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博覽 > 歷史軍事 > 抗日保安團

章 節目錄 第二百八十五章 解除禁令 文 / 虎籠山人

    武昌珞珈山,半山廬。自打常凱申和宋小妹搬進來之後,這裡就沒清閒過。午餐時間剛過,侍從室主任林蔚拿著幾份電報匆匆地敲開了常凱申的房門。

    常凱申正躺在沙發上看日軍前幾次提出的談判條件。這是37年底到38年提出來的,包括在內蒙成立自治政府;華北非武裝區域擴大,主權歸南京政府,治安由中國警察維持;中國停止反日排日政策;共同**;在華北、內蒙、華中的非武裝地帶設特殊機構(親日政權);承認偽滿洲國;中國向日本賠償戰費等等。

    這個條件就連德國大使陶德曼都感到苛刻,所以當時國民政府就沒同意。可現在太原、徐州、蘭封,三大會戰接連失敗,常凱申又把這份文件找了出來。他心想條件是苛刻了點兒,可跟亡國相比又如何呢?唉,真是難以決斷啊!

    正想得入神,林蔚進來了,雙手遞上幾封電報,說:「委座,這是一戰區和97軍剛剛發來的急電。他們均表示反對與日媾和,希望軍委會能盡快解禁令,並出動空軍協助他們展開反擊。薛長官還表示要當面向您呈情。」

    常凱申躺在沙發上嗯了一聲,卻沒有伸手去接,也沒有說話。林蔚看了常凱申一眼,見他沒有反對的意思,又接著說道:「依卑職看,日本人很可能又在用緩兵之計,意在助其受困部隊脫險,根本沒有誠意……」

    「好了。不要說了!」常凱申突然飛舞著手臂打斷了他的話,還怒氣勃發地說:「娘西匹,我難到不曉得日本人沒有誠意?他們需要時間,我們就不需要嗎?眼看日本人就要打到武漢了,咱們的軍隊在哪兒呢?」

    面對聲色俱厲的常凱申,林蔚感到頭皮一陣發麻,縮了縮脖子不敢再說話。其實他很想跟委員長講,幾天的時間對於保衛武漢能起到多大作用?而日軍卻只要幾天的時間就能逃出生天。孰輕孰重,您老人家怎麼就看不明白呢?

    剛上任不久的軍政部長陳誠也趕來勸說。這位陳部長是**將領中對日比較堅決的一位,在一次集會上甚至公然宣稱「如果委員長不抗日。我們也要打倒他」。

    他這次為了說服老頭子還專門帶來了前保定軍校校長、中國著名軍事學家蔣百里的《國防論》。

    在這篇文章裡面。蔣百里充分地分析了中日國情,並鼓勵國民說,打不了,也要打。打敗了。就退。退了還是打,無論打到什麼田地,窮盡輸光不要緊。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要和它講和!

    他還說,雖然論尚武我們不及敵手,但是我們也有優勢。我們不是工業國而是農業國。工業國好打,佔領它的關鍵地區他就要投降了,紐約就是半個美國,大阪就是半個日本,打不下去了,而農業國你佔領了我最重要的沿海沿江地區也不要緊,我這樣一個鬆散的國家你沒有要害可抓。所以,我們的抗戰可以以國民為本,打持久戰,這是我們打持久戰的條件。

    蔣百里先生最後總結說,千言萬語化作一句話,中國是有辦法的。

    這一觀點後來被時任副總參謀長的白崇禧概括為「積小勝為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實在是非常精闢。在我看來,簡直就是抗日戰爭的通關秘籍。

    可惜不管陳部長怎麼勸說,常凱申都要再堅持兩天看看。當天晚上,薛岳也趕到常凱申下榻的「半山廬」,他是特意坐飛機來武漢的。遺憾的是,兩人談了半夜也沒有結果。

    消息傳到前線,將士們都非常沮喪。狡猾的程潛怕惹禍上身,要求辭職未果後乾脆躲到醫院裝病去了。常凱申只好免去他的戰區司令長官,由副司令長官衛立煌接任。

    衛立煌也是反對和談的,發電報對常凱申說:「你怎麼能相信日本人呢?我敢打賭,只要被困部隊脫險,他們立馬就會翻臉。在上海、南京,他們就是這樣做的。」

    可常凱申卻回電說:「如果日本人背信棄義,必將在國際上造極為惡劣的影響,而中國則可以趁機搏得國際社會的同情。」

    衛立煌聽了差點吐血,敵人闖進來你打都不敢打,別人憑什麼同情你啊?就算有人同情弱者,那又有什麼用呢?他還發電報告誡常凱申,日本人現在是有部隊困在我們手中,如果讓他們脫困,咱們還有得談嗎?

