發射無線電波而憑「回聲」(實為反射波)探測船隻。這大概是最早的雷達構想。

    1936年1月英國w.瓦特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