    常凱申一想,覺得有道理,就親自下令,要求97軍徹底堵死日軍東逃的通道,以便為和談營造有利地位。

    周參謀長接到電報一看,苦笑道:「委座真是太瞧得起咱們了!咱們現在光傷員就有幾千,怎麼可能堵得住?別的不說,光一個第五師團就夠咱們喝一壺的。」

    鄭衛國氣惱地將電報扔到了一邊,沉聲道:「你回電告訴委員長,要麼馬上解除禁令,我拼盡全力,也會給他帶來一場大捷。要麼他接著禁,咱兒回河北去,河南的戰事老子不管了!」

    熊處長目光閃爍,說:「軍座,您真打算抗令不遵?」

    鄭衛國正在氣頭上,一瞪眼說:「我抗令不遵咋啦?這分明就是亂命,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

    熊處長嘿嘿一笑,說:「我不是那個意思。我是說,反正是抗命,咱們何不來一把大的?」

    鄭衛國疑惑道:「你的意思是不顧軍委會的禁令直接向被困日軍發起進攻?」

    熊處長笑道:「正該如此!軍座,這是多好的機會啊,而且我敢說,錯過了這個機會,以後再也不會有了。」

    周參謀長卻忙擺手說:「萬萬不可!現在委員長正在對日和談,要是我們貿然行事。這個挑起戰爭,破壞和平的黑鍋可就背定了。」

    在當時,主張對日和談的勢力很大。不光有汪精衛這樣的政界巨頭,閻錫山這樣的地方軍閥,胡適這樣的學界名人,還有像何應欽、孔祥熙這樣的委員長親信兼軍政高層。甚至不少中下層百姓也支持和談,因為他們已經受夠了戰爭帶來的苦難。

    在這種情況下,97軍怎麼敢當這個出頭鳥?只怕剛一動手,親日的報紙就要指責鄭衛國為了個人戰功,不顧國家安危、民族存亡。幾頂大帽子砸也把他砸死。

    熊處長一聽。尷尬地說:「報歉,是我想差了。嘿,破壞和平,坑壞同胞。這些個罪名太大了。咱們97軍可承受不起。」

    鄭衛國也感到苦惱得很。打又打不得,不打又感到可惜。這可是犧牲89萬人,讓千萬百姓流離失所換來的機會啊!如果不能抓住。怎麼對得起黃河波濤下的冤魂?

    就在鄭衛國一籌莫展的時候,地下黨突然傳來一份情報,說事情已經搞定了,讓他不要煩惱,馬上組織部隊準備行動吧!

    鄭衛國奇道:「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接頭的地下黨員神秘地笑道:「到時候您就知道了。」

    果然,當天晚上軍委會就發來急電,要求一戰區於明日立即組織進攻,並且要求痛殲被包圍的日軍,為河南死難的軍民報仇雪恨。

    這個彎轉得太大,將士們都差點沒反應過來。事後才知道,是蘇聯人向國民政府施了壓。常凱申這個人對內還是挺硬氣的,幾乎從來就沒有服過軟。可對外麼,嘿嘿,從來就沒有硬氣過。二戰結束後那麼好的機會,也沒敢要流求群島,因為怕「惹麻煩」。說白了,還是怕日本,哪怕被美國佬打成了殘廢他也怕。

    地下黨為什麼要介入呢?原因很簡單,日軍的談判條件裡面有一條——共同**。也就是說如果真的和談成功了,常凱申極有可能調過頭來打八路軍。這是地下黨無論如何也不能容忍的,即便只有一點點可能也要抹殺在萌芽狀態。

    情報傳到延安,大家都感到挺棘手的,因為這個時候有不少人還在幻想和平。在中g還沒有掌握話語權的時候,任何表態都有可能遭到攻擊甚至孤立。

    最後還是太祖厲害,輕描淡寫,一個漏球,直接把麻煩踢給老毛子。不出所料,蘇聯人一聽到這個消息立馬就炸鍋了,當即向國民政府表示嚴重抗議和嚴正交涉,甚至還威脅要斷絕同中國的來往。

    當時西方列強大多坐壁上觀,以前和中國關係不錯的德國選擇與日本結盟,基本上已經拋棄了中國。唯一肯支持中國的就只剩下蘇聯了。要是把蘇聯也給得罪了,那中國就徹底孤立了。

    面對老毛子的威脅,常凱申終於坐不住了。他立即終止了與日本人的和談,並向蘇聯人表態他是要堅決抗戰到底的。至於前段時間的禁令嘛,不過是為武漢會戰贏得時間,是用來迷惑日本人的。

    當然,老毛子可不是好忽悠的,光動嘴皮子可不行,關鍵還得看行動。於是委員長又下令讓一戰區恢復對日攻擊,要求展現出中**民抗戰到底的決心,打一個漂亮仗讓國內外勢力看看。

    周參謀長鬆了口氣,說:「委員長總算想通了,不然咱們就這麼灰溜溜的回到河北可太丟人了。」

    熊處長也挺高興的,說:「是啊,只可惜耽誤了一天半的時間,不然,說不定這仗早就拿下了。」

    鄭衛國笑道:「算了,事情已經過去就不要提了。再說,現在也不是埋怨的時候。你們馬上擬定好作戰方案,並向戰區備案,爭取攜手打個漂亮仗!」

    周參謀長忙道:「是,軍座,我這就去安排。」

    次日一早,趁著天剛剛濛濛亮的時候部隊就出發了。因為日機缺乏夜間飛行的能力,這個時候行動最為安全,還能打日軍一個措手不及。

    開封附近的積水越來越深,戰士們驚訝地發現不少村落都被淹的只剩下屋頂露在外面。很多農田也被淹沒了,已經成熟的高粱被泡在水中,只剩下穗子露在水上。農民們不得不駕著船去收割。唉,一年辛苦就這麼泡了湯,也不知能搶回來多少。就算今年能熬過去,那明年呢?沒有了田地,他們該怎麼活?

    戰士們大多是農民出身,感到身受,心裡都憋了一肚子火。本來疲憊不堪的身體這下也充滿了復仇的力量,只等著找小鬼子報仇雪恨。(……)

    ps:不好意思,更晚了,明天爭取早點兒
上一章    本書目錄    下一章